聖潔的婚姻 蒙福的家庭

你們各人都當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妻子也當敬重她的丈夫。-弗 5:33
個人資料
正文

為人父母03(唐崇榮博士)

(2011-07-18 17:52:34) 下一個

第三章 教育兒童  


詩篇七十篇一至七節:"我的民哪,你們要留心聽我的訓誨,側耳聽我的口中話。我要開口說比喻,我要說出古時的謎語;是我們所聽見所知道的,也是我們的祖宗告訴我們的。我們不將這些事向他們的子孫隱瞞,要將耶和華的美德和他的能力,並他奇妙的作為,述說給後代聽。因為他在雅各中立法度,在以色列中設律法,是他吩咐我們祖宗,要傳給子孫的,使將要生的後代子孫,可以曉得;他們也要起來告訴他們的子孫,好叫他們仰望上帝,不忘記上帝的作為,惟要守他的命令。

"上帝的能力、上帝的美德、上帝奇妙的作為,要代代傳講下去,使子孫曉得又起來,告訴子孫的子孫,以致於他們仰望上帝、不忘記上帝的作為、守他命令。

建立基督化的人格

我們在上一章提到,教導兒童的價值觀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人沒有建立起價值觀的話,這個人不可能盡他的責任、付代價來做他應該做的工作。有許多的工作做不好,不是因為技術的問題、也不是因為經驗的問題。因為技術可以學來,經驗可以踏出來的。許多工作做不好,乃是因為沒有肯定的價值觀,沒有清楚的眼光、沒有清楚的衡量、也沒有組成他的工作異象。當異象失去的時候,民就滅亡。當你看不清這個價值的所在的時候,你就不能盡力把自己投入在所做的工作裏麵。所以,價值觀的建立常常在我的事奉的推動力中放在第一個因素的裏麵。因為這個價值,是不能用別的東西換取的,所以我隻能親身努力把它做好。現在提到第二方麵,就是為什麽我們要做這個教育的工作呢?

基督教教育的目的

做人的父母,教導兒女;為人的師表,栽培兒童的目的到底是什麽呢?我很嚴格的把它歸納成這一句話:就是用基督教教義的眼光來看,我們正在建立基督化的人格。所以整個基督教教育的目的,就是建立基督徒品格、基督徒人格(To build up the Christian character, Christian personality)。
如果我們所建造的,不過是自己光榮的教育記錄、或者自己可紀念的功勞的話,那我們的教育目的還是模糊不清的。如果我們所做的工作,不過是為了把一些知識傳給下一代的話,我們還沒達到真正的果效。但如果我們在這一個充滿黑暗、罪惡、敗壞的世界中,能夠真正為神建立一些偉大的人格,那麽這些人格就如同光照耀全地。那我們所建立的人格就達到了我們教育的目的了。所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為人父母,或者為人師表的人,應當把建立人格的觀念建立起來。這樣,我們每次看見一個孩子在我們的手下受教,都有一個非常清楚的意念:這是我建立在堅固的真理磐石基礎的上麵,無論如何他不動搖。而以後他在大風浪之中,不但自己沒有被滅頂、不但自己不沉淪、還可以幫助那些在大風浪衝擊之下遇到困難的人,讓他們也可以站立。這個建立基督徒人格的目的,是應當要清楚的。

人格的認識

嚴格的說,整個曆史不過是偉大心靈的展現、偉大心靈的伸張,產生一些可紀念的事跡和記錄,這個叫做曆史。曆史不是單單事件的總記錄,曆史是事件的意義被記錄下來的精神。曆史也就是偉大的心靈在不同的、最適當的時機中產生出對四周的效用。這樣,曆史的價值就在偉大的心靈、偉大的人格的影響力所作的記錄裏麵。我們現在看一個民族的曆史,嚴格的說就是那民族中的一些偉大的人格,偉大的心靈的影響的寫照。所以基督教的曆史怎麽寫呢?就看有那些偉大的基督徒人格在這世界中以基督的精神去影響四圍、去影響未來,這叫做基督教的曆史。偉大的心靈怎麽建立起來呢?偉大的人格怎麽建立起來呢?原來上帝創造人,把人造在一個幾乎等於無限的這一個潛在能的裏麵(Unlimited potential)為什麽說幾乎呢?因為隻有神是絕對無限的,所以除了神以外就沒有絕對的無限,我隻能說幾乎。那為什麽說無限呢?既然隻有神是無限的,為什麽把人也講成無限呢?因為人是按照神的形像樣式被造的,所以人有這一份的潛能、有這一個很大的價值在裏麵。這個偉大的人格,是很重要的。偉人的人格怎麽建立起來呢?偉大的人格是神把這個潛在的能放在裏麵。人有一個幾乎無限的潛能(Almost unlimited, almost unbonded potential)。這個幾乎是無限的潛在能隻有人類才有。神所造的萬物中間沒有任何一種生命,或者沒有任何一種活物有這種可能的潛在,但人是有的。怎樣把人看成一個很尊貴的活物?這就是你能成功的原因。

有許多人先為自己工作的可能性訂了範圍;把自己工作的可能性訂了範圍的人,就是先輕看自己可能達到的成就。今天有許多的人一生沒有什麽成就,因為他先看自己是一個不可能有所成就的人。你對自己所做的決定、對自己所做的限製使你自己被捆鎖在那一個不能發展的地步裏麵。相反的,有一些人好像自己就是上帝,要做什麽、一定會做的;結果他是做了一個假上帝、做了一些好像上帝做的工作,卻是許多魔鬼的毒素和罪因一同連在裏麵做的事情,所以,聖經說:"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就是,不不過,也不不及。不不過,也不不及,用兩個字把它歸納起來,這個叫做很合宜。很合宜,就是義的一個意思。所以罪是義的反麵。罪就是不及、或者罪是過份。凡是超越的、或者是不及的,那就是不相宜、不合宜、不合乎中道的意思。能夠把自己看得恰到好處,這一個人的看法是一個義的眼光。能夠做人做到不過份、也不不及,這個叫做義人的身份。我們今天若能夠把自己的雄心大誌和我們教育的目的、以及被教導的人的潛在能用這種合宜的眼光來看的話,那我們的工作就會達到合乎神心意的那一種標準。

我們所教導的,是把人帶到讓他發現他是人的這種尊貴的地位。當一個人覺悟他是人,覺悟他是尊貴的人,覺悟他是尊貴、榮耀、光榮、是神所造的人;當一個人覺悟神把他自己的形像樣式放在人的裏麵,而人可以達到像基督的這個形像樣式的地步的時候,那麽這個基督教、基督徒的人格就建立起來了。所以教育的結果是要人發現他是人,然後他好好做人;教育的結果是讓他成為與神之間有直接關係,有嚴肅責任感的盡責、盡心的人。這樣,把人教成人,這個叫做樹人。把人教成合神心意的人,這個叫做基督教的教育。這是非常簡單,但是,也是非常不簡單的事情。

我們盼望我們的學生像樣,我們自己不大像樣,那就不像樣了。如果我們盼望我們的學生可以好好地做人、有人的樣式、有人的尊嚴,而我們自己在教導他們的時候,隻有以目標來追討他們,而不以我們自己的榜樣來示範的話,我們是不公義的。所以許多老師從前都是很壞的學生。自己做很壞的學生,才比較有可能做很好的老師;很好的學生,長大以後常常做一個無能的教員。如果你曾經壞過,你就知道什麽叫調皮、什麽叫做詭計多端、什麽叫做用各樣的辦法使到你的老師沒有辦法。所以當你自己做老師的時候,那些詭計多端的孩子,怎麽逃也逃不出你的手掌;他們有什麽想法、他們怎麽壞蛋、怎麽調皮、怎麽詭詐、都在你的數算之下。所以壞學生,可能做好老師,而好學生可能做笨老師。我不是在鼓勵壞學生,不過我盼望你們不要做一個不公義的老師。如果你曾經做過很調皮的學生,你做學生的時候你可以調皮,別人做學生的時候,你不準他調皮,這是不公義,對不對呢?如果你說你們都要乖乖的,你那一句話不過是用你完整的目標和理想做一個追討性的、一個嚴格的苛刻要求,而你的學生就在這種苛刻的要求之下,被你束縛得不得了,那是不大對的。所以,一個老師對學生要公義。那這個公義和慈愛怎樣調和,可能需要專門談到這一方麵。

人格與外在形像的不調和

組成一個人格,是不是隻有一個身體呢?身體不等於人格,人格不等於身體。我相信最不平衡的事態現像,莫過於人格內在的精神和身體外在形像之間不調和的這個事實。所以很多胖的人裏麵有個很瘦的靈魂,有很多小的人裏麵有個很大的靈魂。我們今天在照相的時候拍出人的外表,沒有辦法拍到他裏麵。我們選擇對像的時候就選擇他的體態,我們沒辦法看清他裏麵的人格偉大到什麽地步。如果有兩個人一起生活,外麵看去是兩個養不多一樣的人,如果我們可以買到一個靈魂的照相機、買到一個人格的鏡頭拍一張照片的話,你會發現外表很像的兩個人生活在一起,裏麵卻可能是一隻大象跟一隻老鼠一起生活。因為每個人裏麵人格的容量是不一樣的。所以,對人格的建立就需要有一個超物質的眼光。超物質的眼光使你能更正確的衡量靈界。

你到底盼望如何建造你的孩子呢?就是盼望他裏麵的心靈變成一個非常健壯、非常偉大、非常寬容大量、非常有以柔和風度、卻也有非常堅定立場信仰的靈性。這一種眼光建立在你心靈之中,然後你再去教導他們的時候,你的教法一定會產生改變。我們從價值觀的肯定一來建立事奉的信念;從人格的建立、人格的形像,怎樣產生基督化人格的目標來鼓勵你用更正確的眼光,去對待你的教育工作。我們的孩子以後會變成什麽?你要想像。你現在教導的孩子----小小的孩子,在那裏跑來跑去,帶著一大堆的尿布,屁股臌臌的,在那裏走來走去,你看他是小孩子,以後可能是幾千萬人的老祖宗;你看他手足無力,以後可能是震動天地的偉大的政治領袖。所以如果你能用這種眼光來看的時候,你就不會給他外表的物質形態的大小所蒙蔽,而沒有看到他內在心靈和偉大人格的可能性。

人格的建立:可變的動性

人格是怎麽建立起來的?人格的建立有兩個很重要、很重要,不同的本質,一個是既定的,不容易改變的;另外一個是能夠變化的,有動彈性的因素。這兩個因素裏有一個不能動的本質,加上一個能夠更動的發展定律來建立人格。我不可能把一個孩子從人教到最後變成不是人,隻能說,他不像人;你也不能用教育教一隻猴子到它變成人,因為猴子就是猴子。怎麽聰明的猴子,隻能叫做聰明猴;怎麽笨的人,叫做笨人。而你沒有辦法把笨人變成聰明猴,你也沒辦法把聰明猴變成笨人。因為猴與人之間生命的本質是沒有辦法更改的。但是這一個沒辦法改,不應當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的觀念。如果沒有辦法改,已經在你心中變成一個基本觀念的話,你沒辦法做領袖,因為領袖有一個很動性的觀念。做領袖的人要有對動性有可能的信念,這是領袖一個很重要的心態。如果你對於你所領導的、或者你要影響的,所教育的,無論是兒女、無論是學生,先肯定的說他們是絕對不能改變的,你應當自動辭職不要做領袖。但是如果你做領袖,你先要有個觀念,我領導之下這些人都有改變的可能,那你以偉大的目標,以合乎你目標的這一種身份來做榜樣示範,那麽他們的改變是實在必然的、一定可能的。因為這個改變是一定可能的,所以我做傳道。因為這個改變一定可能,所以我這麽努力講道。因為人性改變是一件可能,而且合乎神的心意,又是神所計劃的事情,所以我與神同工。

變中的三大因素

一個做領袖的人,有一個很基本的領袖的本質,就是對一切能變的現象,他都有積極而樂觀的主動權,他看一切能變的東西易如反掌、有所把握,這樣的他才能做領袖。在這個能變之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還是根據聖經的三大原則來看的:第一:信、第二:望、第三:愛;信、望、愛,不但是基督徒靈性的三大因素,基督徒信仰和生活中的三大內容;信、望、愛還是在教育界裏麵使教導能成功的三個很重要的心態。

首先,這信念絕對不能放鬆。我們的信念要堅持到底,這樣我們才能健步前行。

第二,我們的盼望不能低落。我們的盼望不能消失,我們才能完成這個影響別人的工作。

第三,我們的愛心不能冷卻。我們的愛心不可減退,我們才能繼續從我們生命中發揮人格對人格的影響力。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的教育工作很難達到果效。信念、盼望、真誠的愛。堅強的信念是教導這個很重要的事奉的基礎;無窮的盼望使他繼續不斷能帶領別人進到真理的一把鑰匙;而真誠又恒久的愛是他繼續不斷能產生影響力的真正原因。這三方麵使你的教育工作,使你對人格的影響不會慢慢衰退下來的。

人格的因素

組成人格的因素到底是什麽?心理學的書,或者關於心理學的原則的理論大家略有所知。我要提的是:

一.遺傳的因素

無論我們要不要,我們都承受了父母給我們的遺傳本質,這是沒有辦法推卻的,所以"有其父必有其子(Like father like son)"。這一句話已經稍微給我們提示了那個逃不脫的不變性。上文提到不變性的因素和能變性的因素。對不變性的因素,我們沒有辦法產生多大的效力;能變性的因素,我們應當盡力而為使它達到最大的果效。你的生命裏沒有辦法逃避父母遺傳給你的遺傳因素,占第一位,因為這是最基本的、最不可磨滅的。

體質

我們可以從幾方麵來看遺傳:第一方麵是體質的遺傳(Physical nature),體質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從父母承受了一些。你的父母高,你可能不太高,但是還可能高;你的父母矮,你也不是不可能高,如果你父母很矮,你還會高,那你就要找父母的父母到底如何。無論如何,這個家族因素正傳到你身上去,這是遺傳。胖的人同胖的人結婚,很難產生很瘦很瘦的孩子;瘦的人同瘦的人結婚,很難產生大胖子。黑人跟白人結婚就產生了半黑半白的灰人出來?黃種人跟白人結婚就產生了半黃半白的、不黃不白的人出來?不過,很奇怪的中國人跟黑人結婚,孩子比較像黑人;中國人跟美國人結婚,孩子比較像美國人,所以在中間的常常會失去他的中性。為這個緣故,上帝造中國人特別多,免得他慢慢的消失掉,這個叫做體質的遺傳,對不對呢?所以有時你看見你有一些動作很像你父母,那沒什麽奇怪。你有一些身體的形態很像你父母,或者你的鼻子、或者你的耳朵、或者你的體型,那是因為你被生在他們的因子的裏麵,你被生到他的家裏,你承受了他們遺傳的因素。除了體態,歲數如何呢?遺傳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年齡差不多可以從他的父、跟他父的父母,他的母、跟他母的父母,六個人的歲數的總和除六,就差不多等於他自己的歲數。所以呢,你的父母幾歲,你父母的父母,你父親這邊的祖父祖母,你母親那邊的祖父祖母,六個人一共活了幾歲除六,那你就知道你什麽時候要去了。這是體質的遺傳。我們的身體在世界上,我們的身體的體質受了這些長者的影響。

思質

第二方麵,我們不但有體質的影響,我們還有思想的本質的影響,我叫它做思質。我很少用神學名詞,我更多用普通的文化用的名詞。思想的本質、每一個人的思考功能、每一個人的思想潛能是不大一樣的。愛思想的人如果娶到很愛思想的人,產生一個思想家那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一個思想功能不太大的人,同一個什麽都不要想的人,生出一個笨蛋的、什麽都不要想的人,那也不足為怪。所以思想的這個思想本性(Thinking or mental nature),也會遺傳下去。有許多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的背景都有一些愛思想的人在裏麵;雖然這不是絕對的,但是有相當的可能性在其中。德國猶太裔的大音樂家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他的父親叫Abraham Mendelssohn,他的祖父叫做Moses Mendelssohn。這三代,都是很會思想的人。祖父是哲學家、父親是銀行家、孩子是音樂家,三個人三大家,這是很不容易的。哲學家需要用很大的思考力量;銀行家周轉錢財的時候也需要用很大的思考力量,所以在考取各種學問的考試中,會計需要的智商(IQ)是很高的;而音樂家除了思考力量要很強以外,創作力也要特別強。否則的話隻能做演奏者、指揮者,很難做個作曲者。因為作曲者需要的原創作力(Original Creativity)是高得不得了的,這樣的世代傳下去,好像是很自然的,這是思質的遺傳、思想性質的遺傳。當然,思想性質的遺傳好像不是絕對,原因是一個人盡量發揮他的思想時,其實還沒用到他百分之五的因素。如果你好好用你的思想,好好用你的頭腦,從你年輕的時候好好使你頭腦盡量發揮的話;刺激它,好好的運用的話,那我告訴你,當你年老的時候,你做一個大思想家,可能還沒用到你真正思想功能的可能性的百分之十。所以人在世界上實實在在浪費了許多思想功能,做那些不應該做的事情,這是很可憐的事情,何況有一些人每天想的就是一兩件事情。天天考慮這個、掛慮那個,天天怕賊從這裏進來、從那裏進來。所以他的思想和誰發生親戚關係?他很怕,但是越怕他,越是每天想他,所以其實是很親近的。我有時候想:大哲學家、大教授,教書教得禿頭,這是很可以原諒的。但那些路邊賣花生的為什麽也禿頭呢?他連那個花生皮他也想了,所以他照樣的想,想些不關緊要的事情,也花了大半生的時間弄到滿頭白頭發。我們看見思想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你有思想本質,你也承受了思想的遺傳,但是,你怎樣去發揮?那是另外一個課題。

氣質

第三方麵的遺傳,那是氣質的遺傳。什麽叫做氣質的遺傳呢?(Heredity of temperamental nature)氣質同思質不一樣,體質同氣質也一樣的;氣質是他裏麵的脾性、脾氣,或者他裏麵的那一個性的某一種本質的表現,這叫做氣質。Temperament(氣質)和Temperature(氣溫)有一個同字,就是temper,脾氣的問題。溫度的高低,和你裏麵的脾氣、熱能的表達,常常可以是你的個性的代表。

古希臘的四種氣質

古希臘把氣質分成四種:第一種叫做Sanguine(多血質)、第二種叫做Melancholic(憂鬱質)、第三叫做Choleric(膽汁質)、第四叫做Phlegmatic(黏液質)。

1.多血質

Sanguine可以說比較多情、比較善變、也是比較熱心、比較容易改變、容易變化的一種性格。這是比交輕率、比較幼稚、好像小孩子一樣的。小孩子很熱情,今天見你,嘩,這麽高興!明天全忘掉了。小孩子靠近你的時候,好像你就是他唯一的親人;等一下,他就氣你氣得半死。第一種氣質這種人有機會一講話,他講的時候,沒有經過大小腦,從口出來就是了。這種人很熱情、很率直、這種人也很單純,心中沒有其他的動機,講的話就是直直的,像福建話說:"一條腸直直通屁股。"你看他的時候,一看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講的話就是這樣裏麵沒有彎的東西;而有些人講一句話,你想三天還不明白他要講的是什麽。不是他有深度,是他的彎度太厲害了。Sanguine容易親近的。但是親近了以後,發現他不過如此,沒有什麽特別深度的思想、沒有什麽特別藝術的奧妙、也沒有什麽人格的修養。他就是很簡單,像孩子一樣是很可愛的一種人格,很容易親近的一個人,卻是不容易使人深入思想裏麵有什麽奧秘和智慧的一個人格。這是第一種人格。

2.憂鬱質

第二種的氣質,叫做Melancholic。Melancholic就是憂鬱質的意思。這種人有什麽事情他先深深考慮、細細思想、好好分析、久久反應,而且每一次想什麽都先從壞的地方先想、從危險的地方先想。你說如果一萬次隻發生一次,那麽,先想萬一有什麽事再說。他說,我不怕一萬,就是怕那一次。所以他就把那一次放大變成一萬倍,把一萬次才可能發生的一次,也不一定發生的事當作每天、每時、每刻、每秒都可能發生的;這樣的人就常常在一個非常緊張、非常敏感,非常悲觀的狀態的中間。每一件事他都分析,最壞的可能達到什麽?這個動機到底是什麽?我以後受的危害是什麽?他就想、想,還沒有來到的事情,他馬上預測十八代以後到底變成什麽。從先知功能來看,他好像先知知道以後要發生什麽;但從信仰的本質來看,他是站在好像什麽都沒有信心的地步去做事情,這第二種氣質的人,嚴格說起來是一個很聰明的人,聰明加上悲觀。很可惜,聰明加上悲觀,那就使自己受了很多的虧損,這是第二種。無論你和他講甚麽,怎樣、怎樣、怎樣,他說:"但是,"你再講怎樣,"但是",他總有個但是在後麵,因為他裏麵那個但、那個是,是隨時隨刻預備好的。所以你怎麽看,他一定從另外一個角度,把危險怎樣化演出來,可能產生的事都給你講出來了,因為他是這一方麵的專家,悲觀主義的專家、敏感的專家。人家有什麽動態,他馬上先想自己受什麽危害,所以許多時候他背了一個很沉重而沒有應許的十字架、很沉重而沒有賞賜的十字架,他一麵背,有時還會欣賞自己這樣做人是比別人高一等,所以欣賞自己的痛苦。你盼望把他拯救出來,不要這麽受苦、不要這麽悲觀,他還輕看你做人沒有深度,你不懂我這麽有深度的人,你這樣淺的人怎麽可以勸我呢?所以這個悲觀的、敏感的、掛慮型的人,叫做憂鬱質的人。他常常站在一個批判、懷疑的地步。但是他是不會采取行動報複的人,所以他與人無尤,但是他常常傷害自己,他常常想自己是站在受害的地步。所以從心理學來說,有幻想(Paranoid)的這一種氣質。有什麽事情,常常以為我是受害者、常常以為人要害他了、常常以為人要算他的賬;他站在謹防之中,結果變成一個非常消極、自衛,人在自衛的地位,很難前進。這是第二種個性。你是哪一種呀?你慢慢想了。你說我最怕人知道我是哪一種,你大概是這種。最好沒有人知道我是哪一種,我就是這種的話,我也不告訴你,那我可以再繼續欣賞我是這一種。

3.膽汁質

第三種人叫做Choleric 。Choleric的人是一種一不做二不休,如果決定做就幹到底,無論是好是壞一定透徹、貫徹始終的、很透徹的把它做到底的人。所以這些人呢,寧願進監牢,他也不願意放棄他錯誤的行動;寧願被判死刑他也不願意隨便丟棄他所決定的事情。這種人你不要隨便弄他,因為他有仇必報,天下唯我獨尊,所以呢,你弄我,我怎麽可以不弄你呢?因為你先弄的,你就應該先死!這個叫做先生先死、後生後死、有仇必報,你弄我,我一定不放過你,這是第三種人。這種人卻認為勇敢是美德,所以他的勇氣十足、他的意誌堅強。他的堅忍、他的奮鬥,常常可以變成別人的模範。很可惜,這種人奮鬥常常沒有正確的道德基礎、沒有正確的品格標準,所以他們的奮鬥、他們的勇敢、他們的堅持到底,許多時候和罪惡發生關係,這是第三種的氣質。人類中間有這種個性的人常常會變成"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當他成功的時候,他可以變成人類中間高人一等的人;但他失敗的時候,他就被捉到監牢裏麵去了。所以這一種人一生過著冒險的生活,勇於赴湯蹈火,卻不知前途如何?他就以冒險的精神,在風浪中乘風破浪向前進,而不知以後我們沉船的時候到底是怎樣的?這是第三種個性、第三種人格。

4.黏液質

第四種的氣質的什麽氣質呢?第四種的氣質用拉丁文來說就是Phlegmatic,就是比較黏液質的,他不像第一種那樣熱情而輕率、不像第二種那樣聰明而悲觀、不像第三種那樣暴怒而勇敢,他是冷靜的不得了,有什麽事情發生再說。你說:"這個很緊張。""不要緊""患難快要來到!""總有辦法。""那怎麽辦呢?""先睡覺。"

他不緊張、他不反應,但是你以為他是一個什麽都不管的人嗎?你以為他是什麽都不理的人嗎?其實呢,事件都進入他腦裏,全部給他算清楚了。這種人同第二種人有相同的地方,分析力特別強、思想非常敏捷聰明,而他卻站在一個以真正要應付困難的心誌,鎮定地處理自己。他同第二種人不同的地方是:第二種人看見了各樣的難處,卻是望洋興歎,而這種人常常太無情了,見到窮人,他在那裏靜靜的分析為什麽會這麽窮呢?看見人餓了,他說呢,其實真正的營養是怎麽樣呢?看到孩子哭了,他就看他以後大概是唱高音,或者低音;戲劇演出來,燈光布景很感動人,他在想大概用多少電,因為他的想法和別人不一樣。你以後要結婚,你要嫁哪一種人?娶哪一種人?你不要奇怪,因為天下本來就有這四種人,你不要單單選鼻子就結婚,等結了婚才發現,這個鼻子的後麵有這麽多的"東西",你就應付不來了。

我不知道你是屬於哪一種氣質?無論如何你父母的氣質會遺傳到你身上。可能你父親是第三種,母親是第一種,害你現在又一又三、又三又一;朝秦暮楚、亂七八糟;可能你父親是第三種,你母親是第二種,所以你一麵勇敢一麵自卑,一麵衝動、一麵多情,我不知道你是哪一種?也可能你父親是第一種,你母親是第四種,所以有什麽事情,父親很緊張,母親慢慢來,什麽都不管。可能反過來,我不知道?但是呢,有這四種氣質,是兩千多年前,希臘人已經開始注意的。

氣質的三大型

我個人的分法,不這樣複雜。我把它分成三大型:第一是理智型的,第二是感情型的,第三是意誌型的。理智型的人常想理論的問題,感情型的人想實踐和感受的問題,而意誌型的人卻想實踐和真正能夠產生行動的工作。多方麵不同的個性,這是氣質的遺傳。當第一種人大喊大叫的時候,你問他:"有什麽事這麽緊張?"他說:"有一隻很大的老鼠從這裏跑過。"所以他一跳跳了三丈高,這是多血型的;第二型的人呢,什麽事情他都悲哀、困難、分析、害怕、掛慮、緊張、敏感;第三種的人有什麽事,他一定要應付,要把他弄清楚;當第一種人因一隻老鼠跳起來的時候,第四種人卻在原子彈炸下來時說:"什麽事呀?"

你不能說第一比第二好,你不能說第二比第三好,你不能說第三比第四好,或者第四最好。我告訴你,多數人在十五歲以前的個性是屬第一種。第二種就是十五歲到三十歲的時候,特別是失戀的時候更變成那種。當三、四十歲到五十歲期間,你變成第三種人。很苛刻麵對社會現象,什麽都談實際情況,要做的要做,不做的不做,要有很實際的行動。第四種,當你老了,經驗多了,你就自然變成那一種。所以我不能說哪一種好。有沒有小孩子從小就屬於第四種?有呀!我就看過一個六歲的孩子去看電影,大家哄堂大笑、捧腹大笑的,他靜靜的一點也不笑,我看他小老人。我看過一些六、七十歲的人什麽小事都緊張得像個小孩子,為什麽呢?他沒有經曆在不變化的基礎上那些能變東西的變化,沒有經曆那可變化的變化過程,所以他隻有從遺傳中間延長時間變成老人。老人不是因為有老經驗所以叫做老人,老人是給時間催老的老人是沒有經驗經曆改變的過程------隻有經驗老化的過程,沒有經曆改變的過程。所以有的老人很可愛,雖然他身體朽壞、其貌不揚、體質衰弱,講一兩句話就使人得到啟發,光就照耀到你心靈的深處。為什麽?他經曆那善性的、真理的、偉大的改變過程。相反的,你會討厭一些老人講話,講來講去,從年頭到年尾就是那幾句,他不但本身沒有經曆變化,他用他的不變,盼望你也像他一樣不變,所以你會感到很悶、很煩。因為他講的總是那幾句不變的話,而他又永遠以為那是最重要的真理。如果你不跟他走的話,你就是不孝順。所以有好老人,也有壞老人。

靈質

第四方麵的遺傳,是不太肯定的東西,叫做靈質的遺傳。到底屬靈的本質會不會遺傳?如果屬靈的本質會遺傳的話,聖經有什麽根據呢?一個義人會生義人嗎?答案是否定的,稱義的人生的孩子還是罪人。為什麽?因為那個孩子還要自己因信稱義、還要經過與基督發生正確的個人關係,才能被稱義。那麽亞當是罪人,生出罪人來,這不是靈質的遺傳嗎?所以靈質的遺傳在惡的這方麵好像具有代表性,但是在善的這方麵卻不是,不能。你說這不是神的不公義嗎?為什麽亞當是罪人,生出來的,個個都是罪人?而我們因信稱義的義人,生出來的人不能主動做義人呢?這是神學問題,但我要告訴你,義在靈界裏麵,而在靈界裏麵有靈界自己的定律。所以耶穌說:"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一個人如果從靈性這一方麵得著了重生,得著了因信稱義的經曆,他用靈界的生育力再傳福音給別人的時候,那重生的人會產生重生的人。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會產生有信仰的人。不是透過性的關係遺傳,乃是透過與神的合一,屬靈能力的權柄,再遺傳在靈界裏麵。這些屬靈的能力,既然可以影響到我靈性事奉的對象,為什麽沒有辦法影響我肉身所生的孩子呢?我曾經用一段很長的時間思考,我的結論是:你照樣可以影響自己的兒女,但是你要把他為什麽許可被生在屬靈的或者愛主的人家中當作是神特殊的恩典。加上恩典的神學,不是叫人逃避責任,而是鼓勵人蒙恩以後,應當靠著恩典的能力,盡他所當盡的責任去把兒女教好。所以你把孩子教好,照著神的道來教導他,很可能這個屬靈的本質,就在這個教導的範圍中傳給他,這是超過你在對不信的人作見證的果效之上。感謝上帝!

保羅提醒提摩太:"……你心裏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裏的。……"羅以,友尼基心中的那個信,現在在提摩太裏麵。這到底是不是等於靈質遺傳的聖經的證據呢?我不敢說,但我相信羅以既然得了友尼基,她就好好以屬靈的教導原則,把她的信傳給下一代;友尼基得了提摩太,她照樣把母親在她的身上所下的功夫當作一個模範,靠著主的恩典再把這個信心的原則,再傳到下一代。這乃是透過對主的直接交通,與靠主所給的智慧能力傳給下一代、再傳給下一代。這是靈質方麵的遺傳。

你今天被生為基督徒家裏的子弟,不是你選的。你不能說:"上帝啊,我要選這種爸爸,我要選那種媽媽。"神給你哪一種哥哥,哪一種弟弟,你隻能感恩的領受。你也不能選孩子,神給你哪一種孩子,你隻能接受。你所有的都不能選,隻能選一種,就是丈夫或者太太。這件事選錯,那你就麻煩了。所以,父母不能選、兒女不能選、兄弟不能選、隻能選我們的配偶。這一方麵神給你的自由,乃是要你記得你要為此負責任。所以你要依靠上帝,不要隨便。

有一個關於遺傳的笑話:英國有一個叫做蕭伯納的(George Bernard Shaw),他是一個戲劇家、是一個散文家、是一個詩人、是一個文學家。有一天,他收到一封信,是一個很漂亮的電影明星寫給他的。這個女名星又美、身段又好、又出名、風靡了許許多多的人,她竟然寫一封信給這個又老又醜又瘦的大文學家蕭伯納。

她說:"Mr Shaw,我大膽的對你說,我盼望嫁給你。"

嘩,這事不是想,是來,可遇不可求,癩蛤蟆可以吃到天鵝肉!這老猴子相的文學家怎麽可以娶到這麽漂亮的電影明星?這個好機會他應該感謝主,哈利路亞!對不對?然而他繼續看下去,那一封信怎麽寫呢?"我盼望與你結婚以後可以生出像我這麽漂亮,像你那麽聰明的孩子。"嘩,那真是十全十美了!對不對?美若明星,聰明若文學家,不亦樂乎,真是快樂!想不到這個老文學家想來想去,大概他是抑鬱質,所以他寫了一封信回去,"對不起,我拒絕你的求婚。"那個女的嚇了一跳!"怎麽可能?我有什麽條件不好?我這麽漂亮、這麽年輕、這麽聰明、這麽美,願意嫁給你還不好?你要追求什麽?""我隻怕以後所生的孩子,就像我這麽難看,像你那麽笨,所以我不娶你。"

二.氣質的趨向

組成人格的第二個因素,我叫它氣質的趨向(Tendency of Temperament)。許多的心理學書和教育學的書完全沒有提到Tendency of Temperament,但我個人認為有很重要、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我提出來。什麽叫做Tendency of Temperament?就是一個人的氣質忽然間有一種方向,那個方向很難定是天生的或者後生學來的?是後生的習性?或者遺傳已經有了的因子?我不能決定。但是我發現有一些很靜的人,他偏偏就不喜歡跟靜的人在一起。是什麽決定那個趨向?那個因素從哪裏來的?我很難查出來。所以,那一個趨向,就不得不、也站在一個影響你以後人格組成的重要地位上麵。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是中國人從古以來研究及省察之後所下的定義。

你很難在試探的環境中不受試探所影響,你也很難在很聖潔的環境中間,不受聖徒精神感染。這樣,怎麽樣選擇你的朋友,當然成為環境的影響。但是我卻把這個為什麽會跑到那個方向去,不當作是環境的一個關係,當作是主動性的氣質的趨向。為什麽有一些人就偏偏喜歡這種朋友?有一些人同樣的個性同樣的氣質,他就偏偏喜歡不同的朋友?如果說我們的兄弟個個脾氣差不多一樣的話,我要告訴你個個選朋友的標準卻不一樣。那麽同樣的遺傳,怎麽有不同的趨向呢?同樣的遺傳,為什麽有不同的方向呢?這是心理學很難告訴我們的事情。選擇的理念影響氣質的趨向,事實證明,這個趨向,這個選擇的理念(Selective Perception),非常影響以後的人格組成。

什麽叫做選擇的理念呢?選擇的理念就是概念中間很主動的一種選擇的功能。這個選擇的功能誰決定呢?我不知道,但是每一個人都有主動性的。根據自己的選擇理念選擇事物(Actively selecting something according to his own selective perception),他理念中間的選擇功能會很主動的,或者很自然的逼使他選擇一些東西。這一個趨向我們很難定。

留意兒童的趨向

做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沒有辦法影響一個人已經承受下來的遺傳,我們至少可以注意他的趨勢到哪裏去。所以我們做老師的、我們做父母的,要不斷有一個絕對敏感的觀念,去看我們所教導的孩子,方向到底是怎樣。許多人變好變壞,是在某一些階段中間,他們的方向稍微的彎曲,沒有人加以注意,就定了以後必然要發生的事情。

許多做父母的會對我說:"我沒有想到,那麽可愛的孩子今天變成這樣。"什麽叫做我沒有想到呢?我很想問他:"什麽叫做你想到呢?你想到是什麽時候想到的呢?"那我剛才說要繼續不斷、經常、每分每刻注意才叫做我想到。因為你所說的:"我沒有想到!"表示說你常以為事情的困難,是不可以臨到你身上的。你認為凡是臨到你身上的好事都是理所當然的,而臨到你身上的壞事,都是不應該如此的。但是事實證明事態並不是我們想象的簡單。所以好事會臨到、壞事會臨到。我們總要預備心情來麵對這一切。

過去幾年印尼有一些很可怕的錯誤的基督教的解釋法,就是成功神學(Theology of Success )、豐富神學(Theology of Prosperity )。他是教導人隻要依靠上帝一定萬事亨通。隻要有足夠的信心,困難一定迎刃而解。這種信仰最先是從皮利(Norrnen Vincent Peale )的'積極思想'(Positive thinking )來的。後來,在蕭律柏(Robert Schuller)的'可能'(Possibility thinking)裏麵延伸下去。直到在韓國的趙鏞基(Paul Yonggi Cho)的書裏麵,把基督教和這種錯誤的思想合並,成為毒素正在毒化整個基督教。那麽這些好像是基督徒的,就很熱心哪、努力啊、信心啊、甚至奉獻的時候是勇敢的不得了。因為他們奉獻不是把神應該得的交給神,而是用一點錢賄賂上帝,盼望上帝給他九倍的收獲。這個叫做'十份之一的未來論'。不是有了十拿一,是先給一,你給我九,這個叫做十份之一,你懂不懂?這些人在某一段時間,內心好像興旺的不得了,也見到他們好像福音廣傳、許多人信了耶穌,卻中了一個很可怕,錯誤的神學的、魔鬼的詭計。所以現在有許多不背十字架,盼望得著榮耀;不經過死,盼望有複活的大能,輕而易舉,易如反掌'快熟麵式的基督教、神學、牧師'(Instant Noodle Christianity ,Instant Noodle Theology ,Instant Noodle Pastor)在這個世界上。許多的基督徒上了當以後,等到他們發現事情不像他所想的那麽簡單的時候,已經太遲了。借債多少錢,沒有辦法付利息。奉獻以後,神沒有把另外的九份賜給他。他就自己捆鎖在大迷惑的中間,是上帝死了?或者我信錯了?以後信仰就開始動搖。很可憐!求主幫助我們。當你看見有一些去向不對的時候,你應當用先知嚴格的責備口氣,和偉大愛心去挽回他們。

所以你不能說,我沒有想到!你沒有想到?你要悔改,不要怪上帝。我沒有想到好好的孩子現在變壞了。其實你沒有想到,就是不打自招,你的錯在哪裏。你沒有時時刻刻注意那個去向到底是什麽?一個守衛的人,一個有守望台為整個大局做守望工作者,他的不驚醒,就是他最大的罪惡。不是武器的問題、不是堅固的營壘的問題、不是仇敵和他中間的比較之下誰勝誰敗的問題,而是他驚醒的問題。做一個靈魂的工程師,驚醒很要緊。所以我們需要武器、我們需要資料、我們需要恒心、我們需要技巧、我們需要教育的原理。但是,我們做驚醒的守望者非常要緊。為人之父母、為人之師表,我們看到教導的兒女,他們有什麽不對的趨勢的時候,我們那時是在睡覺、或是驚醒的狀況,我們那時已經預備好了怎樣去處理,或者等事情發生了才來怪上帝,怪人呢?怨天尤人的人,不是一個大丈夫。能夠痛改前非的人,才是一個真君子。如果我們沒有好好做個驚醒守候的人,我們怪神、怪人都不能改變我們已經錯誤的局麵。所以求主幫助我們。

為趨向的可能作智慧的安排

為了氣質的趨向的可能性,我提議一件事情。就是盡可能給孩子們接觸更好、更良善、更穩重、更能發揮他們思想局麵的可能性。所以如果你選擇玩具,不要選擇好玩的東西,選擇能刺激他思想的東西。你給他選朋友的時候,不要選擇那些很可愛的朋友,要選擇那能刺激他上進的朋友。這樣他的趨向就被帶到比較有可能進步的可能的那個環境裏麵去。

這是在第一和第三中間的媒介;在遺傳的因素,和下文的環境影響中間,選擇趨勢需要一些有智慧的安排,需要有驚醒守望者所給他帶來的方向、需要有個非常靈巧和合理的選擇、需要製造一些有創造性的氣氛。所以一個老師責任是大得不得了;而為人父母,不是單單能生孩子,每天給他吃,以為你的責任已盡,這樣的事連豬也會做。

三.環境的因素

人格的組成,第三個因素是什麽呢?是環境的影響。沒有一個人可以脫離環境自立、沒有一個人可以隻靠自己生活。人是群居的活物、人是合群的、人是社會、社交性的一個活物。所以人沒有辦法脫離環境。我們的環境如何都會影響我們人格的組成。環境的錯誤、環境的毛病,當然是不能完全占據了錯誤人格成長一切的因素。但是環境的影響是我們不可以輕看的一個很重要、很重要的因素。所有的心理學、教育學注重遺傳和環境、不變的、和能變的。我們在中間加上了氣質的趨向。每一個人都活在他四周環境的衝擊之下。每一個人都有形無形的、有意無意的受四周環境的訊號帶來的指示,使他在發展過程受某些影響。那麽這個環境是怎樣形成的呢?什麽叫做環境呢?我們還是要從幾方麵來看環境到底是什麽?

自然的環境

第一方麵,我們看自然的環境,這是最外在的。生在海邊的人,和生在樹林中的人,個性不大一樣。生在沙漠中的人,和生在大山裏的村莊的人,個性也不一樣。為什麽福建省和廣東省的人愛出遊呢?因為他們在海邊。為什麽蒙古人、陝西人個個理直氣壯呢?因為他們住在大山、大沙漠的中間。所以看見海水的動性加上柔性,力性加上靜性產生思想的變化;看見大沙漠被風吹來的可怕的景象,和大山站在你麵前屹立威武的狀態,使你氣質受陶冶,是不可能沒有影響的。海邊的人、山裏的人、田裏的人、樹林中間的人、沙漠中間的人,都在無形之中受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個個孩子想當兵;南方海邊的福建人,個個想逃兵。我的出生年日是一九四零年,我的出生紙寫一九四一年。因為那個時候大家盼望少報一歲,可以遲一點去當兵。自然環境影響了個性。如果你越多旅遊,你就越發現這是一件事實。你到阿富漢山裏麵看見那些人的個性,和你跑到夏威夷看他們跳土風舞,你會發現很不同。同樣是人卻很不同的,為什麽呢?環境影響人格。在寒冷的地方,人要生存就一定要奮鬥,在寒冷的地方種東西,不容易生長,一定要種正確的東西,而且適當時間快快收,不收就完蛋。所以對時間的準確性,你不能說:"啊!夏天才來種,冬天才來收。"收雪!你要照著自然的時間,所以對時間、對季節,要有清楚的敏感度。但是在熱帶的地方就不大一樣了,你看見熱帶沒有出過一個大思想家。我有一些思想,因為我是生在不是熱帶地方的。最好的機器是德國、是瑞典生產的,因為那個地方寒冷得不得了,計算稍微不準,機器可能會塞住。熱脹冷縮的定律,和不同的元素,在化學裏麵的膨脹係數,使他們要求嚴格得不得了。所以這些曾經受過改教運動精神影響的國家,再加上在非常艱難的地理狀態中間長大的人,他們已經被訓練成有堅強個性、做事精細、負責到底的態度。最好的機器在這些寒冷的地方產生;至於非洲做的機器,差一點不要緊,隻差一點點!這叫做自然環境的引導,你留意曆史,馬丁路德改教以前,德國在世界上是沒有地位的。現在你看'西德製造'(Made in West Germany )的東西,這標誌本身就是品質的保證(Assurance of Quality),你就有信心。為什麽呢?因為德國受了馬丁路德改教運動的影響。不要以為改教運動是小事情,改教運動有絕對不要屈服的精神。"我絕對不收回我已經寫的,除非我發現我所寫的違背上帝、違背良心。"(Here ,I stand on the Word of God ,except when I discover my writing is against the Bible and conscience ,I shall never withdraw it .)如果這是合乎神的旨意、是憑著良心真誠寫出來的,我不改。這個態度後來變成整個社會文化的動向,影響辦事的精神、影響製造機器的精密度、影響整個文化的立場。改教運動所帶來的影響太大太深。現在,如果你看日本,也不錯嘛,做的機器也不錯。這是因為他們把西方的精神帶進去;西方的精神是直接受基督教影響,而日本是間接受基督教影響,一方麵要基督教間接的影響,另一方麵不要基督教,這叫做日本。日本的東西從仿造(Copy )這一方麵來看非常有成就;但是卻缺乏原創性(Original Creativity)。如果我沒弄錯的話,明年開始,許多日本最大的照相機廠不可以再出產自動對焦(Autofocus)的產品。因為被發現他們這方麵的技術是用科學偵探去把西方的秘密文件偷出來,現在已經犯了國際公法。所以有一些改革也是很可憐的,像英國、德國、法國、美國這些受過基督教影響的國家,苦心研究的結果,文件卻落在非基督教國家的手裏。別國研究得半死的東西,讓別人在賺大錢,基督教的影響不是簡單的。所謂基督教國家,有很多人已經不再尊重基督教、或者已經偏離基督教,但是他們一方麵反基督教,他們骨頭裏麵是流著基督徒影響的血。

我研究、思考很多事情,我不是從表麵看,我是從文化的精髓裏麵來看。自然影響人格,這是一件事實。你在哪一種自然環境中間長大,影響你的氣質、影響你的脾性、影響你奮鬥的精神。吉普賽人(Gypsy)生出來的孩子,不愛靜靜坐下來讀書,愛跳來跳去、到處遊行。當這些習性已經變成骨髓的時候,慢慢就變成民族的特性,一種比較統一的精神。所以,華人有華人的傳統、日本人有日本的傳統、美國人有美國人的傳統。我對美國這個國家不大欣賞,因為她整個國家的生活都是用信貸(Credit system)來建立的,還沒有賺錢就可以先借錢、用錢;一生做得半死,為了還錢、付清債務。所以這個國家以後會越來越困難。可惜,比較有傳統節儉美德的華人卻還沒有受過基督精神文化上所產生的重生和振奮的作用。東方有東方的美德、西方有西方的缺點。但是,如果我們的文化沒有被基督教的精神所熏陶的話,我們看見還有許多汙點在其中。這是第一方麵,自然環境的影響。

家庭的環境

第二,家庭的環境。什麽叫做家庭環境對人格的影響呢?家庭中最大的孩子,或者最小的孩子,也有個性上的差異。長子有長子心理學、幼子有幼子心理學。所以最小的孩子、常常貪便宜、常常有小動作,最小的孩子常常要大家都愛他,對他這叫做天公地道的事情。我不知道你是家中第幾個孩子,你自己想就是。如果你想不出,你問問人,我大概第幾個?長子常有無論如何我總是占優勢的心態,因為我是最大的嘛!這是一種普通的心理在影響。這是家庭環境對人格的影響。如果一個家庭裏有七個孩子,隻有一個是男的,其他是女的,那麽這個男孩子的個性,和另外一家有七個孩子,隻有一個女孩子,是不一樣的。兄弟都是男的,我不過是七份之一。所有的兄弟姐妹,隻有我是男的,我是一份之一。那麽他裏麵是自豪感,都可能從另外一個角度,就是第二個因素去受影響。有許多獨生子,在全家女孩子中間成為'婦女團契'主席,專門欺負女孩子、專門指揮女孩子。但一見到別人的男孩子,他馬上不知道如何是好?但,也有一些獨一的男孩子,在女界的範圍中卻有非常英雄的性格,和英雄的氣質。但這也不一定如果你是六個男一個女,女的在最後,同六個男一個女,女的最大又不一樣。所以這個變化無窮,可能產生出來的影響,也是無法估計的,有宏博或那樣精細的因素在其中。

所以,為人父母者,應當製造一個合理的家庭環境,讓你的兒女在其中可以有適當、安插在其間的身份,有一個合理的位份,讓他可以好好長大。為人父母,不是單單以為能養,就達成你的任務了。養和育是絕對不同的兩件事情。我出一個題目,讓你們好好思想,照你所知道的最正確的定義寫下來;然後照著你已經做到的,很誠實的寫下來。'教'是什麽?(What is teaching?)把這個字定義,把它寫下,你想像中什麽叫做教導?最高深的、最理想的教育定義,你寫下來;第二,誠實的把你怎麽教也寫下來。你就會發現你自己有一些精神分裂的現象。你知道怎樣教,你沒有那樣教。如果我再嚴格的要求一件事的話,你會發現同樣做教員的當他寫出什麽叫做教的時候,每一個教的意義都不一樣。這表示我們還不真正明白什麽叫教的時候,我們已教了一大堆。我們還不正確知道怎麽教的時候,我們已經把很多人教錯了。我們還好意思拿薪水?什麽叫做教?(What is Teaching ?)教、養、育都不一樣。你生一個孩子很容易,因為你家裏的狗也會這麽做。你養他,這也不太難。因為螞蟻都會養毗們的下一代,你育他,這個培育,就不容易。管、教、育、養、生,都不一樣。這很複雜。

什麽叫做教?在教育的過程中,你要照著神的形像雕塑他;你要雕塑他,在所有的計劃中達到神的形像。教不是件很簡單的事情,家庭應當是可以從人格被影響的範圍中得到教育的地方。

我用歲數和幾個不同的字來描寫這其間權威的問題。孩子生出來的時候,你第一件事是懷他,這是生以前就有的。上帝把他放在母親的肚子裏,所以你懷了他。時間到了,他就生出來,你說:"我生了他。"第三呢,你就抱了他。第四呢,你不能抱了,他起先每天要你抱,結果呢,你一抱他就不喜歡,他要自己走了。所以你慢慢的,就能夠抓住他。以後呢,慢慢的你抓他也不喜歡了,你隻能牽著他。牽他以後呢,慢慢的,他不要你牽了,你隻能夠引導他。結果連引導都不要了,他說:"我自己走。""好,我指你怎麽走。"指他。結果呢,到最後什麽都不能了,你隻能放他。你看見這幾個字嗎?這幾個字啊,產生的過程叫什麽呢?叫做越來越放鬆的過程。所以你隻能懷著他,他連呼吸都要從你的呼吸而呼吸,他連血都要依靠你,從你的血流到他的血裏麵,他要完全靠你(Totally and absolutely dependent on you )。你懷他,後來你生他、你抱他、你抓他、你牽他、你引他、你指他、結果你就放他。你看見什麽呢?權威的轉移(The transition of authority )。以前你有絕對的權威、後來你完全沒有權威。從有絕對的權威,變化到完全沒有權威的過程中,你要怎樣教育他?這不簡單。家庭的影響其實就是這個過程怎樣安排的智慧。你怎樣安排?當你失去權威以前,你已經把那個權威慢慢轉移到他對神真理的順服,那你這個家庭就是成功的。如果你在安排過程中,沒有把你的權威轉移到他對神的權威的順服的話,你的教育是失敗的。

我曾經聽過我母親講一句話,她說:"你現在已經懂得敬畏上帝了,我把你放到那裏,我就放心,我現在不需要為你掛慮操心,孩子呀!因為我知道,你有敬畏上帝的心,我就放心,我的責任成就了。"我母親講過一句話,我很清楚知道這一句話是她從內心的深處發出向上帝的感謝,一個盡了責任的人感謝的話,她那句話深刻在我心,使我知道這叫做家庭教育,這叫做家庭教育的影響。我們做父母的、為人父母,在懷他到放他的過程中,是否安排一個敬畏神轉移權威的過程?若不是的話,我們還沒有盡我們的責任。

社會的環境

第三,是社會環境的影響。孩子們是一個社交的活物、合群的活物。人是生命,是不可能沒有群社關係的生活。所以人就活在四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境界裏麵。這樣我們應當不應當好好選擇一個比較好的社會環境,讓我們的孩子可以在其中被培養起來呢?應該。

我們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的母親早就懂得社會影響是舉足輕重的。這個遷移是被動的嗎?遷移是逃避的嗎?當你的孩子還沒有長成以前,需要一個比較被動的處理方式。當你的孩子已經長成一個堅固不可隨便動搖的人格時候,才能有主動的處理方式。基督徒應當是不怕受影響,而且到處影響人的。但是當你的孩子還不是一個有真正堅定信心的基督徒以前,你需要用被動的處理方式來處理他。所以給他建造一個美麗的環境是需要的;給他找一個有衝擊性的社會環境也是需要的。雖然如此,並不是說你替他造一個沒有分善惡果樹的伊甸園。有很多的家庭盼望替孩子們造一個非常美、美得不得了、無罪的境界、連分別善惡果子都沒有的伊甸園。這不大對。因為這樣做,以後你的孩子很可能變成一個傻瓜、什麽都不懂,一出門就給人家騙的人。很多基督教環境的家庭產生一大堆笨的孩子,不是智力不夠,而是經驗太差,對於邪惡的世界毫無認識,更沒有心理的準備。

有一次我在香港,一個老牧師,差不多七十歲了,特別約定時間到我的旅館來找我。他說:"我聽你講道感到很不一樣,我想神正在年輕人中間興起另外一種工作,你是其中一個代表,所以我要和你討論一些問題。"討論神學問題、教會問題、路線問題、傳福音問題、最後還討論了教育下一代的問題。"你怎樣教孩子呢?"那個時候我很誠實說我還沒有孩子。還沒有結婚,怎麽有孩子呢?我問他說:"我倒問你老牧師、老傳道人,你告訴我,你怎樣教孩子?"他說:"香港這個社會很可怕、太黑暗了。黑幫的消息每天都有,一下子就可以把我們的孩子、子弟卷到漩渦中。所以我特別嚴格訓練我的孩子。"我說:"怎麽嚴格法呢?"他說:"每張報紙我先看,不對的消息,我都剪起來,留下一個洞,一個洞。留下那些好的才給我的孩子看。"嘩!他家的報紙一定是全世界最聖潔的,因為壞的東西都剪掉了嘛!不好的都淘汰掉!剩下那些好的。"電視也是如此?""我規定什麽時間可以看,晚上那些暴力的電影都不可以看。"另外一個牧師對我說:"不但如此,我在某一段時間把電視機的一個真空管拿掉,等到兒童節目來了我就放回去。"嘩!我認為這些人真是有心教導孩子,但我卻不欣賞他們的方法。所以我把我反對的意見提出來:"我認為你們的孩子以後會很壞!""我們這樣用心,上帝不賜福給我們?""不是你用心不用心,是這樣做到底對不對的問題。""為什麽不對呢?我們不是擇善而行之,擇其惡而不行之嗎?"我說:"不是的,如果照你們的原則,可能上帝是錯的。""怎樣講?""上帝把分別善惡果樹放在伊甸園,是罪惡之根、是敗壞之源、是試探之因,這是使人敗壞的原因。所以上帝這樣做大概是錯了,那個時候上帝應該請你們做參謀,那麽他就不會把樹放在那邊。""那麽唐牧師你的意思是什麽?""我是意思是這樣,分別善惡樹的存在是需要的,這是試煉,把人帶到更堅固的地步不可或缺的東西。你的報紙呢,是一個洞一個洞的,是very holey paper 。""Holy 不是好嗎?聖潔不對嗎?""不是!我這個holey 是many many holes。很多洞的報紙。"我說。"很多洞嘛!所以這邊一個hole ,那邊一個hole,不叫holey 嗎?你這個holey paper沒有產生果效,我擔保你的孩子,一定特別想知道那個洞裏麵原來是什麽?所以他們天天就到隔壁家看洞裏麵的東西,其他都不愛看。"

很多做父母的,寫信給孩子,每一句都是聖經的話,孩子看都不看,為什麽?討厭死了,講八古,天天千篇一律。所以,我認為不對!你應當給他原則。他捉緊原則,站穩立場,他會自動選擇什麽可以看,什麽不可以看。那你就成功了。可是,我不是說既然分別善惡果樹是需存在的,你就故意把孩子放在一個妓院的隔壁,你對他說:"分別善惡果在這裏。"不是這個意思。我們心中應當有立場,也有認識,不是單單認識好的一方麵,也認識壞的一方麵。這個壞,為什麽是壞?這個壞產生的壞影響是什麽?以後是什麽?這些'預言'應當常常產生。所謂'預言'就是還沒有發生的事情,你能用想象推展出來,認識以後必然的結果,這種功能養成了以後,他比較容易在社會中去適應、去站穩立場、去做見證,這是第三方麵的影響。

這方麵我提議我們也當稍微過濾,做一個過濾器(Filter),把我們的孩子們所結交的朋友,稍微做一些過濾性的提示。還有我們也做監察員(Monitor),監察這些工作進展的情形,使他們的社交教育和社會影響不會把災禍帶到他們的身上來。

文化的環境

第四樣環境,就是文化方麵的影響。文化裏的曆史因素、傳統的因素、社會風尚的因素、價值觀的因素,要經常去注意它。所有的文化,都有一些有份量的價值在其中,否則就不叫做文化了。但是也沒有一種文化,不帶著罪惡的果子和包袱 ,繼續侵害人類。

每一個文化都是墮落以後產生的,所以文化中的墮落性常常無形無意的影響個人人格的組成。文化需要重生、文化需要真理的光照、文化需要聖經給它更新的力量、帶來新的動力,因為在洛桑宣言中宣認:"許多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有著魔鬼力量的本質"(To some extent many cultures have an essence of demonic power ),所以某一些文化背後有魔鬼的力量正在作引導的工作,文化的本身,大體上我們應當肯定它有正麵的價值,也應當尊重;但是不能不預防背後有一些陰暗麵和有一些邪惡的層次在其中,這是文化。

一個人在哪一種文化中長大,無形之中就有一種文化所帶來的良心規範。所以在不同文化中長大的人,雖然接受了基督教,他們的基督教常常還受文化風氣的影響。例如:中國人是比較勤勞的,所以做了基督徒以後,中國人很多還是勤勞的基督徒;那些真正從基督教的立場去建立勤勞的人是存在的,那些不是受基督教影響,卻是受文化影響的也是勤勞的。但是有一些地方的文化背景受精靈教(Animism)的影響,是很懶散,很不殷勤的。這些人信耶穌以後,雖然是基督徒,他們還是把文化中間那些懶散的精神帶到他們的所謂基督徒的生活裏。所以,印度尼西亞、菲濟(Fiji Island )、或者太平洋群島中的許多基督徒,他們的生活是非常不勤勞的。這是文化對人格的影響,不可忽視。我們應當用基督的聖道去影響文化,把文化的陰暗麵除去,堅持文化美麗的一麵,再靠基督教的精神去更新,使我們的文化可影響我們的下一代。這是第四方麵的影響。

人格的影響

第五方麵的影響,就是關於人格的影響(The influence of person on person)。人格對人人格的影響是最直接也是最深入的影響。

你一生最感謝上帝的,除了基督耶穌的救恩以外,就是神用一些偉大的人格來改變你。你要感謝上帝。偉大的人格在別人的人格上麵的影響性,那是神很大的恩典。我們這一生能夠結交一些很好的、很真誠的、有長久關懷的朋友,這不是你能做到的,是神賜給你的。我們這一生能夠讀一些偉大的傳記,從其中一些事跡,和一些很簡單的話語,給我們帶來衝擊,使我們的生命改變,要感謝上帝。我們這一生能夠受一些偉大的心靈,在真理的熏陶之下發出的光輝照耀,以至於我們離開黑暗、麵向上帝的光,我們要感謝上帝。

人格對人格的影響是最深入的影響,所以我在布道工作中,不是全心全意相信和依靠宣傳工具。當然宣傳工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但是個人布道和人對人的關切,那是真正布道擴展的原因。今天西方太過注重宣傳工具、太過依靠大眾傳播,而今天的東方太過忽略這一方麵。但是無論西方、無論東方,在不可忽略、不可重看之外,應當把這些當作次要,把人格與人格之間的關係當作重要。否則的話我們沒辦法達到聖經要我們達到的原則。耶穌基督來做人的時候,十二門徒中至少有七個是以個人布道的方式選出來的,包括馬太、約翰、雅各、彼得、拿但業、多馬、還有腓力,這七個都是基督個別和他們討論,個別呼召他們。這樣,其他五個也不能證明是非個別性的,所以Person to Person call (人對人)的長途電話費用是最貴的,因為Person to Person call 是最具影響、最滿足、最親切、最親密的,對不對呢?你打電報對方收不收到都不知道,打電話馬上知道他還活著,不然怎麽會回答。這回答是即刻生命和生命的交流,而不是機器的方程式的答案。

在菲律賓有一個人被綁票,綁匪要多少錢,家人都答應照付,但是要先和他通電話證明他還活著,可是如果用錄音機錄音回答怎麽辦呢?所以他要繼續不斷改變話題,才能知道是錄音機,或者是活人的答案。這叫Person to Person (人對人)。照樣的在你一生中間,最能使你受影響,最能使你不能忘記的就是你一生中間有一些偉大的人,一些神差遣在你生命中間給你不能磨滅的烙印的身、心、靈影響的人。他正在關照你、正在護庇你、正有啟發你,你要感謝上帝。這是人格對人格的影響。

經驗的影響

最後一樣,經驗對人格的影響。經驗為什麽對人格有影響?這不是別人的人格對我的影響,是我自己在人格過程中間所經曆的事情、所投下的印象。這是個人印象(Personal Impression)、個人實驗(Personal Experiment)、個人經驗(Personal Experience)、個人經曆,是重要的事情。經曆對人的影響大得不得了。

經過一場大病以後,你的看法完全不一樣,有這樣的經驗嗎?被侮辱一次以後,思想完全改觀,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呢?當你親眼看過人性的可怕以後,你不再隨便輕看人、不隨便依靠人,你有這樣的經驗嗎?你家進過一次賊,把你全家的東西偷光了,眼巴巴看著他帶走,從今以後看見比較像他的你就害怕,你有這樣的經驗嗎?經過一次男人把你玩弄、拋棄以後,你看全世界的男人都是仇敵,你有這樣的經驗嗎?所以經驗對人格的影響是很大很大的。我們不可以隨便輕看這一方麵的因素。

但是同樣的經驗可能產生不同的反應。同樣的經驗為什麽產生不同樣的反應呢?當你麵對某經驗時,你用怎樣的態度來作決定、前麵應當怎麽走,每一個的反應與決定不同,這個很重要。所以我特別提到Self dialogue (自我之間的交談)、Self determination (自我的決定)。當你麵對各樣的困難、經曆過很大的事情之後,你怎樣對你自己講話?那個自己對自己講話,隻有人才可能,狗不會自己對自己講話。當你自己對自己講話的時候,你講些什麽話就決定了你以後的人格怎樣走。遇到一件事、經過一場風波以後,你要注意你以後對自己講什麽話。

被騙以後,你說原來做人是會給人家騙的。好,騙人使人受苦,我就決定從今以後不騙人,我不要別人和我受一樣的苦,那你就變成好人了。相反的你說:"原來世界是這樣的,我既然給人家騙了,表示這個社會是騙來騙去的社會,好!從今以後天天騙人。"你看到了嗎?所以同樣的經驗產生不同的人格、同樣的經驗產生不同的方向、同樣的經驗產生不同的果效,表示什麽呢?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自我對自我講了什麽話。請你注意,你一生中一些重要的時刻;我不用時間,時間是間,時刻可以刻下去的,所以比較有印象,叫時刻。在你一生中有一些重要的時刻,你對自己講過一些話,你自己叫你的名字,暗暗的在你房間,深刻的時候對自己說:"唐崇榮呀!從今以後要怎樣呢?"我告訴你,那個你就是我,我告訴你?我告訴你?一樣的:"從今以後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好!決定。哼,有什麽困難!"

你自己對自己講話很重要,那是極具存在的時刻(very esistential moment )、那是極富決定性的時刻(very decisive moment )、那是極具影響的時刻(very influentisl moment ),那是非常重要和顯著的時刻(very very important and significant moment )。所以你怎樣對自己講話,經曆之後,你怎樣自己決定以後要走什麽路線,這相當影響你的人格。這其中最大的關鍵有哪裏?就是你透過什麽來看自己?(Through what kind of means do you estimate and evaluate yourself ?)你衡量自己、你審察自己、你估量自己的時候,根據什麽?這是蘇格拉底沒有回答的問題。蘇格拉底提到你要認識自己。詩篇七十八篇七十至七十二節"又揀選他的仆人大衛,從羊圈中將他召來,叫他不再跟從那些帶奶的母羊,為要牧養自己的百姓雅各和自己的產業以色列。於是他按心中的純正牧養他們,用手中的巧妙、引導他們。"

經驗與真理

有關人格建立的因素,我們提到了自然的環境、家庭環境、社會的環境、文化環境、包含曆史、傳統的等等。經驗是各人要自己經、自己驗的,叫做經驗。所以個人所經所驗的東西常常被認為是真理與人生命結合的一部分。許多人高舉經驗,把經驗當著真理。這是有可能進入很大偏差的一個毛病。我們不應當把經驗與真理等量齊觀。但是我們卻不能忽略經驗的重要性。

如果一個人沒有經驗真理的話,那麽他對真理的學習隻停留在理性和知識的範圍裏麵。但當一個人把經驗當作真理的話,他會把真理降低到經驗的層次去。所以,經驗與真理之間應當有正確的看法和正確的關係性的安排。如果我們對這兩者有正確的觀念,和正確的安排,我們就不會自我蒙蔽。

經驗與真理的關係,應當怎樣安排才算正確呢?真理是屬於神和他啟示的範圍,經驗是屬於人和人對神順服的範圍。所以經驗與真理的層次,是以真理來定奪經驗的價值,不是以經驗來定奪真理的價值。我不能因為我經過、我驗過、我親身經曆過、所以這是絕對不會錯的。這樣就把非絕對化的,絕對化了;把相對界的範圍,帶到絕對性的價值裏麵去,這是錯誤的。所以不是以經驗來定奪真理,乃是以真理來定奪經驗的價值。為這個緣故,讓神所啟示的真理,來光照引導我們的生命,使我們在所經曆的生命過程中被真理引導、被真理光照,我們的經驗才能進到更合乎真理的地步。這樣以經驗服在真理的原則之下,以神所啟示的真理作為我們經驗的導師,這才是對的。所以,經驗是在人過程中所產生的個人經曆,真理是神的範圍、自我啟示的奧秘,先將經驗與真理的範圍分界以後,你才會把它安排得好。不但如此,當經驗與神所啟示的真理產生現象性的衝突時,你不應當把它歸為本質衝突的問題,因為現象的衝突不等於是本質的衝突,所以,有一些衝突的事件,不一定應當把它嚴肅的劃成是本質上的衝突。相反的,如果經驗和真理是完全一致的。一個人能從現象的蒙蔽中掙脫出來,看到本質上的最嚴格的要求時,這個人是很靠近真理的。為這上緣故,我們看經驗和真理好像相合的時候,不必太快認為一致;與真理看起來好像相對的時候,也不必太快定奪是衝突。慎思明辨、細心考察,是非常重要的。

有許多基督徒學了許多真理卻沒有辦法經曆體會它,因為他把這個學習停留在他的理性層次的裏麵。另外有一些基督徒,他把經曆過的事都當作絕對不會錯的,來代替真理,這是個很大的毛病;以經驗當作真理去教導人的人,就把真理局限在有限的經驗裏麵了。所以,層次弄清楚以後我們就知道要用真理定奪經驗的價值、要用真理來引導經驗的過程、要忠於真理來批判經驗的真假,那就對了。

但是,當一個人在經驗過程中,他一定會產生許多自我分析和批判。所以,我們提到你自己對自己講些什麽話?那些重要的時刻,相當決定以後你的人格的發展。如果你的經曆使你產生什麽決定,你應當很謹慎地把你的意誌放在真理之下,否則,你所決定的事,很多時候會違背真理。我要再重複一次,你要把你的意誌放在真理之下。平常當我們提到理性、信仰與真理這個大題的時候,我的重點會提到把你的理性放在真理之下。但是,當提到決定順從和歸回的時候,我就提到把你的意誌放在真理之下。換句話說,我不能隨便做決定,我隻能因為要順服真理才有我意誌的決定。把你的意誌放在真理之下做決定時,你前麵人格的組成就在一個很健人康的康莊大道上。若不是的話,你很危險,因為你的意誌不順服真理,你很可能要神的道配合你所要的。你就站在指揮上帝的道的地位上,做了顛倒的工作。這樣,自我決定要定下意誌和方向的基本前提,就是要把你的意誌放在真理之下,這對人格的組成是不可忽略的。

特殊經驗的價值

除了這些經驗對整個人格的影響之外,我們還要注意到有一些特殊經驗有特殊的位份;或者特殊的經驗,有特殊的舉足輕重的價值觀在裏麵。那是什麽呢?就是受辱負重、患難、遽變和奮鬥等等。我要特別分析這幾樣東西。

1.受辱

第一樣,就是受辱的時候。當一個人受羞辱、被輕看的時候,正是他發現他有尊嚴的同時。許多時候你不能自尊、你不懂得自重,是因為根本還沒有受過人格所麵對的羞辱的考驗。所以當人侮辱你的時候、當人輕看你的時候,你內中馬上有一個很切身的正義感,怎麽可以這們待人呢?何況那個人就是我。你發現這件事嗎?你這個人怎麽可以對別人這樣呢?我當然注意我的問題。所以當你受羞辱、被輕看的時候,那個時候是你心裏產生最新鮮的印象、最深刻的記憶、最難忘的生命雕塑的一個時刻。(The time to shape your life ,that is the very special moment of shaping your life when you are treated unfairly ,you are treated unjustly ) 當人不公義對待你的時候,你馬上發現人性的尊嚴。而這個人性的尊嚴也就是你的尊嚴,因為你是人。所以,受辱的經驗是很寶貴的。你們也許知道中國曆史裏麵有胯褲的事情、有斷炊的事情。蘇秦斷炊,聽過這事嗎?這個痛苦受羞辱的經驗,使一個人的人格被建立起來。當然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在麵對受辱的時候有自覺,很可能他不能像蘇秦、韓信,斷炊和跨褲羞辱的結果,就認命說:"我本來就是這種命嘛,我本來就要給人欺負的嘛。"我想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統治之下的百姓,長久受羞辱的結果,就變成奴才相。隻有一些人感到事情不應當如此,就產生了物極必反的作用,那叫做革命。所以每一個人自尊怎樣培養起來,這與受辱的時候你怎樣自覺、怎樣反應,是有關係的。

2. 患難

第二方麵,就是當我們在大患難時,怎樣決定自己前麵的路線?比如說,你有過很窮的一段經曆,那個時候你非常非常的困難,麵對每一個苛刻的今天、麵對需要吃飯的身體、麵對貧窮中很難挨過的時刻和日子,你就有了自我的決定。有一個十四歲的孩子,父母離婚把他丟掉了。有一天他把他的日記給我看,我看見其中有一段這樣寫:"我太窮,我竟然落在這地步裏麵,我應當決定我要怎樣走這條人生的道路。十四歲的孩子,這些做父母的敢把我生出來,也敢把我丟掉,我現在是應該用偷東西來渡日呢?或者我應當咬緊牙根貧窮的活下去呢?或者我應當等候有一條新的道路為我開,而我能夠有我的前途。" 就在他很短的幾句話裏,我看見在患難中,人心靈的反應是非常實際、也是非常富於存在色彩的(very real and very existential)。我們每一個人在患難的日子中,在痛苦的時候,不應當用悲觀的命運、宿命論的態度來麵對這樣的時刻。相反的我們應當認為這是上帝給我們有特殊權柄的時刻。因為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肌膚,饑其腹,勞其筋骨,這正是大好時機。所以我要每一個青年人,和每一個在患難中的生命,不要向患難低頭,也不要在患難中做那些自暴自棄的決定,相反的,你要認定這是上天,或者上帝特別給你機會的時刻。你要使用你的特權。

3.試煉

第三樣,當我們遇到試煉和試探的時候。你先要分清楚,試煉從神而來,試探是從撒但而來的。但是,有一個相同的地方,在你受試探的時候,你是站在一個被動的地步。當你得勝的時候,你是要從被動爭取到主動。這一個時刻,你自我的肯定是不可以放鬆的。如果一個人在受試煉當中,他隨便放鬆自己;在受試探時,他隨便放棄自己得勝的機會,他就沒有辦法從被動的地位化成主動的地位。我們在人生波折、患難的日子裏,需要神特別的恩典;而這個恩典,要以一個受造者依靠上帝的智慧做出發點,去慎思明辨,否則的話,我們很容易掉在試探之中,變成犯罪的人;也很可能在考驗中顯出我們不配蒙恩。就這樣,失去我們自己的機會。

4.劇變

我特別提到一些劇變產生的時候,要怎麽樣?那劇變的產生常常使人因為心理不受準備,也沒有足夠的時間準備,馬上就失敗了。所以劇變是一件非常容易使人失去安全感的事情。但是,人生變幻無常,特別是遽變來到時,我們應當有一些心理準備。

許多做父母的,最盼望他的孩子比別人更平安、更甜蜜、更安靜、更安全,所以把孩子放在一個非常安靜的地方、舒適的地方,表示他的母愛,比別人的母愛大一點,表示他的關懷比別的關懷高一級,表示他比別人父母更會照顧孩子。其實這些,相反的作用常常會使人進到更可怕的地步,所以過分的保護是非常危險的(over protection is very dangerous ),過分的愛護常常在組成人格的時候,變成很大的危機。有句話說小知識是大危機(Small knowledge is big danger)。照樣過分的保護也是一個蘊藏著的危機。所以你把孩子放在房間,外麵特別寫著"我的寶貝在這裏睡覺,大家安靜。"(silent ,baby sleeps here )。這樣的環境長大的孩子是最沒有用的,因為有一天當忽然間爆炸,馬上嚇死了。這樣都不能應付,怎麽能應付火山爆炸的事件呢?所以,一個孩子從小沒有太安詳的環境,不是他的災難,倒是他的福氣。一個在很安定、很富有、經濟絕對沒有困難的家庭中的孩童,常常不能應付遽變。相反的,在變幻無常中間過慣這種遷動的生活的日子的孩子們,他們很容易麵對不同的環境、很容易適應突然而來的新改變。

所以遽變產生以前,應當有心理準備。而為人的父母、為人的師尊,我們應當不要給我們的孩子們祈求太過安詳的日子,也不要因為我們有許多時候進到不夠安全感的環境,而埋怨上帝。正像麥克阿瑟將軍的父親的祈禱裏麵的一句話,他不求他的孩子順利平安,他求上帝給的孩子大風大浪,有這樣的爸爸嗎?有,就是他:"上帝啊!我不求你給我的孩子安詳順利的生活,我求你給他在大風大浪中,不但自己沒有跌倒,還可以幫助那些因風浪而跌倒的人。" 當遽變產生的時候,危機來到了。從生理學和優生學來看,遽變不是進化的原因,遽變是退化的原因。所以,一個很突然的改變常常是惡的兆頭,不是好的兆頭。你體內的係統和細胞裏麵,突然有遽變的時候,常常會產生癌(Cancer )。所以從這個理論來看,進化論是站不住的。因為遽變如果不產生,好像進化不可能,但是事實證明,遽變的產生隻有退化的可能,沒有進化的可能。進化論在以後的日子,科學繼續進步中會慢慢越來越顯明,是站不住腳的。正如人生命裏,有一個很特別的,靈性上的可能,就是當我們遇到環境不順利的時候偉大心靈已經被培養到一個地步,能夠在遽變中,建造自己更偉大的人格。在身體上、生理上,遽變產生退化。但在心理上、在靈性上,隻要你懂得什麽叫做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遽變常能讓人從危機中看到轉機。你不是在危機中間歎息消沉,在危機中間你突然看見一個新的盼望。所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你馬上看見前麵的道路是可以走的,不是不可以走的。這是關於患難遽變所帶來的果效。

宗教的影響

接下去我要提到在建立人格的問題上,有關的重要因素,就是宗教的影響。

宗教----觀念的基礎

為什麽提到宗教的影響呢?因為宗教是一切觀念的總基礎觀念,所有的觀念是歸根於宗教觀念所帶來的影響,所以一切的觀念的最基本觀念、一切觀念的總觀念,就是宗教觀念(Religious Concept)。為這個緣故,宗教在整個曆史中是最難被任何一種政治和軍事的強力所能除根的。文化是很難除掉的,宗教是更難除掉的;文化是不能除根的,宗教比文化更難除根。

當一個人與宗教產生了生命的關係時,這個人常常在宗教觀念中把自己與宗教信仰合而為一,二者成為一體。什麽為他的信仰、為他的宗教死也是甘願的。政治體係、思想形態、意識形態和主義學說與宗教相比是一文不值的。因為宗教是在最深最深的人性的基本的裏麵,產生它的效用。所以我們不能隨便輕看宗教。凡是把宗教當作不重要的,無論政治、無論文化一定變成第二流的文化、第二流的政治。凡是逼迫宗教的結果一定要自我消滅。這是曆史給我們很清楚很大的教訓,除非你不要聽曆史教訓。德國的大哲學家黑格爾說:"曆史給人類最大的教訓就是人類不接受曆史的教訓。"而事實上,我們卻看見這句話是真的,凡是想毀滅宗教的正在毀滅自己;凡是想踐踏宗教的,是踐踏自己。因為宗教性的深度,不是政治軍事所能完全看透,更不是他們的力量有辦法去破除的。

除此以外,我們若看見宗教的深遠影響,我們決不可以把宗教化成一種思想體係來做我們的教育工具。今天有很多主日學老師,或者做父母的,他們所謂的宗教教育,不過是講一些聖經故事給孩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他們領受了宗教故事的敘述卻沒有建立宗教信仰的根基。所以當他們長大時,連這事是否曾經發生,他們都懷疑。他們長大以後,對所聽的故事還有非常清晰的記憶,可能還可以非常有條理的背誦出來,但是,這些事跡曾不曾發生過,能不能發生已經變成他們懷疑界裏麵的東西了。為什麽呢?因為建立了宗教事跡的知識傳授,沒有建立宗教信仰應當有的根基。宗教在他們身上沒有產生太大的效用。

宗教----控製的力量

我們不能輕看宗教在培養、或在建立人格上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為什麽呢?因為宗教對人格有無形的控製作用:人對宗教的影響,產生恐懼的心理,這種被控製而恐懼心理的互動關係(Interaction,inter -relationship)是很微妙的關係。也就是說,一個人在宗教信仰裏麵,生根建造自己的人格以後,宗教對他的控製力量就越來越大。而這控製力量增長的時候,當他違背宗教條例,就會有很可怕、很懼怕的心理反應。所以,宗教對人性的捆綁是很大的,而人對宗教違背以後的刑罰、產生了審判的恐懼也是很大的。這是為什麽許多反對宗教的政治用它來抵擋人,來做反宗教的宣傳。

現在你思想一下,為什麽人犯法或人違背宗教信仰時,比較內心的懼怕,是宗教性更深入呢?一個人犯法,他會怕;但是慢慢經驗多了、錢多了,他找法官替他辯護、找律師替他辯護,一麵犯法,一麵不怕被罰。但一個違背了某種宗教條例,他就懼怕,他不知道要到哪裏去解決這個問題。結果,他就一直在恐懼中,為甚麽?為甚麽一個人違背了他的信仰中某些教規時 ,有時他會怕得不得了,超過被捉上公庭,在法庭上麵對法律製裁的那種恐懼?為什麽?當那個有極權的教主,叫大家自殺,他們都要聽他的話。很少法官叫人自殺,人家聽他的話。為什麽呢?有幾個很重要的原因:第一,法性是人性中的一部分,而宗教是關係到所在人性的全部(Totality)不是部分(Partiality)。這樣,宗教的權威高過法律的權威。第二,法官的製裁是在相對界的,而神的審判是在絕對界的。所以得罪法官、得罪法律,不等於就是這人絕對不對,因為許多法律本身有毛病。而神在他們的觀念中是絕對的。第三,逃過一國之法,可以在別國得到安定;但是,逃避上帝是不可能的,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天罰過於人罰,宗教的控製力是大得不得了。第四,在宗教所探討的問題是關於永恒的價值觀而不是暫時的,人間的法律沒有到這麽大的地步。所以宗教可能是控製一個人的人格(Religion controls the personality )。

但是,基督徒卻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如果基督徒的信仰也是為了被基督教所控製,以至於恐懼麵對上帝的話,那就與別的宗教沒有多大的分別,我們的信仰也沒有多大的價值了。在基督的應許中我們看見了另外一條很重要的出路,那出路就是聖靈的引導(Guidance of the Holy Spirit )。如果患難是刺激人格,而長久的患難是試驗人格,宗教控製人格的話,聖經說:"聖靈引導人格"(Holy Spirit guides personality)。那麽聖靈就在你原有的氣質遺傳中使你變化直到更新完美,直到成全的地步。

我們看見了宗教是消極的,而聖靈的引導是積極的。在宗教裏麵,隻有修身養性的東西;在聖靈的工作裏麵才有重生的經驗。在宗教裏麵隻有教規約束的問題;在聖靈裏麵,有聖靈給你新生命的力量,把新的生活表現出來的能力。所以宗教控製人格和聖靈引導人格,一個是消極、一個是積極。

人格塑造的方法

你還記得夏禹治水的故事嗎?夏禹的父親叫做鯀,鯀以建築築高堤坊,把這個河堤做得很高來擋住大水,有沒有辦法呢?沒有辦法,因為你越高,從物理學的眼光來看就是越薄的意思,所以越高越高的堤,它的厚度就越來越顯著地沒有力,結果崩潰了。這是一個控製泛濫局勢的辦法。等到皇帝任命他的孩子代替他治水的時候,夏禹不用築堤提高這些堤岸的方法,他用什麽辦法呢?是開鑿水道、疏導大水,把這些大水疏導到河裏麵去、疏導到海裏麵去;在大海中沒有泛濫的可能。

今天我們對人格的塑造也有兩個辦法;一個就是不可以呀!不可以呀!這個不可、那個不可,都不可。孩子最安全的地方就是你的視線所能觸及的四麵牆壁的房間,不讓他出門。你的孩子以後變成什麽,我就不知道了。在美國有一個孩子問他的媽媽:"Mum, why does grandma always say it is not allowed ?It is not allowed!"媽媽沒辦法回答。"Because your grandma can only say that word ,her vocabulary is very poor ." 今天很多做父母親的,以為把孩子教好,用的辦法就是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所有不可以,孩子就會好了。那叫做夏鯀治水的方法。夏禹用的辦法不是如此,他是說可以的,從這裏去才可以,那裏去危險,到這裏去更可以;所以給他疏導、引導他。因此,宗教被動的控製人格,聖靈主動地引導人格(Religion contrls a personality passively ,Holy Spirit guides a personality actively )。

一個偉大的老師,一個明智的父母,為人之父、為人之母、為人師表的人,應當懂得認識你所教導的兒童;你所教導的學生,他們的氣質、他們的潛在能、他們的危機,和他們被開發的可能。這樣你的教導就成功。有一樣我沒提的就是關於教育對人格的影響,你們在教育學裏麵可以去探討多一點。

四.習性的穩固

第四方麵是什麽呢?第四方麵是很特殊的,叫做習性的穩固。習性的穩固,也就是說怎樣用習慣來定性,用固定的習慣來建立我們的個性。用什麽辦法把人格奠定起來?就要依靠習慣這件事情了。有許多人,他們什麽理論都學了,什麽影響都知道了,結果人格還是培養不起來,為什麽呢?因為知道應當誠實的人沒有好好養成誠實的習慣;知道應當努力的人沒有真正把理論化成努力的行動。這樣就沒有辦法把人格建立起來,人格的組成需要習性去穩固,而習性需要耐性;耐性需要長久的鞭策自己;對自我長久的鞭策、對自我長久的約束、長久的刺激、長久的管製,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要把自己的人格培養成牢不可破的人格,你需要願意繼續不斷甘心勉強自己,勉強自己甘心行在合理的善道中。否則的話,你不可能達到這方麵的成就,這是習性的穩固。

把我自己與真理合而為一,把自己降服在真理之下,這需要一段很長很長的時間,這個很長的時間就不單單靠恩典的存在,而是靠因恩典的覺悟所配合的責任了。所以,恩典神學的認識,是第一步,但是恩典不是叫人逃避責任,對真理的降服要繼續不斷,不斷不斷的順服的習慣培養起來,兩方麵配合才能成功。感謝上帝,求主幫助我們,使我們能夠養成習慣,也使孩子能養成習慣,這個習慣(Manner , Habit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個人如果在三十歲以前所有重要的東西都已納入正軌,而且已經養成了很堅定的習慣生活的話,那麽他的後半生是非常幸福的;如果他這以前沒有養成習慣,以後他會繼續不斷使自己受許多不需要的拆毀、不需要的磨滅,這是很可怕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