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潔的婚姻 蒙福的家庭

你們各人都當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妻子也當敬重她的丈夫。-弗 5:33
個人資料
正文

為人父母02(唐崇榮博士)

(2011-07-18 17:50:10) 下一個

第二章 兒童的生命  


孩子是上帝的恩典

先對父母講幾句話。你的孩子在你家中的存在是什麽意思呢?是你把他生出來,或者上帝把他生進你家裏來?如果你說是我把他生出來的,那麽你就是他的源頭,你好像他的上帝一樣。如果是上帝把他賜給你,那麽上帝是他的源頭,你是蒙受恩典的人。這兩種態度很不一樣。所以,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因著神與人之間的關係建立差異就影響對恩典的知識和恩典的看法。對恩典神學的覺悟是很重要的,因為這覺悟使你做人的基本態度一定不一樣。我們中國人說:我把一個人生出來,沒有我他就出不來,隻是我把他生出來。但英國人這麽講:A baby is born into my family(一個孩子被生到我家裏來了),他被生到我家裏來,不是我裏麵把他生出來,如果是我裏麵把他生出來的話,這個孩子的源頭在我裏麵,我就是他的源頭,這是單從身體來看。但,如果一個孩子是神賜給我的,把他生在我家裏麵來的話,我就有雙重的責任:第一個責任是這是神給我的產業,神把這個特權給我,我應當好好使用;第二,這個孩子的本身,我應當用真理教導他,使他長大。那麽,是不是說東方的文化就不能好好用真理教導兒女?不是的,東方人也懂得怎樣好好教孩子。從聯合國的統計來看,有許多用比較東方古老法教孩子的家庭,比較少產生社會問題少年;相反的那些西方太過讓孩子自由的國家呢,他們卻產生了許許多多令社會頭痛的問題少年。所以在這裏不在貶低東方、褒揚西方,在這裏要看的是無論東方、西方,當你真正明白到神的恩典的時候,你對教導方針就有不同的看法。我們看孩子是神所賜的產業。

人或孩子?

第二個問題,你到底生一個人,那個人在你家裏叫做孩子,或者你是生一個孩子,那麽孩子有一點像你,所以叫做人?這兩種看法是不一樣的。到底你是生人還是生孩子?你說孩子就是人,人就是孩子,還要答什麽?我生的人就是孩子,我生的孩子就是人。你到底是生出一個人,那個人因為在你家所以你叫他孩子,在別人家是別人的孩子;或者你生一個孩子,有一點像我,這個叫做人。到底那一種?是生孩子呢?或者生人?這個觀念使到你看他時有決定性的因素。就是說,你把他看作一個人,或者是把他看作孩子?如果你永遠把他看作一個孩子的話,這個孩子在你麵前就很難長大了。你懂不懂?我們這些人有時有一點不大喜歡那些老人家永遠把我們當作小孩子。但是就是這種人,大的時候、老的時候就把別人當作永遠是他的孩子。如果你把一個人當作是人,那麽你對他的教育法一定不一樣;你把一個人當作你的孩子,你對他的教育法永遠是把他當作孩子來看待。所以,視他為人,或者是看他為孩子?相當影響你用什麽辦法來教導他。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很注意這些原則,但有一些話我那時不大敢講,因為那個時候我的年齡還不夠資格來支持我要講的話。現在我越來越大膽了。因為我的孩子有的就像你這麽大了,我的學生有的現在已經七、八十歲;我教了幾十年的書,我十七歲的時候就教過六十歲的人,我現在還要客氣什麽呢?你現在教的孩子、教的學生,你是把他當作人來教,或者把他當作孩子來看待?

日本曾經有一個相當轟動世界的首相,叫做田中角榮(Mr Tanaka)。這個人上台的時候是非常非常榮耀,下台的時候覺得非常非常羞辱。他上政治舞台的時候,可以說相當年輕有為,使人另眼相看,這樣年輕的人可以做日本的首相。當他下台的時候,卻是因為他舞弊而含羞下台。當他上台的那一天,有一個記者去問他媽媽說:"伯母,你的孩子做了首相,你有何感想呢?"你知道他老人家怎麽回答:"那個小孩子哪裏會做事?"人家選他做首相了,他的媽媽還說那個小孩子哪裏會做事?不幸言中,真的不大會做事!老人家一方麵把孩子永遠當作孩子來看,妨礙孩子心理的成長,但是如果這個孩子沒有看到自己成長過程應當成熟、嚴肅的麵向將來的話,那麽他很可能一生一世就是一個孩子。這些事令我們思想,到底我們教導的時候,是把他當作人呢,或者把他當作孩子來看待?把他當作孩子來看待,你永遠好像不讓他有成長的機會一樣;你把他當作人來看待,很多時候你缺乏父母的恩情在他的身上。所以這方麵怎樣調和?為人父母的、為人師表的,你做老師、對待兒童的時候,你要有師之尊、父母之愛。做父母的在你的兒女麵前,要有父母之心、有師長的嚴格、紀律、原則來處理事情。所以這些調和是非常要緊的。

兒童的生命:良心的導師
聖經讓我們看見孩童的動作是清潔、是正直、都顯明他的本性。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兒童們雖然從亞當的代表性來看,已經染上了原罪,但是,他們自己有一些非常清潔、正直的性質是大人應當注意到的。一個跟孩子在一起的人、一個常常做教員的人,他的心比常常做生意的人會更清潔。一個天天跟兒童在一起的人,他的心地要比那些在社會中間明爭暗鬥、勾心鬥角的人更加單純。為什麽呢?因為兒童在良心和道德上是大人的老師。雖然在職份上你做他的老師,在良心功用上他是你的老師。小孩子的單純、他的動作、他的清潔,其實就是一麵人性的鏡子,反照出社會的毛病、反照出成人的詭詐、反照出我們的陰暗,讓我們知道我們應當向孩童學習些什麽?孩子們是我們良心正常功用的啟發者、孩子們是道德良知的反照者、孩子們是社會黑暗的一個控告者。孩子們的心很清潔的、孩子們的行為是從正直的動機產生出來,他們沒有詭詐。所以你常常聽見說,小孩子哪裏有假病,越小的孩子越沒有假病。他的病一好,馬上像猴子一樣跳來跳去。當他真的病的時候,他不能跳的時候,他根本不是裝假。如果一個很小的孩子,已經會裝假的話,那這個人以後隻能做電影名星,沒有別的用處。你對一個孩子說:"看看誰叩門。"孩子回來說:"是某某人。""糟了,那個人是要來借錢的。"所以你對孩子說:"快快告訴他,爸爸不在!"這個孩子跑出去:"爸爸說他不在!"他照你的話說,很乖!你平常要他聽話,就是這一次你不要他聽話,你要他聽一半,不要他聽另外一半。所以這孩子到外麵說:"爸爸說他不在!"回來還給你打了一頓。"你為什麽告訴他我不在!""你告訴我,去告訴他的啊!""我告訴你:告訴他,我不在,為什麽你告訴他,爸爸說他不在?"他搞不清.他莫名其妙.做什麽?為什麽大人把真理分成兩部份?一部份是可以公開的,一部份是要隱藏起來的。所以他慢慢學會了,原來這個叫做做人。

教育就這樣教壞孩子!孩子的清潔、正直、良善,實實在在是我們每一個人道德的借鏡、是社會黑暗的控告者、是天良的啟發者、是我們回想到良善的本質的提醒者。這是兒童的生命寶貴的地方。

兒童的生命:可塑性

兒童的生命不但是這樣清潔、這樣的單純、兒童的生命也是非常可塑造的。他們在柔軟、隨應的方麵、度量是大得不得了的。我們看我們的孩子們、我們的學生們,他們雖然多麽調皮,在可能受影響之下,他們是能改變的。就是因為可能改變,每一個作教師的都應該樂觀,站在教育工作者的地位上,如果兒童是不能改變的,那麽你就不必要花這麽大的心血去做教育工作。把十個最壞的孩子交給你,和把一個絕對不改的老人家交給你,你會感覺到,與孩子相處氣死了,也是氣得快樂的才死!因為他們的生命是可塑性的、他們的生命是可以被你雕塑的。這個容易雕塑,不等於他們沒有價值。

在雕刻工作上,越難刻的木頭是越硬的,而越硬的木頭刻成功的藝術品越貴。但是,不能把兒童看作就是一個很好的雕刻、非常疏、非常弱的木頭,因為你雕好以後,他們慢慢硬的時候,就硬得很像樣了。他們在可塑的時期你怎樣雕塑他?等他真正成形時,他自己會慢慢變硬的,而且硬得很像樣、硬得好啊。所以,對兒童下功夫、付代價的人,是很有價值的。你在兒童的身上用多少的心血都不會白費,你真正善良、智慧的教導,耐心、努力的教導,要使你年老的時候看見,你所種的是痛苦眼淚的果子、種子。而你所收的,是令你永遠歡呼、喜樂永不後悔的果子。那個時候你的眼淚自動被擦幹。

以前在我們的神學院裏麵,有一隻母雞,這隻母雞是天生、是後生殘廢?我沒有辦法查考。因為把毗買來的時候已經就是那樣了。這隻母雞的腳一隻是折斷了,不能踏地的,常常就是一隻腳站著,而靠著一隻腳也能睡覺,睡得很平衡。所以有時候看一些動物學得太多的功課!你試試看一隻腳這樣睡看看,怎麽可能?毗打瞌睡的時候,它這隻腳根本不能踏地,就是這樣睡。後來毗孵出了大概六、七隻小雞。這隻大母雞,毗就帶著這些小雞走,但是那些小雞沒有學毗那樣走。因為毗們有毗們自然的、天然的本性。這一隻母雞呢,有一天帶小雞走到一些正在鋪地磚的那些潮濕的水泥上麵,忽然間這隻母雞跳上去,用毗的獨腳打了一個印。我們想不行了,如果讓毗在那邊走來走去會變成什麽樣子呢,所以快快把毗趕走了,毗帶走帶飛的離開,毗的小雞也跟毗走了。那麽這個水泥上就留下很深的獨腳的印,比平常的雞要深兩倍!因為平常的雞是重量平分。毗卻所有重量獨擔,所以不把水泥再鋪下去,留在那邊做這隻母雞唯一的紀念。幾個鍾頭以後,水泥幹了。有一個人說:"啊!很難看,怎麽有雞爪印?快快把它弄好!"另外一個同學說:"已經幹了,不能再改了。"這樣那隻雞的腳印留在神學院差不多十六年的時間。到重建的時候才把它打破了。每一次看見那個腳印的時候,我就想起毗走路的樣子。天下沒有任何一隻雞在我頭腦有這樣深的印象。而這隻雞偉大的地方在哪裏?毗懂得乘著水泥未幹之前就留下影響,所以毗的影響力是在這水泥未幹之前打下去。水泥幹了毗怎麽踏?怎麽踏?隻能踏破毗自己腳皮!

一個聰明的老師、一個有智慧的父母,他的教導也是如此。等你的兒女已經成形了、已經硬性了、已經不能改了,你才來罵、才來念、才來教、才來喊已經太遲了。但是當他還小的時候,良心柔軟、個性還沒有堅定的時候,把你的影響加在他的身上,用真理影響他,那麽你就永遠受益無窮。你永遠不須後悔,因為在他可塑性強的時期,你已經使用了你的特權。為人父母,為人師表,把你的影響加下去!今天基督教的仇敵,懂得這件事勝過許多基督徒,今天許許多多非基督教的、或者抵擋基督教的,無神論和其他反對基督教的團體,他們懂得乘著兒童可塑性的時期,快快把他們認為的真理的根基打起來;而許多的基督徒卻忽略這樣大的、這樣好的特權!求主幫助。

兒童的生命:啟發道德

兒童在社會上除了是生命的延續、是組成社會單位的基本因素之外,從他自己生命的可塑性、和啟發道德的功能上來看是重要的。從聖經再看上帝怎樣看待兒童們;如果你對舊約聖經注意的話,你會發現兒童的地位在神的眼中是很重要的。當摩西帶領以色列民離開埃及,他們的兒女也要一同去事奉耶和華。這裏讓我們看見,舊約聖經裏麵已經有了全家歸主的觀念。兒童在參與信仰的建立上是早已在神的旨意和計劃裏麵。所以舊約聖經讓我們看見神要以色列民大人們、兒女一同出來事奉上帝;詩篇也很清楚的看見敬畏耶和華的無論大小,主都賜福他們。聖經明文記載兒女的重要性。不但如此,約拿到尼尼微去傳福音的時候,他有一點不願意這些可咒詛的外邦人得救。寧願神快快把災禍降在他們的身上,不要讓他們有機會悔改以至蒙受神的恩典。所以他寧願在那裏看,看尼尼微覆沒、看尼尼微人滅亡,他可大快己心。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神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所以神卻寬容了尼尼微,垂聽他們悔改的心聲,讓他們免去災禍、拯救他們。這個時候,約拿大發脾氣,神教導約拿,有一點像你家裏的冷氣壞了,你向神大發脾氣的情形差不多。神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你尚且愛惜。……尼尼微……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我豈能不愛惜呢?"從這句話,考古學家至少要估計尼尼微的人口超過一百萬,那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了。這一百萬的人口,如果有五十萬是在三十歲以下的話,至少有十二萬是在嬰孩階段,因為不能分辨左右手。"我豈能不愛惜呢?"所以,舊約聖經讓我們看見,神非常愛兒女、神非常愛嬰孩,是我們不可以輕看的。如果你把聖經這些零零碎碎,在這裏、在那裏一點一點的觀念把它重組起來的話,你就發現許多所謂偉大的思想家,包括蘇格拉底、柏拉圖、阿裏斯多德,他們對兒童的看法都遠遠落在聖經的觀念之後了。神這樣愛兒女,我們豈可不愛他們?

耶穌來到世界上的時候,他為兒女、兒童們做了美好的見證。第一,耶穌基督自己道成肉身的時候,他選擇按照生育的自然律。雖然馬利亞是童女受孕生下基督,但是基督生下的時候像普通的孩子一樣,從嬰孩的階段開始做人。這表示基督重視兒女的階段。阿裏斯多德曾經講過一句與這個觀念不同的話語,他說:"兒童時期是沒有重要性的。"而且他說:"一個人二十歲以前的生命是沒有多大價值的。"聖經卻否定這些哲學家的看法。如果兒童時期是沒有價值的,耶穌基督為什麽來做人的時候,也經過嬰孩的時候?他看重嬰孩,沒有比自己曾經來做嬰孩的親身經曆更重要。第二,耶穌做人的時候,他為兒童作見證時,曾經定下了兒童是進天國的一種模式,而轉回兒童的心境是成為天國子民的絕對標準。"……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這句話的意思嚴格的說起來就等於是重生的必須。一個人被聖靈重生,有新的生命才能進天國。照樣的,耶穌基督就用這樣的比喻來告訴人,新的生命和過去的生命是不一樣的。"……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這裏給我們看見耶穌基督不但親自經過兒童的階段,耶穌基督自己立兒童為天國的標準,兒童階段的時期成了天國子民的模式。不但如此,基督自己在經曆兒童階段的時候好好做人,成為一個兒童的模範。所以當耶穌十二歲的時候,他把幾樣模範的印記向人表明出來:第一,他在尋求真理上成為人類的模範。耶穌基督十二歲做兒童的時期,他在他們中間追問,是不是單單表示尋求真理呢?我想如果我們這樣解釋,沒有多大差錯。但是另外一個可能性,是他用問題式來啟發人怎樣明白真理,就開始於兒童的時代。如果你注意看耶穌基督在世界上被記載下來的教訓,在三年半的時間耶穌至少發過一百個問題。這一百個問題裏麵的啟發性,是大得不得了的;審判性的因素,也是很清楚的。所以他一方麵藉著問題把一個東西提出來,一方麵開導人心、一方麵追討責任、一方麵挑起興趣、一方麵挑戰人要降服在不能回答的問題的真理的裏麵。這是耶穌基督在兒童的時期已經顯露出來的。不但如此耶穌基督在十二的時候,也給我們看見他與父之間的責任成為人與神之間的關係的一個寫照,"……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麽?"或者翻譯成:"豈不知我應當常常在我父的家裏麵的嗎?"這樣的一個孩子,前麵的道路不能不成功!因為他在兒童的時期不是單單顧及四圍可玩的環境、不是單單顧念與其他玩耍的同伴的關係。他能顧到人與神之間直線的交通、直線的個別關係。這一個十二歲的兒童在人與神的直線關係中間,已經成為模範、已經成為我們每一個人應當追求的楷模。這是第二方麵。第三方麵,耶穌基督是很負責任的。在兒童時期,走了一條好像成人的路線的生活。所以當他的父母在找他的時候,好像用責備的口氣問他時,他乃是以非常安定、非常鎮靜的態度,像大人一樣來解決他遇到的困難。這些都是基督與兒童之間的關係。基督給我們看見他對兒童生命的看重。

所以,為人之父母、為人之師表,我們先有一個基本的前提:如果不是為了尊重兒童、真正愛兒童,請你不要結婚!如果你預備心付代價、愛兒童、看重兒童生命,請你不要生孩子!如果你不過是為了賺一些錢、糊糊口、過日子,請你不要做教員。當你勇敢的申請做教員的時候,你要知道,你正在人類曆史中間,選擇了一個很神聖的工作。當你正決定結婚,傳宗接代的時候,你要很清楚的知道你正進入一個很神聖的階段。你要成為人的父母,成為人的師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