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F-16“戰隼”輕型戰鬥機簡介 (3) F-16C/D

(2007-07-23 10:02:02) 下一個


F-16“戰隼”輕型戰鬥機簡介(3) F-16C/D



F-16C/D

在F-16係列中,F-16C/D是經過整體規劃、改進設計的全新型號,性能大大提高。C/D型是第二階段MSIP(多國階段改進計劃)計劃的產物,其原型為Block25。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C/D使用了諾斯洛普·格魯曼AN/APG-68(V)雷達,增加了探測距離,工作模式增多,抗幹擾能力更強。該雷達的空中作戰模式包括自由搜索、上視掃描、單/多目標跟蹤等,最多可跟蹤10個目標;在高脈衝頻率模式中可為AIM-7麻雀導彈提供持續照射,真正的擁有了超視距空戰的能力。對地作戰模式可提供對海、對地麵移動/固定目標成像模式。

C/D使用了“玻璃”座艙,包括兩個座艙大型顯示器、GEC馬可尼大視角平視顯示器、LANTIRN前視紅外電視和激光製導吊艙、“仙童”公司的任務傳輸係統。環境控製係統和電源供電容量也有改進。在武器控製軟件方麵,C/D使用了MILSTD-1760總線,具有了使用AGM-65D“小牛”空地導彈(下圖為D型發射“小牛”空地導彈)和AIM-120先進中距空空導彈的能力。火控計算機的速度也大有提高。其他電子設備包括美國空軍標準的慣性導航係統、雷達高度計、抗幹擾的UHF無線電台。

C/D的最大起飛重量增加到19,640kg,夜間和惡劣氣候下對地攻擊的能力大大加強。F-16C與A型外表上最明顯的區別是C型的垂尾根部加寬了,其前端的延長段上有一個小天線。這一加寬的空間原本是為安裝新型的電子幹擾裝置而準備的,詳情見下文。下兩圖中單座的是C型,雙座的是D型。請留意座艙旁的各種細節。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F-16C/DBLOCK25

Block25是F-16C最初的生產批次。1984年,首架Block25交付,試飛後其飛行控製軟件進行了改進。美軍共裝備了244架Block25。Block25垂尾根部原計劃加裝威斯汀豪斯公司的AN/ALQ-165ASPJ電子幹擾裝置,但ASPJ計劃備受爭議,90年1月空軍放棄了該計劃,所以這一裝置也沒裝上F-16。Bolck25使用F100-PW-200發動機,後來改為F100-PW-220E。佛羅裏達麥克迪爾空軍基地的第56戰術戰鬥機聯隊第61中隊是美本土第一個裝備F-16C的單位,88年10月形成作戰能力。

F-16CBlock30/32

1990年11月26日,美軍希望用一種先進的戰鬥攻擊機取代速度慢、機動性差、火控設備落後的A-10攻擊機。為此美軍計劃改裝400架F-16C/DBlock30/32,換裝相應設備以適應近距空中支援(CAS)和戰場空中遮斷(BAI)任務。這一計劃即A-16計劃。計劃換裝的設備包括一個全球衛星定位係統(GPS),數字地形係統(DTS),係統加固,模塊任務計算機,和自動目標管製係統(ATHS)。下圖為Block30,再下圖則是塗有適合近距支援任務用途的褐色迷彩的Block32。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隨後一架Block30原型機在肖空軍基地進行了諸多的改進。這架F-16被命名為F/A-16。1992年1月,由於美軍轉用更先進的加裝有LANTIRN吊艙的F-16C/DBlock40/42作為下麵將會提到的F/A-16的原型機。


 

F/A-16A和F/A-16C

88年11月,紐約國民警衛隊第174戰術戰鬥機聯隊采用F-16A/BBlock10換裝了原有的A-10A“雷電II”被替換,成為第一個使用F-16進行近距空中支援的部隊。在海灣戰爭中,該聯隊的24架F-16A/B飛機在機腹掛架掛載通用電氣公司的GPU-5/A“鋪路爪”機炮吊艙,作為對地攻擊用途。該吊艙內裝有一門GAU-13/A30mm4管加特林炮,該炮是A-10A使用的GAU-8/A30mm7管炮的派生型,吊艙內攜帶353發彈藥。左圖為一架塗有適合近距空中支援用途的綠色迷彩的該型飛機高速掠過。高速美軍計劃如上述F/A-16效果理想,則開始組建大規模的F/A-16C攻擊機部隊。

但是,這批飛機在沙漠風暴行動表現不佳,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由於先天的設計是針對中低空空戰任務,且機體輕,F-16的低空低速性能不象A-10那樣穩定,無法進行精確的瞄準;F-16飛行速度快,有時候對於對地攻擊任務來說太快了,飛行員瞄準和攻擊目標的時間太短;威力遠遠超過F-16原有的20mm炮的30mm機炮開火時,其後坐力會使得飛機難以控製;飛行和火力控製軟件不適應對地攻擊任務。

在實戰中,F/A-16的飛行員因為無法精確瞄準,隻能進行概率瞄準,利用炮彈的散布來“覆蓋”目標區域,但這種方法在對單個地麵目標進行攻擊時效果很差。最後這些F/A-16被迫卸下GAU-5/A機炮吊艙,改裝集束炸彈,這樣攻擊效果還好一些。海灣戰爭後這些戰鬥機被改回了原始的設計。

2005年12月,MTC技術公司獲得一項後續FAST任務訂單,為美國空中國民警衛隊和空軍預備隊司令部的F-16 25/30/32批次飛機更新彩色多功能顯示係統(CMFDS)。訂單為期一年,附帶兩年意向。一年期的經費為240萬美元,合同潛在總價值約為500萬美元。CMFDS是對F-16 25/30/32批次的最近升級項目。MTC公司的原始合同隻提供軟件升級,不包括任何新需求。後續任務訂單將對硬件/軟件進行更新以滿足數字活動地圖的要求。作為3年任務訂單的主承包商,MTC公司將提供全麵的項目管理。分包商EFW公司為項目提供硬件更新。MTC公司首席執行官David Gutridge說:"此次升級將為F-16飛行員提供寶貴的飛行地形信息。我們很高興能為這種高級戰鬥機提供又一次功能提升,進一步增加我們指戰員的技術資源。任務訂單為第一年提供的經費為240萬美元,我們完全期待兩年意向的經費將超過此數目。"

F-16C/DBlock40/42

Block40/42又被稱為“夜隼”,著重改進了夜間和惡劣氣候下的作戰能力。1988年12月首架Block40/42交付美軍,生產持續到95年。99年埃及定購了21架新機,為此生產線曾重開。截止99年底,共生產了765架Block40/42。Block40/42裝備了全新的LANTIRN導航/目標指示吊艙,該吊艙有紅外成像、激光製導等功能。還改裝了聯合全息平視顯示器、GPS導航儀、APG-68V(5)雷達(其故障間隔大於100小時)、ALE-47誘餌彈、全新的四餘度數字式飛行控製係統、自動地形跟蹤係統。其座艙蓋鍍有很薄的金屬膜,目的是減少坐艙雷達反射回波,因此坐艙蓋略呈金色。對比一下下圖大家就可以清楚的發現這一點。飛行員開始穿用新型抗荷服。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與Block30/32一樣,Block40使用通用電氣公司(GE)的F110-GE-100發動機,42使用普惠公司(PW)的F100-PW-220發動機。兩種發動機雖然可以互換,但是部隊為維護簡便起見,不會在一個單位內同時使用兩種發動機,通常駐外部隊使用GE發動機,本土部隊使用PW發動機。為了提高機動能力,機身結構得到了加強,因此可以在大推力的狀態下進行9G的機動。40/42的最大起飛重量位19,187kg。40/42的起落架支柱加長,以便保證LANTIRN吊艙不要太接近地麵。輪胎相應增大,因此起落架艙門鼓出,著陸燈移到了前起落架艙門上。

雖然Block40相對以往的F-16來說非常先進,但也服役近十年了。為保持近700架Block40/50在作戰中保持技術優勢,1998年初美國國會通過了“通用機體試驗計劃”(CCIP)。計劃著重強調了令Block40/42機擁有與Block50/52機相似的機體與內部係統,預算10億美元,2005年前完成。CCIP計劃承繼了許多在F-16A/BMLU計劃的成果,包括Link16數據鏈、JHMCS、彩色多功能顯示器、大視角平視顯示器、ALR-50M雷達告警係統、ALE-47誘餌撒布器、機體結構改進等。

美軍還有一個“通用部隊飛行試驗計劃”(OFP),包括為F-16係列戰鬥機加裝固定的紅外、激光觀瞄係統(類似俄羅斯戰鬥機上的相應係統),增加使用AIM-9X先進近距空空導彈、下一代火力圈外精確製導武器(如AGM-158、JASSM、JDAM、JSOW以及WCMD等)的能力。目前可攜帶的武器包括AGM-88“哈姆”反雷達導彈、GBU-10、GBU-12、GBU-24激光製導炸彈和GBU-15激光製導滑翔炸彈。下圖為投擲JDAM。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Block40本身也在不斷改進,突出表現為新的飛行和火力控製軟件的更新。最新的版本為Tape40T5及T6(代表Block40批次第5與第6次軟體版本更新)。40T5增強了Block40的近距對地攻擊能力,因此又稱為T40T5/CAS計劃。具體措施為加裝IDM、DTS、HSD、LANTIRN,增加發射AIM-120C、GBU-97和GBU-24等先進武器的能力。另外Block40經過此改進後,能擔任近距對地攻擊任務中的前進空中管製(FAC)任務。在波斯尼亞執行維和任務的F-16率先進行了40T5計劃的改進。


 

F-16C/DBlock50/52

F-16現役最新的改進型號是Block50/52(下圖)。1991年9月,美國空軍開始接收Block50/52。使用GE公司F110-GE-129IPE發動機的機種被稱為Block50,而使用普惠F100-PW-229IPE發動機的稱為Block52(IPE指“發動機性能提升計劃”)。兩種發動機的推力都達到了129千牛。

點擊查看 美國反輻射導彈發展曆程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50/52的改進包括以下內容:采用了霍尼維爾公司的H-423激光陀螺導航係統;加裝了GPS接收機;計算機內存加到128MB;換裝了數據傳輸速度更快的新型調製解調器;采用了AN/ALR-56M先進雷達告警接收機;采用了AN/ALE-47自適應幹擾係統;加裝數字地形係統數據傳輸鏈路;改進座艙設計,使得飛行員佩戴夜視鏡時也能看清座艙內各種顯示裝置;采用了先進敵我識別係統;采用了可編程升級的顯示裝置;換裝新一代MIL-STD-1760總線;改進平視顯示儀以適應多種的戰術任務。

Block50/52不能掛載LANTIRN吊艙,但是可以使用AN/ASQ-213反雷達導彈指示製導係統(HTS),能獨立的發射和製導AGM-88“哈姆”反雷達導彈。50/52從而擁有了美空軍F-4G反雷達攻擊機40~80%的攻擊能力,因此將用於替代服役時間已經很長的F-4G,執行“野鼬”(WildWeasel)任務,即反雷達任務;加裝了HTS的Block50/52被稱為50D與52D,還有一種非正式的叫法稱之為F-16J和DJ,1993年5月正式服役。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F-16反雷達的利器:AGM-88“哈姆”(HARM)反輻射導彈

Block50/52采用AN/APG-68V(5)火控雷達,VHF/FM天線集中布置在垂尾前緣。座艙有兩個單色顯示器(後期生產的50/52上使用彩色顯示器)。Block50/52可以使用的武器有:AIM-120中距空空導彈、AGM-65G、PGU-28/B20mm炮、JDAM、AGM-145A/BJSOW、AGM-84“魚叉”反艦導彈。50/52是第一種能使用“魚叉”的F-16,這令F-16能勝任的任務大大增多。

目前正出於研製階段的Block50PLUS被稱為“玻璃隼”,主要改進是具有在惡劣天氣中投放JDAM的能力,惡劣天氣下的對地攻擊能力有很大提高。PLUS型號的機尾部將安裝一對地合成孔徑雷達,改善發現和攻擊地麵目標的能力。還將加裝被動導彈告警裝置、地形參考導航裝置和600加侖副油箱。武器方麵可使用454千克的Mk83、908千克的Mk84、908千克的BLU-109等普通炸彈,以及前麵提及的JDAM。機體結構變化很小,重頭戲放在了重新設計的座艙上。座艙全麵采用了數字式電子設備,兩個彩色顯示器的麵積擴大為以往的兩倍,因此叫做“玻璃隼”,雷達告警功能也不再使用單獨的顯示裝置,而是結合在新的大型顯示器上。發動機將采用F100-PW-229A,推力15572千牛。下圖的Block52是執行“野鼬”反雷達任務的雙座DJ型號,采用了加大的背部脊條,其中包括了眾多新增加的電子設備。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2002年5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第一架Block 50單座改進型交付美空軍。這樣洛馬至今已生產4000多架F-16,交付給美國空軍2000多架,這架Block 50屬於交付空軍的第2217架F-16飛機。目前估計F-16戰鬥機的生產能持續到2010年。

2007年,波蘭定購的48架F-16 Block52+開始交付。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F-16Block60/62

F-16下一個批次是Block60/62,但是尚未進行生產。Block60的武器係統將得到全麵、大幅改進,其性能接近三代半的歐洲“台風”和法國“陣風”戰鬥機,價格則明顯低於後兩者。該批次的翼身結合處將安裝兩個容積各為1900升的保形油箱,作戰半徑較現役F-16增加三分之一。改裝新一代APG-78相控陣火控雷達,全麵優於第三代戰鬥機裝備的火控雷達。其對空模式具備邊搜索、邊跟蹤能力。對地模式包括搜索和跟蹤地麵各類目標,並具有地形跟蹤和防撞功能。還將裝備新型電子對抗係統。在60/62上,一套功能類似LANTIRN的紅外激光導航製導係統將被固定的安裝在機身內,傳感器鏡頭安置在風擋前,減小了雷達反射麵積。座艙采用3台大型彩色多功能顯示器。新的GE或普惠IPE等先進發動機的推力將提高15%。為改善機動性能,將使用麵積增大25%的主翼和平尾。該批次空重約9160千克,機內油3155千克,最大重量22680千克,發動機最大推力為142千牛。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60/62將會是外表變動最大的F-16改型,目前已經得到阿聯酋的訂單(下圖有藍白色徽章者)。但出於商業利益的考慮,洛克西德·馬丁公司更加希望優先銷售Block50/52。鑒於阿方的堅持,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1998年5月與阿聯酋軍方簽定協議,向其出售90架Block60,2002到2004年交付。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以上是F-16發展至今出現過的各種正式改進型號。之前我們也提到過,F-16有眾多小規模改進的特殊型號。下麵來看看其中幾種有代表性的機型。

F-16/79

F-16/79是F-16A/B機體加通用動力公司J79-GE-119發動機而成的低性能出口型,美國希望將這一型號外銷到出口到以色列、韓國、伊朗等國家。美國之所以要降低出口型的性能,是出於保護美軍裝備技術上的優勢的考慮。1977年計劃啟動。

F-16/79的驗證機是用一架YF-16B改裝的(下圖)。換裝基本是成功的,但是J79始終是諸如F-104和F-4這樣的上一代戰鬥機的發動機,推力小,F-16/79的性能自然大大下降;雪上加霜的是為了改裝J79,F-16的後機身安裝了隔熱板,機體重量增加,進一步減低了機動性能。雖然研製J79的通用電氣公司(GE)計劃在F-17/79的生產型上安裝改進了的J79-GE-17X,其推力相當於F100的推力80%的,但各個盟國還是不願意接受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戰鬥機。最後當時的裏根政府隻好批準出口F-16A/B。F-16/79計劃在1980年結束,一架也沒有賣出去。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F-16/101

F-16/101是采用F101發動機的試驗型號。通用電氣公司研製的F101發動機原本是為B-1A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研製的。但1977年卡特政府認為高空高速突防的B-1A已經無法突破以米格-25、SA係列防空導彈為代表的蘇聯防空網,因此取消了B-1A的研製計劃。如果F101也隨之擱置,GE公司將蒙受巨大損失。因此GE公司聯合空軍和海軍,研究是否可能將這種發動機用於F-16和F-14,作為F100和TF30的備選方案。GE隨即重新設計了發動機,新發動機命名為F101X。1980年12月19日,首架裝有F101X的F-16首飛成功。F101X在F-16上的性能表現比F100要好,但是由於是半路出家,進氣道與之並不匹配,因此產生了高頻諧振,另外還有燃料泄漏的問題。最終性能不錯的F101X未被采用,幾年後GE的F110順利的成為F-16的備選動力。F101X的部分新技術後來被用於F/A-18的F404發動機,例如加大的葉片、改進過的噴口和加力燃燒室。裏根政府重新恢複了B-1計劃,裝備了低空高速突防為主的B-1B,但是F101這時候又不爭氣,導致B-1B曾長期停飛。

YF-16/CCV

為了進行高機動性的飛行試驗,1975年12月,YF-16的第一架原型機(72-1567)在空軍飛行實驗室改裝成了CCV驗證機。CCV計劃的目標是令飛機擁有更完善的高機動飛行性能。YF-16CCV在進氣口下方加裝了兩個倒V型垂直翼麵,為飛機提供直接機動的控製力;飛行控製係統也做了改進,所有的操縱翼麵均由中央計算機統一控製。內部油箱的燃油可以在各個油箱間自動轉移,以控製飛機重心位置。

1976年3月16日YF-16CCV首飛,但在6月24日發生了嚴重事故,在離機場約一公裏時發動機失靈,飛機迫降導致起落架折斷。修複工作進行了6個月,1977年春恢複了試驗。截至1977年6月31日最後一次飛行結束,共飛行了87架次、125小時。幾年後,CCV的技術和經驗被用在F-16/AFTI計劃上。日本的FSX(F-2)戰鬥機的早期設計也曾使用類似CCV的布局。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F-16/AFTI

AFTI是AdvancedFighterTechnologyIntegration的縮寫,即“先進戰鬥機技術綜合應用計劃”。AFTI試驗機在進氣口下方加裝了倒V型鴨翼控製麵,機背上安裝了額外的電子設備,略顯隆起。由於采用了日新月異的數字電子技術,AFTI的大迎角機動特性得到了極大改善。

AFTI計劃分四個階段進行,首架飛機於1982年7月10日首飛。第一階段試驗數字式飛行控製係統;第二階段試驗自動駕駛和攻擊係統;第三階段試驗近距空中支援係統,其中包括飛行員語音控製裝置;第四階段稱為AFTI/CAS(CAS:CloseAirSupport近距空中支援),去掉了鴨翼,並在機頭安裝了四個對地攻擊的光學和紅外觀瞄裝置。另外AFTI計劃還試驗了使用HARM導彈的雙機之間的數據交換。

點擊查看F-16/AFTI視頻資料 

 

下圖為AFTI圖片,進氣口下有鴨翼,機頭及翼根處有新增的觀瞄裝置。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下圖是F-16AFTI/CAS。在圖片中的CAS機頭有兩個前視紅外傳感器,分別用於目標指示跟蹤和地形跟蹤導航。這套設備被命名為FalconKnight。右翼根的柱狀物是數據鏈通信天線。左翼根的是激光目標指示係統。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儀表布局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F-16N

F-16N裝備於美國海軍打擊與空中戰術中心(其中包括著名的TOPGUN學校),用於模擬蘇聯和其他敵對國家的戰鬥機,與美軍各戰鬥機部隊進行模擬作戰,從而提高戰鬥機部隊實戰水平。N型的原型是F-16C/DBlock30,使用推力較大的GEF110-GE-100發動機,但保留了F-16A/B的APG-66雷達。F-16N使用結構經過增強的主翼,部分機體結構使用鈦合金。

由於用於模擬空戰,F-16N沒有裝備機炮和自衛電子幹擾機(ASPJ),也不掛載導彈,相關電子設備和線路也都拆除了。F-16N的電子戰設備包括ALR-69雷達告警接收機(RWR)和ALE-40箔條/曳光彈發射器。右側翼尖可以掛裝空戰演習測試設備吊艙(ACMI),該吊艙可以記錄下空戰中各種的詳細資料,並傳送到地麵接收站供教學研究。

裝備海軍戰鬥武器學校(TopGun)的F-16N兩側有海軍陸戰隊的“MARINES”標記,采用綠/灰兩色的迷彩。各個中隊還有自己獨特的標誌,因為模仿的主要對象是蘇聯空軍,有的F-16N塗有與蘇聯空軍相同的迷彩和黃邊紅色五角星,部分飛行員頭盔上也有紅星之類的標誌。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上述改進使得F-16N推力增大、機體重量下降、機體增強,因此F-16N也成為了空戰(尤其是格鬥)性能最優秀的一種F-16改型。加上駕駛這些飛機模擬蘇聯空軍的都是美海軍中最精銳的一些飛行員,F-16N在模擬對抗中占有較大優勢。這些模擬對抗使得各戰鬥機部隊飛行員能真實而強大的“敵人”對抗,並可以在對抗結束後研究總結,實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可惜的是,在實際使用中,由於這批F-16N長時間進行過度高過載的模擬空戰飛行,機體結構較頻繁的出現問題。另外N型僅有26架服役,維護費用相對較高,加上海灣戰爭後模擬空戰部隊規模減小,上述N型機已經在95年全部退役。

雷鳥飛行隊的F-16

鼎鼎有名的美國空軍雷鳥特技表演飛行隊原本使用F-16A/B,後來換裝了11架Block32。這些飛機采用了“雷鳥”飛行隊的傳統塗裝,加裝了彩煙噴射裝置。值得注意的是,這11架表演飛機在72小時之內,可以改裝成具有實戰能力的戰鬥機。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F-16XL

XL型是96年由F-16改裝而成的一種試驗機,由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主持試驗工作,主要用於試驗先進的無尾折線大三角翼形在超音速飛行下的特性。XL的左翼下表麵還曾經加裝過垂直小翼改善超音速飛行性能(下下圖)。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F-16MATV

F-16MATV是Multi-AxisThrust-Vectoring多軸矢量動力試驗的試驗機,用於驗證通過改進的飛行控製設備和新的氣動、推進技術改善飛機的高機動性能。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F-16式戰鬥機至今已經演變出眾多的改進型號,在全世界18個國家軍隊、美國的90個空軍基地服役。台灣也購買了F-16。除了美國本土的工廠外,其他國家特許生產F-16的地點及產量有:荷蘭福克廠300架、比利時薩布卡廠222架、土耳其TAL廠256架、韓國三星廠63架。加上美國生產的,F-16的累積生產數量已經達到了4012架,其中超過3000架正在服役,飛行時數累積超過800萬飛行小時(其中美國空軍占570萬小時)。這些數據都是第三代戰鬥機中的最高記錄,在戰後的三代噴氣式戰鬥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世界上成為F-16刀下鬼的敵機有69架。其中以色列的F-16(下圖為以軍F-16D)戰績最輝煌。9月10日,以色列與美國政府達成了購買50架新型F-16I戰鬥機的協議,這個協議是根據以色列在今年7月份選擇F-16I作為新一代戰鬥機的基礎上簽定的。整個項目,包括飛機、備件和維護費用,價值25億美元,協議規定,根據訓練、使用的情況,以色列還將可能購買另外的60架飛機。以色列購買的飛機是F-16係列中的最先進型號F-16I,並且都是雙座型號,以普惠公司的F100-PW-229發動機為動力。飛機裝備了最新的航空電子設備、頭盔顯示係統和先進武器,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參與了這批F-16戰機的機身及電子設備的製造工作。這批飛機將從2003年開始交付,並將用3年時間交付完成。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F-2和KFX

日本和韓國近年在武器裝備領域屢有佳作,兩國相繼在F-16的基礎上研製了F-2戰鬥機和KFX戰鬥機。其中日本F-2戰鬥機與F-16相比向大型化做了一定努力,電子設備相當先進,且已經具備戰鬥力。而韓國KFX研製計劃則在緊張進行中。這也算是F-16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凡事總有兩麵,盡管不斷的改進,F-16也有其不可改變的弱點:F-16始終是一種被作為“低檔配置”的輕型戰鬥機,其機體結構限製了其性能的提高。F-16采用機體較小巧的單發布局,比起雙發戰鬥機自然大大減少了采購和維護的費用,但在實際使用中的可靠性隨之降低,而雙發戰鬥機一台發動機出故障或被擊傷還能勉強返航。這也是美海軍和多個盟國采用雙發的F/A-18的重要原因。而且單發布局限製了F-16增大航程、載重、機動性能的改進潛力。如F-15和F-18分別有攻擊型的F-15E和重大改進的F/A-18E/F,而F-16的改進集中於電子設備和武器係統方麵,略顯“小打小鬧”。但話說回來F-16就是為了節省經費而誕生的,不能要求它麵麵俱到,而且相比起其他國家的一些主力戰鬥機,F-16也並不遜色多少。

不管如何,F-16仍是目前全世界戰鬥機中最有名氣、最有台形的一種。鑒於其先進性能、多樣化的作戰能力、充分的改進餘地,美國空軍計劃在21世紀的頭25年內繼續使用和改進F-16戰鬥機。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一架F-16C上攜帶著最先進的幾樣裝備。翼尖上是AIM-120先進中程空空導彈,向內數是AIM-9“響尾蛇”近距空空導彈,綠色的是激光製導炸彈,再靠內是副油箱。座艙與進氣道間有一個開口,是M61“火神”機關炮的射擊口。

空軍世界 :: F-16“戰隼”戰鬥機

轉載:空軍世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