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chufa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少女日記》不是“少女之心”

(2016-02-05 07:26:59) 下一個

《少女日記》不是“少女之心”

 

《少女日記》The diary of a Teenage Girl

 

 

首先提醒一下,如果按照美國今天的標準,這部片子三觀不正。這也不是好萊塢大片。 

 

 

 

 

家住三藩市的小女孩米妮(蓓爾·波利 Bel Powley)和所有的女孩子一樣,情竇初開,富於幻想,渴望愛情,早日成了個成年人。結果她搭上了她母親的男朋友門羅Monroe,自此,就一發不可收拾,當然不可避免的是她和門羅的劈劈啪啪。但她也和許多青春期的孩子一樣,感到迷茫,無助,孤獨,笨拙,醜陋,太胖,幼稚,活著真沒意思,總而言之,對自己沒有自信。和門羅的交往給了她一個依賴的對象,她認為自己愛上了門羅,這偷食的禁果給她帶來了刺激和興奮。這也成了她生活的目的。

 

米妮的母親是個單親,有自己的朋友,聚會。所以米妮有許多時間是獨自一人。她用漫畫做為她的日記。她把心中的感受,需求都表現在她的漫畫裏。她在漫畫中臆想出一個伴侶,對自己的行動提出質疑,分析和鼓勵。

 

 

 

她和門羅的交往也是時好時壞的繼續著。她不滿意門羅對待她像個孩子。可是她又離不開門羅。直到有一天門羅告白自己愛上了她,要她不能離開。這反而使她恍然大悟,可能門羅對她的依賴多於她對門羅的依賴。

 

(可能劇透)

 

好事總有完結的一天。那天她回家時,憤怒的母親責問她和門羅的關係。猶如一個問題青年,米妮離家出走找到一個處於邊緣的女孩,她們兩人結伴嚐試各個離經叛道的禁區,昏天黑地的幾天。她又一次醒悟,為這樣的生活墮落太不值了。當她精疲力盡的回家後,發現她母親已經到處在找她。她們兩人互相擁抱而泣。

 

 

無數天之後,米妮在街道邊擺了個小攤出售她自己的畫。門羅跑步走過,他們互相問好,米妮送給他自己的一幅畫,從此各奔一方。

 

 

 

這也是一部漫畫改編的電影,作者是菲比·格洛克納 Phoebe Gloeckner,故事也是她自己的經曆。同時期的謝莉爾·斯瑞德Cheryl Strayed也寫出了《涉足荒野》(見我的博客“到底要不要《涉足荒野》”)。隻是菲比·格洛克納涉足於黑暗世界醒悟,而謝莉爾·斯瑞涉足荒野後找到自我。

 

七十年代的三藩市還有著嬉皮士的影響(見我的博文“人之初,《性本惡》”)。大概就因為這個原因這些孩子都有點叛逆。對於缺乏自信的米妮來說,隻是希望早日做個成年人,這樣她就是個獨立人而不用看其他人的眼色做事。她把這一切都寄托於和門羅的關係。當她第一次和門羅發生關係後,她滿腦子的“我今天做愛了”。她歡呼的不單單是性,而更重要的是她走向成年的第一步。

 

撇開這些叛逆不說,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一股蠢蠢欲動的本性。當然有人會走上邪路。不過絕大多數都會走上正軌。就如上麵提到的菲比·格洛克納和謝莉爾·斯瑞德。她們都因各自的原因而陷入泥沼,但最後都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困境。

 

漫畫在美國也是一個重要的文藝表現。除了漫威漫畫等這樣的主流漫畫外(見我的博文“《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另一個就是非主流漫畫了(又名地下漫畫)。(見我的博文”《美國榮耀》American Splendor”)。菲比·格洛克納是地下漫畫中不多有的女性作家。

 

順便說一句,門羅開的那輛大眾車是我來美國後買的第一輛二手車。

 

 

女主角蓓爾·波利是英國演員,在這個影片中她得到第31屆美國獨立精神獎第25屆哥譚獨立電影獎提名。

 

扮演母親的克裏斯汀·韋格 Kristen Wiig得過幾次演員提名。

 

瑞典帥哥亞曆山大·斯卡斯加德 Alexander Skarsgård也得過多次提名。

 

這是瑪麗埃爾·海勒Marielle Heller第一部導演的片子。由於正如我一開說的,這不是一部正確三觀的片子,所以她還費了點勁得到這部片子的拍攝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