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亦尷尬——俄羅斯AN94突擊步槍全解 zt | |||||||
10年前,堅納金·尼科諾夫AN94突擊步槍的出現,令全世界輕武器界震驚。該槍具有完美的點射性能,其首發命中率堪稱世界突擊步槍之最。AN94步槍各項性能全麵超越它的前輩——具有傳奇色彩的卡氏步槍,然而獲得成功的AN94並非滿載榮譽,其終難取代卡氏步槍而達到成功之頂峰。 關於AN94步槍本刊於1999年第2期和2001年第6期作了報道,不過當時該槍仍屬保密狀態。10年過去了,俄羅斯對AN94也在層層揭密。本文在此力求對AN94步槍的結構、境遇等方方麵麵做一完全披露。 “阿巴甘”造就的神話 1981年,蘇軍宣布啟動研製新一代突擊步槍的“阿巴甘”選型計劃。 實際上,研製AK47時,蘇軍對突擊步槍的理解不過是威力增強的衝鋒槍,其使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二戰中積累的衝鋒槍戰術,因此對射擊精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我國在引進AK47時,也正是受此影響,故將其仿製產品命名為“56式衝鋒槍”。 AK74取代AK47是蘇聯在步槍小口徑化道路上裏程碑式的事件。其實當年與卡拉什尼柯夫一起競爭戰後第二代製式步槍的還有幾種各有特色的設計,最後選中AK74不僅是出於技術和性能上的考慮,更有一些非技術原因攙雜其中:采用AK74,工業部門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轉產經費;士兵幾乎不需要重新培訓,因為其操作規程與原來裝備的AKM基本一樣。在當時為研製小口徑槍彈耗費甚巨的情況下,新槍的換裝成本直接影響到最後的決策。 換裝後不久的阿富汗戰爭中,蘇軍摩步兵戰術在複雜的山地環境下暴露出嚴重的水土不服,特別是麵對敵人的遊擊戰術,射擊精度不足的AK74很難發揮作用,基層士兵對此反映特別強烈。為切實提高5.45mm步槍-槍彈係統的有效性,軍方提出研製新式步槍,要求新型步槍精度比AK74高5~10倍,並能保持前役步槍可靠性,能夠安裝現有製式配套組件(如榴彈發射器、各種光學瞄具、刺刀等)。 在突擊步槍的連續射擊過程中,槍彈出膛口時的射擊衝量和運動部件的後坐衝量必然會作用於槍身和射手,使武器發生偏移,從而使後續槍彈偏離目標。理論研究及國內外以往實踐經驗證明,采用常規方式提高散布精度是極其有限的,解決這一問題隻能從徹底改變武器結構入手。為此,“阿巴甘”計劃中,研究了多種創新的技術途徑,包括 “平衡式自動機原理”和“延遲後坐”原理。 采用平衡式自動機原理的較為成熟的武器是科夫羅夫斯克兵工廠的AEK971步槍。該槍為自動機附加了一個平衡塊,擊發後槍機框和平衡塊在火藥燃氣壓力下同時向相反方向以相同速度運動,彼此運動衝量相抵消,使射手隻能感受到射擊衝量,而幾乎感受不到自動機後坐的衝力,從而提高連發射擊精度。 但尼科諾夫認為任何原理都有局限性:平衡式自動機並不能真正抵消自動機的後坐衝量,隻是將其平均地分配於運動過程中,對精度的提高相當有限;包括他自己選擇的延遲後坐也不例外——無論怎樣延遲,總有後坐到位的一刻,而後坐對精度的不利影響隻能在一定限度內降低,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在設計中,尼科諾夫並不追求連發射擊全程的精度提高,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2發點射和連發射擊的前2發射彈上,即力求提高首發命中概率。尼科諾夫最初的設計是3發高頻點射,後應軍方要求,改為2發點射。最終,尼科諾夫步槍可以高達1800發/分的理論射速實施2發點射,並通過延遲槍機後坐,使槍機在實現兩次射擊循環、完成2發高頻點射後才後坐到位,即在射手還未感到武器後坐時,兩發槍彈已射出槍口,從而提高了命中概率。 實際上,延遲後坐原理是中央精密機械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特卡契夫於70年代在自己關於提高自動武器射擊精度的學位論文中率先提出的,尼科諾夫和斯捷奇金都在該原理基礎上展開設計,但隻有尼科諾夫成功地將特卡契夫的設想變為現實。 在“阿巴甘”選型中,經過數輪靶場試驗的考核,尼科諾夫步槍脫穎而出,被送到康傑米洛夫師和其他部隊進行部隊試驗。最後的結論是:該槍完全符合戰術技術指標要求,並且超出了預期的目標。1997年5月14日,俄羅斯聯邦政府頒布56926號文件,宣布尼克諾夫設計的AN94式5.45mm突擊步槍正式列裝,裝備代號6P33。尼科諾夫成為“阿巴甘”計劃的最後贏家。 | |||||||
| |||||||
| |||||||
全槍結構解密 AN94采用導氣式與槍管短後坐式混合自動機原理,全槍由射擊組件、機匣、發射機構、彈匣和機匣蓋組成。可以配裝俄軍製式刺刀、榴彈發射器和各種光學瞄具。 | |||||||
| |||||||
射擊組件 安裝在機匣內,由與槍管固定連接的套匣、槍機框、槍機、擊錘、複進機構、擊錘簧、滑輪、與鋼絲繩固接的撥彈杆、撥彈杆簧、卡鎖連接的膛口裝置等零部件組成。 槍管與套匣是射擊組件的整體框架,滑輪座、導氣室、準星座和膛口裝置都安裝在槍管的外表麵。膛口裝置具有兩個膨脹腔,外觀成“8”字形,並且膨脹腔為偏心結構,火藥燃氣進入偏心的圓形膨脹腔後,向上膨脹並沿膨脹腔壁產生旋轉的渦流,既可以削弱軸向氣流,又可摩擦耗能以減小氣流速度。刺刀接口在準星座的右側麵。滑輪座的中軸用於安裝滑輪,上下兩側的凸耳充當滑輪轉動的支撐,下方凸耳用於連接射擊組件緩衝器。 阻鐵安裝在套匣內的橫軸上,具有彈性。阻鐵上的凸齒可以掛住擊錘。阻鐵的橫孔裏裝有單發杠杆,單發杠杆是一根逐級分段的圓柱體,可與扳機連杆相互配合完成射擊。 槍機框安裝在套匣內的導軌上。其作用包括:通過內側的曲線槽與槍機上的閉鎖凸齒配合完成開、閉鎖動作;帶動槍機和擊錘運動;通過滑輪和拉索帶動槍管-套匣運動。 擊錘安裝在套匣內,套在後方緩衝機構的導杆上。擊錘上有孔,用於安裝擊錘簧和導杆。擊錘簧裝在擊錘的空腔內、繞在後方緩衝機構的導杆上,可在擊錘隨槍機框後坐的時候積蓄能量,為擊錘提供前衝能量。 緩衝機構安裝在套匣後方,由後襯板、緩衝簧和導杆組成,其作用是除延遲槍機框後坐外,在槍機框帶動擊錘向前複進的過程中提供附加助推力。 滑輪安裝在滑輪座的軸上,對繞在其上的拉索起到定位和導向作用。 撥彈杆的作用是在槍機和槍機框後坐過程中將次發彈從彈匣內推出。撥彈杆前部與拉索尾端的榫頭連接固定。 拉索是一根帶榫頭的鋼絲繩,一端與撥彈杆連接,另一端安裝在槍機框上。拉索與滑輪共同作用使槍機框和撥彈杆的運動發生關聯。 撥彈杆簧位於套匣底壁的孔內,纏繞在撥彈杆上,可使撥彈杆複位,並通過拉索和滑輪使槍機框回到前方位置。 機匣 機匣的作用是:連接基本部件;容納自動機構,並保護自動機構免受沙塵侵入;方便操槍,保護射手在射擊時不致燙手。 機匣前方的圓筒用於容納緩衝簧,圓筒前端用於安裝基座。基座下方的接口供安裝下掛式榴彈發射器。前緩衝簧位於機匣前端、前支架後方的圓筒裏,用於緩衝射擊組件的後坐和加速複進。活動托彈板位於機匣內腔中部的底壁,與套匣配合形成過渡彈膛。前支架安裝在 基座上方的槽裏,采用銷釘定位。用於支撐射擊組件的前端,在射擊組件相對機匣運動時,起導向作用。 發射機構 用於操控射擊,由發射機座、扳機、扳機連杆、快慢機、 連杆簧、連杆軸、保險、握把和彈性彈匣卡筍組成。 扳機連杆安裝在連杆軸上。其左側設有與快慢機相互配合的槽;右側設有長凸起和短凸起,可與阻鐵上的擊發杠杆構成不同的扣合形式以實現射擊方式的轉換。 | |||||||
| |||||||
AN94步槍次發彈裝填時機構位置示意圖。上:擊發後的彈殼隨槍機一起向後運動,同時槍機框帶動鋼絲繩牽引撥彈杆將次發彈推入過渡彈膛;下:槍機在複進過程中,將過渡彈膛內的次發彈撞入彈膛 | |||||||
| |||||||
工作流程詳解 AN94步槍具有單發、2發點射和連發3種射擊方式。其中2發點射和連發的前兩發射速高達1800發/分,並通過延遲槍機後坐,使槍機在實現兩次射擊循環、完成2發高頻點射後才後坐到位,即在射手還未感到武器後坐時,2發槍彈已射出槍口,從而提高命中概率;連發狀態下後續射彈的射速為600發/分的標準射速,並且無需其他操作,隻要持續按住扳機,就可以從高射頻自動轉為標準射速,鬆開扳機後再次扣壓,則重複2發高速射擊後轉為標準射速的過程。 首發裝填 用手拉動拉機柄向後運動到位的過程中,槍機框通過拉索帶動撥彈杆向前運動,和彈匣內的托彈簧共同作用將彈匣內最上方的一發槍彈推到機匣內的活動托彈板上,該彈在托彈板上沿斜麵上升到槍機前方位置。同時,擊錘被阻鐵掛住。鬆開拉機柄後,運動部件向前運動,槍機下方的凸齒遇到托彈板上的槍彈,將之推入彈膛。槍機框上的閉鎖凹槽與槍機上的菱形凸筍配合作用,使槍機回轉閉鎖彈膛。撥彈杆在撥彈杆簧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至此,自動步槍已完成裝填和待擊動作。 連發發射 首先將快慢機撥到“AV”位置。此時扳機連杆被推向最後方位置;單發杠杆靠近扳機連杆的前端麵,同時位於扳機連杆的長凸起和短凸起下方,在未開始射擊前,單發杠杆隻與長凸起相接觸。 扣動扳機,扳機側邊的凸起推動扳機連杆轉動;扳機連杆的長凸起通過單發杠杆帶動阻鐵轉動,解脫處於待擊位置的擊錘。擊錘在擊錘簧提供的能量作用下向前衝,打擊擊針,完成首發擊發。 擊發瞬間,射擊組件在火藥燃氣壓力作用下開始在機匣內後坐,緩衝簧開始積蓄能量。 彈頭通過導氣孔後,火藥燃氣通過活塞推動槍機框和擊錘加速後坐。此時擊錘的擊發凸筍進入槍機框上對應的槽,與槍機框連接為一體。在槍機框後坐的過程中,槍機旋轉完成開鎖、抽殼和拋殼動作。與此同時,供彈機構的動作與首發裝填時相同,但由於射擊組件的後坐,撥彈杆在接觸次發彈之前有一段空行程。 槍機框後坐到位,撞擊到套匣後壁後,在撥彈杆簧和擊錘簧的作用下加速複進。掛在槍機框上的擊錘在複進過程中不與阻鐵發生關係,直接擊發第二發彈。 第二發彈射擊的衝擊使槍機框和槍機開始第二次後坐,此時射擊組件仍在第一次後坐的行程上。 在第二發彈離開膛口後,射擊組件才第一次後坐到位,兩發射彈的衝擊累積為一次撞到機匣的尾部。在射擊組件後坐到位瞬間,單發杠杆脫離扳機連杆的長凸起,隨阻鐵一起上升回到初始位 置。當擊錘隨槍機複進過程中碰到阻鐵時,被阻鐵的待擊卡筍掛住,擊錘與槍機框分離。槍機框和槍機繼續複進推第三發彈入膛、閉鎖。在此瞬間,擊錘處於待發狀態,射擊速度由高頻轉為低頻。 此時,射擊組件在緩衝簧的作用下開始複進。單發杠杆隨著射擊組件向前運動,接觸到扳機連杆短凸起斜麵,使阻鐵發生翻轉釋放擊錘,擊錘前衝打擊擊針,擊發第三發彈。 射擊組件開始第二次後坐,單發杠杆離開扳機連杆短凸起,隨阻鐵一起上升。槍機框和槍機在套匣內加速後坐,槍機框到位後開始複進時,擊錘被阻鐵掛住。槍機和槍機框繼續複進推第四發彈入膛。此後射擊動作重複低頻射擊的動作循環,直到射手鬆開扳機或者彈匣沒有彈時才會停止。通過控製扣動扳機的頻率,可以實施任意長度的點射。 在此要說明的是,在第二發彈射擊後,單發杠杆就隻與扳機連杆的短凸起發生聯係。短凸起的尺寸很小,因此在射擊組件開始後坐到擊錘後方位置之前的瞬間,單發杠杆從短凸起下脫開隨阻鐵一起上升。當槍機框複進壓過阻鐵時,擊錘被阻鐵的待擊凸筍掛住,留在後方位置。必須等到射擊組件複進到位,扳機連杆的短凸起才會再次作用於單發杠杆,進而帶動阻鐵旋轉釋放擊錘。這一段等待就意味著延長了兩發射擊的時間間隔,射頻因此由高變低。 | |||||||
| |||||||
武器分析
| |||||||
2發高速點射 首先將快慢機撥到“2”位置。此時扳機連杆向前運動稍許,處於中間位置,單發杠杆與扳機連杆的長凸起接觸。 扣動扳機帶動扳機連杆,扳機連杆的長凸起作用於單發杠杆使阻鐵轉動,釋放擊錘實施擊發。第二發彈的裝填動作以及射擊組件後坐過程中的動作都與連發射擊的第二發彈相同。 在射擊組件複進的過程中,單發杠杆脫開扳機連杆長凸起,阻鐵上升掛住擊錘,擊錘處於待擊狀態。在這一過程中單發連杆的端麵(彈性的)沿長凸起側麵滑過,但沒有到達短凸起斜麵。 要繼續實施2兩發高速點射,必須鬆開扳機,扳機連杆繞自身的軸轉動,使扳機連杆長凸起靠近單發杠杆。再次扣動扳機,重複上述動作。 單發發射 首先將快慢機撥到“OD”位置。此時扳機連杆在最前方位置,單發杠杆靠近扳機連杆長凸起的末端。 扣動扳機,扳機連杆的長凸起通過單發杠杆使阻鐵轉動,釋放擊錘打擊擊針。擊發後,槍機框-槍機組件在火藥燃氣的推動下完成次發彈的裝填。推彈入膛動作與連發時類似,惟有不同的是在射擊組件開始後坐的瞬間,單發杠杆解脫長凸起的控製使阻鐵複位,掛住擊錘。 自動機動作與連發射擊時相同。緩衝簧積蓄射擊後坐的能量,使射擊組件複進到前方位置。 射擊下一發彈時,必須先鬆開扳機,扳機連杆複位,使單發杠杆重新靠在扳機連杆長凸起的末端。再次扣動扳機重複以上過程。 高速點射探幽 早在1970年代美國人就提出:在假設瞄準點不動的前提下,3發射彈的落點在理論上會是一個三角形,在這個三角形涵蓋範圍內的目標都跑不掉。但這一原理的前提是瞄準點不動,有誰能連續發射3發彈而保持槍管不動呢?周圍環境的風吹草動、射手自己的呼吸,更主要的是前發射彈產生的後坐衝擊都會使槍口偏離瞄準點。因此實際射擊的結果往往是3發射彈呈一條向斜上方升起的斜線,很難提高命中概率。 提高點射頻率,可以縮短射彈的間隔時間從而減小射手無意動作造成瞄準點偏移的幾率,但對普通槍械而言,提高射頻是一把雙刃劍:這意味著在更短的時間內射手將承擔多次後坐到位的撞擊,會使武器產生更大的偏離。在AN94誕生之前,隻有德國G11步槍可以實現完美的3發點射。這是因為G11發射無殼槍彈無須拋殼動作,因此可以大幅度縮短射擊間隔,3發點射的射速高達2200發/分,槍機隻有旋轉運動沒有往複運動,因此沒有自動機後坐衝量對下一發射彈的影響。 AN94可以1800發/分的理論射速實施兩發點射,並通過延遲槍機後坐,使槍機在實現兩次射擊循環、完成2發高頻點射後才後坐到位。由於槍機組件的質量比槍管-套匣組件的質量輕得多,並且其後坐到位的撞擊作用於浮動的套匣尾部,因此槍機組件的後坐對射擊精度的影響較小;而槍管-套匣後坐到位時,即在射手還未感到武器後坐時,前兩發射彈均已出膛,後坐力對射彈散布已沒有影響,從而提高了命中概率。 AN94連發射擊的頭兩發彈與點射的射頻相同,可以大大提高連發射擊的首發命中概率。在100m距離上立姿無依托連發射擊時,AN94頭兩發彈著點距離不到2cm ,而AK74M則是14cm。這一精度完全可以與當代的狙擊步槍相媲美。 在此還需要指出,在連發狀態下,由於前兩次發射的後坐力累計為一次撞擊,因此AN94第三發彈著點與第二發彈著點的距離相差25cm,在AK74M的20cm之上;此後標準射速下,兩者的彈著點偏離則相差無幾。 | |||||||
| |||||||
在“阿巴甘”選型中,尼科諾夫的ASM(上)即AN94的前身,和斯捷奇金的TKB-0146(下)都是以延遲後坐原理為基礎設計的,但兩支槍的射擊效果卻大不相同 | |||||||
| |||||||
零件的對稱位置 | |||||||
| |||||||
| |||||||
成功後的尷尬 從裝備決議頒布至今已經10年過去了,但AN94並未像“阿巴甘”計劃最初規劃的那樣成為AK步槍的終結者。 單論性能,AN94的首發命中概率堪稱世界突擊步槍之最。在100m距離上立姿無依托連發射擊時,AN94頭兩發彈著點距離不到2cm,這一散布精度遠勝於德拉戈諾夫狙擊步槍發射專用狙擊彈的效果,即使是與俄軍新列裝的、以高精度著稱的SV98非自動狙擊步槍相比也毫不遜色。 雖然軍方承認AN94的性能超越了AK74,也通過試驗驗證AN94的可靠性並不在AK74之下,包括在極端環境下,但AN94仍隻是少量裝備了特種部隊。後來伊熱夫斯克機械廠又在AN94的基礎上,推出了7.62mm和5.56mm口徑的變型槍,力圖在國外市場尋找知音。然而,依然是裝備成本的問題,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與之簽下批量生產的訂單。 AN94為何會陷入超越AK卻難以取代AK的尷尬境地呢? 首先,AN94複雜結構帶來的高昂造價以及較高的使用維護費用,成為俄軍全麵換裝新式步槍的最大障礙。突擊步槍雖小,但裝備數量龐大,而且換裝後訓練、維修、保障體係都要更新。這不僅對於軍費非常緊張的俄軍而言,是必須慎重的決策;即使是財大氣粗,也要綜合考慮裝備的效費比——美軍的單兵綜合作戰裝備已經論證研究了多年,並在伊拉克戰場上進行了部分試驗,但美步兵的基本武器仍是M16。 其次,AN94的一些結構設計,如向右折疊的槍托、覘孔瞄具、略向右方傾斜的彈匣、掛裝在槍口右側的刺刀等,完全顛覆了俄軍在多年使用AK步槍過程中積累的習慣,換裝後訓練成本增加不說,隻怕大量的訓練也未必能夠改變部分射手的操作習慣,而操作是否順手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使用效果的好壞。 特別是俄軍經曆了車臣戰爭之後總結出:射擊精度雖然是突擊步槍效能的核心指標之一,但在現代戰場上,精確瞄準射擊的任務越來越多地落到專門的狙擊手和狙擊步槍身上,突擊步槍更常用的是對某一區域實施壓製性射擊。能夠提高精度自然是錦上添花,但單就壓製作用來講,AN94與AK74並無本質區別。更何況AK74槍族技術成熟,其技術水平和目前世界各國的現役輕武器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故俄軍沒有充足的理由將其淘汰。 這就是萬眾期待的AN94,它的到來令人驚歎,而它一旦讓人伸手可觸,人們也就將它置於原本的位置。 |
AN94在同級狙擊槍中它的精度相當高,我認為作者寫的是有一定的道理。狙擊步槍打入0.5MOA以內是存在的.
這是不可能的。AK的精度也算不錯了,2.0MOA是有的。提高5倍,0.4MOA的槍根本不存在。
而且如果還是用5.45x39彈,那麽本來精度潛力也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