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單個原子中的宇宙》 達賴喇嘛 著 nile節譯 (6)

(2007-12-01 01:46:35) 下一個
第三章:空,相對論和量子物理學 (續5)

相互依存是存在的基本屬性。在佛教裏,這種屬性稱為“緣起”(dependent origination)。緣起是佛教認識世界和人類存在的核心思想。簡而言之,緣起的原則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麵來理解。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產生都是原因和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沒有無緣無故成就的事物。第二,部分和整體之間相互依存,沒有部分就沒有整體。脫離整體而談論部分沒有意義。 部分與整體的相互依存同樣適用於時空概念。第三,任何一個存在並具有特質的事物必然是在和與它有可能的或潛在關係的其它一切事物一起構成的網絡中存在並表現其特質。沒有任何現象以獨立的,內在的特質存在。而且,這個世界就是由一個複雜的交互網構成的。當我們談論一個獨特實體的實在性,我們不能離開它周邊環境中的關係,甚至其他包括語言,概念和習俗在內的現象。從而,沒有離開客體規定的主體。也沒有不被主體領悟的客體。沒有無所作為的作為者。沒有一把椅子沒有腿,座,背,木頭,釘子和承載的地板,以及圍成房間的牆使椅子安放其中。而且還得有人同意稱它為椅子並把它當成能用來坐的東西。不僅事物的存在是有條件的,根據這一原則,事物的屬性也完全是取決於其他事物的。

在物理學裏,實在的相互依賴性在所謂的EPR悖論中得到了尖銳的評判。EPR悖論因它的作者而得名。他們是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和羅森,當初致力於挑戰量子力學。EPR悖論是說一對粒子產生後又分開。各自向相反的方向運動。距離也許很長。例如從我居住的達蘭薩拉到比方說紐約。這對粒子的一個特征是它們旋轉的方向必須相反。比如測出一個是“上”,另一個一定就是“下”。根據量子力學,在其中的一個,比如說在紐約的一個,得到測定之前,即使是它們各自的旋轉方向一直不確定,測量的相關性(例如當一個是“上”另一個就是“下”)一定是存在的。在一個時間點上,測紐約的粒子得到一個值—比如是“上”,這種情況下,另一個粒子必然就自動成為“下”。對粒子旋轉“上”“下”的觀測是瞬時的,即便是對於運動到達蘭薩拉的那個粒子。盡管它們分開了,這兩個粒子還似乎是相互纏繞的整體。根據量子力學,物理學的核心裏有一種深刻而驚人的交互聯係。

在德國的一次公開講演上,我使一些嚴肅的科學家對研究冥想傳統的潮流感到有興趣。這種傳統現在正在逐漸發展。我談到佛教和物理的交互特別是佛教論辯時間的相對性,和否認任何本質主義的概念。我在聽眾中看到了von Weizsacker。我說量子力學我掌握得太少,欠了他的帳。他寬厚地評價說,即使是他的老師海森堡在,也會樂於聽到佛教哲學與他的科學洞察之間如此清晰的回響。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