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鬥越椒“以令尹為恥”----《簡要東周列國故事》(89)

(2010-03-07 21:49:16) 下一個
    鬥越椒是楚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令尹,他擁有如此高位為啥還會發出“以令尹為恥”這樣的大話?是因為在他上麵的那個人----楚莊王要親政了,王一親政就必定要削弱令尹鬥越椒的權力。
    如果鬥越椒有跟哥哥子文一樣的品性,倒也沒啥大事,無非就是清閑些而已,可惜的是他不但戀權,還是一個膽大妄為的梟雄人物,這樣就必定要掀起一場你死我活的君相之爭鬥。

    這場戰爭維持的時間並不長,是以楚莊王全麵勝利結束,但交鋒的過程,鬥越椒曾經一度掌握了主動權,迫使莊王要尋求和平解決。

    鬥越椒目空一切,在楚國臣子中,他有所忌憚的隻有賈一人,曾經揚言:除賈外,其他人他都不怕。楚莊王也看到這點,就委任賈為司馬來牽製宰相鬥越椒,並且在後來一切對外軍事行動中,不讓鬥越椒領兵出征,也不讓賈離開國內。

    麵對越來越難於抗拒的君權,鬥越椒忍受不了了,就利用一次莊王出征的機會,趁人不備發動兵變,第一個被他處死的就是他所忌憚的賈。

    賈死後,鬥越椒的膽子更大了,準備跟莊王進行正麵的交鋒了。莊王得知鬥越椒叛亂,就領軍回國平叛,他見鬥越椒勇猛非凡,手下叛軍實力也很強大,就以“寧可他負我,我不負他”之名令蘇從去勸降,他明明知道鬥越椒在交鋒之前會投降,當初也就絕不會反,這樣做也是要在“理”這一方麵占上風,以此瓦解一部分兵將,當然不出他所料,勸降被鬥越椒一口回絕,還表明自己“以當令尹為羞恥”,這就公開擺明自己是要取而代之的態度了,所以交鋒就不可避免。

    雙方對第一仗都不敢掉以輕心,楚莊王更是自己擂鼓助威,但手下人抵不住鬥家軍的進攻,鬥越椒望見楚莊王的身影,遠遠一箭射去,也是莊王天命所歸命不該絕,箭稍為高了一點點,就射在莊王頭頂的車轅上,嚇得他大叫手下衛士擋箭,左右護衛用鬥笠把莊王遮住,鬥越椒第二箭又射出,一下子穿透左麵一個擋箭鬥笠,楚莊王再也不敢挺強了、趕緊鳴金收兵,事後士兵拔下鬥越椒的箭一看,竟然比普通的箭大了一半。

    當晚,楚莊王巡營,暗中聽到士兵在議論鬥越椒的神箭,許多士兵因此產生了畏懼情緒,莊王反應很快,天明時候就假稱楚國原本有二支鎮國寶箭被鬥越椒偷走了,現在他射空都被收回來,說明上天也不佑鬥越椒的作為,這麽一說軍心才平穩下來。

    騙士兵容易,勝鬥越椒就不容易了,莊王想了一個“拖”的策略:他不跟叛軍正麵交鋒,而是要把鬥越椒拖累垮。
    第二天部署後,莊王就以自己為誘餌、由幾個部將接力逗引他來追擊,鬥越椒一心想捉拿楚王就連飯也來不及吃一直奔馳追趕,這樣鐵人也會垮,何況是肉人?在他們疲憊不堪的時候,楚莊王才突然出現在河的對岸,而橋梁被事先毀壞,正當鬥越椒無計可施的時候,河對岸一個叫養繇基的小將出來向他挑戰箭技,他站在一個橋墩上,揚言要一對一跟鬥越椒對箭,還揚言要讓他先讓射自己三箭之後再還射三箭,鬥越椒被激怒了,連發三箭,但第一箭被側身閃開,第二箭被低頭躲過,第三箭用嘴咬住。見此,鬥越椒禁不住有些發怵,但要充當好漢也不得不一樣站在橋墩上拿自己做箭靶,養繇基連續兩次放空箭,鬥越椒躲了個空,正要理論,養繇基見他神動了,就一箭射了過去,正中腦門,一代梟雄就這樣死在一個小將手裏,從此養繇基得到了莊王重用,一直以來,他的名字也成為神箭的象征。

    鬥越椒死後,餘下的叛軍就不足道了,戰死的戰死、投降的投降,其餘的被虜,楚莊王這一回就不是“寧可他負我,我不負他”了,而是“寧願我負他,他絕不應該負我!”並且一負就負個徹底,命令把鬥家所以親族都抓起來,不論男女老少一律處死滅族,當初子文的預言不幸而言中。

    在鬥家遭滅族的時候,卻有一條“魚”漏網,那就是子文的孫子、鬥般的兒子鬥克黃,他剛好出使齊國和宋國,在宋國的時候得知叔公鬥越椒謀反,他謝絕朋友勸他不要回國的好意回國複命,隨後就主動去接受處罰,莊王問他為何不逃走?鬥克黃說:當年先祖預言鬥越椒必反,就叮囑先父要逃離楚國避禍,先父不願背離國家,因得罪鬥越椒而遭害,我是鬥家後代,因不聽從先祖的囑托,這次被連累處死是合天理的。

    楚莊王一聽,感歎子文的先見之明,又念及他對楚國的功勞,就放過了鬥克黃,讓他改名鬥生,這樣一代賢相才不致絕後。

    【淺評】曆來“知足第一富,貪字得個貧”。人的禍患大都來自膨脹的貪欲,鬥越椒也如此,他從幸為令尹到“以令尹為恥”就是貪欲膨脹的明證,假如他能以令尹為榮,那麽他就會一直榮耀下去;以令尹為恥就必定恥辱到底,還累及無辜,願貪者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