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門遂弑君----《簡要東周列國故事》(85)

(2010-03-07 03:07:49) 下一個
    東周中、後期,王權衰落而諸侯混戰,混戰為了爭奪、兼並,混戰的結果就有了霸主;雖說霸主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稱霸,但沒有霸主的諸侯卻更加混亂。

    自從齊桓公稱霸之後,齊桓公實際變成了“周王”,周王實際變成了齊桓公手裏的一麵旗子,雖然有些不合“規矩”,但總算有人來統率猶如散沙的列國諸侯,這段時間,胡作非為的事情少了許多。

    齊桓公死後,齊國本身就先亂了,還亂得比其他國家厲害,這個時候急需要有一個新霸主出現。宋襄公這隻“猴子”不自量力妄稱“老虎”讓諸侯更亂了,一直到晉文公重耳繼承霸業,諸侯總算慢慢恢複了一些秩序。晉文公、晉襄公相繼死後,趙盾實際操縱了晉國,但由於才智有限,晉國已經餘其威而缺其德了,諸侯的內亂就不時發生。

    先是齊國的公子商人弑君自立,趙盾興兵討逆,但接受厚賄之後就退兵,這就給別國一個壞樣了,第二個亂的諸侯是宋國,公子鮑和襄夫人這對祖孫情人合謀弑殺宋昭公自立,趙盾派荀林父領兵討逆,又以接受厚賄後收兵。晉國兩次以行義開始、以貪財結束的出兵,實際已經從霸主淪落為強盜頭子了,有了霸主有利於諸侯的安定,有了強盜頭子隻會使諸侯更亂,所以又有了魯國東門遂弑魯君惡,以後又有陳國的夏征舒弑陳靈公、鄭公子宋弑殺鄭靈公的情事發生。

    下麵就來說說魯國弑君的故事,在講之前,先把魯國的幾代國君簡要說一說:魯桓公娶了齊襄公妹妹文薑為妻,齊襄公與文薑兄妹亂倫,就令大力士彭生殺死了魯桓公,魯桓公死後,魯莊公繼位,他在位幾十年,國內還是比較穩定的,死後三子先後繼位,老大、老三惡死,老二繼位為魯僖公,魯僖公死後由兒子興繼位,那就是魯文公,事情就發生在魯文公死後繼位問題上。

    魯文公正室夫人是齊昭公潘的女兒薑氏,生了兩個兒子,大的叫惡,小的叫視;大兒子之所以取名為惡,是因為出生後文公曾經讓太史占卜,預言這個孩子將來必定惡死,文公為了破這個預言,就故意取了這麽一個名字。魯文公還有一個寵姬是秦國人叫敬嬴,也生有二個兒子,大的叫倭,小的叫肹。在這四個兒子中,倭最大,但惡是嫡子,按照魯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慣例,魯文公在位的時候就已經立大嫡子惡為世子,死後惡也登基繼位,問題就出在一個叫東門遂的大臣。

    東門遂的輩分很高,是魯莊公的庶子,他取名為遂,所以被稱為公子遂,也叫仲遂,後來居住在一個叫東門的地方,人家又稱他為東門遂。

    惡繼位為君之後,東門遂掌有大權,本不應該涉足趟這渾水,隻因敬嬴不忿自己受寵愛,兒子卻不得立為世子,就厚賄東門遂,許諾:如果將來倭為君,將與他共有天下。這樣東門遂就想更上一層樓,與敬嬴勾結在一起,並且拉另一個大臣公孫得臣為同盟。

    魯文公死後,惡繼位,此時正是齊穆公商人惡死、齊惠公元登基不久,他要改變穆公的形象,就主動派人來吊唁魯文公,東門遂覺得是個親近大國的機會,就主動要求出使齊國,與公孫得臣一同去齊國見齊惠公,本來惡的母親是齊昭公的女兒、也就是齊惠公自己的侄女,理應該對他有所關照才對,沒想到與東門遂交談後歃血為盟:齊惠公的女兒嫁給公子倭,齊國將扶持倭取代惡。曆來是一君立、一君死,齊惠公這樣決定,擺明就是要惡的性命了。

    東門遂有了齊國的支持,膽子就大了,回到魯國跟敬嬴商量好之後就采取行動。這一天,他命圉人(養馬的小官)向惡假報馬廊裏的母馬生下了不一般的馬駒,敬嬴就命倭陪著惡和視去觀看,也是惡逃不過惡死的預言,竟然一點也不懷疑,作為一國之君,竟然就帶著弟弟一起去看馬駒,這樣兄弟倆就被事先埋伏在馬廊的死士刺殺。

    刺殺成功後,剩下的最大障礙就是惡的老師(太傅)彭生,他們趁熱打鐵,就假裝君命召彭生去馬廊,彭生接到詔令就要起行,有一叫務人的家臣提醒他要防備東門遂使詐,彭生以“君命不可違”謝絕好意,務人流著眼淚牽住他的衣袖哀求他別去,他甩開後依然出發,到了馬廊問內侍“主公何在?”這個內侍已經被收買,就謊稱在裏麵觀看馬駒。說著就帶彭生進去,當然也被刺殺了,他們把彭生的屍體埋在馬糞裏麵。

    事情完結後,敬嬴就命人去報告國母薑氏,謊稱惡和視兄弟被劣馬踢死,薑氏一聽大哭,但已經無能為力了,不久就要返回齊國居住,東門遂假惺惺留住,被薑氏大罵一通,薑氏在通過集市的時候又哭又罵,引得國人的同情,竟然為之罷市。

    薑氏滿懷報仇希望回到娘家國,齊惠公是實際的同謀者,當然不會為這個受欺負的侄女出頭伸冤,隻有同命運的昭公夫人同情她,但也隻是互相抱頭哭訴而已。齊惠公討厭她的哭聲,就讓她搬到一個僻靜的地方居住,後來薑氏死在齊國,後人因為她的遭遇稱之為哀薑。

    惡死後,東門遂就擁立倭繼位,那就是魯宣公,有大臣問東門遂:你這樣做,就不怕晉國發兵討伐?東門遂滿不在乎回答:你沒有看晉國是如何對待齊侯和宋公嗎?當時趙盾也曾經發兵討伐弑君的齊、宋二國,但都是受賄而撤兵,這就給了諸侯樣本。

    東門遂因政變成功權利更大了,死後兒子也重用一時,但魯宣公倭一死,他的欠賬就由子孫來還,沒辦法在魯國定居,都被逐往齊國,這是後話。

    東門遂弑君另立新君罪雖大,但也不是怪事,不平常的是繼位的魯宣公的同母弟弟當然清楚事情的真相,非常同情冤死的兩個弟弟,在魯宣公召他入朝要加於重用的時候,被他一口回絕了。有朋友問是什麽緣故?他說:我不是要跟富貴過不去,而是入朝一見到哥哥,就會想起死去的弟弟,所以不忍心去做官。朋友又說:你既然不願意看到哥哥,為啥不遷往別國?回答:哥哥並沒有負我,我怎麽能負哥哥?就這樣,他既不願入朝為官,也不願意接受哥哥在財物方麵的任何饋贈,所以日子過得很清貧,靠自己做屨出賣維持生計。

    魯宣公得知後感歎:弟弟這人要學伯夷叔齊守誌,我應該成全他。伯夷叔齊是商朝的遺老,曾經勸阻周武王討伐商紂,姬發建國後,他們兩個寧死也不願意吃周朝的糧食,躲進深山裏靠挖野菜充饑,後來被餓死了。

    終其一生沒有說過哥哥倭一句壞話,也沒有接受他絲毫的財物,以此來表達對哥哥弑君奪位的不滿。

    【淺評】連彭生的家臣務人都看穿東門遂的居心,作為太傅的彭生卻掉以輕心,這不但是對自己性命的輕視,也是對主子的極大不負責任;

     有骨氣,有骨氣的人大都要吃虧。所以當代人多了些傲氣,少了些骨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