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晉二臣治盜----《簡要東周列國故事》(98)

(2010-03-10 22:23:55) 下一個
    卻說晉國發生大災,饑民苦不堪言,有一些不安分的也就淪落為強盜,盜賊一多,晉國就亂了,晉景公就命中軍元帥荀林父把盜賊治理好,荀林父接到君令後,就尋找有本事治盜的人才,最後找到一個叫郤雍的人,這郤雍經常流連於市井之中,看人很有一套。

    有一次,郤雍陪荀林父外出巡視,他在鬧市中突然指著一個人說:這個人是盜賊。說著就命手下人把這人抓起來審問,果然證實是盜。

    荀林父覺得奇怪,就問郤雍怎麽看出來的?郤雍回答:我觀察他的眼睛,一見到市場裏的好東西就不自覺有了貪婪的眼光,而跟人家的眼光對接,臉上就會產生慚愧之色;一聽到我的名字,就露出恐懼的神態來,所以我就知道他不是一個良善的人。荀林父聽他分析很佩服,對他的治盜更有信心了。

    郤雍也真有本事,每天都能收捕幾十個盜賊,雖在市井中帶來很大的衝擊,但盜賊卻越來越多,荀林父感到不解,有一個叫羊舌職的大夫對他說:元帥您任用郤雍去治理盜賊,到時候盜賊未被他除盡,他自己的性命卻要被盜賊拿走。

    荀林父一聽大驚,趕緊追問這是什麽緣故?羊舌職分析:我們周朝有一個諺語“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靠郤雍一人之力是不可能收服所有的盜賊,但盜賊合起力來對方他,他怎麽應付得了?

    荀林父聽後半信半疑,但才過了幾天,郤雍偶爾走到郊外,就被幾十個盜賊聯合起來殺死了。荀林父得知後,憂憤難忍病倒,不久就死了。

    荀林父死後,晉景公得知羊舌職曾經預言郤雍治盜必敗,就把他找來尋問治盜的好策略,羊舌職說:曆來以機智對付機智,就如大石壓草,草就穿過裂縫生長;以暴力去應對暴力,就如石擊石,必定兩敗俱傷。所以治理盜賊,關鍵在於教誨,讓他們懂得廉恥而改變不良的心術,而不是靠抓捕來解決。如果主公能選擇朝中正直、良善的人,給他榮耀,借以來吸引、感化民眾,這樣也就能一步步解決多盜的問題。

    晉景公問:用誰最合適?羊舌職就推薦士會,說他的為人“言依於信,行依於義,和而不諂,廉而不矯,直而不亢,威而不猛。”晉景公聽從了,就任命為上卿、中軍元帥、加封太傅“榮耀稱號”,並“上報”給周天子賜給他“榮譽袍服”,把富裕的範地封給他,這樣士會這成為以後有實力抗衡君主的範氏家族的祖先。

    士會拿到了這麽多實惠,就用心思治理盜賊,他的策略跟郤雍大相徑庭,把原先修訂的緝拿盜賊條文都廢除了,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教誨方麵,勸人行善、安居樂業,加上收成提高生活改善,偷盜的情事就越來越少,即使有一些不願改正的,由於風氣的根本改變也就沒辦法在晉國立足,都跑到秦國去了,這樣治盜也就真正成功了。真是“盜也有道”,其實治盜更有道,治盜沒有道,盜還是盜。

    【淺評】士會和羊舌職的觀點,應該是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先祖,士會單純靠教化就完全成功,阿筍不以為然,假如沒有用緝拿的手段來輔助教誨,教誨往往會變得蒼白無力。即使文明如二十一世紀的當今,治理國家依然是一靠法律強化,二才靠道德規範。古代大儒荀子就持“人性本惡”觀點。

    “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同於“水至清則無魚,師至察則無徒。”都是過猶不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