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耳曆三國----《簡要東周列國故事》(57)

(2010-02-15 02:27:07) 下一個
    重耳在曹遭受曹共公羞辱後悻悻然離開,就先後去宋、鄭、楚三國,所受到的待遇大不一樣,就按先後的順序來說一說。

    第一個站是宋國,由於狐偃跟宋國的司馬公孫固有私交,從古至今都是“朝中有人好辦事”,所以辦起事來就方便多了,加上宋襄公對楚國仇恨正深,希望將來有人為自己報仇,就想借重重耳,無奈病重難於起身,就讓公孫固以國君之禮去接待重耳,重耳心懷感激,但見宋襄公臥病在床難於幫助自己完成大業就想離開。

    宋襄公私下問狐偃:當年齊桓公是如何接待重耳的?狐偃答:嫁女贈馬。宋襄公也就要來學學偶像,對狐偃說:我是沒有女兒可以嫁給他,但贈送的馬匹要一樣。也就同樣送給重耳20匹馬,又殷勤挽留,不時交代設宴款待。

    過了幾天,重耳見宋襄公確實病重,就跟公孫固交流看法,公孫固直率的告訴重耳:主公不自量力導致失敗重傷,如果公子想避難,在此無話可說,宋國會盡地主之誼;假如是要尋求得國,主公就沒有這個難耐了。

    重耳感謝公孫固的直言,就告別了宋襄公朝鄭國出發。重耳走後,宋襄公的病更重了,臨死時候叮囑世子王臣:楚國是宋的大仇人,以後絕不能通好;重耳大有能耐,以後一定會得國,要借重晉國保宋國平安。襄公死後,王臣繼位為宋成公,表過不提。

    重耳等人離開宋國後,還未到鄭國,早有人報知鄭文公,鄭文公對眾大臣說:這個重耳是一個叛父而逃的人,經常處在落魄的境地,對此不肖之人,不用以禮相待。

    鄭國最有遠見的大夫叔詹勸說:重耳生有異相,一些有才智的人士一直不遺棄他,將來一定會有大作為的,不應該如此輕慢他。鄭文公不聽,叔詹見勸說無效,又說:您既然不禮待重耳,就請您派人把他殺掉,以免今日結下怨仇,為日後留下禍害。

    鄭文公回答:你先讓我禮待他,現在又讓我殺他,到底是怎麽一回事?我禮待他沒有收益,殺他又為了什麽積怨?說完就吩咐下人,重耳到來不要開啟城門。

    重耳見鄭國如此,但老虎一落在平陽上連狗都會來欺負,無可奈何繞道而行。這一天來到楚國,意想不到的是楚成王這個大國的梟雄竟然以接待君主的儀式來款待他,剛在小國受到羞辱的重耳有些受寵若驚不敢接受,趙衰對他說:現在小國都看不起您,何況大國?楚國國君能這樣對待您正是天意,您就接受吧。聽趙衰這麽一說,重耳心理就坦然多了,楚成王跟他言談非常投機。

    第二天,楚成王邀請重耳一同出去打獵,他要賣弄箭技,一下子就射了一隻鹿和一隻兔子,這時候來了一隻熊,楚成王就請重耳出手,重耳暗暗禱告:如果能謀得晉國君位,就一箭射中熊的右掌。禱告之後就放箭,說來也奇怪,一箭剛好穿過熊的右掌,當下人把熊掌送到跟前,楚成王不禁也佩服重耳的箭技。

    這時候,他們聽到有人在喧嘩,一問才知道碰到一頭怪獸,楚成王就邀重耳一同去觀看,果然有一怪獸似熊非熊,它的鼻如象、頭似獅、足似虎,發如豺;鬢似野豬,尾巴如牛,身比馬大,楚國君臣不知道是什麽野獸,成王就問重耳是什麽野獸?在一旁的趙衰趕緊替重耳回答:這獸名字叫貘,渾身堅硬勝鐵,口能吃鐵和銅,便溺特別厲害,能把五金化成水,皮是寶貝,能祛瘟除濕,隻有用鐵穿入它的鼻孔、或者用火來炙才能製服它。

    跟隨重耳的勇士魏犨自告奮勇要單身一人去收複他,楚成王同意了,魏犨就上前奮勇與它搏鬥,果真把貘給製服了,博得所有圍觀之人的喝彩,趙衰又教會了取皮製褥的方法,使楚成王得到了一件寶貝,楚成王見此就讚重耳身邊的隨從智、勇超人,他楚國無人能及,站在一旁、曾經玩宋襄公於股掌的成得臣(他的字叫子玉)聽後很不服氣,對重耳結下怨恨,以後總想找機會發泄一番,沒想到的是,到了後來子玉發泄不成倒被人家發泄了,此事在《晉先軫大敗楚子玉》一篇再說。

    打獵回去之後不久的一次宴會上,楚成王問重耳:我這樣看重、接待你,你以後得國將如何回報我?

    重耳說:楚國地大物博,什麽東西會沒有?還能用什麽東西來回報您?

    楚成王說:話雖如此說,但也不能不回報呀。

    重耳就說:如果以後我得國了,就盡量跟楚國保持友好關係,假如不得已要對陣,我就先退讓90裏(三舍)地來表示我對您的尊重。

    楚成王聽後嗬嗬大笑,成得臣不服了,認為重耳這樣說是忘恩負義,請楚王把他殺了。楚王不許,認為殺重耳是違背天意,成得臣就再請殺重耳的隨從趙衰、狐偃等,楚王還是不允許。

    過了一段時間,秦穆公派人來楚,把重耳接去秦國。

    【簡評】宋襄公雖愚但以仁義自我規範,對落難的公子能以禮相待是可以理解;鄭文公鼠目寸光不留情也不絕根,埋禍是必然,皆咎由自取;楚成王是梟雄,完全明白晉國是自己最大的敵手還放虎歸山,就令人不解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