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為的鄭莊公----《簡要東周列國故事》(10)

(2010-01-08 23:24:50) 下一個
    上兩篇說了宣薑、文薑姐妹的穢聞,倒回來就要來補說鄭莊公的事了,因為在東周初期,鄭國是個大國,鄭莊公本人更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所以也得說多一些。

    鄭莊公在位時間很長,前後有43年,他在位期間,做了好多大事,主要有下麵幾件:

    第一件大事當然是平定弟弟段所引起的內亂,鞏固自己的統治,這個故事在前麵說過就不再重複。

    二是承襲父親鄭武公在周朝的官職,並且加大了影響力,到了周平王要看他臉色來處事的程度,最能說明這一點就是他跟周王互相以世子為對方人質這件前無先例的事;

    三是在周鄭關係惡化之後,膽大妄為假借周王之命伐宋,並且趁機滅掉戴國。這件事要具體陳述一下。事因是鄭莊公帶著大夫祭足朝見周桓王,被周桓王所譏,又恨又悔正準備回國,此時在周朝輔政的周公黑肩為了平息鄭莊公的怨氣上門拜訪,並私下贈送莊公彩綢兩車,有了這些王宮之物,鄭莊公就采納祭足的計策:把這些彩綢分披到十輛車上麵,並插上周王用於賞賜功臣的弓箭,對外宣稱“宋公不納貢,周王命鄭伐宋。”借周王的名義討伐宋國。

    當時,宋國的國君是宋殤公,他見鄭國來犯,就去聯結衛國和齊國,衛國比較支持,齊國卻抱觀望態度。鄭莊公采取聯魯,拉齊的策略,也就是以得到宋地歸魯國所有為誘餌獲取魯國出兵,魯國與齊國一向聯姻,就由魯國約會齊國,又取得齊國的支持,再加上幾個小國的跟隨,就造成了很大的聲勢,一下子就攻占了宋國兩座城池。

    宋殤公見幾國兵馬來勢洶洶極度恐慌,趕緊派孔父嘉帶兵抵抗。孔父嘉也算是個有計謀的人,就利用鄭國出兵、國內空虛的弱點,反而出兵去攻鄭國。莊公得知這個消息後,雖然震動很大,但還是能沉著應對,他先把搶來的兩座宋國城池送給魯國和齊國,取得這兩個盟友的讚許(防止他們倒戈)後自己帶兵回鄭。孔父嘉一時攻鄭不下,怕鄭莊公揮兵夾攻,就取道戴國,但戴國不買他的賬,所以孔父嘉取道戴國就被阻了,他一氣之下就忘記了以攻(鄭國)為守(迫使鄭莊公退兵)的初衷下令攻戴,戴國趕緊向鄭求救,鄭莊公就假裝救兵入城,趁機滅掉戴國,並擊退孔父嘉。

    四是滅郕國、占許國。鄭莊公在伐宋的時候,郕國和許國這兩個小國沒有響應,就約齊僖公一起討伐這二國,先滅掉郕國,由於郕國比鄰齊國,就大方的送給齊國。許國在鄭國附近,占領了許國之後,本想兼並,但為了博取仁義的名聲,另立許國國君,再派兵駐守,實際上也是占有了許國,隻是表麵形式不太而已。

    五是助齊國抗擊北戎的入侵。當時周朝的版圖並不大,在四周都有敵人,中原稱之為戎或者蠻。在齊國的北邊就有比較強大的北戎威脅,當北戎入侵齊國的時候,齊國靠本國的力量是抵抗不住的,就向鄭國請助,鄭莊公派世子忽領兵助戰取得勝利,得到了齊僖公的感激。

    六是大勝王師,年前的周桓王受不了鄭莊公的霸道,親自帶兵攻伐鄭國,鄭莊公與周王直接交鋒,鄭國大將祝聃更是用箭射中周桓王,周桓王從此以後就畏懼鄭國了(如第4篇所述)。

    除上麵的六大作為外,鄭莊公另一個有作為就是生兒子,他一共有十一個兒子,除世子忽外,很有才智的兒子還有三個。但世事難測,他的多子並沒有多福,在他死後,兒子們為了爭位打得不可開交,君位更替頻繁,長時間的內亂使鄭國的實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此後再也沒有莊公時期的輝煌了,最後淪落為一個弱小的諸侯國,這是後話。

    【簡評】鄭莊公的才智應該超越後來的齊桓公,但祭足就遠遠比不上管仲,所以鄭國充其量也就是一個行為霸道的大國而已,跟齊桓公的霸業不可同日而語。如果鄭莊公擁有管仲一般的宰相,東周的第一個霸主無疑屬於他,曆史也許就會因之改變。
    【簡注】鄭莊公的名字叫寤生,在《鄭莊公掘黃泉會母》一篇中,阿筍按《東周列國誌》原文解釋,是武薑在睡夢中產下的,所以起名為寤生,武薑也因此不喜歡他。“春秋左傳”朋友提出不同看法,寤是難產,阿筍斟酌後,覺得“難產”一說更符合情理,加上“寤生”這個名字本身就包含有難產的含意,謝謝朋友的指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