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州籲弑君伐鄭----《簡要東周列國故事》(6)

(2010-01-05 17:57:31) 下一個

    上篇說到周桓王登基、周鄭開始對峙,這個時侯要來穿插說說衛國了,因為衛國在東周初期也算是比較活躍的諸侯國,在平定犬戎之亂、輔助周平王登基,以及遷都這些大事上衛國都出過力。

    衛國最早建國於黃河和淇水之間,早期的衛國國君不乏是明君,特別是康叔治衛有方,但後來慢慢衰落,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淫亂,二是黷武。

    以前的就不說了,就來說周平王東遷後發生的第一件大事,那就是弑君:公元前719年,衛國公子州籲弑殺哥哥衛桓公姬完,使衛國先是步入動亂,接著進入淫亂,再又淫亂引發新的動亂,前後好幾十年,從此衛國也就從大國的行列退了出來。

    州籲弑君這事還要從他們的父親衛莊公說起。

    衛莊公有好多老婆,就有明文提到的就有:大老婆齊國人莊薑,沒有生育;二老婆是陳國人厲媯,也沒有生育;三老婆是厲媯的妹妹息媯(不是以後要說的大美人息媯),生了兩個兒子,大的叫完,小的叫晉;四老婆是莊薑的宮女,生子就叫州籲。

    這個州籲性格暴戾、有用力,並且喜歡舞搶弄棍,好多人一早就看出這個人不是好東西,但州籲很得莊公的喜愛,隻是由於他是宮女所生的小公子,所以按正道王位跟他沒緣,對此州籲並不甘心。

    公元前735年衛莊公死後,大兒子完登位,就是衛桓公。在周平王駕崩、周桓王繼位的時候,衛桓公理應離開衛都前往洛邑憑吊和慶賀新君,一直虎視君位的州籲認為機會來了,就跟親信石厚商議,決定在城西門舉事,事先在西門埋下伏兵,然後以為兄長飲行為借口把衛桓公接到附近的行館,衛桓公是個忠厚的人,沒有懷疑就欣然接受州籲的邀請,在飲了州籲的敬酒之後回敬了一杯,州籲故意用衣袖掃落酒杯,然後假裝去撿酒杯來到桓公的背後,掏出身上的短劍一下就插進桓公的胸口,衛桓公當場斃命。石厚見州籲成功,就帶領伏兵包圍了行館,桓公隨行人員害怕州籲的勇力不敢反抗,州籲就假報桓公得了急病駕崩,隨後自己登位。

    州籲弑君篡位才三天,國內對他行為的傳聞沸沸揚揚,州籲為了轉移矛盾,就想對外發兵,選擇的對象就是鄭國,討伐的借口就是鄭莊公囚母殺弟。州籲雖然選中了討伐的對象,但他知道鄭國強大,單純靠一國之力是無法取得勝利的,就聯絡了陳、蔡、宋、魯四國一起出兵,這四個諸侯國之所以願意出兵,都有其內在原因:

    陳國和蔡國是周王的追隨國,鄭國與周王交惡,陳和蔡就跟鄭不睦;

    宋國出兵,是因為當時的宋殤公是繼承叔叔宋穆公的位子,宋穆公之所以不把王位傳給兒子,是因為宋穆公的位子是他的哥哥宋宣公傳給他的,他為了回報宋宣公的恩德,就把位子傳給宣公的兒子,也就是現在的宋殤公,宋殤公即位之後,宋穆公的親兒子馮很不服氣,就逃離宋國投靠鄭國,因此宋殤公怕馮借鄭國的力量奪位,就同樣興兵伐鄭(以後再詳細說);

    魯國之所以出兵,是因為魯隱公本人是一個傀儡國君,實權集中在公子輦手裏,輦貪圖州籲的賄賂,也就擅自決定發兵。

    有了四國的兵馬幫助,州籲的膽氣就壯了,他統率五國兵馬圍攻鄭國。

    鄭莊公麵對敵人,胸有成竹的分析了各國的心態,認為:陳、蔡二國與鄭無仇,必不會盡力;宋是因為馮的緣故,隻要暫時支走馮,宋必退兵;魯隱公本身並不願出兵,隻是輦的主意,手下兵也不會出大力;州籲伐鄭意在揚威,隻要詐敗一場,他的目的達到也就會退兵,加上州籲弑君不得人心,不久國內必定大亂,他自顧尚且不暇,怎麽還有心思來打仗?

    事情果然如莊公所分析一樣,州籲在打了自以為是勝利的一小仗後就草草退兵,雖說這樣,他的君位還是不穩,還是逃不過殺身之禍。

    【簡評】曆來是“君家無親情”,因為君位太誘人了,誘得當事人忘記了親情。在周朝王權衰落之後,弑君情事經常發生,這也是東周的一個特別的現象。州籲弑君,雖奪得了君位,但好景不長以喪命告終,怎比得上公子的逍遙快樂!真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