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晉惠公三背秦恩成囚----《簡要東周列國故事》(40)

(2010-01-26 04:24:27) 下一個
    晉惠公自繼位之後晉國就一直沒有消停過,這裏麵有內、外兩方麵的原因,內因是夷吾本身就是一個貪婪而殘忍的人,按裏克的話說“貪則無信、忍則無親”;外因就是他最寵信的大臣郤芮、呂飴甥(也叫呂省)又都是既梟雄又無信義的小人,這樣的君臣搭配,不惹出大亂來才是怪事。

    現代人把聯姻稱為結“秦晉之好”,這典故就是出自秦穆公和晉獻公以來,不管發生多少次交鋒,兩國有不少的聯姻。秦穆公的夫人穆姬就是晉獻公的女兒,秦穆公的女兒懷嬴先後嫁給晉惠公的兒子圉和重耳。

    客觀說,秦穆公是一個比較仁義的君主,在秦晉的矛盾中,主要理虧是晉惠公這一方麵,假如不是惠公不太無信義,那幾年秦晉的關係也不會惡化而弄出那麽多的麻煩來。這裏要說的是晉惠公如何三次負恩於秦國、最終落得階下囚下場的故事。

    第一次秦恩是“秦近而奔梁”,是說夷吾在得知父親晉獻公派賈華到屈城追殺自己的時候,跟下屬商議出奔的方向、對象,最後是選擇了梁國,他選擇梁國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因為梁國靠近秦國,他要仿效齊桓公投靠莒國的做法、以後方便請秦國護送自己回國爭位。這樣一個鬼心思,對夷吾這個具體人來說,當然不會覺得是欠秦國的人情,當時秦國也沒有付出具體什麽行動,所以在這一件事上也不便太過譴責夷吾,說他忘恩負義的是後來他回報秦穆公兩次施恩的作為;

    第二次秦恩是“秦援而得國”,說的是秦穆公派公孫枝護送他歸國,順利繼位之後,一下子就拒絕兌現當初割送河西五座城池的承諾,秦穆公雖然惱怒,但也沒有跟宋莊公對鄭厲公那樣無休止的討要,更沒有一下子就仇視了晉國;

    第三次秦恩是“秦賑而免饑”,說的是在夷吾繼位的第三個年頭,晉國大荒向秦國借糧,秦穆公排除了手下人“趁機伐晉”的提議,發船運送幾萬鬥糧食給晉,解決了晉國的大難題,這就是流傳到現代的“泛舟之役”的典故。第二年,善行一時得不到善報的秦國大荒,秦穆公就倒過來向晉國借糧,沒想到晉惠公不但不借,反而采納了郤芮的建議聯合梁國出兵攻伐秦國。按小人的強盜邏輯:晉國受秦恩太重,怎麽還都還不清,即使借給秦國糧食,還欠五座城池,秦國還是會怨恨晉國的,既然都會受到怨恨,就不如趁他們鬧饑荒的時候攻伐,勝利了不但以前的受恩一筆勾銷,還占有秦國的土地。

    晉惠公這樣做,徹底惹惱了穆公和秦國兵、將,君臣、士兵帶著怒火應戰,這樣的士氣就彌補了由缺糧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幾次交鋒之後,以晉惠公被擒獲失敗而結束,這場戰爭是很精彩,其中有兩個情節不得不說出來:

    一是晉國勇士屠岸夷跟秦國勇士白乙丙都自恃勇力超人,兩人約定不要手下兵丁參與一對一大戰,雙方旗鼓相當就一直打下去不肯罷休,最後兩人都力竭了,雖然無力再戰,也雙手互相扭住、抱緊對方不放,等到秦國救兵來了,才把他們拆開,穆公雖憐惜屠岸夷勇力過人,但因他幾次賣主求榮品德低下也就把他處死了,白乙丙昏死獲救,醫治了幾個月後才康複,這場搏鬥的精彩度可想而知;

    二是兩國的國君都在混戰中被對方兵士圍困,不同的是仁義的穆公意外獲救,而不仁的惠公卻被俘虜。當時秦穆公的親兵被殺散,自己被晉國兵將圍住,差一點就被擒,在這個危急關頭,突然來了三幾百個衣衫襤褸的野人,用砍刀、弓箭對著晉兵打殺,他們的奮勇拚鬥把晉兵打退了。

    穆公非常感激這隊救兵,經領頭人說明,才知道是當年種下的善因而今天得到的善果:
    有一次穆公出巡,發現自己的良馬被盜了,經派兵追尋,發現被一大幫野人偷走殺了,正圍之在大吃烤肉,下屬要捉拿,穆公仁義,不但製止了,還讓下屬送去幾甕美酒過去,以免他們吃馬肉沒有美酒傷身,從那以後,這些野人就銘記穆公的恩德,一得知他被困就奮勇前來報恩,事後謝絕了穆公的賞賜走了,穆公感歎“夷吾不如野人多矣。”

    秦穆公有此造化,晉惠公就沒有了,他遇見秦國勇士公孫枝,公孫枝不但打敗了惠公的親兵,連他所乘的馬也被他的大吼嚇得亂竄,竟陷入了泥澤地裏不能脫身,等候晉國救兵不到,因此被擒拿了,成為了囚徒。

    雖說“老天有眼”善惡都有報,但有時候,老天爺也會打起盹來,所以經常有惡人一時得享善報的情事發生:這忘恩負義之極的晉惠公竟然命沒有絕,最後還是回國繼續當他的國君,這次救他的是秦穆公的夫人穆姬。
    當穆姬在內宮得知庶兄惠公被擒的消息後,就架起幹柴,讓內侍傳話給穆公:晉國國君被擒,她是晉國人也是同樣的恥辱,如果穆公不放惠公回國,她就自焚。幸虧穆公早就聽從公子縶的建議,以惠公世子圉來秦國當人質、割送河西五城給秦為條件決定放惠公回晉國,穆姬才幸免。

    惠公羞歸晉國後,有什麽事情發生,就在幾篇後繼續說。

    【簡評】秦穆公有大度,雖令人佩服,但他是大男人,有大度也是應該的,穆姬作為一個女子,囑托夷吾照應養母賈君,夷吾竟然把庶母收為己用,以這種“照應”方式來承兌當初對穆姬的囑托。穆姬不但不記仇,還以死要挾夫君救他回國,這種大度一點不亞穆公,這些古人的胸懷足令現代人感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