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平王東遷----《簡要東周列國故事》(3)

(2010-01-03 02:52:27) 下一個
    上一篇說到廢王後的父親申侯不願坐以待斃,借犬戎兵入侵中原,在沒諸侯發兵勤王的情況下,鎬京很快被攻破,周幽王也被殺死。事後,晉國、鄭國、秦國、衛國等諸侯不忿犬戎的暴行都發兵抗擊異族,引狼入室的申侯也後悔當初的草率行事,也加入勤王的諸侯行列,這樣犬戎兵就抵擋不住不得不退兵。

    犬戎退兵之後,以申侯為主的幾個有功諸侯就扶持幽王的廢太子宜臼登基,曆史稱為周平王,周平王的王位雖失而複得,但即位之後,所麵對的是滿目瘡痍的京城,更大的隱患是鎬京臨近犬戎,已經沒有起碼的安全保障,所以他決定遷都洛邑。

    西周的都城鎬京,就是現在的西安市長安區,洛邑就是現在的河南洛陽,鎬京在洛邑的西麵,為了方便,後人就把遷都前的周朝稱為西周,遷都後稱為東周。

    為了容易理解諸侯國的地位,補充一點當初分封的情況:周武王建國之後,實行分封製,設立了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的爵位,公爵隻分封給王室子弟和前朝王族,其他功臣、近臣則按照他們功勞大小、親疏程度來分封以下四級爵位。如宋國、虞國、虢國為公爵;功勞最大的薑子牙也沒有得到公爵的榮耀,隻是分封到比較重要的齊國,爵位是侯爵;晉國、魯國也是侯爵;秦國、燕國是伯爵;吳國、楚國才是子爵;許國是男爵。西周初期,諸侯國的地位是按照爵位的高低來排列的,但此後諸侯國之間不斷發生衝突、戰爭,接著是互相兼並,這樣到了東周時期,諸侯國的地位就以實際的力量強弱來排列了,如齊國的齊桓公就成為了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楚國的楚成王(子爵)就淩駕在宋國的宋襄公之上。到了東周中後期王權更加衰落了,有實力的諸侯國就不管原來是什麽樣的爵位,都紛紛稱起王來。

    卻說周平王提議東遷,得到了衛、秦、鄭、晉等國的支持,這幾個諸侯在平定犬戎的時候都出了大力,特別是鄭國的世子掘突(後來的鄭武公),周平王就留他和衛侯在朝輔政;對另外一個功臣秦國的秦襄公,他許諾:以後秦國收複的犬戎地盤歸秦國所以,正是有了這麽一個承諾,使秦國在以後的幾十年裏疆域得到了很大的擴展,有了這樣一個先天條件,才有了後來的秦國一統天下。

    周平王東遷是曆史的一件大事,一方麵王權更加低微,諸侯國的實力更加強大,諸侯國間的兼並更加劇烈,諸侯淩駕在周王之上的情事經常發生;另一方麵,社會製度將發生變化,從奴隸社會全麵過渡到封建社會。

    周平王在位51年,從公元前770年一直到公元前720年才死。他在位時間雖長,但沒有什麽建樹,隻是維持周王室的存在而已,他在位時期,是鄭國發展最快、實力最強的階段,周平王依賴鄭國,雖說有時候要委屈自己,但總算能夠平安過日子,到了他死後,孫子即位,周鄭交惡,周王朝的勢力就更弱了。
    
    【簡評】西周是周幽王帶向滅亡,東周卻是周平王帶進衰落的,這是阿筍幾次看《東周列國誌》之後產生的想法,因為他在位時間51年,在這麽長的時間裏,他隻知道仰看鄭國(自己的臣子)的臉色,不敢為保護王權而抗爭。他死後,孫子周桓王雖想改變,但已經積重難返了,以後幾百年的周王就不可避免成為諸侯國的擺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