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29年宋宣公死,他沒有把位子傳給兒子,而是傳給弟弟子和,就是宋穆公。穆公是個重情義的人,他感激哥哥,就決定在自己死後把君位傳還給哥哥的兒子與夷,公元前719年宋穆公死了,隨後按他生前的安排,侄子與夷繼位,那就是宋殤公,宋穆公的親兒子馮就反而成為堂兄的殿下之臣,馮不忿父親所為,就出走鄭國,鄭莊公以為有用處就收納他。
馮雖逃亡在鄭,但沒有什麽不軌的行動,反而是已經繼位的宋殤公心裏不踏實,很害怕馮來搶奪他的位子,就極其提防馮的動靜,也極其敵視鄭國,這就是宋國跟鄭國在那個時期交惡的最直接原因。
宋殤公在位8年,在這期間裏,宋國跟鄭國發生了三次戰爭:第一次是宋國被衛國說動,聯合州籲向鄭國發兵(見第4篇),當時鄭莊公把馮暫時支走,宋殤公麵上算是得勝退兵;第二次是鄭莊公假王命伐宋,宋公派司馬孔父嘉抵抗被打敗;在不久又發生了第三次,還是以孔父嘉的失敗告終。
宋殤公時期,最重要的大臣有太宰華督,司馬(帶兵的官)孔父嘉,華督跟馮交情好,所以反對對鄭國用兵,孔父嘉支持宋殤公,就成為伐鄭的急先鋒,華督跟孔父嘉的矛盾激化。但導致孔父嘉和宋殤公殺身的導火線卻是因為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就是孔父嘉的小老婆魏氏。
卻說孔父嘉的小妾魏氏,在一次外出時候碰巧被華督見到,魏氏非凡的美貌誘發了華督的歹念,他決意殺其夫奪其妻,華督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孔父嘉擁有兵權,又得到宋殤公的信任重用,要正麵除掉他不容易,即使暗殺了也難於自保,他決定抓住士兵厭戰心理來鼓動兵變,經過一番努力之後,士兵被鼓動起來了,亂兵殺死孔父嘉,躲在幕後的華督見事情進展順利,就命令親信把魏氏用車載回華府,沒想到魏氏是一個忠貞之人,見不能幸免竟然在車裏用衣帶自吊死去,華督竹籃打水一場空很掃興,但人死不能複生就埋掉魏氏,把殺孔父嘉的罪名安到幾個替罪羊身上。
宋殤公得知孔父嘉被殺,知道是暗中華督所為,就召華督進宮質問,華督假裝有病不出家門,宋殤公召華督不至就打算先去孔府憑吊,華督得知消息,就一不做二不休,幹脆派親信埋伏在孔府,等宋殤公一上門就把他殺死。
宋殤公死後,華督就派使者到鄭國迎接馮,鄭莊公很開心,就派兵送馮回國繼位,那就是宋莊公,此時是公元前711年。
宋莊公繼位之後,采納華督的建議,賄賂了魯、齊、鄭等大國,得到他們的認可,鄭莊公更是積極牽頭,組織鄭、宋、齊、魯等國的會盟,這樣,宋莊公的地位就穩固了,宋國和鄭國的關係也徹底改善了。
這裏有一件事要交代一下,那就是孔父嘉被殺死後,他有一個還未成年的兒子木金父由一個忠心耿耿的仆人救走逃亡魯國,從此就在魯國居住,木金父的一個六世孫就是萬代帝師聖人孔子孔仲尼,這是後話。
【簡評】宋殤公不是一個有才智的君主,如果他不忌妒堂弟馮,馮也許成不了氣候,因為馮在繼位之後的作為也證明他不是一個明君。表麵上看,孔父嘉是因妾美而喪生,實際還是權利爭奪的結果,女人總是成為犧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