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移山大法及所想到的

(2008-09-21 16:33:38) 下一個
    從很久很久到很近很近,都有人在移山。有的為填海、有的為建屋;有的移土山、有的移心山;還有的為名、有的追利;千差萬別各有因由、也各有成敗,有的因此成功而出名,更多的還是失敗而無聞。而要說最出名的移山人物,應該算是愚公,他計劃用無窮無盡的子子孫孫來搬移太行和王屋二座大山,假如不是神仙的幫助,也假如愚公的子孫跟他一樣愚,愚公的子孫現在還一定在移山。
      愚公之所以要移山,是因為他一家麵山而居,山阻隔了他們家的路。他的移山精神確實感天動地,最後是成功了,但他的移山計劃太、太宏偉了,因為他準備付出的代價太、太大了——用子子孫孫的幸福。
      當然,《愚公移山》是寓言,學愚公是學他的精神,否則《愚公移山》也不會跟《為人民服務》這樣的東西相提並論了。我想說的是“可取的精神可能會產生不可取的行為和不如意的結果”。
      愚公的思想和行為是一種“執著”,從佛教的角度來說就是“著相”。現實生活中過分的執著和著相都是不可取的,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包括對功名的追求、對金錢的攫取,這從被懲處的大量案件就可以說明;即使不落得身陷囹圄的下場,在官場上為了升官而曲意逢迎、投機鑽營、勾心鬥角,在商場上為了獲利而爾虞我詐、巧取豪奪也會因為心理的恐懼和危機感使自己的生活失起平靜。
      還有,執著的正當行為也往往會使事情的結果變成壞事,記得很久以前看過一部電影,名字好像叫《複仇的代價》,影片中描述一個未成年的妹妹被一個司機奸淫了,她的姐姐為了複仇鍥而不舍的追蹤,在追蹤過程中使還未成人的妹妹不停地承受心理的再傷害,最後雖使作案者喪命,而自己也因為防衛過當受到法律的懲罰,妹妹更因為精神的折磨變成精神障礙患者。
      我自己也有過類似的事:在兩年前被一個以為是有20年交情的“朋友”欺騙損失了一筆錢,物資的損失讓自己惋惜,而被欺騙所造成的傷害更是心痛,因此在心裏對該人特別厭惡,隻要一想到他就感到惡心,被傷害的心又一時難於忘懷,這樣辛苦地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後來領悟了佛教“人要學會寬容,包括寬容自己的敵人”的教誨,收斂起自己的厭惡心。現在雖還不能原諒他的行為,卻也不再時時惦記他這次的惡,有時還會想到他以往的某些好。心寬了、生活也正常了。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說最好的移山大法就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在這裏我想說:“如果有一天大山、無能力移開的大山阻擋了我的路,山不離開,我就離開!”
本文標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