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學會欣賞彼此的不同,會享受更廣闊的世界。
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個人資料
JustTalk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女兒肩膀受傷後......

(2019-03-28 19:08:59) 下一個
受傷一周多前,花旗兵訓練新加了一個動作--右側頭肩倒立,雙腿舉在空中做伸屈,前後持續十幾秒。這個動作女兒做得很吃力,但她不服輸,做了不少的額外練習。可能就是這個動作導致了這次受傷。
 
疾病傷痛,焦慮難免我們也隻能是盡力而為為了某些目的,可能還需要妥協。記錄一下流水帳,包括了期間一些情緒波動和心理成長。
 
1/7/2019,周一
晚上近十點鍾,花旗兵訓練結束回家,女兒一上車就說:“媽媽,我又有問題了。不過這次不是腳,是胳膊。我的胳膊不能舉到最高,一會兒回家給你看。”我聽了還算冷靜。
 
女兒的右胳膊不能往上伸直到180度,盡管可以用左手把它拉上去,但手一鬆,右肩會往下落,胳膊外斜十幾度,晚上訓練時發現的。據她回憶,星期六訓練時已經不大順暢,但沒有意識到怎麽回事,因為她沒有任何疼痛的感覺。我當時覺得,反正不疼不癢,不影響日常生活,算不了什麽大事。
 
1/8/2019,周二,1天
一早約了家庭醫生,下午兩點去看,很年輕的亞裔女孩,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第一次見。她非常認真,仔仔細細地檢查女兒的胳膊和後背,這下我也看出問題所在了。醫生建議先去骨科急診看看,再約兒童骨科專家。
 
從診所出來,直接去骨科急診室。等待時間不長,診斷時間更短,根本沒見到醫生。助理說沒啥事兒,可以活動,但不要用胳膊支撐身體,造成大的壓力。開了理療處方和病假單,三個星期後複診。
 
女兒上車後一看病假單就哭了,說一旦學校收了假條,花旗兵的領隊--Scott 就知道了,因為花旗兵是校隊,肯定就不能繼續訓練和比賽了。花旗兵每年冬末春初最緊張,今年是1/12彩票,1/19第一次比賽,然後斷斷續續到四月初,大大小小一共7個比賽。
 
我反複確定她的確是不想要從花旗兵裏退出,便建議說:“那簡單,咱不交病假單,學校就不會知道了。”美國教育出來的孩子真的誠實,女兒竟然覺得不交病假單的行為是不可以接受的,所以才急得哭。我說:“在很多父母眼裏,這是個非常勇敢的行為,輕傷不下火線呀!”我還給她講了英雄們“為了自由和理想, 拋頭顱、灑熱血”,這個才一隻胳膊活動不靈活,小事兒女兒總算同意不交病假條了。
 
晚上6點鍾見領隊Scott,他看看說:“哦,肌肉停擺,理療鍛煉鍛煉就好了,沒啥事兒,我見多了。”同時也允許女兒偷偷懶,不要練習太多的頭肩倒立了。
 
6:00~7:00,花旗兵誌願者活動。7點跳舞課的路上女兒自己盤發時抱怨右胳膊使不上勁兒。9點跳舞回來更是累,我倆心裏都有點緊張。
 
到家後把她雙臂上舉的後背錄了像,傳給姐姐和姐夫去問問國內的專家。女兒雙臂上舉到最高點時的後背是這樣的,有點恐怖:
 
1/9/2019,周三,2天
兒童骨科醫生早晨一開門我就打了電話,但隻能約到1月25號。給女兒發了短信,讓她安心上課,今天不用看醫生。女兒回信說:“能不能找一個別的骨科的醫生,隨便一個都可以。”
 
我知道女兒實際上還是擔心繼續練習花旗兵對傷情的影響,希望找到一個醫生能確認情況沒那麽嚴重,減緩些心理負擔。她自己也看了後背的錄像,實在是不太樂觀。
 
我又給骨科急診室打電話,約到第二天下午。
 
1/10/2019,周四,3天
淩晨,姐姐姐夫回信了:“已經谘詢了一般專家、大專家和極專專家,還有北醫三院極致專家。因為沒有疼痛感,認為胸長神經損害可能性大,沒有特殊治療方法,理療和神經營養治療可能有效。仔細分析,應該是輕度損傷,症狀不太明顯,有機會恢複,不應該過度運動了。等你那邊的醫生看過再說吧!”
我說:“網上說,神經問題也很疼痛呀。”
姐夫說:“一般來說,靠近中樞的神經損傷會疼痛,末梢神經損傷不一定會疼。”嘎?原來會這樣?
我又上網Google什麽是“神經營養治療”,貌似就是吃些營養品,即使治不了病,至少至於死。
 
下午3點鍾見急診骨科大夫,途中還跟女兒鬧了點小別扭,主要是擔心神經問題不好恢複,情緒有點低落同時又努力想幫女兒放鬆些心情,閑聊說我今天開始慢慢接受現實了。女兒一副鄙夷語氣:“你當然比較容易接受這個現實。”我一聽就急了:“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寧願傷在我身上!哪怕是斷了胳膊、少條腿,我也願意你是完好的!你根本就不可能理解我做媽媽的心情!”女兒嚇得不敢再吱聲。我覺得自己的話有點重,同時反思:相對女兒而言,我的確算是比較理智的人,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的話,應該會比她更容易接受現實。我很快道了歉,但車內氣氛還是相當低沉。
 
醫生人高馬大,像個橄欖球運動員,做事說話麻利迅速,他一看就說:“是後麵控製肩胛骨的肌肉沒有抓住,所以你的胳膊舉不上去。”他讓女兒平躺在床上做上舉動作,肩胛骨沒法外張,胳膊很容易舉到耳朵邊。醫生和前兩天的助理的處理方法一樣:“先做4~6個星期的理療。”
我趕快問:“能不能繼續花旗兵訓練?”
醫生還挺熟悉:“花旗兵好啊!我非常喜歡這個活動,可以繼續做!”
我又問:“會不會是神經的問題?”
醫生反問:“你怎麽想到是神經的問題?你Google啦?”
我說:“是Google了,而且還去問了中國專家。”
醫生笑了笑,蠻認真地解釋說:“別嚇唬你自己了。神經問題一般來說不會發展這麽快,才四天就這個樣子,應該不是神經問題。”
我又問:“如果真的是神經問題,而你現在讓她做肌肉的力量訓練,會不會使這個病情變得更嚴重?”
醫生信心滿滿:“沒有問題,先做六個星期看看。如果在這期間情況變得更加惡化了,直接和我聯係。如果六個星期以後情況沒有好轉的話,我們再考慮診斷神經功能損傷。”
 
我覺得大家看病時一定要多問問,我比較喜歡那些能夠耐心回答的醫生。如果醫生不耐心,我會覺得對方不夠專業。其實仔細看看上述對話,我的問題也是蠻簡單的,醫生也沒有長篇大論,但通過互動,我會建立一定的信任感。
 
回來車上兩人有說有笑,跟來的時候大不一樣,再一次體會到--認知和觀點決定了人的行為和心態。
 
女兒還思考說:“媽媽,你知道為什麽中國的醫生都覺得是神經的問題,而美國醫生都覺得沒啥大問題嗎?我覺得可能是中國人都不怎麽做這些劇烈的體育運動,所以一旦有了問題,很有可能是神經引起的。而在美國,太多的人參加體育活動,類似的損傷可能比較常見,醫生也就不覺得是什麽大問題了。”
我覺得小丫頭說得蠻有道理呀!記得中國的運動有隨隊醫生,運動損傷很可能不用到外麵來治療。
 
1/13/2019周日,6天
這幾天活動照常,花旗兵的訓練也都去,隻是有些動作簡化,次數減少。晚上帶兒子踢足球回來,女兒在編辮子,試著做花旗兵比賽要求的發型。見我回來還給我演示不同的編法,拆了編,編了盤,盤了拆......
我問:“上周二跳舞課盤發,你說胳膊舉不上去,今天晚上搞了這麽長時間,難道不累嗎?”
她說:“還好,我這幾天也刻意地去做了些肌肉訓練。”
我問:“你怎麽知道練習什麽?”
她說:“我Google了一下,看到一些訓練動作。不過也沒敢做太多。” 嗬嗬,Google是我們的好朋友!
 
1/14/2019,周一,7天
晚上花旗兵練習回來覺得很累的,本想讓我幫她做做按摩,後來因為忙作業也沒有來得及。
 
1/15/2019,周二,8天
本來預約的1/25號的兒童骨科專家突然有了個鬆動,可以今天早晨去。
醫生非常耐心地做了詳細的檢查,詢問了所有的診斷和治療方案,所得的結論與周四的急診骨科專家基本上一致,似乎稍微多一點神經問題的顧慮,但治療方案也是理療--力量訓練。
 
身上一旦有了病,什麽都是問題,現在學校的書包也成了大負擔。晚上回來,女兒覺得肩膀的肌肉有些酸痛,放鬆按摩時,我發現右側肩胛骨的最高點跟書包親密了幾天,已經壓出了一小塊清淤。
晚上從亞馬遜訂了張按摩床,準備給女兒多做做按摩。
 
1/16/2019周三,9天
下午終於第一次見到了理療師,又是一係列的推、拉、抬、壓的檢查,結論是:某些怪異的動作導致肌肉不知道怎麽辦才好,隻好罷工了。聽起來好像還是更接近神經問題。不過理療師倒是給出了這9天來最欣慰的憧憬:“一兩周就會見效好轉。”
 
45分鍾的檢查加訓練(應該是一個小時,我們遲到了),女兒沒有覺得累,反而輕鬆不少。我趁機鼓勵女兒以後也做理療師,可惜未果。
 
晚上花旗兵訓練回來,女兒突然說:“現在我開始理解為什麽有些運動員會這麽注重自己的體育項目,因為這是他們的一個定位(Identity)。就像我的花旗兵,朋友都知道我參加這個活動,做得也不錯,如果一旦被迫放下,就會失去自己的定位而感到失落。”
 
我順便會跟她分享了一下我對定位的體會:孩子們小的時候我並不知道定位這個概念,隻是不鼓勵他們過多依賴外界事物,依賴的概念越模糊,失去時的痛苦越少。太關注某一觀點、或某一項活動,一旦被打擊或受挫折,失去了自己的優勢,不能再以此為傲,也就失去了自我的一部分,就像截肢斷臂一樣,肯定會很痛苦。
 
由此我們還進一步探討了移民的融入、ABC的中文、混血兒的接納......等等一係列的定位問題。突然體會,難道“我是誰”的答案是由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日常所做所為來確定的?如果我喜愛自己所做的事,就會有很多不同的定位,那失去一兩個也許沒什麽,畢竟還有很多其他的呢!但如果太過看重一兩樣,失掉一個就是50%,甚至可能是100%,突然間又想起Maddy了!讀書推薦- “別人家的孩子”也抑鬱《What Made Maddy Run》
 
================
一周兩次理療,雖然沒有理療師說得那麽快就好,但的確是在慢慢變好。
理療師也各不相同,女兒喜歡其中一個。我問她為什麽?她說:“這個理療師會詢問得多一些--累嗎?感覺如何?和上次有什麽區別?最近訓練是否有不同嗎?......” 看來幹什麽都需要會閑聊天(Small talk)。
 
2/15/2019 周五受傷39天後,急診骨科大夫複查,不用再來了!
2/27/2019 周三受傷51天後,兒童骨科大夫複查,不用再來了!
3/15/2019 周五受傷67天後,理療師也說,這是最後一次,不用再來了!但要在家裏繼續鍛煉!
現在女兒手臂上舉後的後背是這個樣的,還沒有完全對稱,但很接近啦!
 
終於又恢複了以前的平衡狀態,不再一周幾次地來回接送了。按摩床早就到了,不過還沒有用來做過按摩,放在樓下大家躺著休息。感性決定害人呀!
 
女兒進了花旗兵校隊,明顯吃力,我原本就不是很支持她晉級。受傷後曾一度幻想,她或許就此退出,沒料到最後還得出主意向學校隱瞞病情。好在現在沒有什麽嚴重後果,若真的落下永久殘疾,恐怕也要後悔一輩子吧。
 
17歲了,孩子有獨立的欲望,有自己的追求,當媽的也隻能在一旁守望,能做隻是在需要的時候,按照他們的意願幫一把吧。

任何觀點都隻有一部分是對的!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微笑微笑

有興趣請關注我的微信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