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學會欣賞彼此的不同,會享受更廣闊的世界。
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個人資料
JustTalk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養兒育女:Grit? - 陪孩子過瓶頸

(2018-06-22 07:45:03) 下一個

我時常勸說其他的媽媽們,讓孩子自己決定選什麽活動。有的媽媽說:我是這樣啊!結果孩子學了一兩年就覺得沒意思,不做了。換個樣仍是如此,什麽都是半途而廢,這怎麽培養毅力呢?

 Angela 的Grit 視頻 

毅力的重要性人人都知道,我看了華裔女教授安傑拉(Angela Duckworth)的視頻以後更加專注這個概念。

安傑拉以前做過老師,喜歡觀察、思考,後來對心理學越來越感興趣, 30多歲去讀心理學博士,成為賓州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但安傑拉在這個演講中也坦承 “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的毅力”。 我在翻看其他的視頻時見她說過:據觀察, 有毅力的人一般都比較樂觀,遇到問題不死摳,解決不了就繞過去,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如一日,一直做下去。

這麽看來,我覺得毅力好像更像是樂觀、積極、向上地做事情。安傑拉在兩年前出版了《GRIT: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堅毅:釋放激情與堅持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講述如何培養毅力。現在就先分享一下自己的體會,算不上是培養毅力,隻能說是如何幫助孩子渡過瓶頸期,能夠比較長時間地堅持做一項活動。我的讀後感:《Grit》-抬杠帖,其實人人都有毅力

   活動選擇   

美國人比較注重集體運動項目--Team sports。我當年盡管不是很清楚這是為什麽,但也隨大流兒,希望孩子有個集體項目。在《養兒育女:彈琴!彈琴!彈琴!》裏提到過,讓孩子堅持一項活動, 最好是從孩子有興趣的事情上出發。如果孩子本身沒有興趣, 靠父母推、拉、拖, 可能會比較費勁。如果因此再影響了親子關係,可能就更得不償失了。 

我家兩娃從小不大喜歡遊泳,他們都是在五歲以後才敢把頭埋到水裏。女兒本身就不是搞體育的料,從來沒有嚐試過遊泳隊。兒子一直是1%的身高體重, 遊泳一點兒都不占優勢,在爸爸的鼓勵下試過一次。 階段結束以後,我勸他再堅持下一段,兒子死活不去。他的理由是:“我是隊裏遊得最慢的一個。” 我安慰他說:“教練說你的姿勢很標準啊!” 他還是堅決不去。我自己就不是很喜歡遊泳,累了會嗆水,不想要孩子受這個罪(我是有點寵孩子),而且我也不覺得遊泳是典型的集體運動,也就隨他了。 一直到前兩年,我家老公、甚至朋友都還時常說我:“為什麽當初沒有讓孩子們去遊泳隊?”

女兒4-10歲學過跆拳道,還在表演隊裏,後來自己決定停的。

4- 11歲學芭蕾,上尖頭鞋之前,我勸她停的(還是怕委屈她的腳),保留了爵士舞和踢踏舞(Jazz & Tap) 。

5- 8歲學過舞台表演,學了四年,她選角色的原則就是看哪個台詞最少,於是我拒絕再讓她繼續。
7- 8歲踢過兩年足球,我覺得她實在不是踢球的料,也勸退了。 

  女兒的花旗兵  

五年級時,她不知道怎麽發現學校有花旗兵--Color Guard,見麵會以後堅決要去:“就是停了所有的活動,也一定要去這個。”

花旗兵是一個介乎於純體育和純舞蹈之間的活動, 孩子們用彩旗、木槍、劍作為道具,在音樂的配合下,利用舞蹈、道具舞動、隊形變化,在4分鍾左右的時間裏表現一個主題,每年一月到四月有六、七次比賽。因為是學校活動,所有的比賽都是學校負責。初級隊的比賽,隻在外麵住一個晚上。但是到了校隊級別,他們有3天、甚至6天的跨州比賽,都是隊員們自己處理旅途事宜。即省了我的事兒,也有助於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性,我當初算是全力支持。

5年級開始花旗兵,6年級開始青春期發育,那種“我什麽都行”的衝勁一來,根本不用人推。遇到什麽難的動作,她自己就會去問教練,請隊友幫忙,一起練習。

由於女兒自己的堅持,她的瓶頸期不是自己想要退卻,更多是學會承受壓力。這個活動的升級需要評估測試,14歲準備初級校隊測試,她花了幾個星期才學會一個旗子動作,讓她體會出什麽是“Practice makes perfect” -- 孰能生巧。評估測試結束,她一直引以為傲的跳舞卻隻得了個第二名,而且第一名的同齡同學從來沒有上過任何舞蹈課,隻在花旗兵裏練習了2年。這個結果讓她情緒低落了好幾天,後來和我聊天時提到,掩飾不住地嫉妒和不滿。我趁機趕快和她聊聊天賦的區別,結果她淡定地說自己已經意識到了。

  兒子的足球  

兒子從小什麽都不要,遊泳、鋼琴、跆拳道,都是爸爸媽媽姐姐勸誘去的,真正他自己要的就是足球。 五、六歲的孩子,踢娛樂足球,知道球門在哪兒的娃都是小球星,邊上的父母親都為他歡呼!七歲開始踢 Travel soccer--鎮俱樂部隊。九歲分強弱隊,他個頭小、膽子小,害怕衝撞和被球砸,跑動、爭搶都不夠積極,被分到了最差的隊裏。

貼兩張小時候的球星

不過我希望他踢足球,覺得足球是真正的集體運動。而且除了足球,他對別的更沒有興趣,所以我隻能是硬著頭皮想辦法鼓勵他繼續踢球。

一次足球訓練,在去的路上他跟我說:“媽媽我不喜歡足球訓練。”
我跟他講:“你說過的自己在比賽的時候比較緊張, 很多新動作不敢用,怕出錯,而這些恰好可以在訓練的時候多多練習。練熟了, 到賽場上就可以用了。我們中國也有一句俗語,叫做“台上十分鍾,台下十年功”。 平時練習不夠,到台上表演的時候就要出差錯了。” 兒子其實還是蠻懂事的,這次以後,從來沒有再說過不喜歡去訓練。

十歲多,爸爸開始帶著兒子去打網球。入門學習,進步挺快,而且網球沒有肢體碰撞,不用害怕。

一次在足球比賽回來的路上(他們又輸了),兒子跟我說:“媽媽,為什麽有些你曾經非常喜歡的活動, 慢慢的就變得不喜歡了?” 我一聽就知道他在說足球,因為他的網球剛起步,進步明顯,學習興趣會比較高,而足球已經踢了5、6年,這兩年又一直在差的隊裏,基本上每場都是輸球,很多時候輸得還挺慘。而且在此之前,有朋友就提醒過我:“當一項活動做得不夠好的時候,你的興趣就會慢慢消失了。” 兒子恰好就是在這個階段上:網球興趣上升,足球興趣下降。

曾經的興趣

其實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會有瓶頸期。天賦強的人,瓶頸期可能出來得晚點兒;天賦弱的人,可能會早點遇瓶頸。而且可能還有不同階段的瓶頸。(這個猜測應該算是靠譜吧!)

我當時聽了他的問題,說實話,心裏有點緊張,我也不是很清楚到底應該怎麽跟他說才好。說砸了,他真的停了,這個年齡也不大可能再培養另一項集體活動了(男孩子,競爭激烈啊!)。當時應該是我剛剛看完《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講述了他兒子打棒球的情形:分散注意力,從關注比賽結果的輸贏,轉移到其他的目標上。

因為他沒有針對足球,所以我也不想扯破這層紙,不過我用足球做例子。這次說教有點兒長,說的時候肯定沒有這麽有條理,我記得應該是點到了這幾點:(我比較囉嗦):

  • 一般來說,事情做得比較好的時候,容易得到誇獎和認可,人會越來越有興趣;但如果做得不夠好,看不到自己的進步,興趣就可能慢慢消失了。
  • 比如踢足球,你原來踢娛樂隊,什麽水平的人都有,你踢得算是好的,所以比較突出。現在踢俱樂部隊,都是踢得好的孩子,你可能就沒那麽突出了。
  • 你們現在足球比賽經常輸,更是覺得自己不夠好,興趣就會慢慢減少,這個很正常,不僅是孩子,其實大人也是如此。
  • 但我覺得踢球除了輸贏以外,還有其他的好處。比如說你鍛煉了身體,學習了足球的技巧和策略,交了新朋友,並和朋友一起玩。
  • 足球是集體項目,跟學校考試不一樣。你一個人踢得很努力,並不一定就可以贏,必竟需要隊友之間的配合。你傳球過去,隊友接住,就可能有進球機會;沒接住,就被對方搶了。如果隊伍整體水平比較差,輸球是難免的。
  • 我們能做的就是自己多多鍛煉體能,認真練習,認真比賽,盡量踢好每一個球,成為一個可以讓你的隊友依靠的人。
  • 不要太在乎輸贏,隻要你還在練習,就會有提高。

從那次以後,每次踢完球,我都會比較小心地跟他聊聊:
“哎, 今天感覺如何?”
“我看你開場不久,從右場踢的那個球很有力量呀!” 
“我看見你從一個很高的人的腳底下把球截過來,自我感覺是不是很開心呀?”
“哦,今天的對手好像很強, 跟你們都不是一個水平的,是不是踢得很辛苦?”...... 

等等這些細節的對話,就是想要告訴他,我一直在關注著他,可以看到他踢得不錯、挺努力的,不要太看重輸贏結果。就這樣小心陪他到12歲,青春期發育開始了,個頭長高了些,也不那麽怕球砸了,他也更願意去踢球,可能也是發泄多餘的精力、體力吧。

兒子今年14歲,每次踢球前都準備好自己的包,有的時候我不方便,他自己也會準備一些食物。他也知道要盡量早吃,如果離比賽時間太近,要少吃點,免得肚子疼。 吃太油膩的東西,會使自己不舒服、沒力氣,盡量選擇健康食品。不過孩子畢竟是孩子,時常也會有懈怠、不自覺的時候。現在他踢得雖然比他原來好些,但仍是在弱的隊裏。不過他自己說,隻要他還能夠被足球隊招進去, 他會一直踢下去。

   瓶頸期/青春期   

從兩個孩子身上,我蒙蒙怔怔地覺得如果瓶頸期和青春期恰好是重疊在一起,似乎比較容易渡過。這裏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前提:親子關係一定要非常好,孩子有家人做後盾,在外才可以無畏地打拚。否則後果因人而異......

像女兒的花旗兵,不僅需要腿的力量,還要上肢的力量。 前兩年都是比較簡單的動作,她沒啥力氣也能過。然後就趕上青春期發育,越來越有力量,到了初級校隊裏,也比較容易的跟上。 有的時候動作難、壓力大,我都為她擔心,也不知她哪裏來的這麽大的勇氣,仍舊堅持做下去。兒子足球也如此,12歲以後,一年比一年自覺。

反觀過去學鋼琴,順著一套書學,孩子們學得又比較快,很容易在比較小的時候就遇到了瓶頸,沒有青春期那種強烈的自我和爭強好勝的熱情, 興趣可能就慢慢地丟掉了。

如果從頭再來,我可能不會讓孩子太小的時候學鋼琴。如果他們想要早早的學,我也不希望他們隻用一套教材,非常快的進程,應該是在同一個級別上,彈更多不一樣的曲子,像喜歡的流行音樂,哪怕是部分熟悉的旋律;或者用不一樣的彈奏形式,比如和不同的朋友四手聯彈,增加點趣味性。等到青春期的時候再慢慢加深, 可能會比較容易的渡過瓶頸期。 當然這些隻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而已,也許可以跟兒子、女兒說說,將來在孫子輩兒上試試。

    最 後    

我其實也不清楚這算不算是已經渡過瓶頸期,也不知道對培養毅力是否有幫助。不過我的確是有點體會,事情要做到一定程度,才能從中體會出一些道理。

比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 -- 孰能生巧,這句話從沒上學的時候就一直說,每次女兒鋼琴年終匯演之前,都會哭鬧一陣曲子太難,但其實她每次表演都不錯,自己也很滿意。我總是趁機會趕緊強調這句話,可能是年紀不到,她就是不能理解,仍舊是每年鬧騰。到了14歲,花旗兵練習,她自己主動說,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可惜,鋼琴已經在這之前就停了。
在這點上,我悟性極差的,直到48歲,給我媽填寫綠卡申請表的時候才體會到什麽是孰能生巧。我現在仔細想想,覺得我們過去學習、考試可能和孰能生巧不是很搭界。我們上學,一直在學新的東西,做不同的習題,並不是同樣技巧的反複練習。不過一旦體會出這個道理,就可以應用到學習上了。(可惜,女兒似乎沒怎麽繼續用,至少沒有用在學習上。)

人生漫漫,誰也不知道將來如何。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對孩子太寵,有時候又覺得影響過強。左一步、右一步,深一腳、淺一腳,摸索著走吧。

大家共勉!加油

 

    微信朋友分享    

Y:一直不放棄也沒機會嚐試新東西啊,小時候學會及時放手也可以的吧?
我:是否想要學新東西,取決於孩子自己。我家女兒什麽都想要,除了文章裏提到的,她還去過女童子軍、幼兒計算機、繪畫、中文、鋼琴、合唱隊、小提琴、黑管、機器人比賽,曾經同時三個不同的舞蹈學校,外加中國舞......目前隻有color guard 算是堅持下來了。說到“學會及時放手”,我倒是覺得不容易,時常陪她一起糾結,選擇取舍。
兒子什麽都不要,除了文章中提到的,就還有一個機器人比賽。目前他想要去學校的高中隊,我希望他能堅持到高中畢業,不過也是他說了算,但我會努力“影響”。兒子倒是能“隨時放手”,從來不含糊。

急

H:剛才還在煩惱,沒收女兒手機一周做為懲罰,如果一周內不再發生同類錯誤再給手機。丟三落四的習慣什麽時候能改?感覺太多時間都在手機上。
我:丟三落四可能不容易改,我覺得部分天生。昨天女兒跟我說,她的朋友剛剛丟了第三個手機,這可是學習成績相當不錯、秋天該上11年級的亞裔女孩。別太較勁了,買點便宜的東西,丟了不心疼的。你家娃如果沒有丟手機,說明還沒有不可救藥。娃多大了?學校的作業都做了嗎?
H:13歲,學校作業做了,但是其他考試複習的內容就會忘記。她丟三落四主要體現在時間安排上,5件事情到最後總是少做那麽1-2件。
我:初中生,作業都能按時交,應該沒什麽大問題。我家人人都用Google Calendar,全家共享,相互提醒。可以鼓勵她用check list,像學校作業一樣,可能會有幫助。
H:Check list的方法反複強調,但是她就是不做。
我:任何懲罰和獎勵,屬條件刺激,長期效果都不好。初中生,要求製定好,她自己執行。忘了,就自己承擔後果。如果她真的很在意,一兩次下來就記住了。不過小心別太冷酷無情,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父母要表示出注意到了,而且很開心。我覺得很多時候是父母自己放不下這個“後果”。

得意

T:我家這兩天soccer team tryout,開始不肯去。問他是不喜歡足球還是不喜歡tryout,他說是因為別人很厲害,tryout選不上的話丟臉(這個意思,他不是這麽說的)。和他保證,選不上也沒關係,重在參與,才點頭勉強願意去了。
我:大人不要太注重成績,不要比較、論斷,孩子才有可能不在乎這些,而且這表現在方方麵麵。如果父母很在乎學校成績,不在乎足球成績,那沒什麽用,必須都看淡,孩子才能不在乎。
我做得也不是很好,我跟孩子們承認自己的不足,告訴他們這是中國父母的通病,他們能理解我些。我感覺,我越是放下,他們越是想努力。
T:有難度阿,看到別人踢得好的,不由自主就會和他聊,讓他看別人如何運用技術,肯定會有些比較,隻能一邊誇他一邊委婉指出需要學習別人的地方。
我:你不是足球教練,廢話少說!父母隻誇,不教。提高技能是教練和孩子的事兒!每年足球報名的表格裏都有對父母的要求(Zero Tolerance form),要認真閱讀簽字。
T:我們還沒正式入隊呢,不太了解,原來不能說的啊!我和我家領導要講一下,他幹的!最近就是世界杯,一直在說教呢。
我:絕對不能說,隻能誇。而且如果兩人關係不是非常好,誇獎都會產生反麵影響。關於教,我有過一次發現兒子站得離發球人太遠,就偷偷問教練,他的站位是否有問題?結果教練說,他特信任Alex的站位。那次以後,我知道自己跟不上啦,於是專用我文章中的那些語言,隻說好的,或表示同情理解。
孩子才幾歲,需要父母扶持,你老公拿世界杯明星來教育孩子,太過分了吧!
T:學習麽,肯定要挑好的榜樣啊!
我:當然要挑好的榜樣!但是,得孩子自己挑,不是父母選。
T: 什麽都不說,那領導得憋死。
我:那就看領導是選擇“憋死自己”?還是“憋死孩子”?我選擇的是理解,接受,都不用憋。非說不可,就分享自己的看法、感受。比如看見一個好球,可以說:“哇,太棒啦!我真希望自己有這水平!” 而不是說:“哇,太棒啦!你將來就照這樣踢啊!”
當看到認識十幾年的孩子抑鬱成疾,我才開始寫這些文章的。社會是個大考場,通過孩子來考核父母是否合格。
可惜人生隻有一次......

汗

R:你的文章都很真誠,和小孩的對話很有用。能展開說說怎麽對付青春期女兒嗎?
我:青春期女兒怎麽了?“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欣賞還不夠呢,“對付”啥?父母態度得端正,再看看我朋友回答婆婆的話:
婆婆問:孫子乖不乖?
朋友答:乖!全家人都聽他的話,能不乖嗎!
真人真事兒!我聽過後基本上就用這個方法。隻要孩子沒有做損害他人、危及生命的事,我都聽他們的,所以他們還算乖。

嘻嘻

TY:我孩子現在喜歡的就是打遊戲,和朋友一起聯網打的不亦樂乎。上了兩個課外班,我看他除了上課,平時也沒怎麽練,叫他停課,還不幹。
我:幾年級?我兒子8年級,除了上學、踢球、吃飯、睡覺,和朋友玩 Fortnite 也不停不下來。不過這兩天吃喝聚會,十來個teenagers 坐在一起玩智力遊戲,我覺得已經很好了,不像以前,都紮在屏幕上。等等吧,繼續在邊上提醒“什麽是好”就可以了。
YT:下學期八年級,每天戴個耳機,邊打邊說,還哈哈哈笑個不停,人家還說這也是一種social, 暑假回國還惦記著要把Xbox 帶回去,和朋友要繼續social。
我: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是社交活動。我家兒子還心裏打小算盤,跟不同的人組隊,要用不同的玩法,跟不同的人學不同的 strategy
可以適當問問這類問題,多往這些方麵引導。兒子跟我關係不錯,主動跟我講了些,我後來才有意識地多問問。真實社會,也不過如此吧......

嗬嗬

有興趣關注我的微信號,請長按下麵的二維碼。


每個娃都不一樣啊!加好友,可以單獨細聊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hamrock100' 的評論 :
非常讚成你的說法,我是醒悟得有點兒晚了。
shamrock100 回複 悄悄話 現在的孩子, 試水都太早, 本來就是被別人連蒙帶哄推著勉強去的, 遇到困難當然不願意堅持。 到了孩子大一點自己有興趣, 自己想要幹的, 自然就能堅持。 現在的兒童教育, 普遍拔苗助長。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在水一方3000' 的評論 :

的確是得熬。謝謝你的認可。
在水一方3000 回複 悄悄話 瓶頸期都是這樣的,能熬過去的,以後就好多了。
謝謝分享好經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