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為何突然和中國“翻臉”?
(2009-11-13 04:39:11)
下一個
一、奧巴馬訪華的真正目的
善者不來,來者不善。距離奧巴馬訪華日期不到14天,美國突然在政治、軍事上對中國處處發難:先是釋放6名“東突”;接著白宮官員揚言:奧巴馬要接見達賴喇嘛;美國智庫主席也公開警告:美國會通過戰爭手段來阻止全球權力向中國轉移。
經濟方麵奧巴馬更是出手凶狠毒辣:先對中國輸美油井管進行“雙反”製裁,第二天又對從中國進口的焦磷酸鉀、磷酸二氫鉀和磷酸氫二鉀征收“雙反”關稅,把幾天前中美互相承諾不再出台新的貿易保護措施的承諾當成兒戲。
以往美國總統訪華總是盡量主動,釋放善意。而奧巴馬幾乎是舞刀弄棒打上門來的,大有興兵問罪之勢。現在連小孩都在說:得和平獎的那個美國總統...不愛好和平。
直到奧巴馬臨行之前他才將謎底揭開:他將對中國提出匯率及其他問題,因為中國持有大量美元資產。一句話:讓中國接受另一個“廣場協議”。
提起“廣場協議”,大家並不陌生。它表麵上是通過日元升值來解決美國對日本的巨額貿易逆差問題,但其實質就是為了打擊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日本的金融戰爭。從結果上來看,日元升值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日美貿易順差,但使日本國內資金流向轉向股市、樓市等領域,從而造成日本經濟泡沫,步入20多年的低迷期。
二、中國替日本背了黑鍋
對這樣的話題,筆者氣得手都在打顫。奧巴馬,中美貿易順差和中國有關係嗎?!
日本接受“廣場協議”的教訓,采用瞞天過海的戰術,把電器、機械製造的最後一道工序轉移到中國,然後把最終產品貼上“中國製造”的標簽銷往美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日本產品“偽裝”成中國產品對美出口後,日美直接貿易順差“保持在能容忍的範圍”,而中美貿易摩擦被置於風口浪尖的位置。
根據中國官方的報告,外商投資企業的貿易順差占中國貿易順差總額的83%。在2006年博鰲亞洲論壇中,UPS亞太區總裁肯·托羅說:中國的外資對GDP的貢獻率是53%。換句話說,連中國的GDP都有一多半不姓“中”。
摩根.斯坦利的金融分析師史蒂芬.吉恩對《華爾街日報》記者說:人民幣每升值10%就會帶來1000億美元的出口萎縮,而人民幣也隻被低估了5~10%。即便事實屬實,三年多來人民幣有效匯率對美元已經升值了百分之二十一,早已不存在“人民幣被低估”這個問題。人民幣的升值隻會引發股價、房價的瘋長,引發民眾對政府的不滿,造成中國政局動蕩。
所以筆者認為:奧巴馬此番來訪殺氣騰騰,豈止是隻是“為幾個小錢”!
三、東亞共同體是導火索
“東亞共同體”是今年九月份在G20國金融峰會上,日本新任首相鳩山向胡總提出的。因為中國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目前還不具備領導整個亞洲的能力,這個設想是日本為成為政治大國而量身定造的,對中國不見得有利。中國不願意在這個問題上節外生枝,所以胡錦濤主席非常巧妙以發展中日關係的5點建議作答。這是中國常用的一套外交辭令,顯然胡總是在和鳩山打太極。
但日本方麵還是沒有死心。10月上旬日本外相岡田克公開建議:東亞共同體的參加國是中國、日本、韓國、東盟、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不包括美國。話語中還不忘對美國奚落一句。聽到這個消息的奧巴馬大吃一驚,不知從哪裏搞到一本《後美國時代的世界》的最新版本進行惡補。美國對東盟和中國的10+3機製原本就很不爽,隻是天高皇帝遠,還沒來得及“關照”。而東亞共同體就不一樣了:如果東亞整合成一個政治實體,美國的很多盟友也就棄它而去,美國時代也就結束了。
有一種觀點認為日本並非真正要搞“東亞共同體”,因為設想根本不現實。鳩山在美國高調提出這個問題,是為了讓美國在軍事上為日本“鬆綁”。當時要是中國說一聲“對此不感興趣”,可能這事也就黃了。可中國一位領導人10月26日在東亞峰會的一句話讓奧巴馬深受刺激,再也坐不住了:“要遵循開放包容、循序漸進的原則,凝聚共識,深化合作,朝著建立東亞共同體的長遠目標不斷邁進。”
美國的外交就是胡蘿卜加大棒,如何使用得根據對方的弱點。對中國自然是要狠狠地報複;而日本是個順毛驢,自然應多加安撫、畫餅充饑。他討好日本NHK電視台說,自己出生在夏威夷,對日本有一種親近感,任期內一定會去長崎和廣島訪問。至於讓他惱火的鳩山要求修改日美安保協定一事,他也大度地說“那是當然的事”。就這樣日本還是不買他的帳。日本通信社放風說:日本首相將在奧巴馬到達日本的當天趕往新加坡,這樣第二天就把奧巴馬一個人“涼”在日本。
真是:落架的鳳凰不如雞!
四、美國應該反思自己的問題
不僅中美貿易順差與中國無關,美國的衰落也與中國沒有任何牽連。曆史研究表明:世界上任何一個文明的衰落都不能完全歸結於外界作用的結果,主要還是失去了競爭力。
哈佛大學教授喬治· C· 洛奇在對二戰後世界各國競爭力的研究表明:意識形態領域裏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沒有群體主義(Communitarism)有競爭力。在所謂的資本主義國家中,美國一向熱衷於政府不幹涉主義,而日本則倡導共同管理主義。其結果是,從1955~1985 年美國的機床生產量從全世界的40.4%降到11.7%,而日本則從0.6%上升到24%。
書中大量的事實說明,美國所標榜的價值觀和經濟發展模式是一種毫無競爭力的政治空想,在經濟領域隻是一個笑話而已。
美國政府不去從自身的管理方法上找原因,隻會埋怨別人沒有守美國的“規矩”,損害了美國的利益。所以近數十年來,美國政府不斷地設法保護處境危險的工業,迫使外國競爭對手自願限製對美出口;或與外國政府談判達成分配對美銷售份額安排的協議。
中國主動借出天量的巨款來拯救美國金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真正願意和美國“同舟共濟”的大國。美國不但不知感恩,反而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爭。一個人均年收入隻有一千美元的中國出錢讓人均年收入近四萬美元的美國富人去海濱度假、購物,美國還要將債主置於死地。相當於楊白勞用賣喜兒的錢去提供給黃世仁去銷魂,黃世仁還要將那個可憐的楊白勞亂棒打死。
請問世界上哪有這種道理?!
五、結論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中美之間雖然有各自的利益,但在經濟上卻是互補的關係。美國公司需要在中國來參與國際競爭;美國人民更需要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商品;美國還指望中國繼續持有美國債券;美國更需要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不去給它找麻煩。同樣,中國需要美國的技術;也需要美國這個消費市場。
和則兩利,鬥則兩傷。這次金融海嘯對中美兩國既是重大機遇,也是極大的挑戰。經濟專家們的調查表明:中美兩國可能是最有可能率先從經濟衰退中恢複的國家,將最有可能爭得財富、人才、創新的戰略性先機,領先世界。一百多年來遭受西方壓迫的恥辱、5000年中華民族的輝煌和苦難、嶄新文化和思想...化為巨大的能量,把中國人民的激情點燃,終於讓中國人民等到這一天!
中國網民的人數已達3.16億,超過了美國的總人口。就像他們說的那樣:他們有在經濟版圖內馳騁疆場的壯誌;有在科技殿堂裏談笑凱歌還的情懷;有在政治天平上糞土萬戶侯的激情;有在文化與藝術的王國中追求新與美的執著...也有對奧巴馬訪華一言一行的認真的關注。
如果奧巴馬先生真的讓他們感到討厭,他們也會在上海毫不客氣地對總統先生喊道:
奧巴馬,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