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了不許笑!土耳其旅在朝鮮繳獲的“中國”軍旗 (圖)

(2008-10-20 05:51:06) 下一個


在聯合國軍與中國人民誌願軍之間的攻擊與反攻過程中,土耳其旅共有3514人傷亡,其中741人陣 亡,2068人受傷,163人失蹤, 244人被俘,還有298位非戰鬥傷亡。這支由美軍一手包裝起來的土耳其軍隊從此再也沒有成建製投入戰鬥,盡管直到1954年仲夏才從朝鮮撤離。損失在聯 合國軍中排名第三!

土耳其士兵絕大多數來自鄉村和小鎮.旅長的某個缺陷對重大行動構成了致命障礙.土耳其人和美國人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1950年爆發的、被美國前總統杜魯門稱為“一場警察行動”的朝鮮戰爭中,共有16個國家參加聯合國軍隊,其中響應最早而且派出人數較多的國家之一是土耳其。

  土耳其最初派出的是第一步兵旅,旅長為塔辛·雅齊奇準將。這是整個朝鮮戰爭期間惟一一支以旅為建製的且始終歸屬一個美軍師指揮的聯合國軍隊。

  土耳其第一步兵旅(內轄3個營)包括聯絡官員及先頭部隊在內共有5000多人。士兵絕大多數來自土耳其東部山區的鄉村和小鎮。對於這些士兵們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與穆斯林教徒以外的人接觸。土耳其和美國無論是在文化上還是在宗教上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旅長雅齊奇是一位上了年紀的準將,他最大的缺陷是幾乎不懂英語,然而他的部隊卻要隸屬於美軍的一個師。後來發生的一切表明,他的這一缺陷對於他理解命令以及有關人力部署等重大行動構成了致命障礙。

  美軍指揮部根本沒有意識到用英語這種通用語言指揮來自不同國家的部隊會在協調、後勤以及通訊方麵造成的困難,而這些困難對於命令的傳達、部隊的部署尤其是在最初幾個月的聯合演習中都產生了不利的影響。食物、服裝以及交通等方麵的差異更造成了令美軍指揮部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土耳其人的食譜中是不允許出現豬肉的,而美軍的給養中無一例外含有對穆斯林來說是禁忌的豬肉。為了滿足土耳其士兵的需要,美軍最高指揮部不得不趕緊指定了一家日本食品廠來生產符合土耳其要求的食物。此外,美軍最高指揮部給土軍各連隊中配的聯絡官相當少,這使得在最初幾次作戰行動中的問題愈加嚴重。聯合國軍之間由於通信不暢而造成的對命令的誤解最初被認為是無足輕重的,但隨著戰鬥的日益激烈,這一問題卻日見突出。

  土耳其人出現在朝鮮戰場上相當引人注目。土耳其士兵冷峻的麵容、飄垂的胡須以及長長的軍刀(這是他們與眾不同之處,他們尤擅長於白刃戰)都令人側目。盡管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們沒有親曆過一次像樣的戰爭,但是土耳其士兵還是以剽悍、勇猛著稱,他們在戰場上善於進攻而且沒有絲毫仁慈之心。大多數士兵來自東部土俄邊界附近的山區,隻念過三四年書。在被征召人伍後,他們穿上了軍裝,然後在土耳其教官及美國顧問指揮下接受訓練。

  一支16個國家組成的雜牌軍,40年未見的嚴寒席卷朝鮮半島,中國人民誌願軍的行軍戰術與一個半世紀前的拿破侖相仿.

美國陸軍第8集團軍司令沃爾頓·沃爾克將軍在指揮部裏接到上司命令,要求他發動一場大規模攻勢早日結束戰爭,以實現麥克阿瑟將軍許下的將戰線推至鴨綠江,讓“孩子們回家過聖誕節”的諾言。聯合國軍中對此“許諾”表示懷疑的不在少數,其中就包括沃爾克將軍。

  其實,麥克阿瑟得到的情報早已表明在10月底、11月初,中國軍隊就已經在朝鮮戰場上出現。然而對於沃爾克的第8集團軍來講,木已成舟,再難更改。

  來自中國東北的瑟瑟寒風在陡峭的山穀之中呼嘯回旋,使得北朝鮮的山穀更增添了幾分殺機。40年未見的嚴寒席卷整個朝鮮半島,甚至連士兵們靴子裏出的腳汗在夜間也能結成冰。這一切使得即將到來的悲劇更添幾分陰沉。

  美國陸軍第7師及其他部隊對於在如此寒冷的氣候下作戰顯然缺少準備。作戰部隊中的官兵幾乎沒有風雪大衣。盡管如此,他們還是被命令往北推進。 11月 21日,他們接到命令必須穿越一條河流,河水據說隻有齊踝深,根本不會有困難。然而,就在前一天夜裏,上遊的一座大壩被打開了,水位明顯上升。士兵們一搖一擺地蹚入深及腰部的刺骨河水中,河麵上還飄浮著大蛇大蛇的冰塊。在幾次行動未果之後,穿越河流的計劃隻得取消。結果共有18位士兵被凍傷,凍得硬邦邦的衣服必須用刀子才能割開。

  在朝北開進的過程中,沃爾克指揮下的部隊散得越來越開。他的戰鬥序列中包括美國陸軍第1軍,下轄美軍第24師,英軍第27旅,南朝鮮第1師;美國陸軍第 9軍,下轄美軍第2師以及包括土耳其旅的美軍第25師,南朝鮮第6、第7和第8師;第1騎兵師留作集團軍的後備隊。

  第8集團軍情報部門試圖對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實力及動向作出實際的估計。11月初的每日簡況估計中國和北朝鮮的兵力已從40,100增加到98,400,然而,這些估計事實上還是很不準確的。

  部署在沃爾克的第9軍前麵的是中國第4野戰軍的第13兵團,總兵力至少有18萬人;在東線,與美國第1軍對陣的是中國第3野戰軍的第9兵團,兵力約12 萬人;中國軍隊的總兵力在30萬人左右。朝鮮人民軍的12個師也有6.5萬人,此外,在聯合國軍後方還活動著約4萬名遊擊隊員。顯然聯合國軍對朝方的兵力嚴重估計不足。

  中國軍隊依靠原始的方式調遣著大部隊的行動。他們的給養和後勤供應或是靠牲畜或是靠人背。因此行軍不受製於道路狀況。他們行軍雖然不具有卡車或其他機械化設施的優勢,但卻使他們更具機動性。反觀聯合國軍,一切行動都離不開公路,部隊開拔時往往是工兵打頭架橋修路,因此行動十分笨重。此外,聯合國軍的另一特點是固守二戰時期的那些戰術,而中國軍隊卻相當靈活,例證之一是每位士兵背上至少有可吃6天的幹糧,往往是炒麵或豆餅,而且都是壓縮的,不用加熱煮開就可以下肚。此外,中國軍隊一般在夜間行軍,平均每天可以走上至少18英裏,可以連續行軍18天。在白天,他們通常隱蔽在崎嶇不平的山區。白天惟一行動的就是偵察兵。中國軍隊的許多行軍戰術與一個半世紀前拿破侖·波拿巴使用過的戰術相仿。

 土耳其人艱難而混亂的行軍,與大部隊失去聯係,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反擊全麵展開.

  11月19日早晨6點,美軍第25師從一個叫卡山的小村開拔,到半夜兩點左右在一個名叫庫羅裏的礦區小鎮宿營。第二天,以步兵為主、沒有運輸車輛的土耳其旅被派至庫羅裏擔任第9軍的後備部隊。沃爾克的第8集團軍指揮的部隊被清川江攔腰隔斷。

  在與美軍第25師一起開進時,土耳其旅還接到命令要求他們與位於第9軍右翼的美軍第2師建立聯係,目的是掩護右翼及第2師後方。與此同時,該旅還接到情報稱在東丘的西北方發現中共軍隊的一個團。旅長雅齊奇對於他當時麵臨的困難有如下記述:

  “命令就是這一點內容。我們問了有關敵人及南朝鮮軍隊的情況,但是沒有得到任何情報,也許是不想告訴我以免挫傷土耳其旅的士氣。情況十分嚴峻,必須馬上采取行動。”

  11月26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對美軍第1軍和第9軍發起了有力的反擊,其主力在東丘對南朝鮮第2軍展開了猛烈的進攻,南朝鮮人抵擋不住,很快潰不成軍敗下陣來。

  由於中國人民誌願軍的攻勢很猛,土耳其旅接到了保護聯合國軍右翼的命令。由於車輛不暢,土耳其旅的一部分部隊開始徒步前進。當時不是接到的命令互相矛盾就是通訊不夠,情形一團糟,讓人辨不清東西南北。之後,土耳其旅又接到命令:封閉道路以確保安順裏的安全。

  土耳其旅當時的情形很不妙。他們必須撤退至西南方向,而若這樣做會使得土耳其旅自己以及美軍第2師的東翼更為暴露,缺少掩護。雅齊奇命令全旅沿著窪原方向朝庫羅裏開進。部隊已經與大部隊失去聯係。為此,雅齊奇承擔起責任,命令其部隊在窪原進入陣地,到達窪原後,他們在沒有坦克的支援下向東丘方向發起進攻。

  當美國第2師師長勞倫斯·凱塞少將得到空中偵察情報,稱有幾百名中國軍人正在朝東丘方向運動時,凱塞就說:“他們(土耳其旅)在那兒肯定要挨揍了。”

  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反擊事實上是在正麵全線展開的。雅齊奇旅長最後終於明白,他的部隊已經被數量上占優勢的中國軍隊包圍,於是便命令撤退。

  然而,在嚴寒中被分割得七零八落的部隊大多沒有接到命令,繼續處於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圍困之中。到了晚上,中國人民誌願軍用鑼鼓、軍號、笛子、口哨、風笛、釵鈸等樂器製造出強烈的噪聲,而且徹夜不停,一在夾雜著人的笑聲喊聲的巨大噪音聲中,土耳其旅官兵徹夜難眠;個個精神不振。

  朝鮮戰場上的攻勢就此發生了逆轉,潰不成軍的不再是北朝鮮部隊而是聯合國軍。節節勝利的中朝軍隊總部不斷改變戰術和進攻路線。

  總部與土耳其旅的聯係總算恢複了,有的命令他們聽懂了,但大多數命令都沒有聽懂。他們接到的命令是與美軍第38團會合,擔任38團側翼的掩護並且保衛向西撤退的路線。然而,在一片亂哄哄的撤退場麵以及難分真偽時常互相矛盾的命令聲中,土耳其旅接到這一命令時已經遲了兩個小時,全旅官兵為此在擁擠不堪的公路上擠成一團,不辨東西。

  中國人民誌願軍在土耳其人還沒來得及集合進入陣地前就已趕到了窪原。中國人民誌願軍對排成縱隊的土耳其旅發起猛烈攻擊,土耳其旅隻得掉轉屁股狼狽撤退。最後卻鑽入了中國人設下的陷阱。

  在整個撤退過程中,中國人民誌願軍以優勢兵力對土耳其旅發起了多次猛烈進攻,該旅傷亡十分慘重,到11月30日時,它已經徹底潰不成軍。土耳其人從美軍第9軍得到的惟一支援是一個坦克排及運輸車輛,再加上該旅的一些大炮的作用,總算為該旅救回了幾條命。

土耳其人接到多次前後矛盾的命令,中國軍隊被傳得無處不在,土耳其人再也沒有成建製投入戰鬥.

  在11月27日土耳其旅往東丘撤退的路途中,他們接到了多次前後矛盾的命令,這一方麵反映了準確情報的匾乏,同時也說明第9軍及第8集團軍對於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感到無所適從。在美軍第2師,有關土耳其旅的情報更是很難獲得,對於土耳其旅的方位及行動路線,第2師指揮部可謂是一無所知,因此,派去協助土耳其人作戰的坦克多次空跑,連土耳其旅的影子都沒見著,更無從談起如何去援助他們了。由於情況不明,通信不暢,戰場上甚至還出現了美軍士兵丟棄陣地和武器的事件,而中國軍隊則被傳得無所不在,但真要確認中國軍隊的行動方向及其部隊調撥時卻又十分艱難。中國軍隊可能剛剛還被認為就在前麵,可是不一會兒說不定就在屁股後麵發起了攻擊。在這場戰鬥中,中國人民誌願軍和北朝鮮軍隊在本沒有機動性可言的山區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戰術。山區、嚴寒、語言不通、通信不暢、協調不靈再加上行動機械,事實上早已注定了土耳其旅的悲劇結局。
  
逸雲三洲的研究說:
“土耳其旅旅長(輪換入韓的土耳其部隊先後有好幾個旅,對外都叫土耳其旅,這裏指的是指第一批入韓的土耳其第一旅旅長)原在國內是師職軍官,係一戰老兵,並是土軍中裝甲戰的先驅,為能領兵出國,自願降職當上了旅長。

不過土軍到朝鮮後,與美軍語言不通,協同不靈,第一次參戰,在軍隅裏一帶兩次聽錯命令,隊伍擺錯地方,最後讓中國軍隊打得全軍散架,摻雜在美二師的隊伍裏 往南撤退。不過土耳其士兵單兵鬥誌比美軍高多了(很大部分是安納脫利亞的貧苦農民,世代好勇鬥狠),散兵們雖然失去了組織,一聽到槍響,還是舞刀弄槍嗷嗷 叫,不過就一點也不聽在場的美軍指揮官指揮(想聽又怎麽聽呢?),隻是一味亂找自己的官長(又那裏找得見呢?),所以勇則勇矣,與事無補。事後兩軍互相指 責,到今天還有人替他們打筆墨官司“

薩蘇評論道:

土耳其旅掩護撤退的時候,軍官把帽子摔在地上,意思是所有人員不可以退過這個帽子,就真的和誌願軍頂著打,直到全軍覆沒。雙方對土耳其人的勇敢還是都很欽佩的。

[附]:戰史記載:

土耳其旅在第二次戰役中被編入美9軍,負責前往瓦院一帶防守“聯合國軍”的右翼。結果其先頭部隊11月27日被我38軍114師342團重創。到11月30 日,土耳其旅損失慘重,損失3000多人,基本失去戰鬥力,被迫撤退。此後土耳其部隊再也沒有成建製投入戰鬥。在第五次戰役中,土耳其部隊還被我12軍 35師103團殲滅1 個營。

在聯合國軍與中國人民誌願軍之間的攻擊與反攻過程中,土耳其旅共有3514人傷亡,其中 741人陣亡,2068人受傷,163人失蹤, 244人被俘,還有298位非戰鬥傷亡。這支由美軍一手包裝起來的土耳其軍隊從此再也沒有成建製投入戰鬥,盡管直到1954年仲夏才從朝鮮撤離。損失在聯合國軍中排名第三!

作者:薩蘇

土耳其博物館之戰利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