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淨月筆跡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長篇連載《我與大鼻子畏婚夫》(十四)

(2011-02-22 01:36:01) 下一個

                 (十四)

   

“那他有房子嗎?”房子,是如今國人聊天時候不出三句話準會提起的話題。

在中國,很多人都有“大城市情結”和“買房情結”。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大城市擁有至少一處房產,幾乎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想,似乎那才是衡量一個人是否事業成功的惟一標準。

“他在柏林附近一個度假小城的湖邊兒買了一塊地,說是計劃在上麵蓋房子。現在住的公寓是租的。”

 “讓他給你買套房!”媽媽在一邊插話,讓我驚訝不已。她和我父親結婚以後一直住部隊的房子,倆人吵了一輩子,實在吵不動了,正好我妹妹也跟我妹夫多年分居,一個人住悶得慌,她就搬過來了。一輩子也沒有誰給她買套房呀?我妹妹、我發小、我同學……誰不是或跟老公同甘共苦打拚、或自力更生掙錢買的房子呢?我一個小老太太(在國內四十多差不多就算小老太太了,我的同事都有提前退休的了),離過兩次婚,還帶著倆孩子,憑什麽人家就得給我買套房呢?

我父親還算明白,說:“那個不重要,不管租的買的,有地方住就行了。看我一輩子就住部隊的房子,有什麽不好,像你們住在這半空裏,每天都跟坐飛機上似的,接手機還老得跑窗戶哪兒去。還那麽貴!我就看不出有什麽好?”

我父母平時分居,隻有在過年、過節或者我從國外回來的時候,我爸才背個行李包兒,從市中心的部隊宿舍大院趕過來“跟大部隊會合”,我一走,他們就“解散”。

   每次大家都挽留他說:大冷天的,再說,你七十多歲的人了,一個人多不方便。多住幾天吧。可是他堅決不幹。

“我住的地方多好啊!那才是風水寶地哪!”我同意他的話,那個地方真的是風水寶地,也是我從小學一年級、一直到結婚生子(因為我首任前夫也是軍人),直到離婚後單位分給我一套房子才搬走,那真是我住了三十年的故居啊!

而且,我擔保:隻要是到過北京的人,應該沒有人沒看到過我本人故居的。

去北京,您一定去過故宮吧?之後從故宮後門兒到景山公園,那棵把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吊死的、著名的“歪脖子樹”,您看過吧?順便受累爬幾步兒,到景山頂兒,北京市全景您眺望過吧?得,您往南一眺——是皇帝家的紅牆綠瓦;往北一望——跟皇宮、景山一直向北延伸下去的、號稱“龍脈” 的中軸路兩邊兒,有兩座一模一樣的仿古的灰牆綠瓦的大樓——西邊兒那一座, 就是我的故居了。

     這兩座建於五十年代大樓,當年在北京的名氣也不亞於故宮了,雖說才五六層高,可在當時,基本上就是北京市數得上的高樓了。據說當年因為樓頂的仿古琉璃瓦太過奢華,還“榮獲”過周恩來總理的“批評”。但是在如今年輕人的眼裏,那兒已經是過時落後,跟不上趟兒了。

 不信?您可以隨便打開電腦看,幾乎任何一張北京市中心的航拍照片,都沒有辦法把那座大樓漏掉,甚至能看見我家的陽台。所以,我非常理解父親為什麽不願意離開那裏。我跟妹妹在巴黎艾弗兒鐵塔下麵曾經感慨地設想,住在這個全世界的人都想到此一遊的地方,是什麽心情呢?

我說:“就是爸住在景山後街的心情!”我們倆會心大笑。

“不過,你呢,我得說說你。”我爸爸一坐下,我就知道領導要講話了。打小兒我就特別不愛聽他說話,跟親朋好友說話也跟作報告似地,總得歸納個一、二、三。

不過,“父母在,不遠行。”我遠居海外,好不容易回家一趟,聽聽父母訓話,就當盡盡孝吧。

“你現在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第一,就是把自己照顧好;第二,就是把兩個孩子照顧好、教育好。”這些話我都聽過無數次了,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在電話裏,都是這幾句。

“那第三呢?”我兒子不知道什麽時候湊過來,在一邊兒非常聽著,歪著腦袋認真地問。大家都笑起來,“沒有第三了。看動畫片去吧!”

“還有啊,我得說說你。”爸爸又說:“居家過日子,哪有不吵架的啊?一吵你就離,一吵你就離,那怎麽行啊?你看我跟你媽,人家是:一路行軍一路歌,我們是:走到哪兒打到那兒、不是冤家不聚頭、不打不成交……。”

“那現在不也是分著過?”

“咳,我們不是分,我們現在有點距離,像朋友似的,還經常互相幫助——我把髒衣服背過來,她就幫我洗。她在這兒跟著你妹妹享受現代化的生活,我呢,在那邊兒堅守著革命陣地…… 再說了,我每天練太極拳,出門兒就是景山公園,在這兒你讓我上哪兒練去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