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淨月筆跡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長風破浪會有時,千舟齊聚帆船節——記2010不來梅港國際帆船節

(2010-12-27 03:42:41) 下一個

       提起不來梅港,很多人都有一個老印象,就是經濟落後、失業率高。我以前的一個同事說,即使送她一套房子,她也不會搬到不來梅港住;我在不來梅有一次參加露天音樂會,一個歌手大聲高唱:“我從來也沒有去過不來梅港,我也一點都不想去!”

是啊,不來梅是在德國排名第十的城市,連他們都覺得不來梅港是鄉下,一幅不屑的樣子說:那裏有什麽呀?大家一聽說我要搬到這裏來,當然都不理解;聽說我來自北京,長在皇城根下,是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中國皇帝的鄰居”,更加對我搬到這鄉下地方現出同情的目光。

       為了讓大家開開眼,改變一下對不來梅港的成見,我在家裏開了一個Party,請我在不來梅(號稱不來梅州的首都)的朋友們來參加這裏著名的帆船節。

帆船節是每五年舉行一次,今年的帆船節是82529日。我家陽台正對著新建成不久的、鳥巢式建築——氣候博物館(其實它跟與其緊緊相連的、船帆型建築——太平洋大酒店,協調地組成了一個碩大的帆船造型),坐在我家陽台上,不來梅港美麗的景象和海上的乘風破浪的各色風帆盡收眼底。

真好像一夜之間,平日裏靜謐沉寂的不來梅港,突然就熱鬧起來。來自全世界各地的200多艘帆船,一下子把不來梅港的大小碼頭,停得滿滿當當;超過百萬絡繹不絕的遊客,大大小小的賓館飯店爆滿;購物中心、博物館、步行街人頭攢動。我們居高臨下,不同樣式、不同顏色的船隻,大大小小的水閘和各種形狀的橋梁,讓大家目不暇接。

這裏的氣候博物館,據說是歐洲、乃至全球獨一無二的。它外形設計跟北京奧運會的“鳥巢”相似,隻是外牆鑲嵌了幾百塊玻璃,陽光下耀眼明亮,夜晚來臨,每塊玻璃都透出晶瑩的燈光,更加顯出神秘和嫵魅。裏麵的設計更加匠心獨具:遊客是跟隨一個不來梅港人,從他家裏(東經83度)出門,一直南下,經過這個經度上麵所有的國家——奧地利、瑞士、非洲、,,,南極,北極,最後回到原地。不同的展室,仿真不同國家地區的不同氣候,你可以在幾個小時之內置身不同的溫度和濕度,親曆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貌,所以,你可以在“非洲”桑拿天兒蒸出一身汗,而幾分鍾之後就在“南極”裹緊你的大衣了。博物館的主題——愛我們的環境、愛我們的地球,不僅僅對孩子,就是對已經有些環保知識和意願的成年人,也是很有啟發和教育意義的。

氣候博物館不遠的左鄰右舍也都是建成較早的博物館——移民博物館和航船博物館,在德國也都小有名氣。據說每個德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家族名字輸入到博物館的電腦裏,然後就可以得知自己家族有多少人在百年前從這裏上船,移民到遙遠大美洲大陸了。航船博物館更想不出名都不行,港口裏停靠的大小船隻,很多都是退役之後被收到博物館來展出的名船呢。最有名的也許是那艘深灰色的潛水艇了吧?

不來梅港幾乎所有的橋都是會動的。帆船或者大型貨船要經過的時候,有的橋會轉,有的橋會翻,有的像大門一樣洞開,船隻通過後,一切又返回原樣,令人們歎為觀止。特別是我們樓下的購物中心和對麵氣候博物館和新建的意大利風格的購物、美食街相連的一個行人玻璃橋,不僅讓為人們遮風避雨、提供安全和照明,而且當船隻經過的時候,晶瑩剔透的橋身還可以旋轉,使航船順利通過。我第一次看到它美麗的旋轉的時候,也不由自主地驚呼起來,來我家作客的“不來梅人”更是讚不絕口。

不來梅港,距離不來梅50多公裏,是一百多年前的一個有遠見的市長,為了讓不來梅市的Weser河跟大海通航,從Niedersachs手上買的一塊荒涼的“飛地”。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特別是最近的幾年,不來梅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已經成為一個現代化的、歐洲第四大港口城市。這裏是歐洲最大的汽車出口港,綿延幾公裏長的集裝箱碼頭,齊唰唰漂亮的天藍色吊車,上麵令人驕傲地印著中文,它們的產地是中國!數十平方公裏的免稅區裏,大大小小的物流公司鱗次櫛比;奔馳、奧迪一流等待等船被運往世界各地的名車,在巨型貨輪的襯托下,各個像小火柴盒兒——每艘巨輪至少容納5000輛汽車!可見整個碼頭有多大的吞吐能量啊!

帆船節的最後一夜,海邊兒的焰火照亮了夜空,照亮了人們的笑臉,人們歡呼雀躍,忘情歌唱,聯歡活動通宵達旦。29日,帆船們陸續撤離,海邊上的巨幅廣告“Sail 2010馬上就被換成2015,大家又開始期盼著下一屆的帆船節。

誰說不來梅港是鄉下?我的朋友們都說,從我家陽台看下去,恍然間,以為自己在美麗的上海灘,甚或是香港的銅羅彎呢!相信五年以後,不來梅港會更加美麗動人,那個時候,再請您來我家作客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