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淨月筆跡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小兒郎上學記 (三)

(2009-08-24 06:02:09) 下一個

兒子小學一年級即將結束的時候,老師按慣例跟家長們一一談話。這裏的學校從一年級到四年級是沒有期末考試。孩子們的成績單上麵列出很多項目:自理能力、跟同學相處、閱讀、獨立完成作業等等方麵,做得好的,就在後麵畫上小太陽,做的得不太好的,就畫上雲朵,有的把太陽遮住一半,有的就全遮住,有的雲朵下麵還有閃電,那就是很差了。

 

還沒開竅兒

 

       兒子的成績單上麵,幾乎所有的項目都有小太陽,跟同學融洽相處一項甚至有三個光芒四射的小太陽,可是獨立完成作業方麵,卻是三朵烏雲加閃電!

自己的兒子,自己最了解,他是那種非常熱情好動、非常外向的孩子。情緒幾乎永遠都處於興奮狀態,對什麽都充滿積極好奇的心態。他還特別的愛說,上課的時候,不管會不會回答老師的問題,他都踴躍舉手,常常是站來又忘記了,或者幹脆就不會,真有點兒沒心沒肺的。要知道這樣,當時就不用為他兩歲多了還不會說話著急上火了。有個朋友說的真對:“你不要著急,現在花兩年的時間教他說話,將來,要花20年的時間教他閉嘴呢!”果然,現在我最常掛在嘴邊兒上的話就是:“請你閉上嘴,安靜一會兒!”

老師的談話非常含蓄:“您有一個非常聰明的兒子。隻要他願意,他可以學得非常好。可是,他常常不願意。”他的問題是他總不能集中精力,無論是聽課,還是做練習,他很容易受旁邊人或事的幹擾,沒人幹擾的時候,他的腦子又開始夢遊。開始,老師懷疑他的聽力有問題,讓我帶他去看耳科醫生,檢查結果一切正常。於是老師得出結論:“他不是不能聽(老師的話),而是不想聽。”

“他在家常常吃甜食嗎?”

“他常常喝可樂嗎?”

“他常常看電視、玩遊戲機嗎?”

老師的這些問題,我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家裏有時候有聚會為客人買的可樂,我寧肯倒進廁所也不給他喝,我知道可樂和所謂的果汁都極不健康。不但刺激大腦,過高的糖份會造成孩子反常的興奮,而且會造成人體鈣質流失,影響孩子大腦和身體的發育。我兒子是把牛奶當水喝的,所以長得又高又壯,這一點我非常引以豪。電視嘛,我自己都很少看,遊戲機家裏根本就沒有。

我兒子的問題,一定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還沒有開竅兒。”尤其是小男孩兒,開竅兒都比較晚。所以在小學的時候,學習好的都是女孩兒,男孩兒有的到高中才開竅兒,後勁兒足的,往往很快超過遙遙領先的女孩兒們。

可我卻不能跟德老師用我們中國人傳統觀念去解釋我對我兒子情況的看法,那就等於說我自己想消極等待,不想做任何積極努力。負責任的老師倒給我提供了一個對症下藥的方子——Ergotherapie, 這是需要兒科醫生對孩子進行觀察和測試之後開許可證才能進行的一種針對兒童多動症的係列治療。

真的那麽嚴重嗎?我帶兒子去了兒科醫生那裏。一個胖胖的女醫生一邊觀察我兒子在診室的玩具堆那裏的一舉一動,不時地對孩子和我進行提問,一邊在病例上寫著什麽。

“他參加什麽運動嗎?”

我想了想,回答:“我們有時候會去遊泳,參加過一個遊泳的學習班......

“看得出,您的兒子需要運動,”醫生打斷我的話,說:“他的運動量不夠。孩子的精力旺盛,不宣泄出去怎麽能安靜呢?”

“是,我還準備給他報個足球或者柔道什麽的。”

“他在家裏做家務嗎?”嗯?我一愣,6歲的孩子做什麽家務啊?

“他要做家務的,這不是虐待孩子,而是對他的培養和鍛煉。飯前擺餐具、飯後收桌子、洗完的衣服晾到衣架上、晾幹的衣服收起來等等,都是他的活兒。不但培養他對家庭的責任感,而且在這些家務勞動中,他要用大腦計算,多少人用多少餐具,他的四肢也會越來越協調和有力。”哦,醫生的高論聽得我心服口服。

“他會自己去買東西嗎?”啊?我如果戴著眼鏡,聽了她這個問題,此時一定是滿地的碎鏡片兒了。

她一點兒笑容也沒有,很認真地說:“他要學會自己去超市買東西。讓他買牛奶等簡單少量的商品,讓他自己過馬路、挑選他要買的商品,學會付款。可以培養他的獨立能力。”

對於我驚訝的表情她一點兒也不理會,一直快速地說下去:“他一定也不自己準備早餐吧?他要學會自己往麵包上麵塗黃油或者果醬。您做飯的時候,削土豆或胡羅卜的活兒是他的。”一口氣說了這麽多之後,她遞給我兩本小冊子,一本上是我兒子在家裏應該做的家務事,另一本上是本市所有給孩子們提供的運動課程和場所的目錄。

最後,她的結論就是,我兒子的治療在家裏做就行了。

 

                           在家治療“多動症”

 

於是,我就在家裏開始了對兒子的一係列“治療”。首先是讓他充分運動:又報了一個每周一次遊泳班兒。然後又參加不來梅足球場附近一個足球協會的兒童班,兒子很驕傲地到處說:“我現在是不來梅球隊的。”我補充說:“是U7(往下數第七級)。”大人們聽了都會心善意地笑起來,可兒子很自豪,孩子們都很羨慕,這就夠了。我很喜歡看兒子踢球,他的一大特點就是不怕摔,有時候還故意摔跟頭,我問他為什麽,他振振有辭:“媽媽,踢球就是這樣的,這是一個秘訣。”果然,我發現他常常用這個秘訣搶到球,給自己的同伴創造機會,所以很快就被已經訓練一年多的小夥伴們接受,成為一個很受歡迎的隊員。

此外,兒子還有一個特殊的驕傲——他參加了一個兒童帆船訓練班。學習了帆船的基本知識,學會了打帆船上各種繩結,還實地升帆下水,與小夥伴們一起出海(當然隻是在湖裏,還有教練帶著),兩個孩子一條小帆船,還真像那麽回事呢!最後還得到一個兒童帆船駕駛執照,很讓他自豪了一把。

除了運動,還有一個主要的“治療”方法,就是讓他做家務。他居然很喜歡,擺餐具,他覺得很好玩,這些平時碰不都不讓他碰的東西,突然變成他的工作,他幹得很開心,覺得他自己跟大人一樣,也有了“任務”。切黃瓜片和香腸什麽的,更讓他覺得有意思了。平時,我們總是說“火、刀、電,都危險,小孩子都離遠。”可是,現在突然可以讓他動刀了,那感覺也是好像他一下子長大了。當然特別快的刀也不敢讓他動,而且每次他做的時候,我都不露聲色,嚴密監控。

運動和做家務的結果,好像還真的有點兒效果。但是這需要家長和老師持之以恒的努力和配合,任重而道遠啊!

 

第一次獨自去買東西

 

最令我頭痛的是讓他自己去超市買東西,我一直覺得不能放開手腳。萬一他走丟了可怎麽辦啊,這可不是鬧著玩的。現在德國也不太平啊,常常聽廣播裏說發現兒童屍體等恐怖事件發生,一些變態的家夥,專門打孩子的主意呢。

可是,暑假裏,孩子在家裏有大把的時間,德國的學校又不留假期作業,離出去度假還有段時間,我稍不留神,兒子就打開電視了。我突然心血來朝,對正在專著在動畫片上的兒子說:“你想不想自己去買牛奶?”

“什麽?”本來坐在電視機前,對我所有的話幾乎都充耳不聞的兒子,一下子來了精神,要知道,對於一個不滿七歲的孩子來說,獨自上街買東西,那簡直就是一次曆險記呀!他馬上關上電視,穿好鞋,對我的囑咐和嘮叨一點兒也不嫌煩。乖乖地答應著,快樂的小鳥一樣飛出去了。

俗話說:“兒行千裏母擔憂”。超市Plus離我們家也就一千米,來去不過十分鍾,卻讓我家裏如坐針氈。終於,門鈴兒響了,打開門,兒子的一臉的得意,把牛奶和找回的零錢擺到桌子上,“看,媽媽,我真的長大了!”

有了這次的經驗,第二天,當兒子再次守著電視不動窩的時候,我又想到了這個計策。這次是讓他買酸奶,我怕他亂買些含太多巧克力或者脂肪的,就特意從冰箱裏拿出來我們常喝的那種給他看,讓他不要買錯。他又乖乖答應著出門了。

為了不讓等待的時間太難耐,我彈會兒鋼琴,又怕琴聲遮住門鈴兒的聲音,趕快停下,又打開電腦。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今天時間好像有點兒長了。不過幾步之遙,過一條馬路而已,應該不會發生什麽的,也許是快到下班時間,所以買東西的人多,兒子說不定正在排隊付款呢。可是,不對呀,時間也太長了,我得去看看了。我匆忙穿上外衣,快步下樓,奔著對麵的超市就去了。

超市裏隻有幾個人,兒子根本不在裏麵!我的心懸起來,問收款台裏坐著的德國女人,她竟然說沒有看見一個中國小男孩兒!我背上開始冒冷汗了。不過心裏對自己說:“鎮靜!”想起來兒子這次去買東西有些異常——他非得帶著自己鼓鼓的小錢包兒,說不定他自己的小心眼兒裏麵還盤算著去買小玩具或者足球卡片什麽的呢?也許去了跟這個超市相反方向的兩個比較大但比較遠的超市?我讓他買酸奶,並沒有說一定在這個超市呀!於是,我馬上決定開車去另外兩家超市找找。要是找不到,我可就得報警了。

可是,另外兩家超市裏也沒有!路上我故意開得很慢,如果我兒子在路上,我也不會錯過,可是,哪裏都沒有!趕快報警,一定被拐走了!

在這關鍵的時候,卻發現沒有帶手機!趕快回家去取,順便再看看賣足球卡片的小店兒。

天氣好像很會配合人的心情,竟開始陰雲密布,竟開始大雨瓢潑!兒子連雨傘也沒有帶呀!

都怪老師和兒科醫生出這個壞主意,也怪我自己輕聽輕信!帶著悔恨和不安,我急步上樓,看見兒子的小涼鞋竟然在門口!抬頭又看見門上貼著一張大紙條兒:“安迪在我們家。”落款是:“您的鄰居”。我的心一下子落進肚子裏,趕快按旁邊的鄰居的門鈴兒。兒子的小花臉上顯然還有淚痕,小手兒舉著他買的酸奶。我謝過鄰居,把兒子抱在懷裏親一親。他委屈地說:“你讓我買的酸奶Plus沒有,我就趕快跑著去Lidl,回來的路上我看見你的汽車開過去,你幹什麽去了?”原來,我開過紅燈的時候,有一陣子光小心有軌電車了,沒看到正在另一側過馬路的兒子。

啊,原來是虛驚一場啊!他回來的時候外麵已經開始下大雨,他急中生智按了鄰居的門鈴兒。其實這個鄰居新搬來不久,跟我們也還不太熟呢。看來,兒子的應變能力還不錯呢!可是我卻至今心有餘悸。其他的“治療”我會繼續執行醫生的方案,但是“獨自上街買東西”一項,我還是自作主張,有所保留,因為我實在是受不了這樣的刺激了,再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這個試驗還是過幾年再做吧。

 

豐富的暑假生活

 

德國孩子的暑假裏,是沒有書麵的家庭作業的,這並不是說孩子就停止了學習,或者說家庭作業以另一種形式布置給了家長。

每個孩子幾乎在不成文的規定中,都要在假期裏去其他的城市或者國家度假,或者參加各種形式的夏令營。開闊孩子的眼界,增長孩子的社會知識。平時工作繁忙的父母們,都會盡量把休假的時間定在孩子們的假期裏,公司裏大多對有孩子的父母也給予照顧,盡量滿足家長們的要求。

政府也考慮到這個情況,為了避免假期學生和家長們出去度假造成交通阻塞,各州放假的時間也都盡量錯開,而且每年放假的時間都有所調整。

今年不來梅的暑假就比往年都早,6月底就開始放假了。我們也就早早了開始了我們豐富的暑假生活。在陰雨的天氣裏,我常帶著兒子圖書館或者博物館(比如不來梅港新開張的氣候博物館Klimahaus,外形好像中國奧運村的“鳥巢”,裏麵的布置和參觀安排非常有創意,大人孩子都很有收獲);天氣炎熱的日子,我們就到露天遊泳池戲水,當然還有到普勞爾湖畔為期一周的兒童帆船班兒.....但是假期還很漫長呢,我就報名參加一個“北歐之珠46天”旅遊團。

除了玩,作為一個典型中國式家長,我還是覺得給孩子弄點兒功課做。老師不給留作業,我就想自己給他留點兒。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玩具店發現了一種叫做“LÜK的遊戲,寓教於樂,讓孩子在遊戲中複習在學校所學習的知識。我正愁不知道怎麽給兒子複習數學,此時如獲至寶,趕快買回來。誰知兒子根本沒有興趣,每次都是我軟硬兼施,跟他鬥誌鬥勇,好不容易做了十幾個,可是,我發現根本沒有效果,同樣的題目,做了十幾遍,最簡單的10以內的加減法,兒子還是要考慮好幾分鍾才有一個答案,還常常是錯的!

 

天生我才必有用

 

看到兒子做算數題那個困難勁兒,我都聽得到自己頭頂上火花兒“劈啪”四濺了,好幾次我都幻想著自己的巴掌“啪”地落到兒子的頭上。可是,我知道,打孩子,是大人自己無能的表現,而且會因為自己的無能,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況且這是在德國,弄不好還會給自己惹上官司,失去孩子的監護權呢!咳,“恨鐵不成鋼啊”!可是,孩子不是鋼,也不是鐵,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的人。

於是,我跟一位有同樣大兒子的中國朋友通電話,交流教育孩子的經驗和心得,還真受益匪淺呢。

在我印象裏,她的兒子比我兒子穩重得多,也聰明得多。可是,她說,她兒子也很貪玩。“孩子哪有不愛玩的?我老公還老說我兒子玩得太少了。應該多給孩子一點兒玩的時間。”他的老公是一位德國作家,對教育孩子也很有自己的見解,他們夫妻也常和朋友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並且正在醞釀一部關於教育孩子的片子。

她說:“很多家長都有一個誤區,就是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孩子的弱項上,而忽視了孩子的長處。每個孩子都有長處,我們不應該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去跟別的孩子的長處相比。結果,孩子的強項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培養,倒把孩子的弱項弄了個中不溜。家長應該善於觀察自己的孩子,發現孩子的長處,花時間和精力在孩子有興趣和天賦的事情上麵。”

她的一番話,說得我“茅塞頓開”。當了那麽久老師,倒在自己孩子的教育上出現了“盲點”。我兒子的數學顯然是他的弱項,可是他的智力沒有問題,到了“開竅兒”的時候,還愁什麽10以內的加減法啊!

於是我開始用心觀察兒子的長處——心態積極,樂觀向上,團結同學,善於跟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性格的孩子(甚至大人)和諧友好相處,用時髦的詞,就是“情商”不低啊!據教育專家的理論,人的一生是否成功,百分之二十由智商決定,百分之八十由情商主宰。

"天生我才必有用。”作父母的,應該從自己誤區裏走出來,隻要有耐心和信心,根本不必把眼光總是放在兒子的短處上麵,跟他較勁兒,也是跟自己較勁兒!代表團

   

 

我是中國人

 

我的兒子是在德國出生的,可是,他非常自豪自己是中國人。我的德國朋友們也都很欣賞他這一點,明明知道答案,也常常逗他,說:“安迪,你是德國人。”

“不,我是中國人!”6歲的兒子堅定地說。

“你是德國人,你的護照是德國的。”

“那我也是中國人!媽媽,你能不能給我換一個中國的護照啊?”大家都笑起來,善意的笑聲裏有敬佩。

我在德國生活九年多,常常遇到苦惱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有的是混血兒,有的是純中國種,卻很不情願說中文,有的甚至對自己是中國人或者有中國血統感到自卑。有的父母說:“沒有辦法,我的孩子很小就到德國來了,所以他不願意說中文,我也不想強迫他。”當我說我的兒子為他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非常驕自豪的時候,很多人感到很驚訝。

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解決,孩子對祖國或者祖籍國的態度,往往取決與父母的態度,如果父母在日常的言談話語間不小心發牢騷、抱怨中國的一些陰暗麵兒的時候被孩子聽見,那麽你之後再跟孩子談愛國也都不可能有正麵的效果了。

“中國那麽大,而且是奧運會世界冠軍!”兒子常常自豪地說,為了安慰德國人,他常長捎帶說一句:“德國也不錯,差一點就是歐洲冠軍。”他指的是上一界的歐洲杯足球賽。他認為,我們中國沒有來參加比賽,不然一定也是冠軍!

孩子的想法有他幼稚的一麵,但是,我們是中國人,不管我們德語說得多麽流利,不管我們的護照是什麽顏色,不管我們的生活已經多麽的德國化,我們對祖國和家鄉的生活節奏和習慣已經多麽的陌生,我們終究都是中國人!即使有人很不把自己當“外人”,可是德國人呢,他們雖然可以很友好,雖然可以很熱情,可是,對我們這些“外人”,他們卻是一眼就能認出來。很多混血孩子在我們眼睛裏已經是99%的洋人臉了,可是在德國人眼裏,他們還是外國人!更何況我們黑眼睛黃皮膚和我們特有的麵部輪廓和身材!

德國人也很看不起對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的外國人。其實我們有幸作為中國人是有很多理由感到自豪的。我們的祖國那麽大,有那麽多值得讓我們自豪的地方。我們生活在海外,就像遠嫁的女兒,身後的娘家那麽家大業大的,如果我們自己沒有看不起自己,誰又敢小看了我們呢?何必硬扮“假洋鬼子”、弄到自己“兩邊兒不是人”呢?

我認為,除了重視德國學校考核孩子的那些項目之外,培養孩子對自己的血統和祖籍的自豪感,也是在身居海外的中國父母們非常重要的責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寬言 回複 悄悄話 很久沒來你的blog了, 我們在b一個朋友的婚禮上, 在那個教會裏有過一麵之緣, 我還記得你的兒子。

我家也有兩個小姑娘, 8歲11歲, 小的比起大的來說, 對數字不是那麽敏感, 但是有很強的競爭意識, 隻要我們有需要算什麽, 她首先先讓姐姐不準說話, 然後自己在那裏使勁兒的算, 然後自己有時候還以為算錯還姐姐的好意鬱悶。 看見你講到的揚長的東西, 我也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祝你和家人都開心愉快。
bbxz 回複 悄悄話 讀了你這篇博文,感覺我兒子的性格和你兒子很象!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