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www.legong.fr 鳴鑼移民資訊服務網:中文網絡電台·論壇·博客·視頻聊天
歡迎訪問:
www.legong.fr 鳴鑼移民資訊服務網 法國的“學區分配”製度及其引起的爭議和討論
La carte scolaire et les critiques et le débat qu’elle suscite en France
“學區分配(carte scolaire)”是近來法國輿論和各種媒體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詞,也更是許多有在學兒童的家庭所最關注的焦點之一。
所謂“學區分配”,指的是一種法國國民教育部所采用的中小學生“就近入學”的製度;這一製度建立於1963年,包括兩個方麵:第一是教師職位的地理分配,第二是按照指定區段(secteur d’affection)分配學生。
學區分配的原則,先是把一個省份(département)或城市(ville)按地理分布劃分成“區段(secteur)”;然後,每一所小學和每一所初中、高中都歸屬於某一個經過明確界定的地理區段;再按每個區段來配置一定數量的教師職位。
而在法國人的日常語言中,“學區分配”主要是指學生按指定區段分配入學;也就是說,在法國,每個學生必須在他家庭住處所在區段的小學和中學裏注冊入學。
這一學生分區入學體製使得國民教育部可以根據學生的預計人數規劃安排學校班級的增設或關閉;而國民教育部每年有關學校班級開設或關閉的決定都會引起緊張。法國各地由於普通人口分布原因而造成在學人口發展的不均衡;例如,某些南方省份的學生人數不斷增加,而其它省份則呈下降趨勢。由於這一原因,法國的“學區分配”製自1963年設立以來,每年都需要由教育行政當局以人口演變為主要標準進行相應調整。
法國設立學區分配製度的原意是促進“社會混合(mixité sociale)”,也就是無論是富家子弟,還是平民百姓的孩子,都一律按照家庭所在地區段實行“就近入學”原則,使學校接納來自本區段各不同社會階層的學生,形成一種平等、開放、多元兼容的校園教育氣氛。
然而,由於各個地理區域的社會環境不同,各學校的師資配備和資源以及教學質量也不盡相同,使得有一部分家長試圖逾越“學區分配”規定,為自己的孩子選擇理想的學校,尋求更好的學業條件,以便為孩子未來考入高等專業學院(grandes écoles)名校作準備。
於是,便產生了“繞過”學區分配體製,或稱“鑽空子”的情況(contournement)。學區分配體製規定了一些“合法”的繞避途徑;也就是說,如果要想“繞過”就近入學規則,到自己住處所屬區段以外的學校入學,必須按規定向學區督學(inspecteur d’Académie,相當於教育局長)申請“破例錄取(dérogation)”。而要獲得“破例錄取”,則必須具有正當的理由。通常能被學區督學接受的正當理由為數不多,例如:
-家長職業上的強製性製約;
-醫學理由;
-搬家之後留在原來同一學校繼續上學;
-要求到本市一所已有一位兄弟或姐妹在上學的學校裏注冊。
除此之外,為了達到“繞過”學區分配的目的,有些家長們通常需要絞盡腦汁,使用種種花招,以便把孩子送到他們所希望的學校上學。這些法國人家庭常用的“招數”包括:
-借用住址(fausse domiciliation):即借用住在某一所名校附近的爺爺奶奶、嬸嬸、表哥堂兄等親戚的住址;對某些有錢人家來說,甚至幹脆在希望孩子上學的街區購買一處住房;這也是導致近年來巴黎市區內著名中學所在街區的房地產猛漲的原因之一;例如,法國最著名的亨利四世中學(Henri IV)附近所有房子的價值都要比其它同類房產高出至少10%;
-找熟人關係(relations),或者依仗對教育體製各部門運作機製的詳細了解,例如,以選擇某一稀有專業科目(option rare)為理由要求“破例錄取”,等等。
除此之外,繞過學區分配規定的另外一個正當渠道,就是把孩子送入私立學校就讀;因為私立學校不受“學區分配”體製的約束;再一辦法就是讓孩子在家接受教育(instruction à la maison)。
法國的“學區分配”製度實施40多年以來,雖被認為是保持共和國學校的平等和社會混合的重要途徑之一,但也暴露出不少弊端和問題,導致從1984年起,便推出了一些靈活實施(assouplissement)的試點,曆任教育部長也都試圖對其進行改革;同時也在社會和輿論界引起了熱烈的關注和爭論;尤其在2007年總統大選期間,關於“學區分配”製的存廢去留,曾一時成為各大候選人競選綱領的一大熱點內容。
對“學區分配”體製持反對態度的人認為,這一體製有利於那些本身已屬特權階層的人士-比如能在好學校所在街區買得起房屋的人,或者有足夠人脈關係的人-,而貧民階層卻因經濟能力或關係有限而沒有選擇的可能,這樣便形成了一種以金錢和人際關係為分野的事實上的不平等;所以,他們主張取消這一製度,或者對其進行全麵調整,使得學校能依照學優標準(mérite),而非憑金錢或關係來錄取學生入學。
在前一時期法國政界圍繞“學區分配”展開的討論中,曾出現左右分界模糊甚至消解的現象。例如,前屆政府總理德維爾潘(Dominique de Villepin)和國民教育部長吉爾˙德羅比安(Gilles de Robien)都主張“全麵調整(réaménagement)”,並作出了凡來自優先教育區(ZEP)並擁有帶優秀評語畢業證書的學生均可享受“破例錄取”的規定;曾在第二輪選舉中失敗的社會黨候選人賽格蘭娜˙羅雅爾(Ségolène Royal)不僅也主張對“學區分配”製進行“全麵調整”,而且甚至還表示“最理想的是將其取消”。而這恰恰也就是新任總統尼古拉˙薩爾科奇(Nicolas Sarkozy)的態度:他主張“逐步取消(suppression progressive)”學區分配製度。因而,在其當選後,新任國民教育部長克薩維埃˙達爾科斯(Xavier Darcos)便開始製定具體措施,準備第一步在2007年秋季開學時即采取靈活實施學區分配製,把“破例錄取”比例提升到20%左右,並至遲在2010年實行全麵取消。
右派政府的這一做法當然也引來了許多批評和質疑。例如,曾在今年總統大選中成為“第三號人物”的中間黨領袖弗朗索瓦˙貝魯(François Bayrou)和曾任社會黨政府總理的羅朗˙法比尢斯(Laurent Fabius)都明確表示應當維持“學區分配”製度,認為采取靈活實施隻不過是一種“虛假的自由選擇”。而法國共產黨則更是強烈反對費雍(François Fillon)新政府鬆解甚至取消“學區分配”的政策措施,聲稱這將會完全導致“斷送共和國學校”。
歡迎訪問:
www.legong.fr 鳴鑼移民資訊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