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起門來自己玩

老被磚頭砸碎玻璃,幹脆關起門來自己玩吧。自娛自樂,但是歡迎朋友。
個人資料
正文

[依依筆記] 寶寶的第一步:出生準備(醫藥衛生1)

(2013-04-12 10:58:52) 下一個


寶寶最好不要生病,生起病來大人小孩都受罪:痛苦著他/她的痛苦,失眠著他/她的失眠啊。

半夜送急診固然可怕,半夜非得去藥房買藥也不是玩的。所以,還是先備起來吧,有備無患也。

1. 退燒止痛藥:

退燒止痛藥有aspirin類(如Tylenol)和Ibuprofen類(如Mortrin)。這兩類藥物作用機理不同,在成年人身上,原則上可以交替使用。嬰兒則要慎重。

Over-count有嬰兒專用的Tylenol和Mortrin。

我本人對aspirin過敏,盡管孩子還沒有過敏跡象,還是小心為妙。人群中對aspirin過敏的也不算少數。並且,Mortrin的藥效更強勁一些。我一般,就直接給小孩上Mortrin降溫,免得降不下來又折騰。

我兩個小孩對退燒藥都還算敏感,給藥後體溫很快就開始下降。為了更直接更迅速降溫,我都同時用墊了毛巾的冰袋或者冷毛巾給孩子敷額頭。

小孩高燒的可怕之處,在於抽搐驚風。美國醫生對此特別緊張。弟弟出生的時候,醫生就特別叮囑,如果嬰兒體溫超過華氏100.4度,就要馬上送急診。我對美國的急診室超討厭,覺得為一點發燒就送急診太得不償失。可是醫囑又不得不尊。所幸小兒雖在半歲發了一次燒,可是沒有超過華氏100度,當時在搬家的路上,手邊一切皆無,弄得緊張萬分,更加體會到無備即有患啊。

再講一個例子,我們的朋友講給我們聽的。他們的小孩有一次發燒,很高,忘了多高反正是很高,他們就按照中國慣例,給小孩裹得嚴嚴實實的,開車上了急診。醫生一看,狠狠批評了他們一通:第一,小孩高燒, 應第一時間用冰袋或低於體溫的溫水浴迅速物理降溫。第二,應立即叫救護車,而不是自己開車 送醫院。(媽呀!急診就罷了,還叫救護車啊!上帝保佑,別叫我的小孩也搞出這等險症來。)

2. 體溫計:

兒童體溫計有腋下(一般用做舌下或肛門也可)和耳道兩種。我記得讀過一本育兒書,書上說,嬰兒用耳道體溫計測不準。可是,我體會,體溫計置於小兒腋下更糟糕,小兒不停地動,無法知道夾好沒有,還不如用耳道來的直觀。

我兩個都有,就兩個都用,沒啥本質上的差異。

3. 維生素D:

這個應該放在喂養篇的。母乳喂養的嬰兒應該適量添加維生素D,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弟弟的醫生告訴我,現在新的觀點,吃配方奶的嬰兒也應考慮添加維生素D。

嬰兒的維生素D是液體的,不便宜,好象要$18一瓶。

4. Little Nose SALINE噴鼻生理鹽水和吸鼻球:

Over-count哪裏都有賣。

吸鼻球,生小孩的時候醫院也會給的。但是有一種little nose saline kit裏的,比一般醫院那種大藍球小一半,前頭吸管部分是透明的,我覺得更好用,因為你能真正看到到底有無吸出東西來。

Little nose saline對弟弟來說,簡直是神水一般。他的鼻子沒病也老有分泌物堵著,睡覺吃奶都受影響。用little nose saline spray一噴,輕輕替他揉一揉,過幾分鍾,就可以看到分泌物流到鼻口來了。

這兩樣東西是我家弟弟必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