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起門來自己玩

老被磚頭砸碎玻璃,幹脆關起門來自己玩吧。自娛自樂,但是歡迎朋友。
個人資料
正文

破損書箱:追風箏的孩子 << The Kite Runner>>

(2009-10-30 07:41:15) 下一個



 

 

破損書箱:追風箏的孩子 << The Kite Runner>>

kite-runner book

這部書是我的小姑推薦的,當時,我正為甘黛絲(<<欲望城市>>的作者)<<五大道一號>>著迷,陷入在紐約西區的高樓大廈和有錢階級的遊戲中。說實在的,聽說作者是一個來自阿富汗的移民,心裏對此書先就暗自鄙薄了三分。

 

但是,人家曾是紐約時報的最佳銷售圖書,讀讀吧。。。結果,我以追風的速度看完全書。

 

故事發生在阿富汗。剛開始,因為對那個國家的曆史和民族結構一竅不通,對書中頻繁出現的普什圖族、哈紮拉族和他們的經書完全不知所雲,硬著頭皮生吞活剝地往下看,看到倆個孩子的最後一次風箏大賽,意思就出來了。

作家是移民同化的外國人,所以文字處理上淺淡平白。一種幾近平淡的語句,恰如其分地剛好表達了一個富人孩子和自己的小仆人之間樸實的交流,營造出與眾不同的感動。故事從最後一次風箏大賽以後,高潮迭起,幾乎每五頁(也許有點誇張?反正是頻繁哦~~)就出現一個意外。有時候心裏想,哼,下麵肯定是這樣這樣的~~~到時候真是那樣,卻還是與預期的結果別有一番景象。

《追風箏的孩子》講的是一個阿富汗少年阿米爾的故事,他因為背叛了童年好友哈桑而懊悔不已,直到多年之後終於得到救贖的機會。小說的曆史背景從阿富汗君主製被推翻和蘇軍入侵阿富汗,講到塔利班的崛起和九一一之後的失敗。地點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和美國舊金山灣區。

 

小說故事的曆史、民族背景是阿富汗是一個以信奉遜尼派伊斯蘭教的普什圖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而信奉什葉派的具有蒙古人血統的哈紮拉族則曆史上幾個世紀來一直生活在底層。當阿富汗共產黨在蘇聯的幫助下取得政權之後,大量依靠地位比較低下的塔吉克族、哈紮拉族,引起從前得勢的普什圖人不滿。在蘇軍撤退之後,普什圖人為主的宗教軍隊塔利班戰勝了其他民族的武裝,基本統一了阿富汗,並對其他族群實施宗教、種族迫害。塔吉克族、哈紮拉族、烏茲別克族等組成的北方聯盟,在即將徹底失敗之時,機緣巧合得到被九一一襲擊的美國的幫助,取得了阿富汗的支配權。

 

2007_the_kite_runner_001

 

kiterunner-2

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講述了阿米爾的故事。阿米爾生於1963年喀布爾的一個富人社區中的一個富裕家庭。其父親“爸爸”是普什圖人,名法官的兒子,成功的地毯商人。阿米爾家的仆人阿裏的兒子哈桑則出身哈紮拉族。阿米爾和哈桑是好朋友,兩個人經常一起遊戲。阿米爾是出色的“風箏鬥士”,即善於用自己的風箏切斷別人的風箏的線;哈桑則是傑出的“風箏追逐者”,因為阿富汗的傳統是線被切斷而落下的風箏歸追到它的人所有。爸爸對兩個孩子都很喜愛,但嫌阿米爾過於怯懦。兩個孩子和人打架時總是哈桑出頭。阿米爾展露出寫作的才華,但爸爸並不看重。爸爸的朋友拉希姆汗成了阿米爾的忘年知己。1973年穆罕默德達烏德可汗等發動政變,在阿富汗推翻君主製建立共和國。

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於2007年上映。該電影獲得2008年第65屆金球獎最佳原創音樂和最佳外語片提名,以及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音樂提名。

這部電影因為安全原因主要在中國新疆喀什拍攝,但小演員都是從阿富汗找的。因為劇情中的某些話題在阿富汗十分敏感,扮演小哈桑的演員阿罕賣德汗馬米紮德的父親擔心其安全小說和電影在情節上有些差異。

來源:維基百科

為了不破壞故事的新奇感,具體到那些出人意外的情節就沒有貼出來。我建議大家最好也不要去看介紹,直接讀書吧。

<<第五大道一號>>和這部書相比,如同亦舒和<<白鹿原>>,亦舒的故事也好看,但是和<<白鹿原>>比,不在一個等級上。就是這樣。

<<追風箏的人>>裏有些情節,比如講述塔利班的血腥惡行,我不敢完全相信。也許它是真實的,也許,也是攙雜了個人意念和理解。政治上的是是非非自有曆史公論,我想,無法也不必以一部小說去加以判斷。但是對阿富汗這個國家,畢竟,通過此書多多少少也算是多了那麽一點點的認知。

movie

想起中國在老毛的年代提倡越窮越光榮,看完此書,有點感慨,人窮的地方,人性被扭曲得狠,可是原本善良的人也更顯撲實。

再多說一句,這部書是作者發表的第一部小說,但是卻立刻成為國際暢銷書,被翻譯成四十種不同的文字在各個國家發行。此書的價值由此也可略見一斑。

 

mysign     </span><span styl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