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日記:依依講故事
轉眼女兒就要三歲了,時間過得真快。快到,有時候我想,眨眼之間,還是BABY的依依就要上大學了,而爸爸媽媽也就老嘍。
現在再回頭看女兒小時候的照片,總會驚異:咦,那時候她那麽小嗎?或者:啊喲,那時候依依象個小BB,現在她成了大姑娘啦!女兒剛出生的時候有一隻玩具熊,其實隻有爸爸的一個巴掌那麽一點點大,從照片上看,簡直和她本人的身量不相上下。
沒事的時候也回頭讀讀自己為女兒寫的故事,一樣會驚奇:唷,女兒小時候是這個樣子的嗎?
忘了,全忘了。要是沒有文字,大概用不了幾年,我們就把女兒的幼兒時代忘得精光。
所以,寫得不好也要堅持。等女兒長大了,自己有了自己的日子,家裏就剩下兩個老家夥的時候,拿出來讀讀,不好的文字大概也變好了吧。
下來就講講依依講故事。
依依小時候,一般體檢的一個重要指標是體重,還有一個不很重要的是講話的能力。
依依出生的時候是個小胖子。還在醫院的嬰兒室裏的時候,媽媽老怕把BB搞錯了,每次爸爸去接回BB,總緊張兮兮地問:“不會抱錯了吧?”爸爸老是挺不屑地回答:“切!哪裏會抱錯?統共就兩個亞裔BB,那個,跟小貓似的,你女兒。。。跟你似的。”他不是說女兒長得象媽媽,雖然這也不幸成為了事實:女兒出生的體重特大,差不多有百分之八十五。可是一歲以前,體重總是每況愈下。到了一歲,體重隻有平均的百分之十九!搞得媽媽每次都被醫生罵得灰頭土臉的。
輪到說話的能力,醫生笑眯眯地問:“小朋友能說幾個字啦?會說多少個詞呢?”做媽媽的此時,就不象剛才稱體重的時候那麽氣短了:女兒說話從來不是問題。做媽媽的老說:這女兒象我,語文好。就是數學差點兒。(不象我。。。我全麵發展呀~~~嗬嗬,老公就笑:天知道!)
轉眼快到三歲了,女兒會講故事了。
那,依依怎麽講故事呢?
女兒講故事可不象她媽媽,講了半天,七繞八繞還沒進入正題。依依講故事言簡意賅。
比如,講她周末的POTTY TRAIN:
“依依把臭臭。。。坐POTTY。。。依依沒臭臭。。。爸爸生氣啦,ENG。。。(手叉腰做生氣裝)。。。依依哭啦,嗚嗚嗚嗚(把兩手虛放在眼睛上做抹淚裝)。。。”
講給奶奶聽,奶奶還真聽明白了,問我:“你們逼她坐POTTY了吧?爸爸凶她了?沒成功?”
沒有。逼她坐了半個小時,爸爸又吼又叫,拍桌子瞪眼,依依哭得滿頭大汗,還是沒有成功。一直坐一直哭,後來爸爸也著急了,悄悄問媽媽:“這孩子怎麽這麽傻?她站起來走開不就完了嗎?”“嘿,你這麽凶,她哪兒敢?小孩怎麽知道做父母的有時候也就裝裝樣子。。。”看來兒童都很純真老實,虛偽滑頭的那一套都是大人潛移默化教壞的。
這個故事媽媽一時沒敢學給爸爸聽:小孩愛媽媽,覺得痛苦隻有爸爸帶來的。她忘了,其實媽媽當時也在旁邊推波助瀾,狐假虎威地壓迫她來著。不告訴爸爸,倒不為了怕爸爸傷心,是怕他下次不肯再做大惡人啦。
還有一次,依依和小表哥去動物園玩,媽媽沒跟去。男孩子嘛,總是淘氣些,上來一拉,把依依拉了一個大跟頭。依依回家告訴媽媽:
“MIKEY哥哥拉依依。。。依依摔倒啦。。。沒哭!”
我問老公:“她哭了?”“沒有!”
看來依依倒不說謊。
緊接著,依依又開講了:“MIKEY哥哥下車。。。麥克叔叔生氣啦,ENG(做她一貫的叉腰瞪眼生氣裝)。。。打MIKEY哥哥。。。MIKEY哭了,嗚嗚嗚嗚(又做抹淚裝)。。。”
媽媽問爸爸怎麽一回事,爸爸說是因為小男孩倔,非要從左側車門下去,他爸爸也倔,非不讓他從左側下去,一定要從右側走。兩個大小倔頭,推推拽拽的,後來小的就哭了。。。
“他爸爸打他?”媽媽對這段深表懷疑。
“嗯,有那麽點意思吧。。。”
咦,依依又沒講錯耶。媽媽馬上笑逐顏開地一通鼓勵,於是女兒又繼續講下去:“。。。麥克叔叔生氣了。。。MIKEY哭了,依依沒哭。。。依依好開心喲。。”
哎呀,這就不對了。怎麽搞成人家哭泣生氣,你倒幸災樂禍了呢?
媽媽又氣又樂,趕快教育:“人家哭了,你怎麽能開心呢?那不好!”
依依一臉無辜,想了想,小聲咕噥:“依依開心。。。”
“嘿,你是說,玩的時候,麥克叔叔和MIKEY都有不開心,依依一直沒有不開心。”
依依又咕噥:“。。。依依好開心。。。”
得,教不明白了!
依依我心原創,保留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