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依筆記 ]: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 關於謊言的處理
原作者: 海姆 .G. 吉諾特
第一章 交流密碼:父母和孩子的對話
第六節 對待謊言的政策:學會怎樣才能不助長謊言 孩子撒謊時,父母會非常生氣,特別是當謊言很明顯,說謊者顯得很笨拙的時候。當孩子堅持說他沒有碰那幅畫,或者沒有吃巧克力,而他的襯衣上、臉上已經全是證據時,聽到這樣的謊話的確會讓人非常生氣。
被激發的謊言。父母不應該問那些可能導致孩子防禦性撒謊的問題。孩子討厭被父母質問,特別是當他們懷疑父母已經知道答案的情況下,他們厭惡那些設圈套的問題,厭惡那些逼迫他們在笨拙的謊言和尷尬的坦白之間作出選擇的問題。
七歲的昆廷打碎了父親送給他的一輛新的玩具小卡車,他嚇壞了,把碎片都藏在地下室裏。當父親發現卡車殘片時,他很生氣,問了幾個問題,最後導致了一場激烈的爭吵。
父親:你的新卡車呢? 昆廷:在什麽地方吧。 父親:我沒看見你玩它。 昆廷:我不知道它在哪兒。 父親:去找,我想看看。昆廷:可能卡車被什麽人偷走了。 父親:你這個該死的說謊的孩子!你打碎了卡車!別以為你能混過去,如果有什麽讓我厭惡的事情,那就是說謊的人!
這是一場不必要的戰爭。昆廷的父親不應該偷偷扮演偵探和檢察官的角色,不應該稱自己的兒子是個說謊的孩子,如果昆廷的父親這樣說會對他的兒子有幫助得多: “ 我看到你的新卡車壞了,它不經玩,真遺憾,你真的很喜歡它。 ”
孩子可能因此獲得有價值的教訓:爸爸能夠理解。我可以告訴他我闖的禍。我必須更好地保管他的禮物,我應該更小心點。
因此,問那些我們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不是個好主意。例如,一邊看著髒亂的房間,一邊問: “ 我讓你打掃房間,你有沒有掃? ” 或者知道了女兒今天沒有去上學,還繼續問: “ 你今天上學去了嗎? ” 這樣的話更好一點: “ 我看到你的房間還沒有打掃。 ” 或者 “ 我們聽說你今天逃學了。 ”
為什麽孩子會撒謊?他們撒謊有時是因為他們不被允許說出真相。
四歲的威利非常生氣地衝進起居室,向他的媽媽抱怨說: “ 我恨奶奶! ” 他的媽媽吃了一驚,回答說: “ 不,你不恨奶奶,你愛奶奶!在這個家庭裏,我們沒有憎恨。而且,奶奶送你禮物,帶你出去玩,你怎麽能說出這麽可怕的話呢? ”
但是威利堅持說: “ 不,我恨她,我不想再看到她。 ” 這下,媽媽真的不高興了,她決定換一種更激烈的教育方式,她打了威利。
威利不想再接受懲罰,於是改變了論調,他說: “ 媽媽,我真的很愛奶奶。 ” 媽媽是如何回應的呢?她擁抱了威利,並親吻了他,讚揚他是個好孩子。
這種前後變化讓小威利學到了什麽?說真話、告訴媽媽自己的想法是危險的。說真話時,你受到懲罰,說謊時,你得到愛。真話傷人,要遠離真話。媽媽喜歡說謊的小孩子,媽媽隻喜歡聽讓人高興的真話,告訴她希望聽到的話,不管你真實的想法是什麽。
如果威利的媽媽希望教導威利說真話,那麽她該怎麽回答威利的抱怨呢?她可以承認他的不高興: “ 哦,你不再愛奶奶了。你能不能告訴我,奶奶做了什麽讓你這麽生氣? ” 他可能會回答: “ 他給寶寶買了一件禮物,卻沒給我買。 ”
如果我們希望教育孩子誠實的品德,那麽我們必須作好心理準備,既要聽讓人愉快的真話,也要聽讓人不高興的真話。如果要想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保持誠實的品質,就一定不能鼓勵他們隱瞞自己的想法,不管這些想法是積極的、消極的、還是矛盾的。
謊言中的真相。當說真話會受到懲罰時,孩子會用說謊來自衛。有時他們說謊,是為了用幻想來彌補自己在現實中的不足。謊言能告訴你孩子關於恐懼和希望的真相,它們能夠揭示一個人希望的,或者不希望的願望。對於能明辨是非的耳朵來說,謊言能夠揭示說謊者真實的意圖。對謊言的理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對它真實的意圖表示理解,而不是否定它的意圖或者指責說謊的人。從謊言中獲得的信息可以幫助孩子分辨現實和希望之間的區別。
三歲的茉莉告訴奶奶,在聖誕節她收到一隻活的大象。她的奶奶沒有試圖證明自己的孫女是一個撒謊的孩子,而是把茉莉的願望說了出來,她說: “ 你希望你能收到一隻活的大象作為禮物!你希望你能有自己的動物園!你希望能有一片叢林,裏麵生長著各種各樣的動物! ”
三歲的羅伯特告訴父親他看到一個人,長得跟帝國大廈一樣高。他的父親並沒有說: “ 多麽瘋狂的念頭,沒有人能長得那麽高。不要說謊。 ” 而是抓住了這個機會教他的兒子一些新詞,他沒有否定兒子的感覺,而是承認了他的感覺: “ 哦,那你一定見到了一個非常高大的人,一個巨人,一個龐大的人,一個巨無霸! ”
四歲的克雷格在玩沙盤,他正在建一條路。突然,他抬起頭來高聲喊道: “ 我的路被暴風雨衝毀了,我該怎麽辦呢? ”
“ 什麽暴風雨! ” 他的媽媽慍怒地問道: “ 我沒看到什麽暴風雨,所以,別胡說八道了。 ”
於是被克雷格的媽媽忽略的、沙盤裏的暴風雨在現實生活中爆發了。克雷格大發脾氣,而這場暴風雨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他的媽媽認可孩子的感覺,進入他的幻想世界,問: “ 你辛辛苦苦建起來的路被暴風雨衝垮了?哦 ……” 然後,她可以抬頭看看天空,接著說: “ 請暴風雨停止吧,你衝壞了我兒子修建的路。 ”
第七節 對不誠實的處理:一盎斯的預防勝過一噸的調查 我們處理謊言的政策很清楚:一方麵,我們不應該扮演檢察官的角色,不應該要求孩子坦白,不應該誇大事實把事態弄大。另一方麵,說話不要拐彎,要說真話。當我們發現孩子從圖書館借的書已經過期時,我們不應該問: “ 你把書還到圖書館了嗎?你確定?那麽它怎麽還在你的桌子上? ” 我們應該直接說: “ 我看到你的圖書館借書已經過期了。 ”
當學校通知我們孩子的數學考試不及格時,我們不應該問: “ 你的數學考試通過了嗎? …… 你確定? …… 那,謊話這次幫不了你!我們已經和你的老師談過了,我們知道你考得糟透了。 ”
我們應該直接告訴我們的孩子: “ 數學老師告訴我們你沒有通過考試。我們很擔心,不知道該怎麽幫助你。 ”
簡而言之,我們不能激發孩子防禦性的撒謊,我們不能有意製造讓孩子撒謊的機會。當孩子說謊時,我們的反應不應該表現得歇斯底裏,不應該充滿說教,而是要切合實際,就事論事。我們希望孩子知道沒有必要對我們撒謊。
父母防止孩子撒謊的另一個方法是避免問 “ 為什麽 ” 。過去, “ 為什麽 ” 是審訊術語,這個意義已經很久不用了,但是被訛用作為批評的用語。對孩子來說, “ 為什麽 ” 就意味著父母不讚成、失望、不高興,從而引出過去受責備的回憶。即使一句簡簡單單的 “ 你為什麽這麽做? ” 都可能讓孩子想成 “ 為什麽你會做那麽愚蠢的事呢? ”
明智的父母應該避免有傷害性的問題,例如:
“ 你為什麽這麽自私? ”
“ 你為什麽總是不記得我跟你說的話? ”
“ 你為什麽就從來都不能準時呢? ”
“ 你為什麽這麽沒有條理? ”
“ 你為什麽不能閉嘴? ”
不要問這些沒有答案的反問句,我們應該作出帶有同情的陳述:
“ 如果你能和約翰分享,他一定會很高興的。 ”
“ 有些事情很難記得。 ”
“ 你遲到時我很擔心。 ”
“ 你能采取一些什麽措施來讓你的工作有條理一些呢? ”
“ 你有很多想法。 ”
[ 依依筆記 ]
孩子撒謊將是父母遇到的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
我以為,沒有一個人沒有過撒謊的經曆。即使最忠誠的人也免不了說過一些大家認為是“善意”的謊 言 。
我記得大學時代流行美國企業家卡耐基的係列 叢 書,其中一本叫做“人性的弱點”。就在這本書中提到一個令我至今難忘的例子:
父子兩個到朋友家作客,期間主人一時走開。就在這時,台幾上麵的水瓶不知怎麽從上麵掉下來摔碎了。主人衝進來,看到一地碎片,有些疑惑地望著房間裏的父子。這時候,父親很坦然地說:“是我不小心碰掉了水瓶。。。”主人立刻釋然,趕緊一連聲地安慰:“沒關係,沒關係。”
回家的路上,兒子不解地問父親:“明明是水瓶自己掉下來的,你為什麽要承認是我們打碎它的呢?”
父親解釋道:當時房間裏沒有其他人,也很難讓別人理解,瓶子為什麽會自己掉下來。何必讓主人為這樣的小事心存疑慮呢?
我們且不去討論卡耐基在此打算演示一種什麽心理的解決方法。不容置疑的是,父親在此扮演了一個孩子麵前的說謊者,而且其中的意義還讓我們讀者心領神會地表示讚同!
仔細回想,為什麽父母都一致認為,孩子說謊是一種不可忽略不可原諒的錯誤,而我們自己卻不斷為自己的謊言找到合理的藉口呢?
原因很簡單:我們總內心深處覺得,成人的謊言往往有特別的原因,而小孩撒謊根本是不必要的,他們沒有足夠的藉口令他們的謊話變得合理。
這是我認為家長不能公平對待孩子的一個方麵。在遇到孩子說謊的時候, 無可否認,家長的責任是應該予以糾正,但是 我們是不是應該首先檢討自己是否曾經為他們的謊言創造了某種”合理“的藉口呢?
為什麽家長不能直話直說,而要拐彎抹角地向孩子話裏套話呢?似乎孩子天生就要撒謊,而他們就是要捉住孩子的漏洞,以證明他們是何等地睿智而具有預見性。
逃避懲罰其實是人類的通病,很少有人極具勇氣勇於承擔一切責任。孩子和成人又不同,他們通常把一切都看得相當認真,把錯誤也想象得往往比事實嚴重。也許,也是因為成年人總是恫嚇他們。
在工作上,如果老板對錯誤表現得不依不饒,可能我們發現錯誤的第一反應就是掩蓋事實。如果遇到寬容的上司,我們就比較有勇氣承認錯誤,提醒自己也提醒同事以後不要重複誤區。
孩子可能更加如此。我女兒隻有 18 個月,當然還不會撒謊。當她發生了意外,比如把噴壺裏剩餘的水灑了,把她的書撕破了,或者按了遙控器的某一個鍵而無意中關掉了電視之類的小事,她就會嚇得哭起來,好象闖了什麽大禍。如果這時候我逗她:看看,又闖禍啦!感覺上她會表現得更加懼怕。如果我安慰她並當麵演示如何糾正她的“錯誤”,下一次她也會及時來叫我幫助她。
我感覺,在我們年少時,中國家長總是對孩子太過嚴厲,動輒批評孩子不成器,誇大孩子的每一個錯誤。這可能也是使許多家長和自己的孩子產生代溝,覺得孩子不願以交流,乃至有時說謊的原因之一吧。
丁莊秀園
【丁莊秀園 博客 】
:
1. 我覺得要指出 謊言 , 絕不應該掩飾它, 不然你自己不是也在說 謊 嗎?孩子會發現的。
2. 大人發現孩子的說慌時, 或者是朋友 撒謊 , 他/她也許不承認, 可以不必追究, 往往 撒謊 的人嘴上沒承認, 心裏已在自責: 下次再不這樣了 。
3. 對 威利愛不愛 奶奶一事, "說 謊 時, 得到了真愛", 也許孩子是對的, 有時說 謊 是應該的, 是自我保護的手段, 假如他麵對的不是親媽。
我對兒子, 基本是真話, 包括"我也愛玩遊戲"等這樣的, 他的命運最終是在他手裏的。
程程
【 TWINMA 博客 】
:
我女兒 ( 四歲) 也會撒謊,因她非常喜歡穿一條藕荷色的褲子,常常為了這條褲子撒謊,她從洗衣筐裏拿來這條褲子,告訴我是從衣櫥裏拿來的,她要穿。。。我說,你撒謊媽媽知道的,這是從筐子裏拿來的褲子,她有時會堅持說是幹淨的褲子,有時會承認撒謊了。我告訴她,媽媽買的衣服都漂亮,而且,隻要是幹淨的衣服穿身上都漂亮,如果她隻想穿這一件的話,那麽,媽媽以後就不買別的衣服了,,,她現在懂一點什麽是撒謊了,會跟我說,“媽媽,撒謊不對”,她常常會催我趕緊給她洗衣服,昨天早上起來後就哭,說她不漂亮,沒有 purple 褲子穿。。。
小孩子撒謊不要上升到品質不好的高度,我會耐心跟她講,如果她喜歡這樣顏色的褲子,媽媽以後還會給她買(其實她還有一條類似顏色的褲子,她隻喜歡那條而已)。
[ 依依 ] : 這點我也同意,對小孩子的行為不必動輒上升到品質啦人格啦這麽嚇人的高度。有時候,一句兩句話並不意味什麽,其實她就是想說:“媽媽,我想穿這條褲子。我喜歡天天穿它。。。”即使我們覺得它是“髒的”,可是孩子看來就是幹淨的。
晨晨 [2006 年 哈佛大學 ] 的媽媽
這節的論述和例子關注的 一是詢問孩子的方式,二是當孩子做錯事後父母的反應, 而這兩點又極相關。文章說得挺有道理,不同的問法真是可以導致不同的回答和結果。如果父母因為孩子的過錯生了氣,動了肝火,那口氣首先就不佳,問話時傳遞的信息自然就帶有威攝力,孩子那弱小的心靈感到了害怕,便會敏感地選擇可以逃避或減輕懲罰的答案,這時候孩子的撒謊是被逼的。父母都痛恨孩子撒謊,可誰知大部分的根源卻在自己呢?看來最好是父母不輕易動怒,即使孩子錯得厲害,還得耐心幫孩子分析做錯的原因,教導以後如何避免,這樣既不讓孩子因膽怯而撒謊,又能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
可這樣對父母的要求就相當高了,誰能遇事都能保持好性子呢?尤其當本來就諸事不順和心情不好時,或者見孩子一而再地犯著同樣的錯,火苗當然就會竄得旺旺的了。我有時就隻有在發過脾氣心情冷靜下來後再實施補救辦法:一是跟孩子道歉,承認自己不該發那麽大的脾氣,還要安撫或親吻孩子,直接表達愛孩子的心, 所謂“打一把再摸一把”;二是等孩子不再感到害怕時把該講的道理委婉而冷靜地再講一遍 ( 一遍足夠 ) ,當與孩子處於溝通理解狀態時,道理便容易吸收了。
實際上,父母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磨煉自己,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 爭取每周五上貼,謝謝! >
媽媽!為你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