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下女兒,公公婆婆不遠萬裏飛來幫我們帶寶寶。婆婆很能幹,一生操勞,家裏家外撐起大半個天。到了我們這兒,上上下下,裏外全包。我這個又懶又笨又嬌氣的媳婦,大權下放, 過起了飯來張口的日子( 衣服我還是用洗衣機自己洗的)。
閑話不表,婚後有一天,我的閨中密友突然跑來問我:“聽說你老公家鄉有道名菜,叫三蒸,你吃過沒?”什麽?!我立刻回家質問老公。老公說“我們常吃的呀。就是那粉蒸菜,蒸排骨,蒸芋頭,蒸藕。。。”啊,對,我們常弄這道菜。我很愛吃米粉蒸的東西,猶其愛那個粉粉。起初,以為這道菜係江浙菜,後來發現川菜把它劃在自己的傳統菜類中,再後來,發現全國各地的傳統菜類中都有此菜,隻不過有的精致,有的宮廷,有的鹹,有的辣。。。老公的版本屬於又鹹又辣型。辣是他的家鄉味,鹹則不能怪他。我們用的是買來現成的米粉,味重。我又愛吃粉粉勝過裏麵別的東西,每次都多多地放,結果就鹹了。現在發現它原來也屬老公家鄉的名菜,想想其滋味不過爾爾,也就放下不再理會。
坐月子的時候,真正領略了老公家鄉風味的辣。不管什麽菜,連我下奶的魚湯都是放了辣子的。我的媽媽是上海人,爸爸生在古都,但抗戰時期全家是躲在上海日租界。所以,我家的菜以江南風味為主,兼容南北,獨缺辣椒一味辛。老公做菜雖然也辣,但他本人曾在上海讀書,所以也還可以做的兼顧。如今,我那嫁為人妻時所練就吃辣子的本領全不管用了。最初的幾個月,婆婆的菜全從我辣的半麻木的舌尖溜了過去。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女兒漸漸長大。我的味蕾也習慣了婆婆的辣,慢慢地,辨出來更多的滋味,發現婆婆原來很有幾道拿手的私房菜呢。
先就來說說老公的家鄉三蒸吧。
大家已經知道,所謂“三蒸”就是米粉蒸菜。婆婆做這道菜絕不用買來的蒸粉,她總是自己磨粉子。一般的菜譜上都講要先把生米在鍋裏炒熟,炒到微黃,炒到香,然後再碾碎,再加各種佐料,還有的要加秘製十三香什麽的。對我這樣的做菜低手來說,實在太複雜太高深了。婆婆的粉卻簡單到極至,隻是用水將米略微泡一下下,瀝幹,磨碎,既可以用來蒸菜了。起先,最麻煩的部分是磨碎這道工序,每次婆婆都派公公用刀背一點點將整米磨碎,因為公公的耐心最好。後來,婆婆發現了我磨咖啡的小電磨,拿來一試,簡直是太好用了。你問有多好用?後來婆婆磨米粉還用來做她的另一私房點心:米團子,我們全家拿它做早點,偶爾兼顧午餐晚餐。一個星期消耗十磅大米,據公公講,隻用二十分鍾就可以磨完。小心嘍,千萬不要把粉磨的過細,要能看到一粒一粒的細米碴才好。女兒的幹媽媽,我的閨中密友告訴我,私房菜的網友也曾分享過這個小竅門,可見英雄所見略同啊。
婆婆的三蒸內容時有不同。大致上,肉類一般用五花肉切成一分半厚的片,或者小排骨剁成方骰塊。那種中國城賣的排骨粒,她也用過一次,但認為其選料不精,粗細混雜,隻是在無奈的情況下充充數兒算了。老公的家鄉在長江邊上,河鮮是那裏的盛產。他們的“三蒸”原料當然也包括河魚。我們這裏能買到的淡水魚隻有鯇魚,也就是草魚。婆婆隻用活殺的,去骨留皮,切成骨牌塊以備蒸。
蔬菜類,婆婆用過我們常用的芋頭,蓮藕,土豆,比較特殊的食料,是蘿卜:白蘿卜和胡蘿卜的混合。芋頭,蓮藕,土豆都切成一般的滾刀塊,蘿卜則切成細絲。起初,我覺得蒸蘿卜很奇怪,勉強同意一試隻是因為吃蘿卜比較不容易長胖。蒸好的蘿卜味道有些鹹中帶微甜,如果你根本不愛蘿卜的味道,就不用試了。但如果你本來就喜歡吃蘿卜,不妨試一試。-後來我就愛上了這道菜。
蔬菜類不用太多的處理,略微拌些鹽,少許味精或雞精,婆婆的菜譜當然少不了辣醬。我們家裏永遠存著“老幹媽”豆豉辣醬,加少許即可。如果你不喜歡辣味,或者更喜歡別的牌子的醬料,也可考慮不加或換用。因為粉蒸蔬菜,主要是吃米粉和蔬菜本身的香味。如果佐料太多太複雜,就會掩蓋主料的味道,反而畫蛇添足了。
肉類的處理麻煩一些。五花肉或小排骨要用料酒,精鹽,胡椒粉,生抽,少許味精或雞精,生薑,以及辣醬拌勻,放入冰箱醃漬約兩小時。關於所用的辣醬,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牌子。因為老公很愛“辣椒一味辛”,我們試過很多不同的辣醬。結果一致認為還是四川同學推薦的“老幹媽”係列比較鮮香。另外也是四川同學推薦的“白家”係列也很好味,我個人認為是正宗川味,但我們這裏買不到。婆婆在做這個菜的時候,辣味加得並不重,點到為止,以免蒸粉的米香被蓋過,那就失去了整個“粉蒸菜”的意義。
到此,前期準備工作就緒,拌上米粉就可以上鍋蒸了。要記得喲,婆婆的米粉是什麽也不加的,大米的原味,所以,你若和我一樣愛吃粉粉,這時就可以多多地拌粉粉,不用怕成菜會太鹹了。但是,經我的要求,婆婆的試驗表明,過分的拌入米粉,會影響成菜的口感。另外,我在前麵忘記提了,做米粉的大米,要越便宜的越好。越糙的大米,粘性越小。象“紅國寶”那樣的好米,做米飯當然是香Q有勁,拿來做蒸粉,米粉會粘成團,蒸出來的東西就不爽口了。
所謂“三蒸”,當然是要三樣主料一起來了。婆婆通常是一樣肉類加兩樣蔬菜。為了使“三蒸”同時上桌,要根據主料的成熟快慢依次上籠。肉類先上火,一般四十到一小時就可蒸熟。蔬菜後上,蘿卜是最易蒸爛的,一定要最後上蒸籠,頂多十五分鍾就好了。出籠時,婆婆還會在成菜上略噴些鎮江香醋,這樣可以去掉肉,魚類的腥氣。
婆婆的這道“三蒸”,沒有任何複雜的佐料,連傳統的炒米步驟都省去了,但上桌的成菜,粉糯鮮香,肉片爛而不糜,吃到嘴裏,絕無油膩感但是還保持著肉的彈性。蔬菜則有其原味的清香。由於在蒸的時候,如果量少隻用一籠,菜肉緊密接觸,肉的油汁自然會混入菜內。如果量大需要分上下兩籠,則肉籠先上火,而上菜籠的時候,要加在下麵。這樣做法有兩樣效果,一是可以加快後上火的那籠的成熟速度,二來可以讓素菜借點葷菜的油汁。但無論如何,三樣(或多樣)主料一定要按照各自所需的成熟時間順序上火。否則,不是菜爛如泥失去口感,就是肉類嚼也嚼不動,或是一咬一嘴肉腥氣。唯一例外的是蒸魚。魚肉快熟,需要在芋頭土豆之後上籠。
婆婆還有很多私房菜,有些簡單又美味,有些很具地方性(用老公的話說,很土。但是,某位領袖說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發揮一下,很土的才是受歡迎的),有些則很精致,很經典,很要一點技術。如果廣大網友們還有興趣的話,我可以繼續介紹。如果您沒興趣,我也還會厚著臉皮接著來。您沒瞧見嗎?這是(一),有一自然還有二,三,四。。。嘍。 嘻嘻嘻,咱們明兒見啦,您哪。
依依我心原創,轉載請注明並通知原作者。
希望你繼續把婆婆的私房菜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