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葡萄酒
張弼士(1841—1916年),1841年生於廣東大埔縣。16歲渡海到印尼的雅加達(原稱荷屬東張弼士 印度巴達維亞),曾當過幫工,開過商行,采過錫礦,成為當時海外華僑中首屈一指的巨富。從此,他亦商亦官,走上仕途。先後任清廷駐檳榔嶼領事、新加坡總領事等職。為了振興祖國工業,他先後投資興辦粵漢鐵路、廣三鐵路等,並創辦山東煙台張裕釀酒公司。1898年間,他集資在巴城、亞齊辦了兩家遠洋航運公司。
[編輯本段]人生經曆
張弼士張弼士,廣東大埔縣人,18歲時隻身闖蕩南洋。他聰慧機敏,遇事能屈能伸,能發能收,善於權變,對人仁義寬容,常得天時人和,事業為此獲得驚人的成功。在他鼎盛時期,資本達800萬荷蘭盾,號稱億萬富翁。清同治十年(1871年),張弼士應邀參加在雅加達法國領事館的一個酒會,所品飲的法蘭西上等葡萄酒,其香習習,其味綿綿,的確讓人不忍釋杯。席間,法領事不經意間敘述了煙台等地漫山遍野的野葡萄,以此葡萄釀造的葡萄酒別具特色。說者或許無意,聽者卻是有心。自此,在張弼士的心中產生建立葡萄酒公司的念頭。張弼士雖有千萬貫家財,但沒有清廷的官家身份,在國內投資設廠始終無門。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清駐英欽使龔照瑗奉命考察歐美富國之道,回國途中,龔氏特意拜訪了張弼士。張弼士經營的謀略、處事的智慧、為人的寬容大度,深得龔氏的讚許。由於龔氏的推薦,張弼士遂得到清廷的加官晉爵,先是被命為大清國駐馬來檳城首任領事,後又升遷為駐新加坡總領事。這無異於為張弼士發了一張在國內投資設廠、實業興邦的通行證。 1892年,張弼士得到在北洋通商新政中紅極一時盛宣懷的撐腰,又受到權傾朝野北洋大臣李鴻章的關照,不但發給張裕公司的準照,還享有免稅3年,專利15年的特殊待遇,張裕公司一時氣勢如虹。 張弼士既是有魄力的實業家,也是精明的實幹家,葡萄酒是西方傳統的產品,有幾千年的生產經驗,張裕要想盡快生產出名酒,高起點地學習西方經驗是一條捷徑。出於這樣的考慮,在選擇釀酒葡萄種植園地址時,張弼士挑選了依山臨海,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土壤很適於優質葡萄生產的煙台。他從法國、意大利引進了國際著名的釀酒葡萄品種,栽培試驗、馴化育種,淘汰選擇,終於建成國內最著名的葡萄基地。
[編輯本段]繼承發揚
張弼士張裕公司曆時10年之久,經過3次的改建,終於建成窖內恒溫為攝氏11度的亞洲唯一的地下大酒窖。貯酒橡木桶材質的選擇、處理、製作,是嚴格按照傳統的工藝要求進行的。張弼士所聘請的釀酒師,也都是出身於葡萄酒世家,係統掌握釀製名酒技術的人。 經過20餘載的努力,1915年張裕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一舉獲得四項金獎,這是中國的葡萄酒第一次飲譽海內外,海外的華人驕傲地稱張裕酒為“國魂酒”。時至今日,張裕酒成為國內市場上占有率最高的酒,張裕商標成為中國葡萄酒業唯一的馳名商標。
創業維艱、篳路藍縷,素有亞洲奇觀之美稱的張裕公司百年地下大酒窖修建過程充分說明這一點。張弼士先生的侄子張成卿先生是張裕首任總經理,大酒窖就是他主持設計、修建的。葡萄園的開墾及早期生產經營等工作均是由他完成。酒窖實際占地麵積為2666平方米,窖內麵積為1976平方米。酒窖深七米,距海岸線不足百米,低於海平麵一米,至今無滲漏。其精密的設計構造及嚴謹的工程質量堪稱中國建築史上一絕。窖內四季恒溫,自然保持在攝氏12--18度之間,對酒的陳釀非常有益。酒窖現為省級重點曆史文物保護設施。1894年破土動工,中間由於坍方先後兩次失敗,幾乎都是推倒重來,第三次才建設成功,曆時11年於1905年竣工。窖內縱橫八個拱洞,藏桶600多隻,大小共有148種型號,其中7號洞保存有百年桶齡的老桶,擔負著陳釀貯酒的生產任務。這些老桶均為建廠初期由歐洲引進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成型的橡木板材加工而成。特別是三個容量為15000公升(15噸)的大型橡木桶,桶高3米,兩端直徑為2.6米,桶寬為3.1米。據說該桶取材於法國林茂山。此山所產橡木,樹齡達100年之久,鋸開的桶材需陳放三年,經日曬雨淋,直至寄生出野山蘑菇並呈黑色才被選用。這三隻大桶被人們習慣地稱為“桶王”。窖內的酒桶都是由橡木製成,這是因為:第一、橡木質地堅硬,抗浸泡,耐腐蝕,通氣性好,便於酒液的“呼吸”;第二、橡木中含有鞣酸,鞣酸是白蘭地呈琥珀色的來源;第三、橡木屬於草香型木質,可有效的增加白蘭地的香氣,使酒液芳香、醇厚、柔和。
1912年8月孫中山先生由上海水路北行,應袁世凱邀請赴京共商國是,途經煙台作短暫停留。21日他參觀了張裕公司,並為張裕題寫了“品重醴泉”四字,這大概是中山先生唯一的為企業的題詞。1915年,張裕的可雅白蘭地、紅玫瑰葡萄酒、瓊瑤漿味美思、雷司令白葡萄酒一舉榮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四項大獎(Grand Prize, 巴拿馬博覽會的最高榮譽獎章,高於普通金獎)。這是中國商品首次在國際上獲得如此殊榮,“可雅白蘭地”也因此而命名為“金獎白蘭地”,成為馳名世界的名牌。今天,這份珍貴檔案完好地保存在煙台張裕酒文化博物館。白蘭地是英文Brandy的譯音,它是以水果為原料,經發酵、蒸餾製成的酒。通常所稱的白蘭地專指以葡萄為原料,通過發酵再蒸餾製成的酒。而以其他水果為原料,通過同樣的方法製成的酒,常在白蘭地酒前麵加上水果原料的名稱以區別其種類,如蘋果白蘭地、櫻桃白蘭地等。張裕的可雅白蘭地獲金獎後就更名為金獎白蘭地,是唯一的國產白蘭地。白蘭地是以含酒精較低的葡萄原酒蒸餾得到無色烈性酒,然後將得到的烈性酒放入橡木桶儲存、陳釀,再進行勾兌以達到理想的顏色、芳香味道和酒精度。白蘭地酒精體積分數在40%左右即為40度的白酒,色澤金黃晶亮,具有優雅細致的葡萄果香和濃鬱的陳釀木香,口味甘洌,醇美無瑕,餘香縈繞不散。
現在張裕集團產品中最著名的除金獎白蘭地外,就是“解百納”幹紅葡萄酒。“解百納”幹紅葡萄酒創始於上世紀三十年代,以“海納百川”取名。它是張裕獨創的一款由蛇龍珠、品麗珠、赤霞珠、梅鹿輒等幾種名貴葡萄精釀而成的葡萄酒,其中蛇龍珠在國內僅煙台有種植。
。
[編輯本段]繼承發揚
張弼士張裕公司曆時10年之久,經過3次的改建,終於建成窖內恒溫為攝氏11度的亞洲唯一的地下大酒窖。貯酒橡木桶材質的選擇、處理、製作,是嚴格按照傳統的工藝要求進行的。1915年張裕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一舉獲得四項金獎,這是中國的葡萄酒第一次飲譽海內外,海外的華人驕傲地稱張裕酒為“國魂酒”。時至今日,張裕酒成為國內市場上占有率最高的酒,張裕商標成為中國葡萄酒業唯一的馳名商標。
1916年9月,張弼士為慶祝“可雅白蘭地”酒榮獲金獎和赴美之行成功,在印尼巴城五知堂設中秋宴會,答謝中外賓客。會上他異常興奮,頻頻舉杯祝酒,導致心肌絞痛,12日,終因醫治無效,病逝於荷蘭皇家醫院,享年75歲。張弼士病逝後,移柩返籍途經新加坡、香港時,英荷政府下半旗致哀,港督躬親憑吊,民眾到處設牲祭奠,可謂生榮死哀。國學大師章炳麟亦敬送挽聯“南人光祖國,天際以歸魂。”當由汕頭溯韓江而上時,兩岸群眾均擺設牲儀致奠;甚至於孫中山先生在得知噩耗後,還特派代表送挽聯:“美酒榮獲金獎,飄香萬國;怪傑贏得人心,流芳千古。” 今人稱“張裕酒”是“國魂酒”,“裕”字原取意中華實業永遠“昌裕興隆”。如果說張弼士對中華釀酒業的最大貢獻,就是引進了西法釀酒(包括現在全國各地種植的釀酒葡萄,多半都是從他手中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那麽他釀造的中國“金獎白蘭地”等飲譽中外的葡萄美酒則把偉大的客家精神傳遞給了世界。
1915年,張裕公司創始人張弼士率團遠涉重洋,到美國舊金山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張裕葡萄酒首次在世博會上亮相,“可雅白蘭地”“紅玫瑰葡萄酒”“瓊瑤漿味美思”和“雷司令白葡萄酒”分別獲得博覽會組織者頒發的最高金質獎章。金質獎章和獎狀記錄了張裕葡萄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的風采與輝煌。今天,這份珍貴檔案完好地保存在煙台張裕酒文化博物館。
張裕百年大酒窖是亞洲第一大酒窖,酒窖的五號拱洞,設置了一個古樸典雅的酒吧,來賓們可以在這個酒吧欣賞著歐洲古典音樂、品嚐各種美酒,體味張裕古老的曆史,接受酒文化的熏陶。在酒窖的八號拱洞,貯藏著公司各個年份所產的瓶裝酒
曆史廳以圖片及實物的形式介紹了新中國成立前張裕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曆程。1915年張弼士先生作為團長,黃炎培率領中國赴美商業報聘團赴美國舊金山,參加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會上,張裕的四種產品一舉奪得金獎及最優等獎狀,引起世人的轟動。這是中國近代開展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商業外交,標誌著以張裕為代表的中國酒類產品走出了國門,為世人肯定和矚目。從晚清到民國其間,張裕的創辦和成長得到了慈禧太後、光緒皇帝、李鴻章、王文韶、翁同龢、孫中山、袁世凱、黎元洪、康有為、張學良等政要和名流的關照和支持。
煙台張裕集團有限公司其前身為煙台張裕釀酒公司,是由我國近代愛國僑領張弼士先生1892年斥資300萬兩白銀,購下煙台東部和西南部兩座荒山,雇傭兩千勞工開辟了1200畝葡萄園,又在市區近海處購地61畝,建起一座兩層生產工作樓。至此,中國第一座帶有現代工業色彩的葡萄釀酒公司初現格局,而現在已發展成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公司成立時,光緒皇帝的老師、時任戶部尚書、軍機大臣翁同和親筆為公司題寫了廠名。1912年8月孫中山先生由上海水路北行,應袁世凱邀請赴京共商國是,途經煙台作短暫停留。21日他參觀了張裕公司,並為張裕題寫了“品重醴泉”四字,這大概是中山先生唯一的為企業的題詞。張裕公司的百年大酒窖素有亞洲奇觀之美稱,曆時11年經過兩次失敗,第三次才最終建成。沉入地下7米,低於海拔1米,整體方位北距海邊不到100米,占地2666平方米。酒窖雖傍海所建,又低於海平麵,但不滲漏,四季常溫14攝氏度左右。安放著一排排橡木桶,橡木桶有大有小,共有148種型號,其中有3隻大桶,是用法國林茂山所產橡木製成,每隻桶貯酒15000公升。1915年,張裕的可雅白蘭地、紅玫瑰葡萄酒、瓊瑤漿、雷司令白葡萄酒一舉榮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四枚金質獎章和最優等獎狀。張裕集團產品中最著名的是“解百納”幹紅葡萄酒和金獎白蘭地。“解百納”幹紅葡萄酒創始於上世紀三十年代,以“海納百川”取名。它是張裕獨創的一款由蛇龍珠、品麗珠、赤霞珠、梅鹿輒等幾種名貴葡萄精釀而成的葡萄酒,其中蛇龍珠在國內僅煙台有種植。
2003年11月30日,煙台這座海邊小城,由於剛刮完一場大風,天氣格外晴朗。滿街的張裕葡萄酒廣告特別晃眼。街道上匆匆行走的人們誰也不曾想到,讓煙台人引以為豪的張裕葡萄酒已卷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品牌之戰。
糾紛
張裕對“酒業盟軍”的戰爭
中國葡萄酒行業卷入了曆時最長、牽涉企業最多、影響最大的一次商業糾紛。
11月3日,隨著長城、王朝等葡萄酒業巨頭聯合向國家工商總局反對張裕注冊“解百納”商標,使得“解百納”商標之爭正式進入司法仲裁階段。
事件進入白熱化階段可追溯到去年年底。當時張裕集團5年後重返央視招標現場,共投入2890萬元競得兩個時段,重點宣傳包裝“張裕解百納”這個核心品牌。但是,國內葡萄酒市場以“解百納”冠名的幹紅葡萄酒不下20種,張裕全麵包裝“解百納”商標的行為遭到了同行的激烈反對,他們邊反對邊通過價格戰搶占“解百納幹紅”市場,推出的產品從10元到80多元不等,一時間解百納之爭風生水起。
就在此前,中國葡萄酒業發生了一件更加意外的事。2002年8月10日至14日,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煙台張裕、中國長城、中法合資王朝等單位在甘肅召開行業會議,修訂10年前製定的《葡萄酒國家標準》。不久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葡萄酒專業委員會及新天國際酒業也聲稱,要在2003年全國葡果酒會上拋出另一個新的“釀酒葡萄及葡萄酒技術標準和質量標準”,當然裏麵的技術標準製訂離不開“解百納”。一場關於解百納的“商標之爭”終於被演化成技術爭奪。隻是後來由於企業間的意見不統一,最終結果不了了之。
針對市場上出現了不同廠家出品的30多種“解百納”,張裕葡萄酒集團總工程師李記明表示,正是因為張裕對“解百納”商標的歸屬有信心,才會堅定不移地為“解百納”的市場推廣進行大筆投入。除了在西部設廠外,同時還投入了大量資金布局高端產品市場,分別與泰國泰中酒業和法國卡斯特合作,擴大張裕在“解百納”幹紅等高檔市場的市場份額。其中,與全球排第二的卡斯特合作內容包括:張裕投資參股49%卡斯特集團在河北廊坊的紅城堡葡萄酒;卡斯特投資參股30%於張裕在煙台福山籌建的張裕酒莊,合資金額800萬美元。
而長城等其他葡萄酒巨頭也不甘示弱。2002年6月,新天國際葡萄酒公司以控股近80%的方式收購西域酒業;從去年開始,排行國內老大的中糧集團開始整合旗下的三大長城品牌,改變長城三家公司產銷一體、各自為政的現狀,不斷擴大自身的市場。華夏長城一位高層公開表示,中糧整合三大品牌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改變長城過去“一盤散沙”的局麵,整合資源與張裕在高檔葡萄酒市場上展開爭奪。
解百納
“金山”還是“私家花園”
被業內人士尊為“高檔葡萄酒尊貴品牌”代名詞的解百納是座“金山”,而張裕堅稱這座“金山”從曆史上就是自己“私家花園的一座山”。據李記明介紹,早在1931年,當時兼任張裕經理的中國銀行行長徐望之就一直為張裕積多年之功而獨創的一種高檔葡萄酒沒有名字而苦惱,故在當時的煙台國際俱樂部邀請了一批文人墨客來為之取名,最後決定秉承張裕創始人張弼士倡導的“中西融合”的理念,取“攜海納百川”之意,將之命名為“解百納幹紅”。隨後,張裕於1936年9月15日經當時的“中華民國實業部商業局”批準,正式注冊了“解百納”商標,並取得了注冊證書,注冊證號是第33477號。
“這些資料可以從南京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查到,張裕並不是杜撰曆史事實。”李記明博士如是說。據李介紹,張裕曾在1939年《釀酒雜誌》刊登了一篇關於葡萄酒的分析報告,拉開了“解百納幹紅”叫板國際品牌葡萄酒的序幕。1959年,張裕又向當時的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注冊“解百納”商標,並準予備案。爾後,張裕先後對解百納幹紅的工藝進行了改造,並多次在布魯塞爾等國際博覽會上獲獎。同時,為了保護自己傾力打造的核心品牌,在商標法頒布後的1985年和1992年,張裕又將解百納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但因張裕高層人物更迭頻繁,最後不了了之。2002年2月,張裕再次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成功,4月拿到證書。
可是就在張裕解百納商標注冊成功後一個月,就遭到了長城、王朝等企業的聯名反對,並上書國家工商總局申請取消張裕的注冊。“張裕不能私自擁有解百納,因為解百納應該是紅葡萄品種的中文名稱,而不是商標專用名稱。”中糧集團長城酒業生產部有關人士如是說。
王朝的高層人士表示:“假如因為自己從英文裏找到一個單詞,就把中文意思給注冊了,並宣稱這個名稱是自己創造的,那也有點太荒唐了。”據反對張裕私自擁有解百納商標的人士介紹,解百納一詞是由“Cabernet”翻譯而來,解百納幹紅的一些主要原料?赤霞珠、品麗珠、蛇龍珠 的英文字母都有一個共同的字頭“Cabernet”,所以它應該是紅葡萄品種的中文名稱,而不是商標專用名稱。反對張裕的這些企業也用書籍記載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在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有關葡萄酒的書籍中,有將赤霞珠稱為“解百納”、品麗珠稱為“解百難”、“卡門耐特”的說法。
對此,李記明博士反駁說,70多年來,張裕始終將“解百納”作為一個品牌和一個注冊商標在使用,有著不可否認的連續性,其他少數企業抄襲和仿照張裕的產品生產時間也隻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不能因為少數企業近幾年的抄襲仿照使用,就認定其是葡萄酒品種、品係或商標的使用名稱,而去否定一個具有70年生命力的商標。
雖然張裕遭到了其他葡萄酒巨頭的聯合攻擊,但是得到了葡萄酒專家及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等部門的支持。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晁平教授表示,解百納僅僅是商標,而不是一個品種或品係。晁教授說,我國葡萄品種近千餘種,在已正式公布的葡萄品種名錄中,並沒有“解百納”這個品種,而且將赤霞珠、品麗珠和蛇龍珠等三個截然不同的葡萄酒品種歸為一類顯然不合適。他解釋說,“解百納”首先出現是在20世紀30年代,當時山東張裕葡萄酒公司所生產的一個紅葡萄酒品牌稱之為“解百納”,但在全國葡萄學術界和生產上一直沒有應用過“解百納”這個葡萄品種名稱,同時葡萄品種中也沒有“解百納”這個品係。
博弈
WTO語境下的品牌保衛戰
“解百納”商標之爭背後所隱藏的是利益之爭。解百納幹紅實際上已成為中國中高端葡萄酒的代名詞,成為了國產葡萄酒與洋品牌對抗的重要產品。
據有關數據顯示,世界葡萄酒業每年增長速度不到1%,而中國葡萄酒業每年增長速度超過了10%,中國乃至亞洲已經成為葡萄酒業最具潛力的市場,而解百納的銷量占整個產業銷量的近三分之一左右。目前全國已經有30多家企業在使用“解百納”招牌。正因為此,長城、王朝等企業認為,解百納目前已成為一個品種的通稱。如果張裕注冊“解百納”商標成功,其他企業都要麵臨承擔侵權責任、銷毀包裝、更改名稱的係列後果,這樣將使更多的廠家利益大受影響,甚至影響到整個葡萄酒行業的發展。
但是,張裕的李記明也表示,30多家企業一擁而上,讓消費者無法分辨真假,損失最重的還是消費者。從長遠來看,解百納一旦淪為假冒者牟利者使用的品牌,中國葡萄酒行業就等於失去了對抗外資洋品牌的利器。
導致品牌之爭如此激烈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洋酒壓境。據了解,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進口葡萄酒關稅高達65%,加之高消費稅和增值稅兩項,綜合稅率曾高達150%,這導致了進口葡萄酒的價格一直偏高,而在以後關稅減低的情況下,必然會降低洋酒進入國門的成本,估計大部分洋酒的價格會與國酒持平。如何盡快爭得更大的份額,也是國內幾大葡萄酒巨頭最關心的事。
“未來兩年中國葡萄酒企業將與洋品牌處於同一起跑線。”李記明表示,按照WTO協議,中國葡萄酒關稅將於明年繼續調低至14%。屆時,洋葡萄酒將會大舉進入。在張裕看來,這種局麵早已被預見。張裕打算以解百納的自有知識產權去對抗外來品牌的侵襲,本質上就是更高利益層麵上的一種博弈。
[編輯本段]離鄉背井
誠實品德
張裕葡萄酒1858年,張弼士家鄉遭受嚴重災荒,不少人離鄉背井,外出謀生。張弼士當時18歲,在鄉村竹坊做竹工,少年意氣,隻身漂洋過海前往南洋謀生。初在一家米店當雜工,後來又到了一家紙行當幫工。他做事勤懇認真,聰明過人,而且忠厚誠實,深得老板信任。 一次,一位從歐洲來的海員,拎著一箱子貴重東西,找到張弼士的住處,請他驗收。張弼士很奇怪,對這位海員說:“我在歐洲沒有親戚,這東西不是我的。”海員麵露難色:“你看,地址和姓名都沒有錯,退回去我怎麽交代?”雖然托運單上的收貨人明明是自己,可是張弼士堅決不收。最後,那位海員隻好采取了折中的辦法,暫時將箱子寄放在這裏,等複查清楚再作處理。臨走時他還說道:“如果一年以後,還沒人領,這個箱子就是您的了。”一年時間很快過去了,箱子依然沒人來取,張弼士也依然未將它打開,他還在耐心等待箱子的主人。此事在當地傳揚開來,紙行老板非常欣賞他的誠實品德,將店裏財務交他管理,後來,又將自己的獨生女兒許配給了他。這位賢惠的妻子以後成了張弼士事業成功的助手。
繼承遺產
幾年後,老板病逝,張弼士繼承了他的資產。有了一定的資產後,張弼士開始顯示他卓越的經營能力。他先抽出一部分資產,開設了一家經營各國酒類的商行,並承辦了當地的酒稅和新加坡的典當捐務,隨後又承包了荷屬東印度(在印度尼西亞)一些島嶼的鴉片煙稅,資產很快得到了較大的擴充。接著,他把目光投入了墾殖開發。
創辦實體
百年“張裕”當時,荷屬東印度殖民者為開發與掠奪鞭長莫及的島嶼資源,曾放手讓華僑組織墾殖公司,張弼士抓住這一時機,抽出大部分資產投入這一事業。1866年,他在荷屬葛羅巴埠創辦了裕和墾殖公司,大規模地開墾荒地,專門種植椰子、咖啡、橡膠、胡椒、茶葉等熱帶經濟作物,並在墾殖區間種雜糧,獲取了極大經濟效益。1875年,他又在蘇門答臘的阿齊創辦了新的墾殖公司。1877年和1878年,他在荷屬怡厘創辦的裕業墾殖公司、爪哇日裏創辦的笠旺墾殖公司就有橡膠園8處,雇工近萬人。在經營墾殖開發的同時,他積極捕捉機會創辦各類實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他在英屬馬來亞彭亨州文東埠開設東興公司,開采錫礦,賺了一大筆錢;在日裏開設日裏銀行,專門辦理華僑儲兌和僑匯業務,深受廣大華僑歡迎和依賴,業務得到很大發展;在棉蘭、檳榔嶼興建了大量中西合璧的住宅,大力發展房地產事業;組織了一個聯係海內外的藥材批發網,國內的名貴藥材多經張氏藥行批銷海外,海外名貴藥材及西藥,亦多經張氏藥行批銷回國,溝通了海內外藥材市場等。 1892年,清政府駐英公使龔照瑗奉命考察歐美富國之道,途經新加坡時,曾向張弼士詢及致富之術,張回答:“吾於荷屬,則法李克,務盡地利;吾於英屬,則法白圭,樂觀事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征貴販賤,操奇致贏,力行則勤,擇人任時,能發能收。亦如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若智不足以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強不能有所守,終不足以學斯術。吾服膺斯言,本此為務,遂至饒裕,非有異術新法也。”一番高論令龔氏大為歎服。 這樣,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30多年裏,張弼士終於建立起了自己的企業王國,最高資產達到七八千萬元,成為當時南洋華僑中首屈一指的富翁。
[編輯本段]事業有成
民族工業
1915年,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商品博覽會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一個人身上,這個人就是讓世人為之震驚、令國人為之驕傲的中華實業家張弼士。張弼士經營的“張裕葡萄釀酒公司”此次送展的“可雅白蘭地”、“紅萄萄”、“雷司令”、“瓊瑤漿”(味美思)一舉榮獲最優等獎和4枚金質獎章,這是中國商品首次在國際上獲得如此殊榮,“可雅白蘭地”也因此而命名為“金獎白蘭地”,成為馳名世界的名牌。從此,葡萄酒這種極品酒隻屬於西洋的曆史被永遠改寫,而這位曆史的改寫者就是當年編歌自唱的放牛娃張弼士。他在山東煙台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工業化生產葡萄酒的“張裕葡萄釀酒公司”,成為當時中國民族工業的一麵旗幟。
中國第一人
曆史的契機加上強烈的愛國之心成就了這位中國葡萄酒釀造第一人。 1890年,張弼士任巴城商務領事時,有一次參加法國領事舉辦的酒宴,席間,人們對所飲法國三星斧頭牌白蘭地名酒大為讚賞,法國領事為此大談酒經,並對張弼士說:“此酒用法國波爾多地區盛產的葡萄釀造,如用中國山東煙台所產的葡萄釀造,酒色並不遜色。” 張弼士雕塑張弼士問:“這話怎說?” 法國領事猶豫片刻後告之說:“當年英法聯軍入侵中國時,我也是其中一員,法軍駐屯天津附近時,我曾與其他士兵一起,到煙台采集了大批葡萄回營,用隨軍攜帶的小型壓榨機壓汁釀造,味道香醇,酒質與法國白蘭地可相為媲美。當時,法國官兵曾議論,瓜分中國領土時,法國要力爭山東,好在煙台設廠釀酒。” 張弼士聽後大為震驚,將此事牢記心中。1891年,張弼士應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之邀,到煙台商討興辦鐵路事宜。張弼士借此機會對煙台進行了全麵考察,了解到此地靠山麵海,氣候濕潤,土質肥美,確是種植葡萄的好地方。當即決定於此投資設廠,定名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1894年,張弼士投資300萬兩白銀,辟煙台兩座占地千畝的荒山,栽植從德、法、意等國引進的120多個優質葡萄品種,建立自己的大葡萄園;引進壓榨機、蒸餾機、發酵機、白橡木貯酒桶等釀酒先進設備,建造聞名中外的地下大酒窖,重金聘請歐洲一流釀酒師,建立了我國最早采用現代科學技術釀造葡萄酒的大企業。 經過多年的辛勤耕耘,伴隨著失敗與成功的考驗,“張裕葡萄釀酒公司”終於獲得了巨大成功。他們釀的酒色澤金黃透明,酒質甘醇幽香,風行全國,遠銷海外,在世界市場上嶄露頭角。1912年,孫中山先生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題詞“品重醴泉”,以示嘉勉;康有為下榻張裕酒廠亦曾書贈絕詩一首: 淺飲張裕葡萄酒,種植豆台芍藥花。更複法華寫新句,欣於所遇即為家。 風雨兼程終不悔,留得芳香在人間。張弼士在總結張裕創業史中寫道:“備曆艱阻”、“擲無數之金錢,耗無量之時日,乃能不負初誌。”
[編輯本段]打造國威
1898年,從印尼首都巴城到新加坡的海麵,波濤起伏,海水不時地拍打著停靠在碼頭的德國班輪。 張弼士一行3人和一名德籍家庭醫生準備乘坐德國班輪前往新加坡辦理商務。他叮囑管事購買4張頭等官艙票。船票買回來,卻隻有一張官艙票,3張統艙票。張弼士很奇怪,問管事為什麽隻買了一張官艙票,管事無奈地說“德國輪船規定華人不準購買官艙票,那張官艙票還是德國醫生買到的”。張弼士聽後,當即勃然大怒,將4張船票撕得粉碎,扔進了波濤洶湧的大海。他感到炎黃子孫的尊嚴受到了嚴重侵犯,良久不能平靜,隨手舉起慈禧太後賞賜的禦窯寶藍大花瓶向地板砸去,打了個稀巴爛,並憤然吼道: “豈有此理,華人不能坐官艙,什麽苟例?簡直欺人太甚!中華民族不可侮,中國人不可欺!” “對,中國人不可辱,我們堅決不坐德國人的船。”在場的中國人也義憤填膺地說道。 “大家說得對,我們要坐自己的船。清政府無能力辦商船,我張某來辦!”弼士旋即對一同來的創辦潮汕鐵路的張耀軒說: “記住,以後我的商船凡德國人一律不賣票!”眾人喝彩,海水呼嘯。 不久,張弼士邀張榕軒、張耀軒昆仲共籌航行蘇門答臘及中國南部海麵的遠洋航運,創辦了“裕昌遠洋航運公司”和“廣福遠洋輪船公司”。從此,遼闊的太平洋上開始出現飄揚著中國大清龍旗的僑辦遠洋巨輪,並專門與德國輪船同走一條航線,比德國的同等官艙票價低一半,並且一報還一報,不賣票給德國人,迫使德輪取消了歧視華人的規定,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威風。
[編輯本段]慷慨救國
紅頂商人
孫中山先生題詞張弼士深受清廷賞識倚重,是地道的“紅頂商人”。他不僅在晚清時期的國內政商兩界聲名赫赫,還經常代表清政府在海外叱吒風雲。他先後擔任清政府駐新加坡總領事、商部考察外埠商務大臣、閩粵兩省農工路大臣、欽命頭品頂戴、光祿大夫、粵漢鐵路總辦、佛山鐵路總辦等職。民國初年,還被任命為總統府顧問、工商部高等顧問、立法會議員、全國商會聯合會會長等。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後來北洋軍閥政府的相互傾軋,他卻看得十分透徹,對參政並不熱心,把一生的主要精力都傾注於“實業救國”,給當時積貧積弱的祖國和舉步維艱的革命事業以慷慨支持。
急公好義
辛亥革命初興,張弼士即鼓勵兒子張秩捃加入同盟會。當革命黨人在海外秘密活動時,張弼士便指示其南洋企業秘密援助,並通過胡漢民暗助孫中山30萬兩白銀。辛亥革命爆發後,張弼士又向孫中山捐贈一筆巨款,後來他還給福建民軍捐贈白銀7萬兩,1904年又為東海海防籌捐巨款。 1900年黃河決口成災,張弼士目睹災區慘狀,深為同胞遭難而憂慮,急回南洋募捐百萬兩銀款賑災,清政府為此賜其“急公好義”牌匾,豎於其故鄉大埔。 張弼士在海外倡導教育,弘揚中華文明更是不遺餘力,在新加坡等地,他創辦了中華學校和應新華文學校,又專門設置福利基金為外出學子輔助學費。在他的帶動下,新加坡、馬來西亞兩地相繼興辦了8所華文學校。他在汕頭設置“育善堂”,購置數十間樓房堂產作為嘉應五屬福利基金,為出國學子補助學費等。1905年他獲清朝皇帝光緒恩賜禦書“聲教南暨”匾額一方。在受匾典禮上,張弼士慷慨陳詞: “國家貧弱之故,皆由於人才不出,人才不出,皆由於學校不興,我等旅居外埠,積有財資,眼見他西國之人,在埠設西文學堂甚多,反能教我華商之子弟,而我華商各有身家,各有子弟豈不可設一中文學校,以自教其子弟乎?” 梁紹文在《南洋旅行漫記》中稱“在南洋最先肯犧牲無數金錢辦學校的,要推張弼士第一人”。張弼士的拳拳赤子之心、殷殷報國之誌可見一斑。江澤民題詞因疾而終
1916年9月,張弼士為慶祝“可雅白蘭地”酒榮獲金獎和赴美之行成功,在印尼巴城五知堂設中秋宴會,答謝中外賓客。會上他異常興奮,頻頻舉杯祝酒,導致心肌絞痛,12日,終因醫治無效,病逝於荷蘭皇家醫院,享年75歲。張弼士病逝後,移柩返籍途經新加坡、香港時,英荷政府下半旗致哀,港督躬親憑吊,民眾到處設牲祭奠,可謂生榮死哀。國學大師章炳麟亦敬送挽聯“南人光祖國,天際以歸魂。”當由汕頭溯韓江而上時,兩岸群眾均擺設牲儀致奠;甚至於孫中山先生在得知噩耗後,還特派代表送挽聯:“美酒榮獲金獎,飄香萬國;怪傑贏得人心,流芳千古。” 今人稱“張裕酒”是“國魂酒”,“裕”字原取意中華實業永遠“昌裕興隆”。如果說張弼士對中華釀酒業的最大貢獻,就是引進了西法釀酒(包括現在全國各地種植的釀酒葡萄,多半都是從他手中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那麽他釀造的中國“金獎白蘭地”等飲譽中外的葡萄美酒則把偉大的客家精神傳遞給了世界。
1915年,張裕公司創始人張弼士率團遠涉重洋,到美國舊金山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張裕葡萄酒首次在世博會上亮相,“可雅白蘭地”“紅玫瑰葡萄酒”“瓊瑤漿味美思”和“雷司令白葡萄酒”分別獲得博覽會組織者頒發的最高金質獎章。金質獎章和獎狀記錄了張裕葡萄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的風采與輝煌。今天,這份珍貴檔案完好地保存在煙台張裕酒文化博物館。
張裕百年大酒窖是亞洲第一大酒窖,1894年破土動工,經三次改建,曆時11年於1905年竣工。實際占地麵積為2666平方米,窖內麵積為1976平方米。酒窖深七米,距海岸線不足百米,低於海平麵一米,至今無滲漏。其精密的設計構造及嚴謹的工程質量堪稱中國建築史上一絕。窖內四季恒溫,自然保持在攝氏12--18度之間,對酒的陳釀非常有益。酒窖現為省級重點曆史文物保護設施。它在供來賓參觀遊覽的同時還擔負著陳釀貯酒的生產任務,窖內縱橫八個拱洞,藏桶600多隻,其中7號洞保存有百年桶齡的老桶,這些老桶均為建廠初期由歐洲引進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成型的橡木板材加工而成。特別是三個容量為15000公升(15噸)的大型橡木桶,桶高3米,兩端直徑為2.6米,桶寬為3.1米。據說該桶取材於法國林茂山。此山所產橡木,樹齡達100年之久,鋸開的桶材需陳放三年,經日曬雨淋,直至寄生出野山蘑菇並呈黑色才被選用。這三隻大桶被人們習慣地稱為“桶王”,在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一舉奪得金獎的白蘭地、瓊瑤漿、紅葡萄亦曾在三隻“桶王”中貯藏。這三隻桶與地窖同齡,是百年地下大酒窖的見證,也是張裕酒文化的象征。窖內的酒桶由橡木製成,主要因為:一、橡木質地堅硬,抗浸泡,耐腐蝕, 通氣性好,便於酒液的“呼吸”;二、橡木中含有鞣酸,鞣酸是白蘭地呈琥珀色的來源;三、橡木屬於草香型木質,可有效的增加白蘭地的香氣,使酒液芳香、醇厚、柔和。 酒窖的五號拱洞,設置了一個古樸典雅的酒吧,來賓們可以在這個酒吧欣賞著歐洲古典音樂、品嚐各種美酒,體味張裕古老的曆史,接受酒文化的熏陶。在酒窖的八號拱洞,貯藏著公司各個年份所產的瓶裝酒
曆史廳以圖片及實物的形式介紹了新中國成立前張裕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曆程。他的侄子張成卿先生是張裕首任總經理,百年地下大酒窖就是他主持設計、修建的。葡萄園的開墾及早期生產經營等工作均是由他完成。1915年張弼士先生作為團長,黃炎培率領中國赴美商業報聘團赴美國舊金山,參加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會上,張裕的四種產品一舉奪得金獎及最優等獎狀,引起世人的轟動。這是中國近代開展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商業外交,標誌著以張裕為代表的中國酒類產品走出了國門,為世人肯定和矚目。從晚清到民國其間,張裕的創辦和成長得到了慈禧太後、光緒皇帝、李鴻章、王文韶、翁同龢、孫中山、袁世凱、黎元洪、康有為、張學良等政要和名流的關照和支持。
煙台張裕集團有限公司其前身為煙台張裕釀酒公司,是由我國近代愛國僑領張弼士先生1892年斥資300萬兩白銀,購下煙台東部和西南部兩座荒山,雇傭兩千勞工開辟了1200畝葡萄園,又在市區近海處購地61畝,建起一座兩層生產工作樓。至此,中國第一座帶有現代工業色彩的葡萄釀酒公司初現格局,而現在已發展成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公司成立時,光緒皇帝的老師、時任戶部尚書、軍機大臣翁同和親筆為公司題寫了廠名。1912年8月孫中山先生由上海水路北行,應袁世凱邀請赴京共商國是,途經煙台作短暫停留。21日他參觀了張裕公司,並為張裕題寫了“品重醴泉”四字,這大概是中山先生唯一的為企業的題詞。張裕公司的百年大酒窖素有亞洲奇觀之美稱,曆時11年經過兩次失敗,第三次才最終建成。沉入地下7米,低於海拔1米,整體方位北距海邊不到100米,占地2666平方米。酒窖雖傍海所建,又低於海平麵,但不滲漏,四季常溫14攝氏度左右。安放著一排排橡木桶,橡木桶有大有小,共有148種型號,其中有3隻大桶,是用法國林茂山所產橡木製成,每隻桶貯酒15000公升。1915年,張裕的可雅白蘭地、紅玫瑰葡萄酒、瓊瑤漿、雷司令白葡萄酒一舉榮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四枚金質獎章和最優等獎狀。張裕集團產品中最著名的是“解百納”幹紅葡萄酒和金獎白蘭地。“解百納”幹紅葡萄酒創始於上世紀三十年代,以“海納百川”取名。它是張裕獨創的一款由蛇龍珠、品麗珠、赤霞珠、梅鹿輒等幾種名貴葡萄精釀而成的葡萄酒,其中蛇龍珠在國內僅煙台有種植。
2003年11月30日,煙台這座海邊小城,由於剛刮完一場大風,天氣格外晴朗。滿街的張裕葡萄酒廣告特別晃眼。街道上匆匆行走的人們誰也不曾想到,讓煙台人引以為豪的張裕葡萄酒已卷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品牌之戰。
糾紛
張裕對“酒業盟軍”的戰爭
中國葡萄酒行業卷入了曆時最長、牽涉企業最多、影響最大的一次商業糾紛。
11月3日,隨著長城、王朝等葡萄酒業巨頭聯合向國家工商總局反對張裕注冊“解百納”商標,使得“解百納”商標之爭正式進入司法仲裁階段。
事件進入白熱化階段可追溯到去年年底。當時張裕集團5年後重返央視招標現場,共投入2890萬元競得兩個時段,重點宣傳包裝“張裕解百納”這個核心品牌。但是,國內葡萄酒市場以“解百納”冠名的幹紅葡萄酒不下20種,張裕全麵包裝“解百納”商標的行為遭到了同行的激烈反對,他們邊反對邊通過價格戰搶占“解百納幹紅”市場,推出的產品從10元到80多元不等,一時間解百納之爭風生水起。
就在此前,中國葡萄酒業發生了一件更加意外的事。2002年8月10日至14日,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煙台張裕、中國長城、中法合資王朝等單位在甘肅召開行業會議,修訂10年前製定的《葡萄酒國家標準》。不久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葡萄酒專業委員會及新天國際酒業也聲稱,要在2003年全國葡果酒會上拋出另一個新的“釀酒葡萄及葡萄酒技術標準和質量標準”,當然裏麵的技術標準製訂離不開“解百納”。一場關於解百納的“商標之爭”終於被演化成技術爭奪。隻是後來由於企業間的意見不統一,最終結果不了了之。
針對市場上出現了不同廠家出品的30多種“解百納”,張裕葡萄酒集團總工程師李記明表示,正是因為張裕對“解百納”商標的歸屬有信心,才會堅定不移地為“解百納”的市場推廣進行大筆投入。除了在西部設廠外,同時還投入了大量資金布局高端產品市場,分別與泰國泰中酒業和法國卡斯特合作,擴大張裕在“解百納”幹紅等高檔市場的市場份額。其中,與全球排第二的卡斯特合作內容包括:張裕投資參股49%卡斯特集團在河北廊坊的紅城堡葡萄酒;卡斯特投資參股30%於張裕在煙台福山籌建的張裕酒莊,合資金額800萬美元。
而長城等其他葡萄酒巨頭也不甘示弱。2002年6月,新天國際葡萄酒公司以控股近80%的方式收購西域酒業;從去年開始,排行國內老大的中糧集團開始整合旗下的三大長城品牌,改變長城三家公司產銷一體、各自為政的現狀,不斷擴大自身的市場。華夏長城一位高層公開表示,中糧整合三大品牌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改變長城過去“一盤散沙”的局麵,整合資源與張裕在高檔葡萄酒市場上展開爭奪。
解百納
“金山”還是“私家花園”
被業內人士尊為“高檔葡萄酒尊貴品牌”代名詞的解百納是座“金山”,而張裕堅稱這座“金山”從曆史上就是自己“私家花園的一座山”。據李記明介紹,早在1931年,當時兼任張裕經理的中國銀行行長徐望之就一直為張裕積多年之功而獨創的一種高檔葡萄酒沒有名字而苦惱,故在當時的煙台國際俱樂部邀請了一批文人墨客來為之取名,最後決定秉承張裕創始人張弼士倡導的“中西融合”的理念,取“攜海納百川”之意,將之命名為“解百納幹紅”。隨後,張裕於1936年9月15日經當時的“中華民國實業部商業局”批準,正式注冊了“解百納”商標,並取得了注冊證書,注冊證號是第33477號。
“這些資料可以從南京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查到,張裕並不是杜撰曆史事實。”李記明博士如是說。據李介紹,張裕曾在1939年《釀酒雜誌》刊登了一篇關於葡萄酒的分析報告,拉開了“解百納幹紅”叫板國際品牌葡萄酒的序幕。1959年,張裕又向當時的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注冊“解百納”商標,並準予備案。爾後,張裕先後對解百納幹紅的工藝進行了改造,並多次在布魯塞爾等國際博覽會上獲獎。同時,為了保護自己傾力打造的核心品牌,在商標法頒布後的1985年和1992年,張裕又將解百納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但因張裕高層人物更迭頻繁,最後不了了之。2002年2月,張裕再次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成功,4月拿到證書。
可是就在張裕解百納商標注冊成功後一個月,就遭到了長城、王朝等企業的聯名反對,並上書國家工商總局申請取消張裕的注冊。“張裕不能私自擁有解百納,因為解百納應該是紅葡萄品種的中文名稱,而不是商標專用名稱。”中糧集團長城酒業生產部有關人士如是說。
王朝的高層人士表示:“假如因為自己從英文裏找到一個單詞,就把中文意思給注冊了,並宣稱這個名稱是自己創造的,那也有點太荒唐了。”據反對張裕私自擁有解百納商標的人士介紹,解百納一詞是由“Cabernet”翻譯而來,解百納幹紅的一些主要原料?赤霞珠、品麗珠、蛇龍珠 的英文字母都有一個共同的字頭“Cabernet”,所以它應該是紅葡萄品種的中文名稱,而不是商標專用名稱。反對張裕的這些企業也用書籍記載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在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有關葡萄酒的書籍中,有將赤霞珠稱為“解百納”、品麗珠稱為“解百難”、“卡門耐特”的說法。
對此,李記明博士反駁說,70多年來,張裕始終將“解百納”作為一個品牌和一個注冊商標在使用,有著不可否認的連續性,其他少數企業抄襲和仿照張裕的產品生產時間也隻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不能因為少數企業近幾年的抄襲仿照使用,就認定其是葡萄酒品種、品係或商標的使用名稱,而去否定一個具有70年生命力的商標。
雖然張裕遭到了其他葡萄酒巨頭的聯合攻擊,但是得到了葡萄酒專家及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等部門的支持。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晁平教授表示,解百納僅僅是商標,而不是一個品種或品係。晁教授說,我國葡萄品種近千餘種,在已正式公布的葡萄品種名錄中,並沒有“解百納”這個品種,而且將赤霞珠、品麗珠和蛇龍珠等三個截然不同的葡萄酒品種歸為一類顯然不合適。他解釋說,“解百納”首先出現是在20世紀30年代,當時山東張裕葡萄酒公司所生產的一個紅葡萄酒品牌稱之為“解百納”,但在全國葡萄學術界和生產上一直沒有應用過“解百納”這個葡萄品種名稱,同時葡萄品種中也沒有“解百納”這個品係。
博弈
WTO語境下的品牌保衛戰
“解百納”商標之爭背後所隱藏的是利益之爭。解百納幹紅實際上已成為中國中高端葡萄酒的代名詞,成為了國產葡萄酒與洋品牌對抗的重要產品。
據有關數據顯示,世界葡萄酒業每年增長速度不到1%,而中國葡萄酒業每年增長速度超過了10%,中國乃至亞洲已經成為葡萄酒業最具潛力的市場,而解百納的銷量占整個產業銷量的近三分之一左右。目前全國已經有30多家企業在使用“解百納”招牌。正因為此,長城、王朝等企業認為,解百納目前已成為一個品種的通稱。如果張裕注冊“解百納”商標成功,其他企業都要麵臨承擔侵權責任、銷毀包裝、更改名稱的係列後果,這樣將使更多的廠家利益大受影響,甚至影響到整個葡萄酒行業的發展。
但是,張裕的李記明也表示,30多家企業一擁而上,讓消費者無法分辨真假,損失最重的還是消費者。從長遠來看,解百納一旦淪為假冒者牟利者使用的品牌,中國葡萄酒行業就等於失去了對抗外資洋品牌的利器。
導致品牌之爭如此激烈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洋酒壓境。據了解,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進口葡萄酒關稅高達65%,加之高消費稅和增值稅兩項,綜合稅率曾高達150%,這導致了進口葡萄酒的價格一直偏高,而在以後關稅減低的情況下,必然會降低洋酒進入國門的成本,估計大部分洋酒的價格會與國酒持平。如何盡快爭得更大的份額,也是國內幾大葡萄酒巨頭最關心的事。
“未來兩年中國葡萄酒企業將與洋品牌處於同一起跑線。”李記明表示,按照WTO協議,中國葡萄酒關稅將於明年繼續調低至14%。屆時,洋葡萄酒將會大舉進入。在張裕看來,這種局麵早已被預見。張裕打算以解百納的自有知識產權去對抗外來品牌的侵襲,本質上就是更高利益層麵上的一種博弈。把精心選出的成熟度最佳的每一種葡萄單獨發酵,采用當今葡萄酒行業最科學合理的氣囊壓榨機柔性提取發酵醪液中各種營養成分,再進行原酒處理,保證每一種原酒都保持其釀酒葡萄的獨特風格。處理好的葡萄原酒按嚴格的科學配比混合後,進入橡木桶陳釀,在張裕地下大酒窖最優良的法國進口橡木桶中貯存兩年以上。這樣的葡萄酒中能浸入橡木的芬香,口味更醇厚,餘味更和諧。白蘭地是英文Brandy的譯音,它是以水果為原料,經發酵、蒸餾製成的酒。通常所稱的白蘭地專指以葡萄為原料,通過發酵再蒸餾製成的酒。而以其他水果為原料,通過同樣的方法製成的酒,常在白蘭地酒前麵加上水果原料的名稱以區別其種類,如蘋果白蘭地、櫻桃白蘭地等。張裕的可雅白蘭地獲金獎後就更名為金獎白蘭地,是唯一的國產白蘭地。白蘭地是以含酒精較低的葡萄原酒,再將葡萄原酒蒸餾得到無色烈性酒。將得到的烈性酒放入橡木桶儲存、陳釀,再進行勾兌以達到理想的顏色、芳香味道和酒精度。白蘭地酒精體積分數在40%左右即為40度的白酒,色澤金黃晶亮,具有優雅細致的葡萄果香和濃鬱的陳釀木香,口味甘洌,醇美無瑕,餘香縈繞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