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0)
2015 (94)
最早對濟南兩字有印象,應該是小學看《十萬個為什麽》裏麵有一問;“濟南為什麽又稱作泉城,濟南的泉水是如何形成的?答案大意是;離濟南城不遠有座千佛山,兩地的高差和特殊的地質條件使濟南成了“家家泉水家家柳”的名城。
去過幾次濟南,但對濟南的印象一直有些模糊,或許是之前看過的幾張民俗畫打下的烙印太深,容不下所看到的真實濟南。畫麵很簡單,幾株隨風飄擺的柳樹,半條小巷,石台階,石井台,幾個古裝婦女在樹下說笑,一群梳著髽鬏的孩童在遊戲,畫角露出一汪池水,兩股泉水噴湧,一高一低。
帶著這樣的印記去尋找畫麵上的濟南,穿街走巷,隻是一次次的失落。所有的名泉都被修繕的麵目全非,沒有了原有的開闊,被後建的亭台闌珊圍裹,不知是無知,還是僅為了那幾張門票?失去自然野趣的名泉,沒了觀賞性,也沒了詩意;綠柳如煙的街巷也被寬闊的馬路代替,路邊的行道樹都很細小,與寬闊的馬路不成比例,就連著名的大明湖也因為擴建,岸邊的柳樹寥寥無幾,浩淼的水麵顯得清冷孤寂,印記中的濟南不見了,家家泉水家家柳似乎也隻是個傳說。
第一次見到的天下第一泉,隻是盆子底兒大的幾股湧動,連水麵都沒有脫開。周邊圍看的人說;連著幾年大旱,井裏的水都打不著了,能有這樣就不錯了。再次看到第一泉,翻出了水花,離開水麵有一尺,有了連雲港花果山人工水簾洞的經曆,再看這些有著曆史的景觀總會生出一些懷疑。人工噴泉早就可以要多高有多高,要多粗有多粗,人工水幕都可以造得出來,何況區區幾注泉水呢。真的假的,假的真的,疑慮中早失去了那些原有的興奮。
家家泉水家家柳,這樣的濟南我相信是存在過的,“泉城”的美譽也不會隻是浪得虛名,千佛山還在,大明湖還在,那些遠古至今在此繁衍生息的濟南人還在,泉水會失,泉水也會再來。“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曾經的濟南,將來的濟南,有這句古詩在,就有依照描繪的藍圖。
寫到此,思緒竟哢嚓一下斷了,原本想描繪一下濟南的那些美好,那些曆史,那些人物,想到了李清照,韓複榘,想到了水滸中的天罡星,地煞星;齊魯大地向來豪傑遍地,英雄輩出,而柳絮翻飛,荷塘泛舟的地方也定有她的溫柔;“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相傳這首詞就是少女時代的李清照描寫她在濟南的一段遊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