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波

心如止水是一種境界,一種修煉,也是一種無奈與蒼老。不管年齡多大,經曆如何坎坷,有心如水,總是希望風兒吹過,帶起片片漣漪,湧起層層水濤,掀起滔天的巨浪,將那沉澱水底的淤積盡情宣泄...
個人資料
占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旅遊散心卻成了添堵

(2014-09-10 23:30:00) 下一個

    青島,一個全家人都喜愛的地方。每次去都會有不同的發現留下不同的記憶與依戀。在所到過的一些地方,女兒的評判是最最客觀最最貼近實際的了。沒有任何地域觀念,不受大眾主流的影響; “ 青島的公共汽車比北京的幹淨。”

    青島的公交車窗戶擦得十分明亮,沒有很多人,上車基本上會有坐位。我說的當然不是上下班的高峰期。坐公交車遊覽城市視線比低矮的出租車好多了,對不熟悉青島的外地人是最好的出行工具了。到一個地方隻遊大眾景點,照兩張像表示到此一遊,這樣的旅遊從來不是我的選項。遊覽公共景點不但人很多,一站一門票,有的更是層層買票搞得人很煩,把旅遊的興致一天的好心情掃蕩一空。這樣額旅遊與其說是散心,倒不如說是自掏腰包添堵。
    青島總體印象很好,紅頂綠樹,碧海藍天,適宜的溫度,溫馨的街巷,還有很多獨具特色的膠東小吃。不好的印象,一是海濱浴場疏於管理,水中有很多漂浮物,玉米芯,塑料袋,飲料包裝……,揮臂擊水時不小心碰到,會猛然一驚,十分敗興。這些雜物對水性不好的人還會有危險,一時的驚悸會亂了節拍,嗆水就在瞬間。有一次去青島,我一直遊過太平洋保險公司的那塊水中廣告牌,回程時感到非常累,慢慢地仰泳想休息一下,反手劃水,一下碰到一團軟綿綿的東西,節拍一亂喝了兩口水,以為是碰到了大海母,有的海母有劇毒蟄一下不得了。翻過身穩下神來細看,原來是一團封閉在塑料袋,裏麵裝的是快餐垃圾,半浮半沉地在水中遊蕩。

     第二個不好印象就是遊嶗山了。嶗山道士天下聞名,去青島,很多人會到嶗山看看。在道佛兩家中取舍,我一直比較偏重些道學。喜歡那種“在世不隨世,出家不脫塵”的隨心隨意。不像佛學的清規戒律那樣多。嶗山的山石很怪,都是風化成沒棱沒角圓滾滾的樣子。山腳下有纜車直到半頂的道觀山門。買票乘纜車,飄忽在青灰色的怪石之上,確有一種得道就要升天的快意。及至下得纜車,步至山門,大門緊閉,要到旁邊的小門買票方能繼續登山。錢不在多少,有一種被蒙騙的感覺。如此重要的信息,為什麽不在大門口,在纜車處告知遊客?把遊客騙至山門,在猛然收一個狠的,玩弄的是一種術數權謀,讓人很是看不起,清靜之地搞得如此醃臢,不看也罷,沾一身銅臭氣反而惡心幾天。翻身乘纜車下山,寧願一路的門票車費白花。嶗山無道,隻認錢財,是文化的悲哀,時代的悲哀。

      全國大大小小的景點,原本陶冶心境的好去處,大都如此。前人留下的文化,現在都在拿來變錢,房子大了,衣服光鮮了,腦殼卻空了。印度的經濟比中國尚差一截,百姓的生活還不到溫飽,可是全國各地與宗教信仰有關的場所,不論是有年頭的沒年頭的,就是釋迦牟尼的誕生地也是不收費的。有心者自願在募款箱裏放錢,無多無少,全是心意。華盛頓凡是與公共教育有關的場所都是免費開放的,所有的曆史景點,公園綠地,包括耗資巨大的動物園,博物館,更不用說圖書館和活動中心了。什麽事到中國都會變味,旅遊旅成這樣,全世界絕無僅有,那些聰明的引路人腦袋也進水了?旅遊更貼近教育,屬於事業而非商業。國內旅遊千萬不要到這些開放的景點去,誰去誰都會添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