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探月首席科學家”和網友關於科學問題的態度和風度
(2007-12-16 13:06:22)
下一個
探月首席科學家接受本報采訪 就網友質疑月照多出一坑係拚接誤差所致做出回應
稿源:南方都市報 日期:[ 2007年12月7日 ]
昨晚,參加首屆東莞“天文科普活動周”的中科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對於網友質疑拚接誤差多出一個坑的問題,他表示美國拍照後用了10年校核,“我們這個圖才3天啊,對不對?這技術拚接上有一些具體……”予以側麵回應。但他更願意強調月照真實性,對於細節問題則堅持“不值得一談”。
比美國月照多出一個坑
11月26日嫦娥首幅月照發布後,有網友提出嫦娥月照酷似美國之前的月照,甚至懷疑會不會是抄襲。
11月30日,網友LiuJun在中國探月論壇發帖稱,從嫦娥照片上發現新的月表撞擊點。在相同區域,嫦娥月照比NASA的多了一個撞擊坑點。
12月2日,歐陽自遠在上海駁斥“首幅月照係抄襲美國”時引用了這個發現,並表示,嫦娥月照多出來的一個小坑,或許是美國圖像的分辨率還不夠高,或許是在2005年至2007年間月球遭受新的小天體撞擊而形成的。
嫦娥月照發現新的撞擊坑點成為大新聞,全國各大媒體都爭相報道,路透社等也發了消息。
或由於拚接誤差
同一天,上海網上天文台天之文社區網友“美的眼睛”就提出了質疑,通過仔細比對,這位網友發現,嫦娥月照中的兩個坑對應的其實就是NASA中的一個坑。據此他推斷,要麽是美國的圖片拚接錯誤,要麽是“嫦娥”的照片拚接錯誤,但不會是新的撞擊點。而公布的嫦娥月照飛行效果圖,可以看到在這個三維立體圖片裏麵中,在相同的位置上隻有一個坑。
隨後網友們又發現,拚接誤差不是這一個點,而是一條拚接線,有的地方被修正得很完美,也有的地方出現了“重影”。
不久世界上最大的業餘太空科學組織美國行星協會網上,一位名叫EmilyLakdawalla的天文學者也撰文提出了同樣的看法。
瑕不掩瑜
雖然網友們認為並沒有多一個坑,隻是拚接誤差,但大家對此都很諒解。在紛繁複雜的拚接過程中,難免出現一點技術上的小誤差,“雖然歐陽先生沒有調查就引用了不嚴謹的網友判斷,但這絲毫不會影響月照的真實性,甚至這恰恰說明我們的照片是真的。”網友表示。
也有網友表示希望能夠得到官方的回應,“技術誤差並不可怕,誰都會有,隻要及時向公眾說明就行了,畢竟那麽多媒體都報道說嫦娥發現了新的撞擊點,趕快澄清總是好的。”
還有網友表示,正是公眾和媒體等方麵的壓力才使得科學家們“趕製”出月照,瑕疵在所難免,“實際上這個照片完全就是給公眾看的,對於科研而言原始數據才有意義。”
EmilyLakdawalla也表示,“在我看來,嫦娥的照片不是假的,但那個新坑是不存在的……(無論如何)中國確實發射了月球探測衛星上天,而且做了非常漂亮的圖片,比起(現在用的)克萊門特飛船拍到的圖片有了很大的飛躍”。
■對話
拚接誤差問題不值一談
南都:最近網上對嫦娥月照有一些爭論,特別是嫦娥月照比美國拍的“多”了一個隕石坑的問題很多人都關心,有網友說是拚接錯誤造成的……
歐陽自遠:這個問題分兩個層次來講:第一,中國的照片是真是假,這是原則問題,這是絲毫不容許亂說的,這是對我們國家的侮辱,這是對1.7萬人工作成果的否定,這是原則問題,我希望你們能夠理解這一點。
第二個問題,美國的圖是1994年拍到,2005年才校核了,多少年?10年啊,我們這個圖才3天啊,對不對?這技術拚接上有一些具體……因為牽涉到很多很多因素,我認為沒什麽關係的,我們還沒有最後定型啊,所以我的意思啊,不能以此認為是假的,而且那個事情也沒有多大爭論的意義。
我認為不要去糾纏這些問題,為什麽呢?這個是真假的問題,真假是不允許有任何懷疑的,難道我們會去做假嗎?那麽多人,這是侮辱啊,所以我要說清楚。
南都:那就是說,我們在3天內,采用技術拚接出來的圖片,可能在拚接過程中有一定瑕疵,但美國人是用10年時間才拚接出來的圖片,不一定能說明他……
歐陽自遠:他也有很多問題啊,我跟你說啊,不要在這個問題上麵,我建議你就講真假問題,不要講後麵的,那個沒有多大意思。
南都:問題是,在網絡上,那個多了的隕石坑大家議論很多……
歐陽:我告訴你一個問題,阿波羅還是假的呢,你知道現在還在爭論這個問題。美國航空航天局對這個問題什麽態度?
南都:回避,不爭論。
歐陽自遠:不是回避,是不值得一駁。現在這個問題,我也覺得,不值得一談,置之不理,為什麽?這種小兒科的問題,不要談。另一個問題就是爭論,你讓網友去爭論吧,媒體不必去摻和了,好不好?
我們就談真假,不去談細節了。細節,坦白講你們搞不懂的,你知道有多少繁瑣的細節啊,你去扯這個扯不清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