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意日三國同盟締結前後日方經緯簡介 十一 簽訂三國同盟之最後決心

(2007-05-02 03:29:43) 下一個
有關7月19日的“四柱會談”,近衛首相留下了名為“組閣中四柱會議決定”的文件。其中第二項的對世界政策中,寫有以下四點,

1 為了對應世界局勢的巨變以及東亞新秩序的建設,圖謀強化德意日軸心,實施東西策應的各項政策。不過對於強化軸心的方法以及實現的時機等,視世界情勢,不可錯失良機。

2 對蘇關係,力求簽訂日滿蒙互不侵犯條約(有效期五到十年)和迅速解決懸案的同時,充實軍備確保對蘇不敗。

3 將東亞以及鄰近各島嶼以及英法賀葡殖民地包含在東亞新秩序之內,進行積極處理。但是排除與此相關的各國會議。

4 避免同美國的無用衝突同時,堅決排除有關東亞新秩序建設方麵的實力幹擾,實現我方方針。

原則上,“四柱”已經決定在外交關係上強化德意日軸心,但是關於軸心的內容,程度等問題尚沒有達成一致。

7月22日第二次近衛內閣成立當天,陸海軍首腦舉行了懇談會,為了7月27日正式召開的大本營政府聯絡會議,協調陸海軍的步調。7月12日提出的“時局處理綱要”已經原則上得到陸海軍方麵的承認,到7月22日的會議為止陸海軍又多次交換意見,話題已經上了一個層次。陸軍方麵堅持要締結德意日三國軍事同盟,海軍方麵則仍然有相當的保留態度。7月27日的聯絡會議上,“時局處理綱要“正式得到認可,“政治上強化同德意的關係”作為近衛內閣的外交方針被確認。但是這個政治關係是否發展到軍事同盟,由於海軍方麵做出的困難表示,沒有正式決定。以此為基礎,7月30日鬆岡外相提交了強化德意日軸心關係的具體方案。這個被稱為“鬆岡方案”的提案,在前麵提及的德日互相承認互相協作的基本方案中上並沒有變化,但是內容上有重大飛躍。前麵提及的方案,基本原則為“不參戰的前提下盡量援助”,盡量避免軍事方麵,鬆岡方案中則提到“來自德意方麵的對英軍事協作的期待到來後,原則上應作對應。”鬆岡方案即使做“自主決定參戰與否,避免自動參戰的義務”之理解,毫無疑問也將同德日的合作提高到了對英軍事同盟的水平。在此之上,對美國方麵也前進了一步,做出了“一旦到達和美國進入戰爭狀態的危險境地,雙方應該就共同采取的措施協商。”無論是大致方針還是具體步驟,日本政府已經正式作出了加強德意關係的決定。對於加強德日關係的具體步驟,日本做出的第一步是探測德國意圖,間接傳達日本方麵的意願。為了避免冒失地提出己方意願導致交涉中不利,這也是自然的舉措。

這個時候德國對日本的態度,日本方麵並沒有確切的判斷。德軍的勝利導致德國國際地位上升,7月19日希特勒發表對英和平演說,對日本態度有所冷卻。然而德國方麵的這種冷淡態度,並沒有簡單導致追隨德國熱潮的衰退。這種情況下,鬆岡外相認為做出“堅持獨立立場,不一定非要同德意締結同盟,有利則結,不利則考慮同英美結盟,甚至救援英國”的姿態,更有利於對德交涉。8月1日,鬆岡外相先後召見法國大使亨利和德國大使奧托,要求法國允許日軍通過北部法屬越南。召見德國大使奧托時,表示朝野雖然有同德國結盟的傾向,具體實現並不容易。為了促使內部對德國交涉更讚成,希望知道德國態度。鬆岡表示,希望知道德國關於以下問題上的態度,

1 即使德國認為日本能夠單獨解決中國問題無需插手,也希望知道南洋方麵,德國對於日本的(建設東亞新秩序)理想采取什麽態度;

2 對於日蘇關係,德國有什麽期望;

3 對於日美關係,德國將對美國有什麽舉動,又打算為日本做些什麽。

同一天,日本駐德國大使來棲拜訪德國外交部,探測德國方麵態度。8月7日,收到東京訓令後再度走訪,探測德國對於日本建設東亞新秩序的態度。對此,8月1 日的鬆岡奧托會談中,奧托回避實質性的承諾,給人以對於強化協作缺乏熱情的印象。在柏林,來棲大使同德國外務次官維茨則克的會談中,維茨則克也表示保留 “慎重的態度”。根據奧托大使給柏林的報告,8月1日鬆岡奧托會談中,鬆岡外相仍然集中於經濟方麵,對於南洋也僅僅表示了在經濟問題上希望知道德國意向。 8月7日來棲大使同德國外務次官維茨則克的會談後,德國方麵也判斷鬆岡外交僅僅是簡單地延續過去要求德國對法屬印支荷屬印尼的“無關心”,似乎並沒有理解鬆岡外交締結對英軍事同盟的積極態度。同時自“敦刻爾克大捷”以來,法國屈服,對英登陸並且迫使英國屈服的樂觀情緒蔓延,在這樣的判斷下,利用日本力量分散在遠東的英法力量對於德國重要性下降。相反,避免刺激美國而有意疏遠日本的意見也有所抬頭。德國對於日本本來就有種種不滿,例如6月20日德國外交部經濟局長威爾的備忘錄中即提到,日本要求德國對於法屬印支方麵的支持,“令人驚訝”。其他的問題上,比如滿洲大豆的出口錫礦石的轉運等等,日本的態度都不算友好等等。德國方麵的冷淡態度,當然引起鬆岡外相的焦躁情緒。8月13日,鬆岡再度召見奧托大使,表明美國對日本也有表態,日美和解可能性也存在。雙方打起了外圍戰。

8月23日,日本駐德國大使來棲突然得到了裏賓特洛甫的通知,聲稱德國將派遣斯塔莫公使訪問日本。根據戰後的東京審判中斯塔莫的供詞,此次訪問日本的任務如下,

1 判斷日本對於德國的真實意圖;
2 如果日本有同德國簽訂新協定的意圖,立刻由奧托大使開始談判;
3 交涉各條款如果有必要經柏林同意,交涉進展前立刻報告柏林。

派遣斯塔莫公使訪問日本,是德國對於日本的意圖積極做出了反應。之所以德國突然采取對日積極態度,首先在於德國改變了對於迫使英國屈服的樂觀態度。40年 5月,邱吉爾擔任新首相,堅決抗戰。7月19日希特勒發表了對英和平演說,意圖引誘英國屈服,7月22日英國外相哈裏夫科斯堅決拒絕希特勒提議,表示英國將一直堅持到戰爭勝利。7月16日,希特勒下達了登陸英國的第16號指令,但是因為無法突破英國優勢的海軍力量,具體方案一直無法製定。8月中旬希特勒親自縮小了登陸英國的計劃,“情勢不明的情況下不會下達最終命令”,很明顯已經認定短期內無法實現登陸英國的計劃。德英之間的戰爭長期化,已經無法避免。利用日本分散英國力量的意義,再度被重視。

其次,對於美國參戰的問題,也不容樂觀。美國中立一直是歐洲戰爭爆發後德國追求的目標,為此德國宣傳機器一直為此竭盡全力。然而8月17日,美加兩國決定設立共同防衛會議;8月20日,英美達成美國以50艘驅逐艦交換英屬島嶼協議,希特勒對於美國的不介入已經難以置信。40年美國關於戰爭介入問題做出了一係列重大舉措,除上述兩項外,根據英國請求,7月12日派遣海軍作戰部次長常駐英國,陸軍戰爭計劃部長以及陸軍航空司令短期駐在英國;8月6日,派遣參謀人員赴英,“目的為研究如何促進對英武器援助效率”;8月31日,表示美英兩國將定期交換軍事情報;10月-11月,開始考慮統一英美兩國武器規格問題。對此,德國方麵自然有所警惕。

第三,自然是擔心日美和解給德國帶來不利影響。奧托大使給德國的電報中也一直勸告德國警惕日本同英美各國的妥協。8月15日奧托給德國的電報,提及日本同英美荷蘭達成南洋“維護現狀”協議的流言廣泛,對德國政府也有觸動。

斯塔莫即將來訪的消息,給鬆岡帶來生氣。斯塔莫本人是裏賓特洛甫心腹,在柏林同日本大使館也屢有交道。根據日本駐外使館的情報,8月底日本方麵判明斯塔莫的來訪意在加強德日關係。對於加強同德意關係一直持反對意見的海軍而言,政治氣氛已經非常不利。左右為難的困境中,身體本來不好的吉田善吾海相健康狀況惡化,9月3日住院,4日辭職。5日,日本任命了及川古誌郎大將為新任海軍大臣。9月6日,四相(首外陸海)會議召開。

在四相會議召開前,為了對應斯塔莫的來訪外陸海三方麵已經曆經磋商,作成了名為“關於軍事同盟交涉之方案”的決議,並在四相會議上正式決定。這個方案和以前的方案相比,最大的差別在於將美國添加為同英國同樣的對手,“一旦同美國進入戰爭狀態,將采取任何手段予以援助”,對英軍事同盟進一步成為對英美軍事同盟。日本態度之變化,首要的原因當然是日美關係惡化。40年7月25日,美國將石油,廢鋼鐵列入對日本輸出管製物品清單;7月31日,禁止航空用油的出口;8月下旬,東京收到美國即將達成對日本全麵禁運的電報(此時美國內部確實有此提議)。英荷等在遠東勢力減弱,遭致日本垂涎的同時當然也成為美國目標。雙方在亞太地區的明爭暗鬥利益衝突激化,日本當然要采取相應對抗措施。

9月6日的四相會議中談及的細節不明,根據東條英機以及及川新海相在東京審判的供詞,四相會議承認了“關於軍事同盟交涉之方案”,但是海軍方麵堅持回避自動參戰義務,表示了一向的慎重。9月7日,斯塔莫到達東京,同奧托大使一同首先拜會鬆岡外相以及原駐德大使大島浩交換意見,正式談判於9月9日開始。第一次會談於9月9日開始,12日結束,要點大致為,

9月9日,德國承認日本在“大東亞”的政治指導地位,但是要求經濟權益;德國認為日方提出的共同宣言,態度不夠強硬,發表反而會造成各國對此的輕蔑(事實上意味著拒絕);三國關係強化要極力達到防止美國參戰的目的,因此要成立不至於被美國誤解的強有力結合;

9月10日,鬆岡向斯塔莫提出日方方案,大意為:
1 日本承認德意在歐洲新秩序建設方麵的指導地位;
2 德意承認日本在建設大東亞新秩序方麵的指導地位,互相尊重;
3 德意日為前兩項的實現互相協作,共同協商采取有效方法;
4 德意日相互倚助,建設世界新秩序,並為其的實現整合各自的努力。
關於太平洋上原德屬島嶼,日本希望德國無條件承認現占據島嶼為日本領土,其他各島有償轉讓。關於大東亞的範圍,鬆岡外相作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以北德全部範圍”之說明。鬆岡這一天提出的方案對於締結軍事同盟的問題上仍然不清楚,當然遭致德國方麵不滿。

9月11日,斯塔莫和奧托大使向鬆岡外相提出,修改第三條,明確雙方協助的性質為“對美軍事同盟”。第三條應改為,
3 德意日相互協助,三國中的一國遭到現在還沒有加入到歐洲戰爭以及中日戰爭國家(很顯然,隻有美國)的攻擊時,應當互相予以政治經濟軍事方麵的援助。
鬆岡表示同意。

鬆岡同斯塔莫達成一致後的9月12日,四相會議召開。按照近衛首相留下的筆記,東條陸相讚成,及川海相表示需要考慮(日本常用的不讚成之禮節性表示)而散會。海軍方麵對此一直抱有顧慮,認為締結軍事同盟至少要有,第一,絕對要保留自主參戰權;第二,原德屬太平洋島嶼問題上,要德國讓步;第三,為了實現三國互助德國應努力保障同蘇聯的互助。日本雖然狂妄,也知道無論如何同時同蘇美開戰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此如果對美不惜一戰,要確保蘇聯的相對友好。9月13 日鬆岡同海軍方麵要人就以上幾個問題反複協商,達成一致,決定在附屬協定書以及交換公文中規定各國的自主參戰權,德屬太平洋島嶼以及對蘇關係也要包含在內。終於,得到海軍方麵同意。9月13日下午五點,四相會議重開,正式完成外陸海三方麵調整,並決定16日召開禦前會議。14日一早,各方麵就此召開了聯絡會議準備會,海軍大臣及川古誌郎作了讚成的發言。日本方麵對於協定的反對,搬開了最後一塊絆腳石。對此前海相吉田善吾感歎“這麽快的變化令人吃驚”,近衛首相也詢問了海軍次官豐田,豐田表示,

“海軍實際上還是反對三國條約的。但是現在國內政治局勢,已經不允許海軍反對了。”

及川海相本意仍然是強烈希望避免對美軍事衝突,因此一直對三國同盟可能導致的對美國刺激保有“危懼”。鬆岡則說明,情勢如此推移一年以內日美之間必將爆發戰爭,不如結成三國同盟,如果有可能加入蘇聯的四國同盟,加強威懾力量避免對美戰爭。或許就是這個看法,突破了及川海相的心理防線。

9月14日夜,奧托大使和斯塔莫共同拜訪鬆岡外相官邸,提出德國方麵新的提案。原定四條中的第一條,原有的“攻擊”前加入“公然或者隱蔽的形式”(either openly or in a concealed form),並且追加了第五,六兩條,分別是
5 上述條款不應當影響德意日三國同蘇聯的現有政治關係;
6 三國應該迅速締結有關上述條款適用的細節之條約。

對於日本而言,問題在於“公然或者隱蔽的形式”之提法。德國方麵擴大了“攻擊”的範圍,當然也會導致日本卷入戰爭的可能性增加。對此,德國方麵解釋,例如美國軍艦進駐新加坡,或者使用地中海的英國海軍基地等都包含在內。顯然,這將導致日本卷入戰爭的可能性大增,也同日本的各國自主參戰之主張背道而馳。15 日,鬆岡即要求刪除“公然或者隱蔽的形式”字樣,同時作了一些其他調整。9月19日,日本確定條約附屬的議定書以及兩份交換公文,由外務省顧問齊藤遞交奧托大使。值得注意的是,斯塔莫和奧托給德國的報告中,以及齊藤顧問的回憶中關於議定書的第二條,也就是自主參戰的問題,沒有提出任何異議。可見鬆岡和斯塔莫之間對此已經達成一致。到此為止,日本基本上完成了簽訂協議的準備工作,9月20日鬆岡外相給奧托大使的電話中即表示,日本隨時準備在東京簽訂條約。

與此同時,日本國內也在積極審批為了批準條約而必須的各種手續。9月16日上下午,連續召開兩次內閣會議。聽取鬆岡外相匯報後,河田藏相同星野企畫院總裁一度沉默後終於開口:

雖然非常困難,幹吧。現在的狀況任其發展,無法改變赤貧的局麵。又不是說不能通過這個解決“支那事變”(侵華戰爭),沒準還能改善最近美國對我們的輕侮態度。雖然沒有理由看作理所當然,我們隻有這條路。

對此,鬆岡洋佑作了以下樂觀的發言:

德屬島嶼可以免費得到。按照斯塔莫所言,德國石油豐富。蘇聯羅馬尼亞都有,占領法國後也得到了超過消費的石油。日本困難,因此對斯塔莫說請給我們一半。同時根據斯塔莫的話,蘇聯也在試圖調整和日本的關係。因此我告訴他希望得到薩哈林地區的石油權益,一定場合下可以全部收買。

閣僚會議通過了三國軍事同盟案(鬆岡方案),並由近衛首相上奏天皇。天皇聽說後,麵色沉重:“到這一步也沒辦法了。在此重大時機,無論事態如何發展總理大臣也要與之同甘共苦了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