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意日三國同盟締結前後日方經緯簡介 八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

(2007-04-25 10:16:44) 下一個
英法,尤其是英國的對德綏靖政策以1938年9月30日簽訂的慕尼黑協定為標誌,到達頂點。張伯倫首相回到倫敦後發表了這是“和平保障”的講話。英國和意大利之間的關係,也在1938年1月16日的共同聲明的基礎上(英國承認意大利吞並埃塞俄比亞,意大利從內戰中的西班牙撤走“義勇軍”)保持相對友好。但是慕尼黑協定簽訂後,德國吞並蘇台德地區,捷克斯洛伐克成立親德政權,斯洛伐克(於10月7日)等地區成立自治政權,波蘭和保加利亞等也趁機挑起邊界糾紛,派兵進駐捷克斯洛伐克領土,捷克斯洛伐克被分解的命運已經注定。在北非,意大利和法國關係惡化,1938年意大利廢除了1935年1月7日簽訂的法意協定。1939年2月2日在意大利外長奇阿諾對裏賓特洛甫的說明中,除英法軍事同盟(流言廣泛)外,就列舉了法國的戰爭傾向以及美國軍備增強為理由。同英國的關係也因為西班牙內戰等問題無法達成進一步共識,2月以後再度走向對立。

這種情況下,捷克斯洛伐克解體。3月14日,斯洛伐克宣布自治,15日同德國簽訂協議,請求德國保護,德軍開始進駐。本來以慕尼黑協定為“和平保障”的英法自然大受刺激,對德關係再度緊張。為了對抗德意,兩國采取了和蘇聯接近的政策。早在39年1月初,意大利就表示了希望於1月底簽訂三國軍事同盟的意向,由於日本方麵遲遲沒有明確態度而未能簽訂。歐洲局勢的緊張使得意大利已經無法再拖延。3月6日,奇阿諾外長的日記中就寫下了日本距離遙遠,神經過敏,意見多變,真的能參與歐洲政治等疑問。此後的交涉中由於日方關於參戰問題一直沒有明確答複,墨索裏尼甚至做出了日本的參加與其有利不如說有害的思考。德意雙方曆經磋商後,1939年5月7日裏賓特洛甫訪問意大利時雙方決定強化德意軸心(已經無法等待日本),並通過電話中得到了希特勒可以公布的批準。

5月22日,德意友好同盟條約正式簽署,即所謂的“鋼鐵同盟”。在此期間的4月份,德國承認意大利的地中海特別地位,意大利吞並了阿爾巴尼亞。德意吞並歐洲係列國家,始終擔心英法尤其是英國的反應,為此在歐洲,地中海,遠東分散英國的注意力一直是德國外交努力的方向。然而日本始終不肯在蘇聯方麵鬆口,希望將英法排除在對抗範圍之外,三國同盟始終無法實現而變成了德意軸心,也隻能說是合乎情理的結局。

與此同時,德日交涉仍在繼續。1939年5月初,根據裏賓特洛甫的要求,日本駐德外交官員同德國外交部的條約局長高斯協商後,關於秘密了解事項(僅在蘇聯單獨或者協同第三國攻擊締約國的情況下,承擔兵力援助義務)達成了初步協議,被稱為高斯方案。高斯方案一共提出了兩個方案,第一個方案的細節已經難以查證,唯一清楚的是關於德國方麵提出的發動戰爭的條件,陸軍主張接受,海軍(以及外務省)主張刪除。第二個方案措辭有所緩和,仍然回避蘇聯不參戰情況下一旦戰爭爆發,日本參戰義務問題。但是從種種跡象看,第二個方案似乎沒有給予考慮,日本內部討論的仍然是較強硬的第一個方案。5月6日下午兩點,阪垣陸相前往有田外相官邸為此商談,中途連休息吃飯都沒有一直商談到晚上9點半,仍沒有達成一致。同時阪垣又親自拜訪了海相藏相進行勸說,仍然不能說服(大家接受高斯第一方案)。5月7日的五相會議上盡管平沼首相全麵支持陸軍方麵,陸相同外相海相的對立仍然不能消除。此後經過和陸海軍統帥部交換意見後,5月15日的五相會議上總結了陸軍海軍方麵的對立點,對於武力援助的適用範圍進行了

1 僅僅針對蘇聯;
2 英法加入蘇聯方麵(39年4月後,為了對抗德國獨霸歐洲的企圖,英法開始同蘇聯方麵接觸);
3 蘇聯加入英法方麵;
4 僅僅是英法,

海軍對此的意見一向是,1,2的情況下無法回避戰爭義務問題,3的情況下盡量回避,4則應該回避。然而此時,海軍承認了3也無法回避戰爭義務問題,4則應該絕對反對。陸軍原來的意見是四種情況下均無條件參加,此時改變為4的情況下承擔義務,但是保留行動。日本判斷,德意和英法之間爆發戰爭可能性已經相當大,因此具體采取何種方式參戰的問題已經不容回避。陸海軍的尖銳對立,就是在這個問題激化的情況下爆發。麵對海軍方麵的質疑,陸軍列舉了以下原因作為積極參戰的理由,

1,可以改變英美的對華援助政策。海軍方麵的意見,加入三國同盟後為了牽製日本,英美將強化對蔣援助,並有可能通過蘇聯力圖拖延“支那事變”的解決;
2,可以促使中國改變抗日容共政策。海軍方麵的意見,判斷英法蘇美將強化對華援助,適得其反;
3,簽訂協議後,麵臨英美的經濟壓力可以從德意取得物資援助。海軍判斷,無法期待大規模的援助;
4,中國新政府(汪偽政府)樹立後,可以從德意獲得援助。海軍認為,這個問題無關緊要。

顯然,和陸軍方麵“簽訂協議後日本得利巨大”的看法相反,海軍方麵認為和付出的代價相比,得到的利益微不足道。

這裏簡單談一點趙括對於陸軍提出的四個問題的看法。很顯然,後麵兩個是湊數,前麵兩個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核心問題。而這兩個核心問題,全都是涉及到侵華戰爭的問題。如果把談論的範圍擴大一點,對於日本和各國而言,雙方的關係是否良好,僅僅是第二位的問題,第一位的問題是關係是否重要。而恰恰在這個第一位的問題上,公平地講,日本同德意遠隔萬裏,互不接壤,既沒有因為侵華戰爭引起的巨額財政負擔問題(1939年日本財政收入1/4被用為為軍費支出,12月31 德國駐日本大使給柏林的報告中聲稱由於侵華戰爭,日本已經出現糧食和其他物資供應困難,物價飛漲,預計阿倍內閣將在1月中旬前倒台等等),貿易額也無法同英美相比,也沒有戰略物資的輸入問題(幾乎全部由英美及其勢力範圍輸入)。日本同德意之間外交關係的重要性和中英美蘇相比,毫無疑問無法同日而語。反過來,德意的根本利益在歐洲,也不可能因為一個萬裏之外的,對於歐洲局勢影響不大的“盟國”就忽視英法蘇聯等歐洲大國的存在。因此在日本同德意交涉途中,雙方都受到種種牽製,同床異夢甚至各自拆台,毫不奇怪。日本和德國是以防共協定開始的外交合作,到目前為止這個合作在日本方麵基本上還是“實心”的,在德(意)方麵早就成了掛羊頭賣狗肉,對抗目標指向了英法。不久後的8月23日,在諾門坎戰役期間蘇德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兩年後的41年,當德國真的把矛頭對準蘇聯的時候,日本卻又對準了英美。其間曲折仍然有可圈可點之處,但是說到底不過是雙方利益不同,表麵上的同床擰不過實際上的異夢而已。

言歸正傳,日本方麵陸海軍幾番爭辯後,終於在5月19日一致同意“德意同英法等蘇聯以外的國家爆發戰爭的情況下,當然要站在德意一邊,但是不能無條件地負擔武力援助的義務。因此對英法戰爭的情況下具體采取什麽措施要看情況而定”。然而具體措施,仍然沒有定論。

5月20日五相會議上,關於德意和英法之間可能爆發的戰爭問題,外相有田,陸相阪垣,海相米內再起紛爭。有田表示應當取消大島浩對裏賓特洛甫做出的無條件參戰表態,阪垣認為這將顯得日本沒有誠意表示反對,米內則認為正麵取消有困難,不妨采取策略從側麵取消。麵對三方的各執己見,平沼首相也無法決斷,僅僅決定在不包括蘇聯的歐洲戰爭中不應該無條件負擔武力義務,對外的訓令則委托給首相/外相起草。這個訓令含糊地表示“不包括蘇聯的情況下日本是否參戰將視情況而定”,不但引起軍方(陸海軍)不滿,也遭到大島浩本人的反對。5月22日大島浩電報東京,表明自己的看法,認為這將徒然導致德國對日本的不滿。同時5月 20日,日本駐意大利大使白鳥敏夫也電告東京,表示對政府不滿,認為這種方案在德意方麵失去意義,難以被對方接受。同時白鳥敏夫表示日本的拖延將導致德意外交政策的轉變,可能促使德意達成和英法甚至(卑職屢次提及過的)蘇聯方麵的妥協,無論哪種情況都對日本不利。

這裏順便評論一下白鳥敏夫其人。此人作為日本少壯派外交官的代表,確實有一定的真才實學。33年當時他在外務省任職,已經小有名氣,被少壯派推舉希望能夠被任命為外務次官。但是因為觀點“另類”,被外放瑞典擔任公使。為此當時擔任外務次官的有田八郎辭職表示抗議,也跑到荷蘭擔任公使,不惜自降身份,二人那時堪稱莫逆之交。此後白鳥敏夫曆任歐洲外交官,對歐洲局勢尤其是蘇德之間的關係有較為準確的把握。例如此後的7月間曾電告東京“已經有把握確定德國將同蘇聯結盟”,堪稱老謀深算。然而東京外陸海三方麵爭論不休,他的準確判斷也終無用武之地。

盡管收到了白鳥大島大使的反對意見,東京仍在為措辭問題爭論不休。比如陸海軍有關部門於5月27,28日舉行會議,一共探討了14個小時,仍然無法達成一致。28日,隻能首先就達成一致的部分提出了備忘錄。在此基礎上,6月3日的五相會議加入了首相外相的修正意見後5日被正式決定,向白鳥大島兩大使發出訓令電報,內容冗長。然而在沒有蘇聯參加,歐洲爆發戰爭情況下日本是否參戰的核心問題上,卻沒有明確意見。實際上這個訓令不過是國內各方意見的妥協,缺乏明確意見,外交上沒有任何意義。因此盡管日本內部對此屢次爭辯煞費苦心,當然被德意方麵拒絕。6月16日裏賓特洛甫在和大島浩的會談中表示如果接受日本的種種“保留”,德國也不得不做出自己的保留,那麽德日交涉完全失去意義,成為肥皂劇,以及其他不滿。大島在這個會談後認為要麽日本放棄種種“保留”,要麽中斷對德交涉,提出其他方案已經沒有意義。在此期間,5月12日同蘇聯爆發諾門坎之戰,6月14日同英國爆發天津租界危機(8月21日,交涉決裂),7月 26日美國突然宣布廢除日美通商航海條約。白鳥敏夫就是在這個時候提出天津租界危機必將導致英方報複,類似事件將頻發,“應該明白對英國改善關係基本上無望”,同時如果歐洲局勢照此發展“已經有把握確定蘇德將簽署互不侵犯條約”,希望東京迅速決斷。阪垣也提出為了迅速解決諾門坎之戰,希望立刻同德國簽訂協議。8月8日,五相會議再度召開時阪垣強硬主張迅速同德意簽訂協議,然而鑒於同英美關係迅速惡化,一旦同英法蘇美開展80%的任務將由海軍承擔,“沒有勝算”的回答下自然無法決斷。

在這種情況下,8月21日德國突然通告日本,蘇德將在8月23日簽署互不侵犯條約,雖然是對日本的強烈刺激,對於這種喋喋不休又沒有盡頭的爭論,何嚐又不是一種解脫。8月28日,平沼內閣總辭職。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為標誌,德日之間的所謂同盟已經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