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壯筆屋

軍旅生涯是我永遠揮之不去的夢 這不僅僅因為我是軍隊大院裏長大,更重要的是我也曾經是軍營裏的兵!當兵苦,當兵甚至要犧牲生命、親情、愛情。
個人資料
少壯軍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原創係列:聊聊59老夥計 (2)嫡係

(2024-05-22 09:47:02) 下一個

     人常說:有人就有江湖,有部隊就有山頭。當過兵的都知道,上級首長善於用自己了解的部隊。電影《南征北戰》裏解放軍師長這麽說:“把你們的一團一營拉上去,對付這個老冤家”。假如你把一個自己不了解的部隊拉上去,萬一出了問題怎麽辦?戰場是嚴酷的,是生與死沒有可能第二次重來。所以指揮員形成了習慣,一到關鍵時刻,一定是讓自己最信得過部隊上。在排座次上,往往師、團、營位置排在前麵的差不多都是主力。像全軍打坦克這麽重大任務,也一定要交給信得過的部隊去完成。

   先說說在1969年前為什麽一軍是1、2、7師而不是1、2、3師呢?這是因為7師是一野二兵團三縱的,49年全軍統一番號時三縱變成3軍,有7、8、9、三個師,7師是3軍頭號主力師(原八路軍120師獨二旅)對於1952年全軍開始裁撤合並,我認為是有針對性的對一野,因為一野裏麵成分太雜,有起義部隊也有民族軍,特別是大西北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又遠離內地,萬一養虎為患出現叛亂是鞭長莫及,假如逃出邊境那可是後患無窮。即使這樣1962年新疆還是出現了"伊塔事件",而叛逃者首領就曾經是民族軍馬爾果夫,原一野第五軍副軍長開國少將,幸虧五十年代的把他的部隊裁光了,避免了更大的叛亂。所以在一野的地盤上的某些部隊就成了中央的心病和大患,為解決大患必先行大義,還要一碗水端平,讓所有人無話可說。在把起義部隊和民族軍哢嚓的同時,將一野許多特別能打的部隊,還有打仗一般種地一流的南泥灣大生產模範王震的三五九旅裁的是稀裏嘩啦。最後隻留下一個重裝軍還是1軍3軍的合並軍。當時是按照1軍的1師、3師合並為1師,一軍的2師和3軍8師合並為2師。3軍的7師和9師合並為7師,所以合並的7師成為3軍的種子部隊保留下來。7師的番號一直保持到1968年,換番號時在師部大禮堂舉行。7師變成3師,19團變成7團,20團變成8團,21團變成9團。當時我們這些部隊孩子都是按師部和各團排隊放學,老師叫大家按師部、炮團、7、8、9團新番號排隊時還有點不適應。到現在還是這樣,尤其不喜歡改成3師,因為7師在朝鮮打的很英勇,殺敵數量在一軍占百分之六十以上,超過一師,特別是19團打的是異常勇猛殘烈。

 

七師入朝作戰前夕合影(前排右二和後排右一分別為在朝鮮戰場上犧牲的19團政委孫澤東、團長康致中烈士)

 

   大家會說你上麵講了那麽多1軍、3軍的曆史與裝甲兵有什麽關係?但是當我當訴大家三軍的首任軍長是許光達,七師前身賀龍120師獨二旅的旅長也是許光達時,相信大家立刻就明白了。原來裝甲兵的首任司令員許光達當時不僅是一野二兵團的司令同時還是3軍的首任軍長包括獨二旅(七師前身)的旅長。

而軍委選擇許光達任裝甲兵司令是因爲1936年許光達曾在蘇聯學習汽車、坦克和炮兵技術。1937年許光達回國後被任命為抗大訓練部長。雖然當時我軍還沒有坦克部隊,卻成立了摩托學校。許光達上任後決定搞一次坦克與步兵的協同作戰演習。於是將汽車做外形改裝,蓋上綠蓬布,用碗口粗樹木做火炮,變成了一輛活靈活現的“坦克”,在延安機場完成了這次演習。

   中央首長觀摩後都十分興奮。”朱德稱讚:“坦克雖是假的,可氣勢是真的,毛澤東也高興地說:“太好了,我們的坦克可以參戰了!也就是這次演習,給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留下深刻印象。解放初期,因爲許光達會俄語,周恩來想讓他去擔任蘇聯大使,而朱德、彭德懷堅決反對,覺得許光達應該去裝甲兵,上報到毛澤東那裏毛也認爲去裝甲兵更合適,1950年6月毛澤東簽署命令,正式任命許光達為裝甲兵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50年夏天,中央軍委的一份緊急電報發到駐蘭州的西北軍區司令部,電文內容:“奉中央軍委命令,成立解放軍摩托裝甲兵籌備小組,以下22名第二兵團幹部限十日內赴京報到”。這一野的22名幹部一到北京,就被許光達安排到前門外一個叫“鄉村飯店”的小旅館,開始了籌備工作。9月1日,裝甲兵司令部在北京正式成立,解放軍的一個新兵種——裝甲兵誕生。而這22人組成了裝甲兵的領導機關,之後又抽調第二兵團幹部司、政、後機關共457人來京,充實裝甲兵三大機關。所以裝甲兵從領導層到具體辦事機構絕大部分人都是一野二兵團的,這也驗證用嫡係好開展工作尤其組建時期的道理。

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大將


許光達: 裝甲兵司令員兼政委,原一野第二兵團司令員,三軍首任軍長。

張文舟:1950年裝甲兵參謀長 ,原一野第二兵團參謀長,後任裝甲兵副司令員兼裝甲兵學院院長。

鄧家泰: 1950年裝甲兵副參謀長,原一野二兵團三軍參謀長,後任裝甲兵參謀長,裝甲兵副司令員。

宋慶生: 1950年裝甲兵技術部部長 ,原一野二兵團3軍後勤部部長兼政委。後任裝甲兵後勤部部長。

劉景晏:1950年裝甲兵技術部政治委員,  原一野二兵團後勤幹部學校校長,後任裝甲兵後勤部副部長 

 

    裝甲兵一成立,許光達就參閲蘇軍坦克部隊,根據建國初期陸軍的實際情況,製定出坦克師、獨立坦克團及營3種編製表。 統一編製調整幹部、配備相應車輛器材,把全國的坦克部隊整編為2個旅(後改為師)、1個特種戰車師以及坦克學校,他兼任校長。開始正規培訓裝甲兵幹部。並抽調大批步兵幹部擴充裝甲兵。到1955年,已發展為3個坦克師、1個機械化師、6個獨立坦克團、46個步兵師屬坦克自行火炮團、8個坦克修理營和6所院校。

  許司令任職裝甲兵時間最長,對裝甲兵影響極大,特別是我第二次當兵在坦克部隊時,深深感到許司令殫精竭慮對裝甲兵的貢獻。他最懂裝甲兵,提出“沒有技術就沒有裝甲兵”成為裝甲兵建設的方向。大綱中的條令條例現在還是坦克兵所遵守執行的。

 

 

 

最欣賞許光達司令員這張照片


   在裝甲兵裏有許多3軍的影子,第一戰車學校校長是許司令,副校長是唐金龍,唐金龍;三軍七師師長、三軍副軍長、一軍軍長。裝甲兵第二任司令陳宏11969年到1971,在裝甲兵待了很短時間就離開,對裝甲兵沒有產生多少影響。而第3任司令員黃新廷,又曾是3軍軍長(第二任軍長),是1軍和3軍合並後首任的1軍軍長。75年至1982年黃新廷任裝甲兵司令員,我當坦克兵期間(76年-81年),恰恰是黃新廷擔任司令員期間。所以裝甲兵兩任司令員都曾是3軍軍長,是不是有點意思。

下麵講兩個小故事:

1、

   我母親1950年參軍在3軍文工團,同時也是3軍女子籃球隊的。3軍1軍合並後我母親被分配到7師文工團,53年變成誌願軍1軍7師奔赴朝鮮。在到前沿陣地的路上險些犧牲,並在朝鮮戰場上立功提幹。停戰以後,與一軍政治部的父親結婚。因母親字寫得特別漂亮,被借調到1軍軍部負責檔案整理,56年誌願軍幹部大量轉業,母親也在其中,黃軍長對我母親說:"你先不要著急走,等軍部檔案工作做完單獨分配。"母親最後轉業到天津。

裝甲兵第三任司令員黃新廷中將

2、

   黃新廷秘書:我父親的兵,(父親曾經是他的指導員)1950年入伍(甘肅人),在3軍文工團說相聲,與我母親也是戰友,七十年代之前一直在1軍宣傳隊當隊長,每次到師裏,一定到我們家看看,75年調到3師文化科任科長,這中間走動的就更多了,他甚至想讓我當他的女婿,我根本不喜歡他女兒。這個準嶽父不知通過什麽關係和黃司令認識了,最後竟成了黃司令員的秘書,這下不得了,當了大秘鼻孔朝天了。誰也不認了,什麽曾經的老首長老戰友一概不認。我母親感歎,幸虧隻是給黃司令當秘書,如果給傅全有當秘書那豈不是上天了。而對我最大的打擊是女婿當不成了,嶽父也吹了......哈哈!最後此人混了個大校休息了,退下來也不好意思再和這些老首長老戰友走動。這人不能勢力,誰都有下來的時候。

最上麵這位曾是黃新庭秘書,1955年在朝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