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平民優先遣返——《南太平洋祭》(44)

(2012-01-07 03:48:40) 下一個


第五章
          
漫漫遣返路(4)

        一波三折的首批遣返()

3、羅汝初被害事件與平民優先遣返

        不過,澳大利亞外交部此時尚未回複澳軍部的平民優先計劃,因為830日,澳外交部還致電其在南京之駐華大使館,告知已談妥之中國官兵加部分平民遣返計劃,並在912日再次告知具體遣返人數為官兵800人及平民300人。而中國駐澳公使館一直到915日才得悉澳軍部改變了原先與外交部商妥的遣返計劃,鄭康祺公使遂立刻致函澳外交部,希望他們能切實按照已經談妥的遣返計劃實施,避免引起混亂。[1]

        也許是中國公使館的交涉起了一點兒作用,澳軍部於927日致函外交部,根據第8地方軍區的檢視,Reynella輪可以一次性地將全部中國軍民遣返。現在的問題是,尚需檢查是否有條件在船上提供一些醫療設施,以便將那些住院的官兵和平民也一並轉載上船運走。

        但軍方的這一提議實際上是受到了98日發生在亞包中國廣東民眾大隊營地的二宗凶殺案影響,即廣東民眾大隊的大隊長羅汝初和他的兄弟當天在營地被害,因此,使軍方加強了盡快遣返這些平民的決心。而軍方提出上述全體軍民一起遣返之提議,其核心宗旨還是希望將麻煩不斷的中國平民盡先送離亞包。

        羅汝初和他的兄弟被害日期比較讓人產生聯想,尤其是在8月底9月初的這一段時間,讓人想象的空間更大。

        根據第8地方軍區司令官鄂文準將811日給澳軍部的報告,吳棪中校當時已經獲得了中國公使館與澳外交部的最初洽商結果,並從中國駐澳使領館那裏得到了遣返指示,即全體官兵加上大約一半的平民可在9月中旬登船返回中國。這對中國官兵是件好事,能夠很快回國大家都很高興,而且吳棪也掌控著整個中國軍營的局勢,如能按期歸國,可說是波瀾不驚。但在中國平民營地,顯然就是另外一個景象了。

        吳棪名義上是亞包所有等待遣返的中國軍民總領隊,實際上,中國平民營地則基本上還是由他們自己獨立管理。早在日占時期,羅汝初就獲日本人委任,擔任這批廣東勞工的營地頭領。到亞包解放後,澳軍將所有新不列顛島和附近海島解救出來的中國勞工,集中到一個營地管理,置於距亞包城10餘英裏納棠莪附近的王家埌納特(Wangaranut),稱之為“廣東民眾大隊” ,其總數最後達到約800來人。經中國官兵中的吳棪中校和其他軍官推薦,澳軍仍委羅汝初擔任該民眾大隊的大隊長。該營地下屬10個隊,每隊100人左右,由一名澳洲軍官帶一班土著警察照管,但營中實權則操於羅汝初之手。羅在營中一手遮天,雖靠威嚇利誘欺壓來維持威信,但卻難以控製住整個局勢。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個廣東民眾大隊裏邊幫派勢力嚴重,各派勢力互不相讓,平時就好勇鬥狠,爭權奪利。對於這個平民營地以及羅汝初其人,後來筆者在2007年與張榮煦先生的訪談中,他也曾提到,當時亞包的華人社區對羅汝初的印象並不好,將其視為那種行為不端的黑道人物。[2]亞包當地華人原籍也幾乎都是來自廣東,對於同樣是廣東人的這個平民營,給予這樣的評價,很可以從一個側麵說明當地華人對他們的觀感如何。因此,當澳方確定有船隻可遣返回國的消息傳開之後,這些平民就直接麵臨著一個問題:必須有一半人要留下來,等待第二批遣返。那麽,無論是去香港還是上海,問題是什麽人或者是哪一個幫派的人可以先走?這直接影響到其中一群人或一個幫派的期望以及相關利益,包括他們的權威等等,故而都想把自己放進首批可以遣返的那400人當中。雖然當時沒有直接的證據來證明這一推測,但在這些平民中確實存在相互敵對的幫派卻是不爭的事實。而且,當時參與謀殺羅氏兄弟的平民營人員就有8名。因此,上述推測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此外,有跡象表明,在即將遣返回國之前,羅汝初和營中其他幫派首領,加劇欺壓營民,聚斂財富,這也是導致其被殺的主要原因之一。[3]

        羅汝初兄弟被殺案件發生後,涉案的8名凶手都被地方當局捕獲,押在當地看守所,準備按照當地法律程序接受審判。但這宗殺人案件影響極大,當地華人社區深恐幫派之間的爭奪與殘殺會引發更大的騷亂與暴行,從而波及到他們的生活,對此頗為緊張,這也是當地行政管理部門及警務部門最為關注的一個方麵。本來這批平民在等待遣返期間因事故頻出,已經形象不佳,發生這樣的大事之後,他們顯然已經成為了地方生活和治安的一大負擔。鄂文準將強調,作為軍人,他很希望中國官兵能優先遣返,但考慮到要讓當地社會遠離這些恐懼和麻煩,他強烈建議,讓這813名平民盡數登船,再加上Reynella輪可以運載的另外287名中國官兵,先行遣送回國。而由於平民盡數登船,他以前所建議的使用武裝衛隊隨船護送,應該是正確的選擇。同時,他也建議,雖然中國使領館已經跟亞包中國官兵接觸,啟動了遣返程序,但如果軍部能以此案件所造成之巨大影響為由,與之據理力爭,應該可以說服中國外交官員接受這一改變。

        鄂文準將不僅提出了上述建議,而且還在10月初趁著Reynella輪從澳大利亞前來巴布亞的莫爾斯比(Port Moresby)港停留期間,前往檢視該船的承載能力,從而向澳軍部提出了該輪可以裝載全部中國官兵與平民的專家意見,為軍部向外交部建議一次性隨船遣返全部中國軍民提供了依據。戰時,Reynella輪確實常常為澳軍運送軍隊,有時候搭載人數可達2000人,但那基本上是近海航行,即便是遠洋,亦為短途。盡管如此,鄂文的建議正好迎合了澳軍部盡快將所有在亞包中國軍民遣返的心理。為此,澳大利亞的廣播電台於1019日上午新聞節目中,公布了即將由Reynella號輪船從亞包遣送全部1500多中國軍民返國的消息。[4]

        最終,中國駐澳公使館完全接受了澳軍部改變計劃的理由。在1127日給中國外交部的電文中,鄭康祺公使對接受這一改變計劃,是這樣解釋的:“盡先運送平民辦法,純係澳方主張,聞該批平民紀律惡劣,平民營附近時有搶劫案發生,自該營大隊長遭該營暴徒殺害後,管理至為困難。職亦深感該批平民之行為對於旅居新幾內亞一帶數千僑胞之聲譽頗有不良影響,及早運送返國未必非計,故對澳方主張未曾堅決反對。”[5]

        但對於澳軍部建議將中國官兵與平民由Reynella輪一次性全數運回,鄭康祺公使還是保持了比較謹慎的態度。1010日,鄭康祺與澳外交部人員舉行商談,就澳軍方的上述建議展開討論。因他曾在8月份去悉尼,與Reynella輪船長談過,對方曾表示該輪可以承載的旅客人數是1110人左右。如果超過此人數,一是艙位不夠,二是必須中途停靠港口加水,三是違反安全條例。為此,他表示,如果澳軍部能夠為該輪增加足夠的艙位,保障供水和增添醫療保障設施,以及通過驗收合格,他將很樂意看到該輪將所有滯留在亞包的中國軍民都運載回國。

        1019日,澳大利亞海事機構在莫爾斯比港對停留在那裏的Reynella輪進行了檢查,確認根據安全條例,該輪最多隻能運載1130人。由於有前述3月份在亞包發生的日本霄月號驅逐艦超載事件為鑒,遠洋航行中的安全極為重要,為此,鄂文準將認為,既然一次性地將全部中國軍民遣返的可能性沒有了,隻能回到原先的建議,即將全部廣東民眾大隊的平民和部分中國官兵一同隨Reynella運送,亦即回到平民優先遣返計劃。為此,駐澳公使館全權委托吳棪中校,會同澳航政局及海軍派出之技術人員,於116日再次檢視Reynella輪,以確認上述澳方機構的檢查結果並最終核實裝載容量為1141人,並據此與當地澳軍商討有關遣返的具體人數。盡管直到這個時候,吳棪還在根據中國公使館的指示,力爭中國官兵優先遣返,[6]但隨著中國駐澳公使館態度的軟化,以及最終吳棪本人與當地軍政當局往返多次的商談結果,也隻能接受現實,讓平民先走,因為這實際上也是減輕中國方麵的負擔。[7]

 


[1] 同上。

[2] 張榮煦先生訪談,2007927日,澳大利亞布裏斯本。

[3] Repatriation of Chinese from the Territory of Papua and New Guinea, A518, MX112/1

[4] Repatriation of Chinese from Rabaul, A6059, 23/441/28

[5] 《駐澳公使鄭康祺電陳外交部Reynella輪載運我國軍民返國及亞包我國平民之暴行》(民國351127)
[6] 《駐澳公使鄭康祺電外交部為我國平民在亞包經常肇事澳政府決將全數同船運回》(民國35118)Repatriation of Chinese from Rabaul, A6059, 23/441/28

[7] Repatriation of Chinese from Rabaul, A6059, 23/441/28。《駐澳公使鄭康祺電陳外交部關於留澳國軍遭突然槍殺案》(民國35112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