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日軍戰俘給袍澤之勸降信——澳軍在布幹維爾島戰役中的傳單攻勢

(2010-10-16 07:19:13) 下一個


日軍戰俘給袍澤之勸降信——澳軍在布幹維爾島戰役中的傳單攻勢

1943年初,盟軍取得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的順利之後,在西南太平洋展開反攻,首先就將新喬治亞群島的日軍擊敗,占領該島。日軍第17軍不得不將大批部隊撤往所羅門群島最北部的布幹維爾島,以期重點加強該島防禦,與距此不到300海裏、惟一該島西北麵之負責所羅門群島和新幾內亞島作戰的日軍第八方麵軍所在地——新不列顛島上的亞包日軍戰略基地,互為犄角,並企圖長期堅守。

但盟軍沒有讓日軍這一企圖得逞。1943年下半年,隨著盟軍跳島戰術的實施,盟軍計劃攻占布幹維爾島,以便能在島上修建機場,對亞包實施空襲,圍困擁有10萬重兵防守的亞包日軍基地,切斷其與外界之聯絡,並圍困布幹維爾島上的日軍,從而控製整個所羅門群島。

1943111日,美軍第3陸戰師(後由美軍第14軍替換)、第14亞美利加師、第37步兵師、第93步兵師和新西蘭隊1個旅等共65000人,由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哈爾西海軍上將指揮,占領了布幹維爾島之托洛基納角,在奧古斯塔皇後灣一帶建立起了灘頭陣地,陣地內建有機場,以此增強對島上和其它日軍據點之空中攻擊。日軍曾企圖攻擊盟軍灘頭陣地並發起多次反攻,最終都歸於失敗,遭受慘重損失,原來擁有6晚多兵力的第17軍,戰死和病餓而死者達20000多人。19445月之後,日軍外援斷絕,被迫撤入內陸防守。

194410月至12月間,美軍因集中兵力進攻菲律賓之故,遂將島上的防務移交給澳大利亞第2軍,由其對島上的日軍展開圍困和攻擊。第2軍下屬有二個師,即第3步兵師(下轄第7旅、第15旅和第29)及第5步兵師(下轄第11旅和第23),分布於布幹維爾島及附近島嶼之要點。澳軍其後發動新一輪進攻,在北麵將日軍趕入諾斯半島;同時將日軍之主力封鎖在島之南部。到194598日,駐守布幹維爾島上之日軍向澳軍投降時,隻剩下23000多人。換言之,按照日軍自己的統計,澳洲牛仔的猛烈進攻,亦導致了日軍18300人戰死或病餓而亡。

澳軍的進攻,不僅表現在陸海空三個方麵對日軍的猛力打擊,還表現在其從美軍那裏接手痛扁東洋鬼子的活兒之後,大量進行勸降傳單攻勢,以瓦解日軍的鬥誌。因在澳軍進攻過程中,一些日軍被俘,也有一些日軍傷病員被澳軍俘獲並給予了救助。對於沒吃沒喝缺醫少藥的日軍俘虜來說,在這裏有吃有喝,還可以療傷治病,自然也樂得將此感受告訴其袍澤。於是,澳軍便利用這些戰俘,由他們現身說法,寫成傳單,向其袍澤勸降。故在澳軍鋪天蓋地的炮火打向日軍的同時,也送去了大量的這類傳單。這對瓦解日軍鬥誌,使其在1945年8月中旬獲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就迅速與澳軍聯絡接洽投降事宜,無疑是有一定作用的【詳見:曆史鏡像:布幹維爾島日軍的洽降】。

下麵,就是檔案館保存的幾份在1944年底至19458月期間,澳軍的傳單攻勢中有代表性的傳單。當然,這些傳單都是用日文書寫的。




這份傳單是通過幾個例子,向日軍官兵解釋,在抵抗已毫無意義之後放下武器,向澳軍投降,並不觸犯日本的法律。






這是一封日軍戰俘給袍澤的信,通過自己被俘前後對戰爭的認識,勸說舊日袍澤放下武器。


這份傳單雖然也是一位日軍戰俘寫給其袍澤的,但與上述現身說法不同,這封信中,告訴其袍澤盟軍在歐亞戰場上所向披靡,而軸心國則節節敗退,大講國際形勢。看來,被圍困的日軍不僅與外界的聯絡通道沒了,連信息也不靈通了,需要向他們宣講一下革命形勢,嗬嗬。





這封信實際上是投降的安全路引。信中解釋了日內瓦戰俘公約保護戰俘生命的各項規定,並配以日軍戰俘在澳洲牛仔那裏享受良好待遇的照片,希望日軍官兵放下武器,投降澳軍,為日本這個島國之日後發展保存有生力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