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宣傳大東亞共榮圈之招貼

(2010-07-13 18:35:53) 下一個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宣傳大東亞共榮圈之招貼
——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5)

日本是個島國。但自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就已經開始踏上了其侵略鄰國稱霸東亞的道路。而在甲午戰爭戰勝清國之後,它就並不僅僅滿足於征服中國,而是具有了稱霸世界的野心。其具體表現,便是製定“大東亞共榮圈”為其國策。

“大東亞共榮圈”是日本帝國主義製定的大陸政策的一部分,妄圖通過陰謀策動和武裝侵略,使整個東亞地區臣服於日本,建立一個以“日、滿、華為核心,並與其鄰近諸地域間形成共存共榮的經濟區”,即將整個東亞大陸作為其戰略基地,以便與英、美抗衡,達到雄霸東方的目的。為此,早在193811月,日本首相近衛文麿就提出“建設東亞新秩序”,要求“日、滿、華三國合作”,“建設確保東亞永久和平的新秩序”。19407月,近衛又提出將美、法、荷、葡等國在東亞的殖民地包括在“東亞新秩序”範圍之內,進一步提出建設“大東亞共榮圈”。這裏的“大東亞”,並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且是一個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的綜合實體,是以日本為宗主國的殖民大帝國。其範圍是以日、滿、華為主體,包括朝鮮、原屬德國太平洋上馬利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和馬紹爾群島,法屬印度支那及太平洋島嶼、泰國、英屬馬來亞和婆羅洲、荷屬東印度、菲律賓、澳大利亞、新西蘭、西南太平洋上的所有島嶼緬甸及印度等地區,甚至蘇聯在遠東的領土。[1]實際上,日本迫不及待地要形成以日本為中心的“大東亞共榮圈”,是為了利用中國大陸及南太平洋地區豐富的物資及礦產資源來彌補其資源的不足,以保證戰時經濟迅猛發展及擴大戰爭的需要。

這就是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背景。在1941127日,日軍突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後,日本宣傳機構也確實利用當時東南亞各殖民地風起雲湧的民族解放運動及民族自決思潮,積極跟進,鼓吹“亞洲是亞細亞人的亞洲”,扶植各地的民族解放運動,以配合其“大東亞聖戰”。也正因為這樣,泰國倒向了日本;緬甸“國父”昂山將軍——也就是昂山素雞的爹成了帶領日軍進攻仰光的向導;被俘的英屬印度兵成立了“印度國民軍”,要打回印度,把約翰牛趕回英倫三島;越南、菲律賓和印尼也相繼成立傾向日本或由日本控製的組織或機構,加上早在1932年就與中國東北成立的滿洲國以及1937年全麵侵華後在南京成立的汪精衛維新政府,看起來還真形成了一片有利於“大東亞共榮圈”的形勢。

而這些,是與日本此一時期在當地的大力宣傳與思想奴化教育息息相關的。印製大量招貼,就是日本“大東亞共榮圈”宣傳的一個途徑。

下麵,是收集到的日本用英文印製的“大東亞共榮圈” 的部分宣傳招貼,供諸位批判參考。

從這些畫麵上,看看日本人當年是如何做大東亞共榮的美夢的;也對於認清時下日本人在世界範圍內的政治滲透及經濟擴張,當有警示作用。


太平洋戰爭前,瞧英美兩大帝國主義是如何瓜分亞洲的:英國從西向東、美國從東向西,各自獨享在亞洲的利益。看圖上左右上方的約翰牛和楊基佬正在捋著胡子享受自己的成果呢。而亞洲人民則飽受殖民主義的壓榨,需要奮起反抗。獨立抗衡英美的日本,就是領頭羊和榜樣。

亞洲各國人民,對於日本向英美的挑戰,熱烈歡迎。他們以極大的熱情,迎接大日本皇軍的到來。

日本大東亞聖戰的輝煌勝利,符合亞洲人民的利益。英美殖民者已潰不成軍,正在被驅逐出亞洲區域。瞧,約翰牛和楊基佬已經驚慌失措啦!

戰爭的結果,也就是因大日本皇軍對亞洲的解放,將是獨立自主的泰國,從英國手中獨立自由的印度、緬甸和馬來亞,以及從美國那裏獲得解放的菲律賓、擺脫荷蘭控製的印度尼西亞,再加上早已獨立的滿洲國及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就構成了大東亞的王道樂土。

對於大日本皇軍的勝利以及在當地所樹立的權威,連小學生都打心眼裏尊敬。

戰爭的結果,將是亞洲各國人民受教育機會的大大提高,各國人民將會湧現日本學習,日語將會成為當地流行語言,而來日本學習的各國學子亦會在東京等地學有所成,回去各國服務。

由此,亞洲各國(如招貼左上角的地圖所示)定會共存共榮,結為一體。

在日本的保護下,各國兒童將會幸福成長。

而在日本的領導下,各國人民正在向著共存共榮闊步前進。


[1] 外務省編:《日本外交年表和主要文書(18401945)》,東京:1969年,第111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