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桂係中的外江派——粵派(之一)
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和黃旭初的新桂係,其周圍戰將和行政幹才固然主要是廣西本地土貨為主,但也借助了一批外省人(有時候,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嗬嗬),從而在桂軍和廣西省政府(包括後來的安徽省)的行政係統中,有一批外省人占據了中上層的位置,為新桂係的發展和壯大效力,也為他們自己尋找出路。在這個外江派中,粵派占據了比較重要的地位。
總體而言,桂係中的粵派,主要有二大來源:一是以原十九路軍的中高級軍官和幹部,在1934年福建事變失敗之後,為桂係所收留者;另一是以擁護李濟深的黃埔軍校畢業生為主,投奔桂係而來者。前者是因十九路軍首領蔡鋌鍇為安置其部屬,用該部公積金在廣西保留其部隊香火,而為桂係所接受;後者則因李濟深為桂人,又被李、黃、白等新桂係首領視為桂係發展壯大的恩人,故他所推薦者,桂係大抵亦肯接受,何況這些人大多都是因反蔣而前來投奔者,桂係何樂不為呢。當然,後者也包括了部分在1929年粵桂戰爭爆發前就已在桂軍中任職者。這些粵派人士任職或中途加入桂係,還有一個原因是語言文化上的,即粵桂同源,無論是語言還是文化飲食習慣,都極為相近之故。
粵派中的原十九路軍舊部,以區壽年為首。其餘的有名人物,有李盛宗、黃固、謝鼎新、雲應霖、丘國珍、丘清英等人。下麵是這幾位的簡曆。
區壽年
區壽年(1902-1957),字介眉,廣東羅定人,是蔡鋌鍇的外甥,廣東護國第二軍陽江軍事教練所肄業,德國軍事學院,南京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五期畢業,1919年加入粵軍,任連部文書,司務長,排長,1925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師二十八團三營連長,營長,1927年7月任第二十四師七十團上校團長,1929年任廣東編遣區第三師七旅十三團團長,第六十師一二○旅旅長,1931年夏任第十九路軍七十八師師長,1933年冬參加福建事變,任福建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1936年夏,於兩廣事變期間,隨蔡鋌鍇入桂,加入桂係,任第二十六師師長,第一七六師師長(即原十九路軍改編者)。1937年3月授陸軍少將。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四十八軍副軍長兼一七六師師長,1938年5月授陸軍中將,1939年11月任第四十八軍軍長,1943年2月任第二十六集團軍副總司令,1945年任第六綏靖區副司令,1948年6月任第七兵團司令官,同年6月在豫東戰役中被解放軍所俘,1950年獲特赦,1951年回到廣州,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華南臨時工作委員會宣傳委員,1954年起任廣州市政協委員、常委,1957年1月15日在廣州逝世。
區壽年是十九路軍舊部在桂係中職位最高者,但在抗戰後期因受李品仙的排擠,便逐漸脫離桂係,而向蔣係靠攏。但其最終還是回歸到其老長官蔡鋌鍇麾下,加入到李濟深和蔡鋌鍇等人創辦的民革之列。
1.28淞滬抗戰時的區壽年
李盛宗
桂係中的粵派十九路軍係,除區壽年之外,就屬李盛宗了。
李盛宗,字顯堂,湖北武昌人,陸軍少將軍銜。湖北陸軍講武堂畢業。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軍長:陳銘樞)第10師(師長:蔡廷鍇)參謀處長,1931年任第19路軍60師(師長:沈光漢)副師長兼參謀長,1932年1月參加淞滬抗戰,1933年11月參加福建事變,任人民革命軍第1軍(軍長:沈光漢)副軍長。1936年8月,於兩廣事變時隨蔡鋌鍇入桂,任在廣西恢複的第19路軍(總指揮:蔡廷鍇)參謀長兼軍官團訓育主任。 兩廣事變結束後,他就一直在桂係任職。1937年任第7軍(軍長:廖磊)170師(師長:徐啟明)參謀長,參加淞滬抗戰,1938年12月任第48軍(軍長:張義純)參謀長,1939年兼任第21集團軍(總司令:廖磊)軍事幹部訓練班教育長,同年12月任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11遊擊縱隊司令,1940年4月任安徽省(主席:李品仙)第7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9月任安徽省(主席:李品仙)第3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41年3月任安徽省(主席:李品仙)第1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皖西北遊擊總指揮,後任第21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總部少將高參,1945年初任第10戰區司令長官(李品仙)部少將高參,抗戰勝利後曾任安徽省(主席:李品仙)保安司令部參謀長,1948年11月任安徽省(主席:李品仙)第7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49年5月,受民革成員的策動,在安徽起義,投向解放軍。
李盛宗非粵人,但因其長期在粵軍中服務,追隨陳銘樞、蔡鋌鍇,並一直屬於十九路軍體係,因而屬於這個小團體中的重要一員,也就不足為奇了。與區壽年不同,李盛宗與桂係在安徽的一號人物李品仙相處得還不算太壞,因而一直處在其較為核心的圈子。
1.28淞滬抗戰時的李盛宗
丘國珍
丘國珍(1894-1979),字聘之,廣東海豐人。早年投身辛亥革命。後曾參加援閩、粵軍回師、援桂諸役,曆任排長、連長、副官長等。1923年任閩南財政局局長。1928年後,入日本陸軍步兵學校等校學習。1930年5月回國,曆任陸軍第六十一師參謀、第七旅參謀主任兼學兵總隊隊長、“剿赤”軍右翼集團軍總司令部特務營營長、第七十八師第一五六旅(旅長:翁照垣)參謀主任。1932年參加十九路軍淞滬抗戰。旋赴福建“剿共”,任福建省團務處少將主任兼幹部訓練所所長。1933年11月福建事變發生,任福建省會公安局局長。事變失敗後去港。1934年底赴桂,加入桂係,曆任第四集團軍參謀處參謀、新編第一師少將參謀長(兩廣事變時以十九路軍名義組建的部隊)、軍事政治幹部訓練班軍官大隊隊長。抗日戰爭時期,任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部參謀處處長、安徽省保安處中將處長、安徽省黨政軍總辦公廳主任、豫鄂皖蘇四省邊區戰地黨政分會中將委員兼秘書長、第十戰區政治部中將主任。抗戰勝利後,任第八綏靖區政治部主任、立法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八綏靖區司令部中將參議。1949年移居香港,開設小店謀生。1979年10月24日病卒,享年86歲。著有《軍民聯合的遊擊戰術》等。
因其追隨翁照垣,丘國珍早年便加入青年黨,為青年黨要員之一。在桂係中,丘國珍可能是調整好了與李品仙的關係,終其在安徽期間的十餘年,皆能一直安居高位。
1.28淞滬抗戰時的翁照垣(旅長)和丘國珍(參謀長)
丘清英
丘清英,廣東蕉嶺人,中央軍校(黃埔軍校)潮州分校出身。畢業後加入第四軍,屬於陳銘樞的第十師係統,參與北伐,以及日後參與1929年的粵桂戰爭。隨後參加1932年“一二八”之役,時任陸軍第十九路軍第六十一師特務營營長。後隨十九路軍駐防福建,任汀漳警備團長。1934年,加入桂係,任第五路軍總指揮部副官處上校處長。1937年10月,隨桂係第7軍增援上海,參加淞滬抗戰,任第7軍171師511旅1021團上校團長;次年8月,升任第7軍171師511旅少將旅長,仍兼第1021團團長;1939年3月調任第48軍176師526旅少將旅長,同年11月調任第7軍171師少將步兵指揮官,1941年11月任立煌警備司令部少將司令,1943年2月任安徽省保安第6旅少將旅長,1945年8月調任第5戰區第2挺進縱隊少將司令,該年10月調任第8綏靖區司令部少將高參,1947年3月調任合肥警備司令部少將司令,同年參與組織三民主義同誌聯合會安徽小組,密謀反蔣,並從事對國民黨軍隊的策反工作,1949年1月在合肥迎接解放。
黃固
黃固(1891-1962)字誌堅,廣西桂林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1期騎兵科畢業。早年服務於粵軍,追隨陳銘樞,1924年在粵係軍第1師第1旅第2團第2營擔任營長。1925年秋天,擔任粵係軍第10師28團2營營長,1926年夏天擔任第10師中校參謀,1928年2月出任第8路軍幹部學校籌備委員,1929年3月任廣東省保安第1團團長,旋任第8路軍第3師第9旅副旅長,10月出任汕頭公安局局長。1931年5月任第十九路軍第78師第155旅旅長,參加次年初的淞滬抗戰,1932年7月任第78師232旅旅長,11月任第78師副師長,1933年11月參加福建事變,任福建人民革命軍第1方麵軍第3軍副軍長。福建事變失敗後,返回廣西,加入桂係,1937年8月任第175師副師長,1938年6月任新編第19師師長,1939年11月授陸軍少將銜。
1939年日軍第一次入侵廣西時,黃固所率領的桂係部隊新19師表現不佳,被當局撤職,1940年4月任粵桂邊區總司令部高參,1946年1月任廣州行營參議,7月退為備役,解放後留居廣州。後任廣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
1.28淞滬抗戰時的黃固
謝鼎新
謝鼎新(1898-1937),字仲鳴,號慶椿,廣西蒼梧人。1898年生於廣西蒼梧大坡鎮富膳村,畢業於廣西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23年考入李濟深創辦的西江陸海軍講武堂,結業後效力粵軍。北伐期間,戰功卓著,先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連長,逐級提升為營長、團附、後擢升上校團長,隸屬十九路軍61師。
1932年1月28日,日軍在上海對駐防的十九路軍發動突然襲擊,十九路軍奮起還擊,“1.28”淞滬抗戰爆發。謝率全團官兵在吳淞要塞、蘊藻浜北端紀家橋一帶布防,粉碎了日軍發動的三次總攻。十九路軍在淞滬抗戰中打出了軍威、國威,迫使日軍三易其帥。但旋因政府妥協,與日停戰,十九路軍被迫移防福建。1933年底,與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鋌鍇等在福建成立抗日反蔣的“中華共和國人民政府”,謝鼎新積極參與了這一義舉。“閩變”失敗後,為了保存實力,蔡鋌鍇與桂係當局商定,收集部分十九路軍舊部,在廣西成立獨立團,因謝鼎新為桂人之故,特命其擔任團長,隸屬第七軍。1936年兩廣事變爆發,廣西當局在桂恢複十九路軍建製,謝團屬第一師(後改60師)。8月下旬,60師開赴合浦、北海。9月3日,60師在北海殺掉一個日本特務,日軍派出軍艦7艘,揚言要武裝登陸。謝鼎新率部據守海邊工事,嚴陣以待,日軍懾於十九路軍威名,最終無可奈何地悄悄撤出北部灣,震動一時的北海事件以日軍失敗告終。
1937年10月,謝鼎新率團隨廖磊為總司令的桂係21集團軍第48軍抵達上海,所部隸屬由兩廣事變後整編十九路軍而成的176師(師長:區壽年),參加淞滬抗戰。於10月19日反攻陳行的戰鬥中,率全團攻占陳行,並在整個反攻部隊失敗的情況下,仍率部堅守三日之久,最終與全團官兵一起壯烈殉國。
1.28淞滬抗戰時的謝鼎新
雲應霖
雲應霖(1892~1975),原名雲昌津,廣東海南島文昌(今屬海南省)人,廣東武備學堂第二期畢業,早年參加國民革命,參加過北代戰爭。曆任國民黨連長、營長、上校團長。1930年任第十九路軍六十師教導團上校團長,1931年任十九路軍第七十八師一五五旅一團團長,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1932年11月,任第七十八師二三二旅少將旅長,1933年底,福建事變發生,任福建政府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六師(即七十八師)師長。兩廣事變後加入桂係。抗日戰爭爆發後,隨21集團軍駐防安徽,任第五戰區第九遊擊縱隊司令,第五戰區幹訓團訓育處副處長,高參室少將參謀,與新四軍合作抗日,支持中國共產黨,被桂係逮捕入獄四年多。保釋出獄後,回廣東繼續搞抗日武裝。抗戰勝利後,他先後參加了中國農工民主黨和中國民主同盟。從事民主革命,直到中國大陸解放。解放後,曆任廣東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廣東省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農工發主黨中央委員廣東省第一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海南行政公署副主任兼農林處處長,廣東省人民政府監察廳副廳長等職。1957年被劃為右派分子。1979年後平反,恢複了政治名譽。1975年5月10日在廣州病逝。
雲應霖在桂係時間不長,但對桂係造成的損失較大,因其在安徽期間任48軍補充團團長及第九遊擊縱隊司令期間,所部受共產黨影響,發生嘩變,被共產黨拉走隊伍,因而被捕入獄。
1.28淞滬抗戰時的雲應霖
林一元
林一元(1906-1988),曾用名林原,1906年3月15日生,廣東省羅定市素龍鎮龍稅鄉人。自幼勤奮好學,愛讀進步書報。1926年在廣東大學(中山大家前身)預科畢業。同年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師的團政治指導員。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在葉挺部第十一軍政治部任總務科科長。1932年參加十九路軍淞滬抗日,後任十九路軍第七十八師駐粵辦事處中校主任。1933年底參加十九路軍發動的抗日反蔣的福建事變,任人民革命軍第一方麵軍第三軍政治部主任。1936年兩廣事變時,加入桂係,於廣西所恢複的十九路軍中任職。抗日戰爭時期,在二十一集團軍中任政工職務,1938年10月隨廖磊進入大別山工作,初任豫鄂皖邊區戰地服務隊隊長,後又兼任一七六師政治部主任。任桂係軍隊四十八軍中由十九路軍舊部改編的第一七六師政治部主任,繼於1940年春調任安徽省太湖縣縣長,在位一年多時間,政績顯著,深受各方好評。抗戰勝利後,1946年初,追隨李濟深、蔡廷鍇組建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任中央理事、常務理事。1948年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第一屆中央委員。之後,又選為二、三、五、六屆中央委員。1949年參加籌備新的政治協商會議,9月,作為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成員代表,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948年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參事,廣州市房管局局長,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廣東省政協第四屆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革第二、三、五、六屆中央委員和廣東省委副主任委員。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1988年,在廣州逝世,終年82歲。
林一元
陶若存
陶若存(1903~ ),安徽舒城縣闕店鄉人,早年在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任職,先擔任六十一師特別黨部主任,後參與1933年底的福建事變,被任命為第二軍政治部主任。“七·七”事變後,加入桂係,任桂係的第二十一集團軍政治部宣傳科長。1938 年2 月,任舒城縣長,後任無為縣長,在任期間,支持和庇護境內的共產黨武裝,強調國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被目為桂係中的開明人士。1945 年,任安徽省參議會副議長,1947-1948年,擔任安徽省參議會代議長。1949年初,再次追隨老長官李濟深和蔡鋌鍇等,策動安徽省保安第五旅在皖南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安徽省政協委員會常務委員。
上述無論區壽年、李盛宗、丘清英、雲應霖這些原十九路軍的軍官,還是林一元和陶若存這樣的原十九路軍政工幹部,雖然加入桂係,但最終在蔣朝覆亡前,都又回歸到他們的老長官那裏,加入了他們的民主黨派組織。但無論如何,他們在桂係中的粵派裏邊,是一個小的集體。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