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廣西建設的理論政策計劃和成果 / 黃旭初

(2009-05-29 00:15:48) 下一個

廣西建設的理論政策計劃和成果

黃旭初


    民國二十年以後那幾年間,廣西不問外事,埋頭從事省內的建設工作,其原因有三:

    一、外患日急,無論任何的內戰,都為國人所厭惡,故隻有致力於建設一途。

    二、胡漢民在西南,南京不敢十分壓迫,兩廣局勢穩定,給予最好的建設機會。

    三、廣西的領袖和幹部,多是四十歲左右的人,血氣強盛,很有建設的勇氣和興趣。

    大家對建設廣西的決心是有了,但是途徑很多,如民主、共產、法西斯蒂等等,我們選哪一條好呢?幹部和客卿中,英、美、日本、蘇聯和意大利的留學生都有,我們聽過他們種種意見後,把各種製度和本省的環境合起來研究,經過了相當時間考慮,終以我們原來就是國民黨,不宜輕易拋棄國民黨的曆史去另尋別的途徑。就這樣決定下來而展開工作。

    本篇記述廣西建設的理論、政策、計劃與其成果的概要。

  一、建設的理想

    建設廣西,想把它塑造成怎麽個樣相呢?

    這可從左列兩點簡單地說明:

    第一、我們決不拋棄國民黨的曆史,所以廣西建設所走的路,就是中國建設所走的路,也就是實行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建設廣西,就是要在廣西實現三民主義一部分的理想。

    第二、廣西是中華民國的一省,省的建設不過是國家建設的一部分。所以李宗仁總司令說:「廣西人民的各種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非解決中國整個問題不可。因此,我們對於廣西建設的工作,一方麵要使它在消極上不妨礙整個國家民族利益的發展,一方麵要使它在積極上能夠有利於國家,幫助問題的解決。建設廣西,不隻是為廣西而建設廣西,應該為中國複興而建設廣西。」建設廣西工作的理論,既包含在整個建國理論的體係裏麵,它的工作便受這理論的指導,和建國工作配合無間,以期完成一省的地方建設,而促整個國家建設的成功。因此,「建設廣西、複興中國」,遂懸為廣西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目標。建設廣西,不過是複興中國的手段;複興中國,才是建設廣西的目的。

  二、推行的政策

    三民主義隻是一種建國理想。想把理想實現,便須針對現實,厘定政策,才能實行。廣西實行三民主義,用的是自衛、自治、自給的三自政策。

    這個政策是由推行民團製度而觸發的。辦民團的初意隻在自衛,後來因民團組織,既可以用為鄉村的公眾集會,又可用為鄉村公共造產,於是擴大它的任務到自治和自給兩方麵去,三自的名由此形成。作用隻在基層。到了確定三民主義為省建設的理想後,才把這政策的內容加以充實,範圍加以擴展的。現在把三自政策的內容簡要地說明:

    自衛政策,首先要保障廣西的建設,使廣西全省的人民,都能夠安居樂業,不受他人的蹂躪;最後要保衛中華民族,使能恢複其固有的自由,能在優勝劣敗、弱肉強食的世界上,爭得一個生存發展的地位。要達到民族主義的。自治政策,在樹立地方自治製度。以村街為最小單位,訓練人民行使四權,由村街而鄉鎮,推進到縣和省。要達到民權主義。自給政策,在發展生產,挽救入超,改善人民的生活。要達到民生主義的。

    無論自衛、自治或自給,都要人民起來共同負責才能成功。要人民起來負責,必得先把他們組織起來,成為一個集團的力量。而民團組織,當時人民對之都已習慣,已經成為民眾組織的力量,於是利用它來推行三自政策。民團組織和自衛的關係,不消解釋也就明白,因為民團原來是為自衛而辦起來的。民團組織如何推行自治?因為民團是把作為社會中堅的青年和壯年人組織起來,加以一種訓練,使過慣團體的生活,認識團體的意義,有了這樣的經驗,再去參加自治的工作,便不再像以前那樣的不了解不理會了。還可說是推行自治政策的一種基礎。民團組織如何推行自給?要貫徹自給政策,必須靠三種力量:私人力量、政府力量和社會力量。有了民團組織,散漫的社會力量,已經團結起來,有了統製;這樣,政治上就可以加強統製的效能,政府對於社會,就可以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施行統製經濟,就不感到困難了。民團組織,又可以聯合私人的力量,成為社會的力量,以增加生產。所以有了民團的組織,政府和社會都能發揮力量,以求國民經濟的自給。

  三、建設的計劃

    有了建設的理想和推行的政策,進一步便須訂定建設的計劃了。

    在此以前,廣西曾於二十年舉行全省行政會議,對建設的永久路向和整個大政方針,作有明確的初步決定。廿一年即根據會議決定以製定「廣西省施政方針及進行計劃」頒布施行,這是最初的建設計劃了。

    到了二十三年,建設開始的準備工夫,已有相當的結果,三月二十七日廣西黨政軍聯席會議通過「廣西建設綱領」,建設廣西的長期總計劃於是確立。這彷佛像廣西的臨時約法,是廣西曆史上的重要文件,特把其全文錄出:

  廣西建設綱領

  基本認識

    (一)總理所創立之三民主義,乃中國革命惟一適當原則,廣西黨政軍同誌及全體民眾之無上使命,即本此原則以建設廣西、複興中國。

    (二)中國現階段革命運動性質,應為反帝國主義反封建勢力的國民革命。而當前革命之中心任務,為爭取民族解放,一切普通民權或發展民生,均必須以民族獨立鬥爭之貫徹為先決條件。本省現階段建設方針,應為此一中心任務所決定。

    (三)為促進本省建設及完成中國革命計,當奉行總理遺教,喚起民眾,共同奮鬥。對於社會生產直接間接有貢獻之民眾,須加以組織訓練,以充實其參與政治之能力。並須遵照總理「三民主義為人民而設」的遺教,一切建設計劃,皆以大多數生產民眾之利益為基準。

    (四)根據上述意義,本省現階段建設工作,具有如下的性質:

    甲、自衛自治自給之三自政策,應為本省建設之總原則,建設廣西、複興中國的革命目標,即由三自政策之推行以達到之。

    乙、為貫徹當前中國革命之中心任務計,應以最大努力從事軍事建設,充實民族自衛能力。

    丙、為適應現階段中國革命之性質以達到民權主義計,本省政治建設,一方麵願努力使一切行政設施,皆基於生產民眾之意誌,具足民主化之精神;一方麵厲行保障民權,扶植人民自治能力,造成民主政治之基礎。

    丁、經濟建設指導原則為民生主義。即由發展國家資本、節製私人資本、與力求生產社會化之途徑,以達到民生主義之理想。循此途徑,根據本省之特殊環境,現階段經濟建設之特徵,在於抵製帝國主義經濟侵略,救濟農村,發展生產,改善勞苦民眾之生活,防止私人操縱獨占之弊害,向自給之目標前進。

    戊、文化建設,應根據現階段政治經濟軍事之需要而定其方針。

    基於以上之認識,厘定本省建設綱領如下:

  政治建設

    第一條 整飭行政組織,製定本省需要法規,以收因地製宜之效。

    第二條 健全政治基層組織,推進建設事業。

    第三條 以現行民團製度,組織民眾,訓練民眾,養成人民自衛自治自給能力,以樹立真正民主政治之基礎。

    第四條 發揚公正廉潔之政治風尚,肅清貪官命吏,製裁土豪劣紳,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及自由。

    第五條 推行衛生行政,發展人民保健事業。

    第六條 樹立文書製度之基礎,提高行政效能。

    第七條 實施公務人員訓練,以增進其能力。

    第八條 厲行預算、會計、審計製度。

  經濟建設

    第九條 施行社會製策,依法保障農工利益,消弭階級鬥爭。

    第十條 革新舊式農業,振興與農業相適應之工業,使農工業互相促進,以達到工業化為目的。

    第十一條 開拓土產市場,提倡國貨,節製奢侈品之輸入。

    第十二條 運用金融政策,扶植中小工商企業。

    第十三條 適應民生需要,公營重要工商企業。

    第十四條 在不違反公眾利益之原則下,勵獎私人投資,開發各種實業。

    第十五條 積極開發礦產,並發展交通事業。

    第十六條 改善稅捐製度,嚴禁苛捐雜稅及一切有礙生產之徵收。

    第十七條 用累進稅率徵收所得稅、營業稅及遺產稅。

    第十八條 整理土地,獎勵墾荒,振興水利,以發展農村經濟。

    第十九條 推行合作事業,並設立農民銀行,興辦平民借貸所及農村倉庫,嚴禁一切高利貸。

    第二十條 整理各縣倉儲,調劑民食。

  文化建設

    第廿一條 提高民族意識,消弭階級鬥爭,創造前進的民族文化。

    第廿二條 獎勵科學技術之研究發明。

    第廿三條 根據政治經濟軍事之需要,確定教育方針。

    第廿四條 改良教育製度,使貧苦青年均有享受高等教育之機會。

    第廿五條 國民基礎教育一律免費,並限期強迫普及。

  軍事建設

    笫廿六條 厲行寓兵於團、寓將於學政策。

    第廿七條 由寓徵於募政策,達到國民義務兵役。

    自廣西建設綱領頒布後,省政府於每年度開始前,即根據它並檢討實際以製訂該年度的廣西省施政計劃綱要,頒布實行,成為定例。

    前麵說的廣西黨政軍聯席會議,因當時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部、中國國民黨廣西省黨部、廣西省政府和廣西高等法院四個平行機關,為交換情報、溝通意見起見,從二十年起,由這四個機關的首長和高級幹部每周集會麵談一次,名為黨政軍聯席談話會。後來覺得這個組織無形中已成為全省的神經中樞,於是改為黨政軍聯席會議。凡黨政軍各部門的重大措施,都要先提交這會議通過,然後由各該機關發布施行。會議不對外,唯一的例外,隻是「廣西建設綱領」用會議名義公布,因這是黨政軍各方麵共同遵守的最高原則,所以特別鄭重其事,以喚起全省人民和幹部的注意。

  四、軍事實施三寓方案

    廣西這種有計劃的建設,其進行的情況和結果,現分述其概要。先說軍事建設。

    軍事建設的目標,在實現民族主義,推行自衛政策來達成。其實施方案為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就是民團的組織訓練、學校的軍事訓練和徵兵等三項工作。

    民團原為各縣所向有,現將其徹底改造,而仍沿用舊名稱。改造要點:一、組織上,舊民團漫無管製,彼此缺乏連絡,效果很微;改造它使一方和政治組織齊一步調,一方使其係統嚴明,關係密切。二、質素上,舊民團多由雇傭而來,良莠不齊,甚至團兵做土劣的爪牙,為害民眾;現規定團兵均為生產民眾,不論富貴貧賤,一概加入組織,接受訓練。三、任務上,舊民團僅為維持治安,對付宵小;新民團要推行國民義務兵役,綏靖地方,鞏固國防,充實人民自衛自治自給的力量,以實現三民主義。

    關於民團的組織和訓練情形,己見專篇論述,現不複記。

    關於徵兵,國民政府在二十二年六月公布兵役法,廣西就遵照其意旨,利用民團製度作實施的基礎,將各級民團機構加給徵兵的任務,試行徵兵。聽有應徵的壯丁,多為受過民團訓練的,素質優良,這便是寓兵於團所收的效果。廣西平時養兵很少,故每屆徵兵數目不大,在徵兵的時候,對於應徵的,盡先錄取自願入伍的壯丁,自願的太多或不足時,才用抽簽法來決定。這是用募兵的方式來徵兵,所以稱為寓徵於募。在抗日戰爭初期,廣西徵兵前後達八十萬人,如按人口為比例,此時廣西出兵為最多。自後,每年續徵,數量很大,以機構較健全,任職的較有經驗,故困難和弊端都較少,這是實行民團製度的好處。

    關於學校軍訓,就是在普通學校施行軍事訓練。別的國家,早已有此製度,但在中國隻是廣西首先作普遍的施行。原來學生軍訓和公務員軍訓,都屬於民團後備隊訓練,隻為集訓方便,才和村街的壯丁分開來實施。後來又覺得學生有普通科學的根底,何妨就把其軍訓程度加深些,培養成為初級軍事幹部?因為用普通學校來養成軍官,所以叫做寓將於學。此法的好處,在政府方麵,不須軍官學校的龐大軍費,便可養成很多初級軍官,很是經濟;在學生方麵,因為不是單門學軍事,將來如果沒有軍官可做,不妨做教員或鄉村長,也不會失業。青年受過嚴格的軍訓,還可以養成刻苦耐勞的精神,以後擔任甚幺工作,效率都可望好些。

  五、自治條件已告完成

    政治建設,目標在實現民權主義。而以培養新人,推行新政為起點。因為推行新政,必須有了解三民主義和忠實執行廣西建設綱領的各種各級幹部。這些幹部的養成,全靠訓練。訓練的範圍,包括各級行政幹部和各種技術幹部,但以基層幹部為主要。

    基層組織采三位一體製,即鄉鎮長同時兼任民團後備大隊長和中心學校校長,村街長同時兼任民團後備隊長和國民基礎學校校長。故基層在組織係統上雖屬最低級,但基層幹部須負擔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重任,所以基層幹部的訓練,絕非普通的青年訓練或技術人員訓練所能辦到,不論在內容上、形式上、方法上都有其獨特之點:一、必須使受訓的認識三民主義、三自政策、廣西建設綱領、一切法令和國內外的政治情勢,才能忠實執行任務,達成建設廣西、複興中國的使命;二、必須使受訓的不僅成功為一最低級行政工作人員,且須成為民眾運動的真正領導者組織者和教育者;三、全省有二千餘鄉鎮,二萬餘村街,即使每鄉鎮村街配屬幹部一人,便需二萬五千人以上,所以訓練必須普遍化、經濟化,使每一幹部都有受訓的機會。訓練機構迭次演變,統計受訓的基層幹部,約有三萬人。此外,訓練各種公教人員和技術人員五千餘人。

    實現民權主義的方法和程序,孫中山先生在建國大綱裏規定得很詳細,就是要完成地方自治,實行憲政。廣西對於完成地方自治的工作,分頭並進,不遺餘力。全省戶口,在廿二年做第一次普遍調查,以後還派員隨時抽查,從此各縣戶口才有正確的統計和記載。全省的土地測量,也大致完成,地形圖完成三分之一,戶地測量完成十二個市鎮,土地陳報完成了四十五縣。地方警衛使用民團,治安良好;各縣城和大市鎮還另設警察。廿六年,縣道完成通車的三千五百餘公裏,鄉道完成通車的一千三百餘公裏。廿五年村街民大會成立;廿七年鄉鎮民代表會成立;各級民意機構,以後陸續產生。縣自治條件雖已具備,但民選縣長的命令,中央始終未下,連民選鄉鎮村街長也並擱置。

  六、對外貿易將近平衡

    經濟建設的目標,在推行自給政策來實現民生主義。自給並不是說一切都由省內自給自足,這是不可能的,它隻包含消極和積極兩種作用。消極作用為遏止外來經濟勢力的侵略,消滅對外貿易的入超;積極作用為要生產不斷增加,促進社會經濟趨向工業化,以增進人民的富力,使能享受安適的生活。實施的途徑有三:一、獎勵私人投資以開發實業;二、由政府直接投資經營,造成國家資本;三、發動鄉村造產運動,創造鄉村公產。

    關於私人投資,因二十年以後,治安良好,不但省內的遊資源源流入生產事業,華僑回來投資的,也曾盛極一時,大規模的私營林場,紛紛成立,開礦風氣,蓬勃發展,向不為人注意的地利富源,竟成為私人資本競爭的目標。後來地方人士感覺發展實業的重要,複組織大規模的廣西企業公司,資本額定一萬萬元,經營農林工礦各業,也頗有成就。關於政府直接投資經營,有三種方式:一、由省獨資經營;二、和中央合資;三、和商人合資;三種都以廣西銀行為金融機構,盡量以地方金融力量加以扶助,以期促進工業的發展。關於創造鄉村公產,是利用民團組織做推行基層經濟建設的力量。

    在廿一年時,廣西對外貿易總值為七千六百萬元,其中入口值為四千七百萬元,出口值為二千九百萬元,入超達一千八百萬元。廿六年對外貿易總值增至八千八百萬元,而入口值反減至四千四百五十餘萬元,出口值激增至四千三百四十餘萬元,入超值減至一百一十餘萬元。但廿七年後,由中央統製,結售外匯,低價收購,致出口銳減,入超又複增高。

  七、教育新製適合需要

    文化建設,以配合政治經濟軍事各部門的需要為準則。根據此準則,創製了兩個新的教育製度:一為國民基礎教育製度,一為國民中學製度。

    國民基礎教育製度,規定每村街設一國民基礎學校,每鄉鎮設一中心國民基礎學校。國民基礎教育,包含兒童教育和成人教育兩部分,采合校分班製,並運用免費強迫入學的政策推行。課程的要點:一、廣西建設綱領指出當前的革命中心任務,為爭取民族解放運動為中心。二、根據民族生活的需要,全部課程的企圖,為教化兒童和成人在集團生活中發展其所長。三、全部課程不采用純粹設計組織,仍酌量設置教學科目,惟科目力求簡單化。四、全部課程采用單元組織:兒童班課程大綱,分為鄉土概況、本省建設、民族曆史及現狀、世界大勢等四大單元;成人班課程大綱,分為鄉土概況與社會建設、中華民族與世界兩大單元。國民基礎教育的特點,為以全體民眾為對象,以整個社會為範圍,以革命建國為目標,以社會事業為內容;複將義務教育和民眾教育、兒重教育和成人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統一綜合為一體,以建立整個民族教育體係的底層機構;並配合政治上基層機構,以鄉鎮村街為單位,設綜合性的學校來實施綜合性的教育。廣西基層組織的完密,社會秩序的安定,公共造產的邁進,民族意識的發揚,處處都表現這種教育成功的所在。

    國民中學每縣應設一所,如財力不足,也可數縣聯合設立。招收中心學校畢業生和有同等學力的學生。修業分前後兩期,各為兩年,比之普通初中高中各縮短一年,以適合廣西國民經濟的情形和政治上的急需。課程以目的科學為中心,內分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四部門。編排上,四個學校各有它的重心:第一學年側重人文科學,第二學年側重自然科學,第三學年側重地方建設的組織,第四學年側重地方建設的實踐。科目盡量簡單化,以免學生疲於應付;將曆史、地理、公民三科混合為一,名為社會科學;將生理、衛生、自然、物理,文學五科混合為一,名為自然科學。

    將算術、代數、幾何、三角、珠算五科混合為一,名為數學。科目既綜合,上課鍾點可節省,學生多得自修時間,多有從事各種活動的餘地。教材的特點:一為鄉土化,不僅農業、勞作、地方建設等科大量包含鄉土教材,就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國文等科,也盡量參入地方資料,藉以啟發學生愛鄉愛國的觀念和從事地方建設的熱忱。二為偏重地方建設,以謀和管教養衛各種工作相配合。三為適應生活需要,凡和社會生活關係較少的材料,盡量廢除或減少。四為配合實踐,期能在實際上培養學生服務的能力。五為兼顧升學的需要,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使欲升學的可以自行補習,並注重本國語文、社會常識、應用科學、數學等最基本的科目,國民中學畢業生,大多數都在基層服務,因以解決一部分人才的困難。各省也注意這種新製度,不時有人來參觀。

    廣西的文化建設,為求量多以應急需,自難同時得到質的充實;政治收效大於教育本身;適於實用而頗有新意。

  八、結語

    廣西力行三民主義的計劃建設,其初步收獲,民族方麵為:抗戰出兵最多,民族自衛氣盛;充分執行民族平等原則,漢回苗瑤侗僮各種族在省內,權利和義務的享有,都一律平等;注重民族健康,按照行政係統,設立衛生機構,配軒衛生人員,以改善民眾衛生狀況;關於民族文化,普及國民基礎教育,擴充中等高等教育,獎勵留學,編修誌書。民權方麵:縣自治條件已告完成,隻待下令民選縣長。民生方麵:對外貿易幾近平衡;實施限田和扶植自耕農,即平均地權的手,段;提倡地方公營事業,實行鄉村公共造產,都是向著民生主義社會經濟製度的理想走去。中央和地方能誠心努力去實行,不受戰爭摧殘,不受政潮幹擾,假以時日,理想是會成為事實的。

原載:《春秋》雜誌總第190期(1965年)

網上見:博訊www.peacehall.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