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敵乎?友乎?-鏡像中的澳洲大兵與中國:抗戰時期——凋零的“鬱金香”(之一)

(2007-08-11 00:43:25) 下一個


凋零的“鬱金香”-澳洲部隊在中國

中國的抗日戰爭雖然說是以中國本身的劣勢裝備在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但也得到了許多的外國援助,尤其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以及後來的太平洋戰爭時期),中國成為了盟軍的一分子,得到了盟國的大力支持。這對於中國能堅持八年抗戰,取得勝利,具有及其重要的影響。

目前,人們一般都認為,抗戰的前期,蘇聯給予了中國大量軍援,到了二次大戰時期,美國和英國方麵的軍援也不少,尤以進入太平洋戰爭之後,美國的軍援對中國抗戰的勝利起了及其重大的作用。

可是,鮮為人知的是,澳洲大兵也有參與中國的抗戰,盡管這隻是一支小分隊,而且還不是在戰鬥的前線,但他們畢竟是到了中國的內地,而且前後約達一年之久。

代號“鬱金香部隊”

1941 年,英國在其本土及非洲苦戰的同時,在東南亞也日益感受到了日本南侵的威脅。作為大英帝國聯邦軍隊的一員,澳洲軍隊總是時刻聽從其母國軍隊的召喚,加入在緬甸的英軍,準備對日軍作戰。

1941 年下半年,澳洲軍隊從其第 8 師中,抽調出一部分官兵,送往位於緬甸的叢林戰訓練學校培訓,於 10 - 11 月間,接受爆破、伏擊和電子工程偵察等方麵的技術培訓與學習。太平洋戰爭爆發後( 12 月 8 日),從這批受訓者中,挑出二名軍官和 43 名大兵,與英國人一起,組成一支精幹的小分隊,命名為“鬱金香部隊”,其使命屬高度機密-前往中國,培訓中國的遊擊隊與日本人作戰。對於這支部隊,英軍提供裝備、必用品及該隻部隊其他的人員(澳洲大兵和英國人合共 50 人)。 1942 年,這隻部隊乘坐卡車,沿滇緬路前往中國,經 18 天的崎嶇山路顛簸,行程 3000 多公裏,到達昆明。

其後,該部又行程 800 多公裏,其間也乘坐火車,輾轉到達湖南的祁陽,進入中國著名的國軍遊擊將領李默庵將軍領導下的第一突擊隊第 5 突擊營的駐地。該突擊營的長官是一位姓陳的中校軍官。按照當時的編製,這些突擊隊都是師一級的部隊。當然,這些遊擊部隊的戰力如何,就很難說了。如果是以老兵為基礎而成立的這些遊擊部隊,則相對有戰鬥力;而如果是就地取材(即招募當地農民)所組成的烏合之眾,則隻能是成事不足,擾民有餘了。不過,從澳洲人的記錄來看,這支與他們“鬱金香部隊”共同生活了幾個月的第五突擊營,戰力尚可,因為有證據表明,他們在剛參加過的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指揮的第三次長沙戰役中,還頗有繳獲。

6 月份之後,“鬱金香部隊”跟隨第 5 突擊營,穿過湘中和湘東,渡過瀏陽河,前往江西,越銅鼓,直趨靖安的丘家街,駐紮此地。與”鬱金香部隊“一起的,還有英國人的醫療小分隊,他們在這裏設有醫院。可是到了 10 月份,這支部隊就撤出了中國,前往印度,從而結束了其在中國的使命。

下麵是澳洲大兵準備前往中國的過程照片-出征與滇緬路上(皆來自澳大利亞戰爭紀念館):


這艘艦船於1941年7月從新加坡起航,裝載澳洲大兵(即後來的“鬱金香部隊”)前往緬甸的仰光,加入英國在緬甸的部隊。

這是從澳洲第8師中挑選出來的三位士兵,正準備上船。

緬甸的眉謬(Maymyo)市,澳洲大兵最後被轉運到此地。

這裏是英軍叢林戰學校的營地。澳洲大兵在此受訓。

在訓練營地的三位澳洲軍官(三人都是上尉軍銜)。

1941年11月,被挑選出來的45名澳洲“鬱金香部隊”官兵合影。

鬱金香部隊官兵訓練中小憩。

在緬甸裝上相關設備和必用品,沿滇緬路前往中國。

整裝待發的澳洲鬱金香部隊官兵

帶隊的軍官(MacDougal少校)在途中飲食。

大兵傅瑞德在途中。

大兵歐克南。

上尉沃夫在途中。

大兵司馬德。

在沿滇緬路前往中國的途中午餐。

在往雲南的途中休息。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