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多倫多

西 風: 多倫多華人作家。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空城計》的戲中戲

(2010-03-21 07:08:52) 下一個
《空城計》的戲中戲

西 風

在中國戲劇舞台上,《空城計》一出相當美化了諸葛亮的機智和勇敢,嘲笑了司馬懿的多疑和膽怯。其實看《三國演義》——“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一章,並不十分誇張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反而在運筆之中顯現了司馬懿的雄才大略。這段書讓我看到了《空城計》乃戲中有戲。

書中說:諸葛亮開始伐魏,軍隊有條不紊按計劃推進,軍事部署安排得井井有條。諸葛亮派馬謖領 2 萬多人駐守街亭,並一再交代街亭乃進退之戰略要地,必須萬無一失。司馬懿受命對戰後,立刻作了正確決策。司馬懿認為,奪取街亭,可以斷蜀軍糧道,逼退蜀軍或一舉全殲蜀軍。此乃“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上上策。於是,司馬懿親率 20 萬大軍,晝夜兼程直取街亭。不用說, 20 萬對付 2 萬,別說一個馬謖,縱然劉備再生,恐怕也得丟盔卸甲。戰爭已然按照司馬懿的預計演繹,司馬懿以兵貴神速的方針,拿下了街亭和相連的列柳城,大軍一日之間就衝到了諸葛亮坐鎮的西城。西城隻有 2500 後勤跟幫,它是軍事指揮所,也是一座空城。

這場軍事較量,好比劃拳裏所說“出門就撂倒。”這逼迫諸葛亮狼狽地唱出了一場“空城計”。本文要說的是,司馬懿是否識真的沒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顯然,答案是否定的。這座空城不可能迷惑大軍事家司馬懿。關鍵的戲中戲就是司馬懿在看清了意料之外的勝利時,居然裝了個大傻子。書中說:司馬懿來到城下一看,四個方向城門大開,幾個軍兵正清掃大道,諸葛亮在城門亭台上焚香,彈琴,兩個書童一個執寶劍,一個執羽毛站在一旁。司馬懿很快明白了這場“空城戲”的意思,諸葛亮正在告訴他——“你要進城,我就自殺。”

司馬懿凝視片刻後,立令三軍,後軍做前軍,前軍做後軍,向北山退去。其子不解其意,與之辯,司馬懿含糊曰:“吾若不走,必中諸葛亮之計也。”


事後諸葛亮也一語雙關地說:“吾非行險,蓋因不得以。”此刻諸葛亮絕對沒敢吹牛說:“司馬懿乃酒囊飯袋之徒, 20 萬大軍不敢衝一座空城。”

為何司馬懿要充當大傻子,放諸葛亮一條生路?筆者認為,司馬懿比較仁性,豁達,聰明。按照俗語說就是“老奸”。對於司馬懿來說,諸葛亮絕非對手,在曹魏的政權下,滅了諸葛亮等於要重蹈“ 狡兔死,走狗烹 ”的覆轍。

“ 狡兔死,走狗烹 ”乃是一則典故:說的是戰國時代, 越王勾踐手下有兩個得力助手,一個叫範蠡,一個叫文種。越國滅掉吳國以後,範蠡對文種說,越王這個人可以共患難而不能共富貴。記住,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咱們的任務已經完成,該走了。文種不聽。範蠡就走了。後來越王勾踐賜給文種一把劍,並說,先生交給寡人七種殺人的辦法,寡人隻用了三種就把吳國給滅了,還剩下四種沒有地方用啊,是不是就在先生身上試一試呢?文種一聽不得不自殺。這就是“兔死狗烹”的來曆。
 
中國古代不乏記載訴說人生大道理的典故。可惜“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所以,一個有德行的人不一定就能感化無德的人,德隻有一個買家——上帝。這樣看來,司馬懿放諸葛亮一碼是正確的做法,曹魏政權於司馬懿來說,不是他的上帝,隻是相附依存的公生物,諸葛亮也是,所以大家在一起“搗糨糊”罷了。


把感受還給人生旅途,後人繼續享用;把記憶留給自己,未來回味無窮。 (此句乃潤濤閻先生的格言,我覺得也可以規勸和安慰自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chal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lwllb的評論:閣下乃四川籍吧。你說的有道理,蜀本土的確受戰爭之苦甚。有說,諸葛亮靠高下政策控製四川久之。
謝回帖
lwllb 回複 悄悄話 諸葛亮窮兵黷武,耗盡蜀漢的人力,財力,物力,蜀國被搞得國弱民窮到最後被滅,他難辭其咎!
chal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riverside的評論: 細讀三國,羅貫中先生很客觀。著作不愧流傳好幾百年啊。

chal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wanglung的評論:
事實上,諸葛亮隻適合治內,不適合征戰。有詩說: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好像就是說丞相的。
謝謝共鳴。

riverside 回複 悄悄話 I agree. Although this is nto the first time I hear it.
wanglung 回複 悄悄話 先生說的有道理。丞相一次又一次地出征,好象也沒準備贏。或者說自知沒希望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