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多倫多

西 風: 多倫多華人作家。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雷鋒》雜談

(2009-04-19 07:11:35) 下一個
《雷鋒》雜談

作者:西風

中國影視界最近要推出一部道德性電視劇《雷鋒》。其實早在 30 多年前,八一電影製片廠曾拍過電影《雷鋒》。那部電影拍得很不錯。盡管當時的電影製作還是黑白膠片,但製片者很講究藝術性,從演員表演、音樂渲染、視覺布景、情節客竄等方麵都把握的很好。總之,能把一個沒打過仗、沒爵位、甚至沒談過戀愛的普通人塑造成感染力很強的英雄形象,這叫水平,好比考廚師考題是炒白菜,在清淡中顯出技術,體現的是深厚功力。

不過時代不同了,現代青年觀眾被商業影視的純娛樂誘導,感動一詞已很難在電影院外被談及。影視的“載道”義務越來越淡。對於 80 和 90 後,雷鋒已經有些遙遠,。今年中央電視台要重拍雷鋒,筆者持讚賞態度,因為雷鋒展現的是平凡背後的感恩精神。從 80 年代把金庸、梁羽生武俠小說搬上銀幕開始,中國掀起了持久不息的武俠熱,武俠具有“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的正義精神,得到了民眾和社會首肯。渴望誠信仗義,是對製造泡沫、缺乏誠信的一種反叛,或者說是一種追求人性崇高的自然回歸。北京大學中文係副教授孔慶東在探討當代俠義精神時說:“俠離我們很近,雷鋒就是當代最大的俠。”

在和平年代,雷鋒身上體現了“千古文人俠客夢”的企盼。雷鋒不會武功,但他所做的一切,其出發原動力不是升官、發財,也沒有欺騙,而是懷揣一顆感恩的心,盡己所能幫助周圍更普通的民眾,這不是俠是什麽?

筆者在此插一段關於雷鋒角色的熱議。很多民眾不喜歡田亮扮演雷鋒。他們認為雷鋒代表一種精神,一個豐碑,田亮不具有和雷鋒相似的價值取向,不適合這個角色。他們還比喻這個道理說,好比臭名昭著的陳冠希,雖然演技不錯,但飾演一個道德形象,誰能看得下去,這不是號召大眾的人格分裂麽?田亮不是陳冠希,但也緋聞不斷。雷鋒本身是一個具有俠義精神的普通人,最好還是找一個普通人演。

筆者以為,公眾如此地期盼演戲和做人統一化,真正值得演藝圈藝人反思。

本文刊於現代日報 2009-04-1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