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多倫多

西 風: 多倫多華人作家。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秋月圓雜談民族文化

(2008-09-12 17:19:36) 下一個
from: http://www.anpopo.com/?1283
中秋月圓雜談民族文化

作者:西風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這是蘇軾的《水調歌頭》詞,在中秋月圓的日子裏讀起來很有意境。很容易使我們產生一番觸景生情的感動。中秋節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可是一個不能忘懷的美好日子,回看這首詞,實在是一種挑選現實和理想之間猶豫和徘徊的權衡。作者雖然向往天上日晴月明跨越了時間的永恒,但不願意承受的是:孤單和寂寞。想想人間雖然悲歡離合,人生不如意事常常占十之八、九。但別無選擇,給予一份“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的祝福是作者尤其超脫的境界。

每一個移民的人,要在異國他鄉求得生存和發展,不得不徘徊在職場、居所和超市之間,有的人隻一個在國外打拚,有的雖然小家庭在國外,但父母等長輩卻還在國內,縱然在國外能穿裘衣駕寶馬,怎奈不能相依廝守在父母或妻子、丈夫的身旁,這份陰晴圓缺的情愁,從來古難全。

今天的你我,因為生存的艱難,因為生活的忙碌,大家還會賞月嗎,淡淡月光下為遠方的親人發出一聲美好的祝願是否已離我們愈來愈遠了呢?但願我們不要忘記中秋節讓我們的身心休息下來,喝一壺濃濃的釅茶,吃一塊昂貴的月餅,胡謅幾句:“明月當空,對茶當歌,呦呦鹿鳴,人生幾何?”的詩句,過上一個中國傳統的中秋節,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人間,這就是傳統,這就是曆史,這就是文化。

曆史記不住今天誰當總統,明天誰改組內閣,曆史能記憶的是: “過節”,當

我們沒有丟掉中秋吃月餅,春節吃餃子,端午吃粽子,重陽節登高敬老的習俗時,我們就會追尋這每一個節日背後的傳說和故事。我們也會引經據典談論每一個節日的詩歌辭賦。站在人類和世界的角度上看這種活動,其本身關注的就是 “ 人類文化 ” 。非物質文化遺產反映一個民族對自身特性的認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認可的程度,是一個民族曆史成就的標誌。截至目前為止,中國還隻有昆曲和古琴兩項被列入 “ 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 名錄。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曆史文化底蘊豐厚的民族,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恢複傳統活動,更重要的是,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中華民族獨特的記憶。清明掃墓祭祖,中秋闔家團圓,端午悼念愛國先人,重陽登高敬老,這種活動本身其實就是在肯定民族傳統,弘揚民族文化。 在經濟日漸全球化的今天,隻有傳統文化才是一個民族真正的 “ 底色 ” 。除夕吃餃子,端午賽龍舟,中秋賞月等等所有這些標誌加起來,才是文化意義上完整的華人。

“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中秋的內涵豐厚,留存著中國人獨特的文化記憶。對曆史傳統的保留,我們應該懷著一份敬畏和一分嗬護。最後祝福各位中秋節快樂,也送給遠方父母節日的問候。

(寫於 2008/09/13 日中秋前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