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多倫多

西 風: 多倫多華人作家。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記者\'臥底\'匯誌潛能訓練營

(2008-08-24 07:28:26) 下一個
(本人開博客以來,http://www.anpopo.com/?1283一直將讀者視為自己的判客,因此很願意聆聽各位的指教 ,歡迎諸位常來寒舍轉展流連,並給出你的意見。拋磚不可怕,怕的是:拿著磚頭從不落下。西風也十分歡迎大家給我發 e-mail, jiagr_jack@hotmail.com讓我的博客成為你訴說的空間。)

記者"臥底"匯誌潛能訓練營
筆者抽出8月16-17日周末休息兩天的時間全天候跟蹤了“匯誌潛能訓練營”第一期在多倫多舉行的神秘活動,現在經主辦方的認可,筆者寫下參加這次活動的一些情況,幫助廣大讀者認識和了解匯誌潛能訓練營功課。對於現在流行的頗有點神秘的“潛能開發”,按筆者固有的觀念不會有什麽新意。筆者是個自信心很強的人,又有宗教信仰背景,從來隻相信救主耶穌基督和自己,其餘一概排斥,當因著職業的緣故必須了解和參加這種活動時,當時還有點無奈。但當我全身心的投入了這次活動後,我不得不承認這次活動對自己的觸動還是非常大的。那麽從以下幾個事例向讀者作個簡要的交代和總結。
(1)承諾的失效帶來了什麽?
參加匯誌潛能訓練營的第一件事情就是: 當你進入這個功課的時候,必須放下自我,無論你以前是什麽職業,什麽背景,無論你事業取得了如何了不起的成就,來到這裏,它能幫助你放下自己,還原出一個本真的自我。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戴著麵具生活,因為是上司所以不能不壓迫下屬拚命工作;因為是下屬不得不經常違心的討好上級。 因為壓製帶來不好的工作氣氛,所以上司又經常對下屬許諾根本就不存在的提拔和加薪。在家庭生活中,做父母的經常對子女隨便承諾,然後又借故推托,在與朋友或者合作夥伴的交往中,常常對沒有做到的承諾推卸自己的責任。如此種種都是生活中經常發生的承諾失效的例子。我們很願意這樣做麽?有時侯也有一些自責和慚愧,但是很快就會忘記,於是不斷的重複輕易承諾,然後失效,然後尋找理由為自己推托責任。當習慣成自然的時候,大家給這個世界帶來了什麽樣的結果,那就是人們之間互相不信任, “匯誌潛能訓練營”就是通過實施一些活動讓大家承擔“承諾失效”的直接 “災難”後果,每一個參加者通過這裏的訓練功課都強化了認識。每個學員親嚐了不守承諾所產生後果的真實體驗。這種體驗不同於說教,功課內部設計了一個很好的措施來加強受訓者的真實體驗讓大家反省。首期培訓班的學員彭寧流著淚說:“我以前經常對兒子說,帶他旅遊,但從來都借故推托掉,我不知道我兒子為什麽不信任我的原因,現在我明白了,以後我說過的承諾都要兌現,給兒子重新樹立一個形象。”
(2)關懷與愛帶來的回報
在活動進入了幾個階段以後,團隊成員彼此有了交流和互動,相互之間的認識越來越多,但一個突然的災難來臨了,每個人隻能選擇把生的希望給自己最想給的人,那麽每個人都是選擇者,每個人也都是被選擇者,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你會選擇誰?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學員都哭了,因為他們發現自己想把生的希望給予自己的家人,但是群體的選擇不是自己願望的結果,那麽誰會是幸存者?當這個結果出來後,筆者和所有的學員都萬分驚訝,大家發現“不是你,也不是你帶著盲點看待的親人,他們是這次旅行中最多的為大家默默義務服務和奉獻的人。”這個時候,我不能不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盲點,但上帝是公平的。”當你為別人付出的愛和奉獻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如果你在生活中總是覺得自己是偉大的,沒有錯誤和缺點,但總也得不到認可,因此你憤憤不平,那麽請不要抱怨,因為你看不見自己的盲點,別人會看得一清二楚。讓我們知道自己不能當自己的鏡子,其他的人才是發現自己盲點的一麵鏡子。每個人的能力和價值評估實際上是符合“木桶裝水量”原理,由長短不等木條箍成的桶,盛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個木條的高度來決定的。
(3)珍惜當下
在整個受訓活動中,筆者一直想把自己當一個旁觀者,想不融入這場旅行,但是徹底失敗了,因為別人的關愛和投入;因為每一場活動都帶來了動情的發言和發自內心的感受。作為首場籌辦的主講師劉老師說:“我從中找到了自我,教學相長。我在完成功課的同時,也被大家的真情投入感動了。”助教周越說“ 這些功課是為大家準備的,獲得的教益使我們助教也得到了提升”。學員劉岩說:“這兩天的課程使我的思想境界有了很大的提升,學到了自己以前不知道的東西,使自己有所突破,敢於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淨化了自己的心靈,懂得感恩和幫助別人是多麽的重要….. 。”學員屈末說:“這兩天的課程對自己是個挑戰,都是自己以前從沒有做過的或從沒有想過的,讓我重新思考人生要如何渡過…. 。”當結束了兩天的功課後,全體學員主動要求大家結成一個有緣相識的團隊,珍惜這份擦肩而過的緣。沒有人能想到這場潛能訓練出乎意料的成功。茫茫人海,人海茫茫,丟失的那份情和意很難再尋找回來,珍惜此時,珍惜此刻,珍惜走到一起的那份緣,珍惜感恩那些不經意幫助過自己的人,珍惜和老父老母相處的每一段時間,也許從此沒有機會表達這份恩情的回報。不要總是對自己的親人說,以後等我發達了;以後等我忙完這些業務再陪伴你們;以後等我條件好了再接你們過來;也許遺憾與我們失之交臂,它與我們擦肩而過。在我們每一個人生命曆程中,與我們擦肩而過的陌生人都有可能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貴人,也有可能成為無端豎起的敵人。首先要拿出自己的一份真情和關愛,才能換來別人的幫助和友誼。你是如何對待別人的,別人也將如何對待你。這個道理空洞的說教不會真正的讓你明白其中的奧妙,那麽體驗匯誌潛能訓練營的功課,你內心會受到前所未有的觸動。
(4) 結束語——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
當你生活中計劃做一次周末的旅行,又擔心時間太短不能盡興;當你在生活中家庭關係緊張,又無從解開這冰凍三尺的積累;當你和自己的父母、子女因為代溝沒法交流,你又毫無辦法常常苦悶;當你在工作中因為同事關係緊張而充滿著焦慮;當你常常要戴著麵具不能坦蕩表露心懷而憂鬱;當你從來不知道如何打發寂寞空虛的周末時光。我建議你參加“匯誌潛能訓練營”做一次完全放鬆的心靈之旅遨遊,它可以引導你發現自己生活中的盲點;他可以激發你在工作中的潛能;它可以教會你怎樣與陌生人友好相處;讓這擦肩而過的一段時光結成一份友誼,讓生命中你成為別人的貴人或者讓別人成為你困難中的貴人。生命是短暫的,它由一個一個活動的片斷組成,把握好每一個時刻,奉獻出你對周圍人的一份關愛,就一定能綻放出值得記憶的美麗,你會沒有煩惱和抱怨,你能獲得周圍環境的尊敬,你會給你的朋友、同事、家人帶來歡樂和幸福。 我們這期的團員在結束了這次培訓後說: “參加這樣的活動和功課其實比旅遊、比請客吃飯、比打牌、比喝酒聊天等一切的活動都收獲大得多,他教會我們如何與人為善、如何改變自我,提升自我、如何與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結交朋友。”
因為筆者在這次活動中也有了這樣的一份收獲,所以寫了上邊的文字。
〖特約記者:jack報道,攝影圖片參看http://www.anpopo.com/?1283〗
(文章見8月23日出版的66期《北美周末》)

以下附“匯誌潛能訓練營”發出的邀請信:
應廣大學員的要求,我們將於9月27-28日舉辦”匯誌潛能開發訓練第二期”課程,非常歡迎您和您身邊的朋友或家人參加,體驗和感捂這兩天非常有意義的生命曆程.在這裏匯誌國際衷心地感謝您! 聯係方式: Tel: 416-716-0486 416-268-1519 Email: huizhiclub@hotmail.com聯係人: Jenny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