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方食文化(5)— Soul Food
(2009-08-01 08:38:58)
下一個
Soul Food,應譯為“非裔美國人大餐”。因為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凡跟非裔美國人有關的都冠以“Soul”什麽的,比方說:“Soul Music”指的是非裔美國人的音樂。但是,單純說Soul Food是非裔美國人所獨有,卻又不合事實。事實是,Soul Food是融合了印第安文化,歐洲文化和非洲文化,由非裔美國人創立的特別菜係。
Soul Food最早在16世紀就有了。當時,歐洲人販子們在西非將黑人販到美洲當奴隸,隨船帶來了西非人的主食:大米、高梁和黃秋葵。當第一批歐洲移民乘著五月花來到北美洲大陸時,歐洲移民們並不懂如何種植大米,更不用說吃了。後來,隨著黑奴貿易的開始,大量的黑奴被運到美國,他們首先登陸的是卡羅萊納地區。無獨有偶,卡羅萊納的緯度和非洲黑奴以前生活地區的緯度十分相近,所以黑奴們不廢吹灰之力就將大米引入到美洲。後來白人奴隸主發現了大米的食用價值,於是就在種植園內種了很多稻子,不少奴隸主們還靠賣大米發了大財。大米加上當時印第安人的主食玉米和小米,成為了日後Soul Food裏的主食。
生存能力很強的黑奴們,在被販賣到美洲之後,很快就找到了當地能吃的菜蔬:羽衣甘藍、無頭甘藍、水芹、芥菜、商陸菜、甜菜、羅卜,甚至蒲公英也能吃。身為奴隸,黑人們當然與上等肉無緣,隻能吃主人用剩的下腳料。故黑奴們用豬腳、牛尾、鹹豬踭、豬小腸、豬頭肉、豬肚和豬皮,加上洋蔥、蒜頭、百裏香及桂葉作香料,作出每日的三餐主食。在早期,奴隸們其實是有什麽吃什麽,在他們的食譜裏麵,兔子、鬆鼠、莞熊、大田鼠等,都是蛋白質的來源。至今,在美國農村,很多黑人的餐桌上還是有這些“野味”。南北戰爭後,黑奴們恢複了自由,但飲食習慣沿習至今。
今天的Soul Food大餐之主要成分是:紅薯、炸雞、芝士意粉(Macaroni & Cheese)、甘藍菜、西坡裏恩飯(Ciberian Rice)、玉米麵包(Corn Bread)、巧克力蛋糕、桃子派,以及香蕉布丁等等。豐盛一些的Soul Food大餐桌上會有BBQ牛肋骨、燒烤、炸貓魚、豬內髒等。
Soul Food在美國黑人的生活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曾經有部小George Tillman(《Men of Honor》的導演)執導的叫《Soul Food》的電影,描述了一個黑人家族,老媽很喜歡煮Soul Food,每個星期天全家聚餐一次,每次菜譜都不一樣,由炸子雞吃到炸貓魚,從炸貓魚吃到芝士意粉,大家都很喜歡吃,以至於忘卻了平時家庭之中的爭吵,老媽的Soul Food,成了維護這個家庭和睦的唯一粘合劑。可是,有一天,老媽不幸得病住進了醫院,大家沒大餐吃了,致使家庭成員間的爭執再次爆發……據觀眾反應,這部片確實描述了美國南方黑人的日常生活,也如實反映了Soul Food在美國南方黑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Soul Food在美國黑人的文化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每年Kinfolks娛樂公司都會在各州組織Soul Food節,在北卡州,一般是八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地點是夏洛特。在Soul Food節上,很多黑人歌星舞星都有現場表演,參加者又有歌聽,又有美食,如醉如癡,好不快樂!
最後,Soul food已成為美國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一般的美國餐館的兒童菜單上,充滿了炸雞塊,BBQ牛肋骨,芝士意粉,炸魚塊,奶油玉米,奶油花生醬搽麵包等,這些菜,在歐洲的餐館裏一般是見不到的,它們都是soul food或soul food衍生品。如果美國人從小就受soul food的薰陶,成人後又怎能擺脫soul food的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