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

When life can be fun, keep it fun. When it can‘t, make it fun.
個人資料
正文

在美國兒子被誤當作“同性戀”(下)

(2007-12-22 00:19:17) 下一個
誤會消除了,我心裏還是耿耿於懷。老公一回到家,我把滿肚子的冤氣往他身上撒,說實話也找不到其他地方出。

“怎麽著在國內,我這個家長當得理直氣壯無上榮光,多少家長羨慕我,向我取經。到了你們這個鬼地方,倒吃上‘官司’了,清白的人生從此有了汙點。你們美國佬怎麽活得如此沒名沒堂?真把自己當摸不得的老虎屁股了?”

“什麽老虎屁股?你們毛澤東說我們是紙老虎?有趣。”

我一五一十把事情的前因後果給當家的作了個解釋,沒想到他也聽得感歎頻頻驚呼連連。搖頭晃腦:“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聽他嘰裏咕嚕講完,我差點背過氣。

原來幾趟中國行,他發現一個現象:不管是在北京上海還是到福州廣州,不管是出入於賓館飯店還是穿行在街頭地鐵,身前身後,一眼望去,勾肩搭背或手牽著手的男男女女,比比皆是。異性間的有此親昵行為,不足為奇,怪就怪在有那麽多的同性亦如此。剛開始他還大驚小怪,後來見多了,也就見怪不怪視若無睹啦。但私下裏,他個人還是認為相當不可思議。礙於是個敏感話題,他一直憋在心裏沒敢問,而這個問題困惑了他許久許久,今天終於明白,文化的不同,可以是如此天差地別和背道而馳。另外,在美國,從小被灌輸的是Keep your hands to yourself,而在大洋彼岸,則鼓勵‘與群眾打成一片’。

我虛心向當家的討教谘詢:不管怎樣,你是土生土長的,有著一樣的語言環境,相同的文化背景和類似的生活習慣,應該對你們美國老鄉的喜惡了如指掌。我們現在有難,拉兄弟一把,該出手時要出手。可每次,他總是以無所謂的態度‘Not big deal’安慰我們,或很肯定的口吻‘你們已經做得很好甚至比美國人還要好’鼓勵我們。而事實證明,我們有很多很多的‘疏漏和破綻’,時不時在你毫無思想準備下,又觸動了文化這根弦或踏上了習俗這顆雷。

去年暑假,兒子收到一封信,一當地男同學盛情邀請我兒子參加他的生日燒烤派對,並帶上泳褲和浴巾,如果願意的話,晚上可以在他家的營車上留宿。

兒子高興得不得了,既可和久違的同學聚聚,又可海吃海喝,還可消消暑。室外日日100華氏度左右的高溫,酷暑難當。再者,以前同學一起大都是參加些戶外活動,如騎車滑板或公園打棒球,有幾次同學相邀派對皆因住得太遠無法成行或其他緣由錯過了。這次恰逢暑假,地點在村尾,我們住村頭。兒子等不及了,早早把浴巾和從國內帶來的泳褲及其他用品準備好。掐著手指等,那個期待的日子終於到了,兒子擰上包興高采烈歡天喜地直奔同學家。

推搡拉扯事件後,兒子成熟了好多,在與同學交往時沒了那些肢體語言,少了衝突。隨著語言障礙的克服,多了交流。學習上突飛猛進更上一層樓,很快成了學校裏的“獲獎專業戶”,獎狀一張一張往家搬。在學校越來越popular,同學們對他是越來越刮目相看,有什麽活動都愛邀上他一塊。兒子對此卻說那其實也不是他特別會做人或表現出色的緣故,隻不過大家都有“物以稀為貴”的心態罷了。

因當地是老美老墨平分天下,不要說中國人,就是東方人都少見,同學們眼中的中國人除了遠在休斯敦如日中天的姚明,就是他們身邊我那高大壯實的兒子了。當同學們對我們中國人的身高提出疑問時,我那臭小子惋惜地說:在中國,他6英尺的個子在人群中一站,沒了,太矮太小沒得比。把那些美國小子糊弄得暈乎乎的,還當中國滿大街姚明式大個子一抓一大把。

第二天傍晚,兒子回到家。

“玩累了吧?很開心嗬?”

兒子悶悶地說:“開心是開心,但昨天一天丟盡了臉。”隨手從包裏掏出泳褲:“這是罪魁之一。”

我接過來抖開看看不解地問道:“開什麽玩笑?嶄新的,還是名牌。這是給你爭臉而不是丟臉。”

“媽媽,你不知道。昨天我換好泳褲一出現在同學們的麵前,全部人就像見到怪物一樣。女生羞得轉過身,幾個吃熱狗的同學做出要吐的樣子,一個喝飲料的同學沒憋住一口噴出,還有幾個站在泳池邊的同學更誇張,紛紛軟塌塌地倒入水中。壽星鬥膽問我‘Are you a gay?’”

我忍不住問兒子:“為什麽有這樣荒唐的問題?泳褲也跟gay扯上關係了?”

“是啊。同學們告訴我,在美國男的都是穿寬寬大大長及膝蓋的泳褲,就是我們國內叫沙灘褲的那種。這種緊繃繃的三角泳褲他們叫speedo,穿的人都被認為是gay。後來壽星拿了一條讓我換上才解了我的圍。”

“哇噻,新鮮事。美國男人把自家後院遊泳池當夏威夷海灘啊,自己變態,還把他人當異類。真能忽悠!”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Jammer 和 Speedo
--google
(Speedo 在美國也叫Swim Bikini/美國泳褲叫 Board Short 或 Jammers)


這一群初中畢業生玩得熱火朝天,從水裏鬧到水外,從院子裏追到池子裏,比賽潛水跳水遊泳,玩Marco Polo,累了,便在池邊或坐或躺,一邊吃喝一邊侃大山。

從遊戲聊到電腦,從電視聊到電影,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當問到我兒子近來有無打算去看什麽電影,他不假思索脫口而出,而且充滿自豪感:“Brokeback Mountain(斷背山)。”

此話一出,語驚四座。一個個目光齊刷刷盯著我兒子,怪腔怪調問道:“What?Why?”我那傻乎乎的兒子根本沒理會又出什麽狀況,更不理解大家為何要這麽大驚小怪,反問眾人:“What's what?”

有個金發小子發話:“你為什麽要去看那片電影? Are you a gay?”

兒子振振有詞:“當然不是。這電影的導演是華人李安,得了奧斯卡金像獎。中國的網絡上對此報道鋪天蓋地,我們很為他驕傲。”

美國的孩子們不以為然:“得奧斯卡獎你們就要看?可這是有關同性戀的電影,想不通,That's weird. 況且,年齡不到不能去看,或者要看可能要長輩陪同。不過我們不會去看的。”

兒子說他事後難堪了好一陣,這也是gay,那也是gay,怎樣才不是gay?為了避免沒必要的煩惱,一人埋頭猛遊猛吃猛喝。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斷背山劇照--google

夜深了,遊泳的乏了,吃喝的飽了,看電視的困了,玩遊戲的累了。幾個女生和住在附近不遠的男生們告辭回家了,剩下幾個家遠的小子在主人家後院的營車上過夜。壽星當仁不讓獨占車前部的雙人床,其他人按朋友等級分配。兒子分到車尾兩張上下床四個鋪位中的一個,但久無人使用,也久未被打掃,灰塵積得厚厚一層。這小子眼紅那寬大的雙人床還有那拉開等同於另一張雙人床的沙發,都隻一個人睡,多可惜多浪費啊,和他們擠擠總比在那窄短又髒兮兮的小床上熬一夜強。

又一個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幾個黃毛小子一聽兒子的要求,驚得一骨碌從床上沙發上地上爬起,藍眼瞪綠眼:Are you a gay?

兒子一聽則懵了:什麽?這也是gay的行為?沒辦法,隻好和衣在那落滿灰塵的小床上挨過一夜。

在國內大家同樣走親訪友,過個夜或住上幾日很稀疏平常。有條件的講究,安排入住賓館飯店,大家舒舒服服。沒條件的將就,幾個人同擠一張大床,沒人嘰嘰歪歪。而在美國,哪來這麽多的忌諱?全世界人腳踩同一個地球頭頂同一片藍天,文化及習俗的差異咋地就這麽大囁?

得空到網上查找 speedo,在www.urbandictionary.com網址得到這樣的定義:

A proper and very common swimming costume favoured by
people young and old worldwide, excep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speedo-style suit is form-fitting, which
allows for better control in the water, faster drying,
and more comfort. Since Europeans, Asians and
Brazillians don't obsess over penis size or
automatically associate speedos with homosexuality the
way Americans do, people of all shapes and sizes can
wear them while swimming without ridicule.

(speedo 其實是全世界老老少少喜愛的泳褲,貼身、舒適、水中阻力小、易幹,但偏偏美國不買賬,他們老是把speedo與同性戀的裝束打扮聯係在一起。)

是地球人都知道世上流傳說,美國人開放得很,而且愛標新立異。可現實卻是如此大相徑庭,倒顯得他們很傳統很保守,這讓我深感意外。不過他們對某些現象的敏感程度好像幾近病態,見風就是雨。甚至那些個小不點兒也是如臨大敵,森嚴壁壘,武裝到牙齒。

又經過一次文化習俗的洗禮,我們平時注意觀察加強改進,時常提防著不敢掉以輕心。常言說得好:知己知彼,打有準備之戰。但是,大方向好把握,而那些日常生活中的枝末細節則猶如電腦病毒防不勝防。

兒子進入高中,在老媽慫恿、自己好奇、同學鼓動、老師遊說而家老大竭力反對的形勢下,參加了學校Junior Varsity橄欖球隊。

很快就要進行正規比賽了,為了檢驗一下訓練的效果和配合的情況,他們這支世界上人數最少的橄欖球隊於某周五下午和某中學進行了一場友誼熱身賽。

這是我兒子有生以來參加的第一場體育比賽。我看了半場,拍了幾張照片。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86號是我兒子,全隊每次隻有一人下場休息。後來的比賽中,個別隊員受傷,全隊隊員從開始打到結束,累得趴在地上不想起來。看對方的場下隊員,排成一條長龍。我乘兒子下場休息時拍的,現在是他們隊的經典照片。)


晚上回到家兒子一聲不吭,一言不發,放下那裝著保護盔甲、頭盔、服裝等打球用品的巨大行李包,氣鼓鼓地往臥室衝。我跟在他屁股後:“輸了就輸了,從古至今凡是有比賽就有輸贏。勝敗乃兵家之常事。”

隻見兒子拉開他裝短褲、背心、襪子的大抽屜,一股腦兒把所有短褲拋到地上。

“嘿,臭小子,輸了球拿小褲衩出什麽氣?這方法倒是新奇,美國式嗎?發脾氣都與國際接軌了?”

“我們贏了。但我臉丟大了,甚至丟到外校了。”

原來比賽完,隊員們都衝個澡然後觀看高年級的打比賽。兒子不知道,沒帶任何洗浴用品,本決定不洗的,另一個隊友主動提出共用他的浴巾香波等。待我兒子脫得隻剩小褲衩時,浴室裏出出進進的隊員驚得瞠目結舌。一隊員小心翼翼地問道:“Are you a gay?”

兒子再一次懵了,不知自己又觸犯了什麽‘天條’?

經過指點才注意到,美國中學生的內褲是寬鬆型的,長及大腿中部,而我們國內流行的卻是貼身的三角褲。在想像力極其豐富的美國人眼裏,又把它與同性戀劃上等號。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Boxer Shorts 和 Bikini Brief
--google
(美國流行的寬鬆短褲 Boxer Shorts / 三角短褲 Bikini Brief)


兒子氣惱地建議把那條隻穿過幾分鍾的speedo和一打穿過沒穿過的小三角短褲全扔了,說見了就來氣。我心疼啊。這些可都是花了銀子的國內名牌貨,不看僧麵看錢麵,留著吧,再者回國時說不準還派得上用場。

我敢打保票,年輕人穿著美國流行的這種寬大的內褲回國,親人看了一定覺得寒酸朋友見了必定認為土得掉渣。如果穿那長及膝蓋的泳褲去遊泳,管理員心情好勸你買條speedo換上,若當時心情不順看著礙眼,輕則被管理員趕出門,重者被罰個款都有可能。外加一頓羞辱:“一輩子沒進過遊泳池吧?基本常識都不知道。有沒讀過書?看得懂那遊泳須知嗎?其中一條是什麽?遊泳需換上泳裝。你穿著個滿街跑的大褲衩來遊泳,你以為這是你家的魚塘?我被扣工資獎金,你陪得起嗎?你這不是害我嗎?”同時一池子的泳民對你怒視鄙視蔑視:哪裏來的菜豬?土包子一個。(本人親曆,絕無虛言)

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遙遙無期,何時是個頭?天曉得。‘中西方文化習俗差異’猶如安放在身邊的一顆定時炸彈,不知啥時候轟然炸響,被炸得體無完膚或粉身碎骨可能還不明白發生了什麽。

“活該!誰叫你愛窮折騰呢?放著國內安穩日子不過,背井離鄉飄洋過海跑到美國去受那些鳥氣!!!”朋友在電話中如是說。



網友回帖:
哈哈, 我老公在國內遊泳池裏穿著大褲衩被罵的, 非要他買個Speedo換上,我們怎麽解釋說那大褲衩就是遊泳褲, 人家也不聽 。-- ebc (跨國婚姻)

在國內帶兒子遊泳時,救生員非要我給兒子換“泳褲”,原來是不夠"gay啊,哈! --貼心寶貝(跨國婚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風行水上 回複 悄悄話 不夠全麵,在美國,也是有許多人遊泳時要穿speedo的,穿大褲衩子反而奇怪了。在沙灘上是穿大褲衩子的,也許休斯頓與我們這裏不一樣吧,我們這裏是新英格蘭
Winterwolf 回複 悄悄話 其實就是正裝和休閑裝的區別,分清穿的場合就可以了。

現在居然在北美還能看到有的國人穿一身西服腳蹬一雙運動鞋的......
Winterwolf 回複 悄悄話 嗬嗬,寫得挺逗。

個人經驗是遊泳館裏還是要穿Speedo三角泳褲(以前上體育課的時候男生都穿的,老外也一樣。除非美國和加拿大不一樣?),哪有穿著大褲衩練遊泳的?如果這樣簡單的套,美國遊泳男隊的都是gay組成的了?但戶外水邊活動都是沙灘褲。歐洲也是如此。

再把沙灘褲穿回國內的泳池,好像套用得更不對了。

amblewind 回複 悄悄話 美國人也不是都不穿SPEEDO。 在正規遊泳俱樂部裏都穿。我兒子過去去俱樂部遊泳時就穿SPEEDO的Jammer。穿大花褲衩的又不對了。平時要多看,多學習吧。這樣才能入鄉隨俗。
蛛兒 回複 悄悄話 各地各風俗,沒辦法呀。
princessannie 回複 悄悄話 入鄉還是要隨俗的好,老美對這些東西敏感也是跟他們的民主有關,物極必反嘛,搞得隻好人人自危,隻為了不損害任何一個人的利益。這可能跟在美國呆的時間還短有關係,主人說的這些我倒是都知道應該避免的。
高英姬 回複 悄悄話 mizi, 言謝就見外了。遇到有此類小誤區,我們大家多交流。
mizi 回複 悄悄話 好感謝你的這篇文章。我九歲的兒子去年在學期末的FIELD TRIP DAY,穿了一條SPEEDO的Jammer(還不是Bikini)而被班裏的女生議論。他也不明白具體是為什麽,隻知道是和SPEEDO牌子有關。直到讀到你的文章,我才恍然大悟。想想也真是荒唐,在美國八、九歲的孩子就已經對這種事敏感到這種地步。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