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秋閑話

我住密河邊 日有二分閑
正文

International Falls

(2015-02-03 09:13:26) 下一個
明尼蘇達的北麵有這樣一個城市:城市大名International Falls,  小名Icebox of the nation, 簡單翻譯:(美國)國內冰盒。 這稱號可不是隨便測一測溫度比一比就命名了。為這個稱呼,明尼蘇達和科羅拉多州的Fraser還有一場官司呢。明尼蘇達從1948年起就一直稱自己是國內冰盒,而突然一天,科羅拉多的Fraser也說自己是冰盒,而且從1956年起就用這個Icebox of the nation 名字。於是兩家打上了聯邦公堂開始拉鋸戰。1986年的時候,International Falls所在的Koochiching 縣付給科羅拉多$2000以了結科羅拉多的冰盒情結,正式地聯邦注冊了Icebox of the nation 這個稱號。但是在1996年,有幾天沒那麽冷,科羅拉多又不幹了,想重新要回冰盒名字。經過幾年的測溫,在2008年,International Falls 又創下了白天-40F 的新紀錄,刷新了1967年的-37F。 加之,科羅拉多Fraser是在山上,山上溫度本來就低,而International Falls 在平地,從夏天的七八十度降到-50F,這是一百二十度的變化。實屬不易。因此,明尼蘇達International Falls 在聯邦政府那兒正式贏得了Icebox of the nation 稱號。雖然許多小城也時有更低溫度出現(不包括阿拉斯加,專指美國大陸氣候),但是從平均成績持續時間看,International Falls當之無愧國內第一冰盒。這個稱號對我們的旅遊事業無疑是起正麵作用的。

International Falls到底有多冰盒子呢?每年從十一月起,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直到四月,平均溫度均在華氏零下。用華氏似乎不能震驚你的感覺,用攝氏吧。International Falls 最低紀錄,七月份時到過0 C, 一月份-48C。每年十二月一月二月三個月每天的最高溫度也在零下。這兒的天氣是永遠的話題,一點也不是沒話找話說。明尼蘇達各個電台冬天的天氣預報,人們總期待著最後一句:International Falls -50 F。聽了這句心中釋然,我這兒不冷。International Falls 似乎成了明尼蘇達冬天參考標準,人人都想聽聽International Falls 有多冷?

這是一個6000多人的小城。隔著一條三十多米寬的名為雨的河,河北麵是加拿大。一座木橋連接河的兩岸,橋上設出入境邊關卡。其實不用細追小城的曆史創建史。十六世紀歐洲人上來大多是為了動物毛皮。河對岸的法語完全能說明這一片一定有什麽動物的毛皮是讓人傾心的。小城的人口起起落落。1910年時1487人,1990 年時8323人,是曆史上小城人口最高紀錄。然而2010年,又下降到了6424人。這小城在1920年左右曾有過一次會,人口將要大漲,成為美國一個重工業城市。但是,被一個叫ErnestOberholtzer (歐內斯特)的愛荷華人活生生地給遏製了。怎麽回事呢?

話說明尼蘇達北部(International Falls – Ely - Boundary Water)在1900 年時更是荒野,西起Bemidji,
東至Ely,Boundary Water, 覆蓋著大片的鬆樹林,樺樹林;還有水源 - 沼澤地,湖泊。樺樹是生長比較快的低等樹種,用來造紙。鬆樹則可以砍伐下來做成圓木樁子送去做家具地板。這一切都需要水源。水源,International Falls不缺呀! 但是要把水資源轉化成水動力則要解體許多原始自然景觀。壩,工廠,鐵路,煙囪,房屋這些標誌著現代化的建築物將拔地而起。而湖泊,樹,樹林,則將逐漸消失,隨之鳥,魚,動物也會減少或絕種。這就有人不幹了。誰呢?正是這位哈佛大學畢業生,哈佛研究生院輟學生,Earnest, 歐內斯特。

歐內斯特 和印第安向導 (維基網)

歐內斯特生於1884年,1907年哈佛畢業,利用暑假來到了Ely。一兩個暑假後他愛上了獨木舟和探險。雇了個印第安向導,在這片2-300邁長的水域獨木舟上穿梭往來。後來1915年的時候,書不念了,1922年的時候買了個小島定居在International Falls的雨湖。他太愛大自然了。愛它的原始,廣袤,天成,不經任何雕琢。沒有雕琢的美是浪漫原始的美,自然的美。

Power And (Or)Money是人類永恒的追求。1925 年左右,另一位明尼蘇達的工業大亨,Edward Backus (愛德華),設計了一整套明尼蘇達西北部(包括布潤那德)開發計劃。愛德華1860年生於著名的紐約傑姆斯燙。他的父母在他2歲時移民到了明尼蘇達紅翅膀(明州東南方一個著名小城)。1925年時,愛德華已是很有實力的工業商人。他經常在報紙上出現。人們這樣形容他:很容易接近,談吐優雅,相貌英俊,相當英俊的實力實業家。對他負麵的評論是:冷酷,沒同情心,道德標準不整齊,有時甚至沒有道德原則。1925年的時候,正值愛德華的事業頂峰時期。 他不僅是北太平洋鐵路係統(西北段)的總監,還是西北銀行的董事。他當時提出的開發計劃是在他原有的布潤那德的木材砍伐,加工,運輸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到International Falls。 當時愛德華的計劃是建造有砍伐運輸兩億立方尺木材能力的木材加工廠及運輸線。但是愛德華經營了一生的木材王國,和他那被上帝垂青的幸運,卻在1925-1941年左右隨著他的開發計劃被摧毀了,30年代大蕭條無疑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聽說愛德華申請工業開發International Falls,歐內斯特跳了出來。在小城會議上,他極力反對開發。後又聯合明尼愛波利斯的工商界人士反對建壩,築路,鋪鐵路。這明尼愛波利斯的工商業人出於什麽目的反對,不得而知,但我們絲毫不用懷疑歐內斯特的動機,他後來在他買的小島上,在原始的大自然環境中生活了50年,直到1977 年去世。我努力想象著當年,一間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城會議室裏(注1),歐內斯特激動地演說著。他反對開發的理由是什麽呢?生態環境不被破壞?保護原始美麗?這些樸實的唯美追求又怎樣對抗經濟發展繁華富裕生活的誘惑呢?我曾參加過一個小城會議,也是討論一片土地的開發。那個會議上,出席的人數之多 - 全城的男女老少;反對的聲音之強烈 – 異口同聲;足以表明樸實勤勞的明尼蘇達人模糊不清卻又浩瀚無比的個性精神 – 在工業化嘈雜的腳步聲中,留一片不開發的土地,留一片大自然的美。追求原始,不被金錢所惑。不知是原始塑造了明尼蘇達人,還是明尼蘇達人成全了原始?在殺掉了愛德華的工業開發計劃後,歐內斯特一直致力於保護這片天然水域的工作。1928年Quetico 大湖地區協會成立,歐內斯特任第一任會長。再後來,驚動了總統羅斯福,政府又成立了一個大湖地區委員會,歐內斯特任也是第一任會長,然後服務於這個協會,直到1968年他84歲。這位當年身體不怎麽好的哈佛畢業生,挫敗了年長他24歲的明大畢業英俊優秀實業家,給我們留下了一個National Park, Voyageurs 和Boundary Water, 一個今生必去的人間天堂。

歐內斯特還倡議成立了一個野生保護協會,從1937年到1967年,他一直主持並服務於這個協會。他說一口流利的印第安Ojibwe語,與許多印第安人是好朋友。他們帶他探尋這片水域,樹林,觀賞野生動物。明尼蘇達的州鳥LOON 在這片水域是最常見,最漂亮的水鴨子。歐內斯特一生沒結過婚,他的一生從30多歲起便致力於保護這片水域,直到1977年93歲病逝。每每看見這樣的人生經曆,總想問,是什麽讓他這般著迷,這般執著?他追求什麽,信奉什麽?什麽是他的理想?奉獻了自己的畢生在所不惜。

這片水域在1975年定為國家公園,Voyageurs National park, 占地218,200英畝。這也許是最後一片沒什麽工業汙染的地區了。號稱野生動物很多,240多種鳥類,上百隻大黑熊,狼,白尾巴鹿,大角鹿,狐狸,水瀨等等都在這兒有家。我們隻走了公園的一角,素靜安詳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天藍,水清,水草綠黃,五彩繽紛的野花點綴著路邊,一切都呈現著最自然的美麗和和諧。碼頭上停著釣魚船,等著帶上大人孩子出去釣魚,釣大魚。生活有時也很簡單,工作累了,休息一下,釣魚,劃船,說說笑笑,大人吵,孩子鬧,一天就在忙忙碌碌中過去了。充實嗎?充實,人類就是在這樣的生息繁衍中一代接一代。

大壩沒建成,工業化城市的構想泡湯了。但是大片的樺樹林還是給International Falls 留下了一個小小的造紙廠,圓木加工廠。明尼蘇達隨處可見的鐵礦在這裏似乎沒有痕跡。我們開車沿著市中心走,6000多人都分布在在什麽地方呢?除3,或4,怎麽也有1500到2000戶人家呀。房子不密集,十幾條街上,隻有幾百戶的樣子。

城裏有什麽好玩的嗎? 拿出聰明電話查一查。電話上跳出一行字:有吸引力可做的事,其下隻列一條:電影院。我們大笑。對比一下紐約吧,幾萬條可做的事。International Falls 確實太小了,連個像樣的飯館也沒有?走筆至此,我要向在International Falls 工作的人們至以最崇高的敬意!這片無汙染的土地需要你們,這些小工廠,公園,動物救助會,邊防卡需要你們。

International Falls是一個邊境城市,Rainy River 隔開了明尼蘇達和加拿大。過了河就是加拿大。邊防卡就設在過河的橋頭上,這邊是我,那邊是你。很窄的一條河,大聲點就可以朝著加拿大喊話了。這邊防站以前就是與加拿大的貨物通商關稅站。零星有些傳教的,探險的,旅行的從這兒過境。現在的邊境比以前嚴多了,一張駕照是過不去了。準確地說是出得去,回不來了,必須帶上護照了。邊防還一頁一頁地看了看護照,這天天上下班的人不麻煩嗎? 我奇怪,要是老張老李的都認識的,打個招呼能不能就過去呢?
哎呦,怎麽伐下來的樹躺在明尼蘇達,造紙廠的煙囪卻在河對岸的加拿大冒煙? 請讀者自己去解密吧。


造紙木材 335


International Falls 街上 342


河對岸是加拿大 336


(注1)我文中描述:“我努力想象著當年,一間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城會議室裏,歐內斯特激動地演說著。”
你如果想象不出小會議室有多小,上張我湖邊的家附近的小城會議室照片你看看



 

 
當然上麵2圖有點誇張(但確實是我家附近的城議會室),當年的會議室也許是像(下圖)這樣的(我湖邊的家附近另一個小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