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021的博客

從事理工研究,卻頗好曆史,總覺得一個人曆史了解越多,理解今天的能力才越強。
正文

最牛的中國民兵 驍勇的舉動嚇傻敵人

(2008-04-13 12:24:56) 下一個

提起廣西天等縣把荷鄉,人們都知道當年這裏家家戶戶都有人當紅軍,跟隨著李明瑞和張雲逸領導的紅七軍去打老蔣了。

把荷人富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當年共產黨領導農工在這鬧紅時,把荷村是蘇維埃主席林柏同誌常來活動的赤色村。白匪軍曾六次攻打把荷村,但一次也沒有攻得下來,全村的紅軍戰士和赤衛隊員和農會會員被白匪連殺16人,他們沒有一個人在敵人麵前動搖。林顯安的祖父曾帶領一連人到靖西接應紅七軍的領導人,他們在返回的途中遭到白白匪軍的阻擊。小林的祖父命令部隊保護首長,自己單槍匹馬與敵激戰,頂住了成連敵人的進攻,最後壯烈犧牲。

把荷民兵擔架連組成後,村裏的老一輩十分擔心這些後生子,能不能象當年的紅軍和赤衛隊那樣經得住摔打。你也別說,把荷民兵連剛上陣就鬧了個笑話。這連裏有兩個楞頭青,在行軍途中,聽到一塊支前的另一個鄉的民兵說他們是跟著部隊打高平去。打高平?那陣勢大啊,能立功的機會多。倆人腦子一熱就跟人家走了。待返過神來想歸隊時,他們把荷民兵連早跟穿插部隊走的沒影了。兩人隻好將錯就錯,跟著人家去打高平了。等他們返回來連隊後,部隊上的立功喜報也跟著倆人的腳後跟來了,他們一塊榮立三等功。

剛開戰時,他們的一個擔架排跟隨部隊向馱隆穿插,在路上,我軍的一輛坦克被越軍打壞了,車裏乘員受傷,民兵黃廷山發現後,迅速跳上坦克,打開塔蓋,把中彈昏迷的坦克手救出,用擔架往救護所送。他兩人跑了有二裏多路,正好碰到運傷員的救護車,他們就把傷員送到車上,交給了救護隊。接著他們又連忙往回返,去追趕部隊。被救的坦克手,因治療及時而保住了性命。坦克部隊首長到處打聽這兩位抬擔架的民兵,準備為他們請功,但倆人一個也沒有留名。

在攻打一線天的戰鬥中,我大部隊剛剛過去,但後續部隊和民兵擔架連等後勤保障單位被越軍的三層火力網裹在了山穀裏,一時進退不得,情況危急。民兵連長農紹強趴在大石頭下,瞅著彈雨如注的山埡口,他在心裏盤算著。看情況,一時半刻還無法通過,身邊的小夥子們急得要衝過去,農連長安撫大家不要急,等他到前麵看看再說。說完他就冒著敵人的彈雨,上前麵偵察去了。

一袋煙的工夫,他回到了原地對民兵們說:“沿路有不少大石塊可做掩體用,越軍想封鎖也封不住。咱們先上四付擔架,跟我上去救傷員!”接著,他向民兵們又傳授了一下通過敵火網的要領,要求大家行進中要拉開距離,動作要快,要靈活不要遲疑。按照農連長的法子,大家一竄、二跳、三滾地全部過去了。這單人過可以,可往回抬傷員就不是那麽回事了。擔架剛剛搭上肩,越軍的子彈像長了眼睛就尋了過來,打的地上直冒煙。後續部隊的指揮員急的直捶掌心,民兵們也一時找不到通過火線的好辦法。

農連長瞅了瞅山埡口,他想到了好辦法。他吩咐民兵們待著別動,他一會就來。原來,農連長看到我軍重炮對敵火力點射擊無效,根本打不著,過了反斜麵都打遠了。我們步兵連都配有直瞄火器,但步兵基層指揮員不擅於步炮協同,配屬的武器沒有發揮效力。老農看到了這一點,他曉得隻有用直瞄火炮打掉火力點,才能安全地把傷員們運下來。他和步兵連長打了聲招呼,就一溜煙地走了。

過了一陣,老農興高采烈地回來了,身上還扛著3發炮彈,在身後還跟他一塊上來三門無後座力炮。炮手們隨即就地展開,尋找各自的射擊目標,隻聽“咣、咣”幾聲炮響,越軍叫的正歡的幾個火力點,瞬間被打啞了,被壓製在山穀裏的後續部隊和民兵們一片歡呼,“打的好啊!”農連長立即帶著民兵們把傷員送了下去。

我軍打複和時,部隊正攻打一個無名高地,我攻擊部隊遭到越軍的伏擊。民兵班長黃選英帶著兩付擔架,跟著部隊邊打邊上,從彈雨中搶救下兩名傷員就往下撤。戰場上一片混亂,也不知敵人的槍彈從何處打來,腳前腳後都有是爆煙。他們幾人早已忘記生死,任憑子彈從身邊不斷飛過,炮彈不斷在四周爆炸。剛走了幾步,黃先英聽到空中聲音有些不對,就大喊一聲:“臥倒!”7個人分別在臥倒的同時,都撲到了傷員的身上。“咣、咣”的爆炸聲響過後,幾個人身上落滿了塵土,黃選英感到腿部火棘棘地一陣發熱,他用手一模,沾了一手血。他大罵一聲:“他媽的,咬了老子一口!”他撕開一個急救包簡單包紮了一下。炮火一停,他招呼大夥快下公路,順著路溝避開了敵人的火力追逐。

我軍幾路攻擊部隊會合後,在經過猛烈的炮火準備後,一舉攻占複合,據守複和的越軍紛紛化整為零,鑽洞入穴。敵人妄圖以小搏大,與我開展遊擊戰,這回他們可算計錯了,因為他們的對手就是靠遊擊戰起家的老祖宗。敵變我變,我軍分片包幹,以小對小,進行拉網式的清剿打洞戰鬥。

連續跟大部隊行動了幾天的民兵們,已到了人困馬乏的狀態。打下複和後,他們剛想喘口氣,民兵連指導員就帶著負責組織聯絡的部 隊領導找來了。許指導員把席地而睡的民兵們大聲吆喝起來,不斷說著“有任務囉!”

原來,越軍的援軍到了,而在那個口子上阻擊的我軍隻有一個排的兵力。把荷民兵連的任務由抬傷員、運彈藥轉為戰鬥出擊。

已有十年從軍閱曆的民兵指導員許明都知道,在關鍵時刻如何把這些人困馬乏的後生們鼓動起來。他鋪開一張紙,拿出筆來大聲喊道:“黨、團員站出來,紅七軍的兒孫們站出來,大家簽上名,一起跳龍門(俗語:取義赴死的意思)!”全連的民兵們把疲憊一掃而光,齊刷刷地列隊待命,他們十分鄭重地在紙上簽自己的大名。許指導員大喊一聲:“跟我來!”幾十號把荷人扛起彈藥就趕赴戰鬥第一線。
我軍堅守的陣地上,硝煙滾滾,槍聲正急。剛上陣的民兵正似初生的牛犢不怕虎,他們好象一股生力軍,一陣手榴彈,就把衝鋒的越軍壓了下去,一時告急的我軍防禦陣地又穩定下來,大家開始七手八腳地往下搶救傷員。

可這檔兒,陣地上有點亂,已打紅了眼的傷員們誰也不讓抬。沒法,許指導員就命令民兵們采取強硬措施把重傷號送下去。

打退了敵人的援軍,天也就黑了下來。由於我大部隊都已在山裏展開清剿殘敵的戰鬥。在後勤救護所 隻留下了一個偵察排,外加把荷民兵連的兩個排的民兵,負責我救護所幾十名重傷員的警衛警戒任務 。救護所的最外一圈由部隊偵察排負責,第二道警戒由一個排的民兵負責,在救護所的大房子內,一個傷員由一名民兵照看警衛。就在他們和部隊的偵察兵們按排好了警戒後,他們同越軍特工隊的一場短兵相接的激戰也要開始啦。

當民兵們進入警戒地域潛伏時,根據命令,人人不許說話交談,也不許隨便移動位置。在潛伏組的林顯安、黃廷山、馮森官都是一個村的人,三個人的祖父都參加了紅七軍。現在這三個老紅軍的孫子都呆在一個塹壕內蹲守,他們之間的距離隻有10幾米遠。他們貼在田埂邊,有規定的聯絡暗號相互照應著,在正麵警衛著我救護所。在他們的另一側是我偵察兵的一個潛伏組。

夜深了,隱藏在山上的越軍用高機向山下打了一陣槍就停止了射擊。一會在山林間傳來一陣貓頭鷹的叫聲,還有野狸子的嚎叫。林顯安幾個都是山裏有名的獵手,對飛禽野獸的聲音再熟悉不過了,一聽這叫聲,就曉得是人裝扮的。他們豎起耳朵,睜大了眼睛。根據傳來的聲響,他們知道越軍的特工隊出動了,他們及時發出了報警信號,緊握匕首和槍,呆在原地等待著特工到來。越軍沒有立即上來,而是躺在凹處,裝成我傷員不停的哼哼,想偵察我軍救護所的位置。突然,越軍打出一發電光彈。在光亮下,越軍特工發現了林顯安三人的潛伏位置。三個黑影向他們撲來,同時越軍的衝鋒槍也向他們掃擊。林顯安身負重傷,他忍住疼痛,一槍撂倒了衝在前麵的那名特工。另兩名越軍特工扒住田埂想翻上去,可怎麽努力也沒能上去。隻聽兩聲慘叫過後,就沒有了動靜。原來,這倆家夥被我潛伏的偵察兵拖下田埂後,用匕首解決了。

身負重傷的林顯安,這個紅七軍的後代,為了不暴露我救護所的位置,嚴守戰場紀律,製止了戰友們的救助。他在潛伏位置上堅持不懂,直至流盡了最後的一滴血,為祖國奉獻出了自己的一腔熱血,犧牲在他堅守的哨位上。

就在我軍打下複和的第二天,我把荷民兵連在擔任公路警戒時,他們配合部隊查獲了一輛經過偽裝的馬車。車上裝滿了越軍想運走的大宗武器彈藥。部隊首長見了十分高興,就下命令:“發給民兵,全部武裝起來,缺什麽就補什麽!”這下,缺槍少炮的把荷民兵連可威風起來了,有的還是長短雙槍。

我軍要打複和西南的4號高地了,把荷民兵今非昔比,手中有了充足的武器彈藥,他們一邊伴隨部隊搶救傷員,一邊協助部隊攻擊。

拂曉前,我軍經過一陣炮火急轟,一舉突破了高地上的第一道塹壕,我把荷民兵連緊隨主攻部隊快速向敵第二道塹壕攻擊。


衝擊中,賴班長發現在他左側倒下了一名戰士,他飛身過去搶救,恰好一秋子彈擦頭飛過,他額邊的血染紅了半邊臉。民兵們要給他包紮,被他喝住了:“快消滅敵人,搶救傷員!”

他看到我軍的一名戰士靈活地向敵火力點接近,在一個凹部剛跳進交通壕就中彈倒下去了。跟在後麵的賴班長,發現在上方的草叢裏有一挺機槍在吼叫,他命令後麵的民兵說:“打掉敵暗堡,搶救傷員!”說著,他就向傷員撲了過去。他剛要為戰士包紮,一陣彈雨飛來,他腹部連中數彈,沒有打開的急救包掉在地上,他仆在傷員身上犧牲了。

越軍的4號高地被攻克了,民兵連在清點人數時發現少了一個年齡最小的民兵盧必豐。有的民兵說,在賴班長犧牲時,小盧是從右邊衝上去的,是不是也犧牲了?

大家正為他著急時,這小家夥回來了,隻見他一手捂著肚子,一手拿著一顆手榴彈,趔趔趄趄地向上走來。他一邊走一邊罵著:“他媽的,把老子的腸子都打出來了,老子抓住他就砸他個活開瓢!”要在平時,瞧他那樣大夥會開懷大笑,但一看他指縫裏直冒血,都上前去摻扶他。

原來,在賴班長中彈時,小盧也負了傷,腸子都冒出來了。他用手把腸子壓進去,掏出手榴彈就去找越軍算帳報仇。他一路尋找了有五裏??再也撐不住了,軟軟地倒在戰友們的懷裏。當在救護所裏被救醒後,你猜他怎麽說?他說:“真想不到,來接阿公的班,連受傷的位置也沒走樣。阿公打白匪,傷屁股,我打越南鬼,屁股傷。”引得傷病員和醫護人員哈哈大笑。

這就是咱紅七軍的後代,一身豪氣,混身是膽,把生死看得比水都淡。他們舍出命來救傷員,拿起武器同越軍幹;臨危不懼打特工,甘灑熱血守崗位。他們故事三天三夜說不完,把荷民兵的動人事跡,激勵著我軍指戰員奮勇殺敵,直到班師回國。二十多年過去了,但是,他們的音容笑貌,始終浮動在我的腦海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